【摘 要】
:
<正> 大学毕业生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这一改革,理论上如何认识,制度上如何完善,心理上如何适应,迫切需要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仅就“双向选择”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大学毕业生分配实行“双向选择”,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对这一改革,理论上如何认识,制度上如何完善,心理上如何适应,迫切需要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仅就“双向选择”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其他文献
<正>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历史性的转折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从产品经济向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教育是一种根据一定社会的客观需要,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此,教育既受一定社会的制约,同时又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服务。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就是要通过全面、综合的改革,使高等学校建立起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运行
<正> 一、高等教育运行的动力机制的构成及特征动力机制是指推动事物运动的各种力量或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和原理。动力因素既存在于一事物与它事物的普遍联系之中,也存在于该事物的内部各构成要素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之中。高等教育运行的动力机制,是指高等教育实现其功能的各种动力因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的方式和原理。
<正> 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单一的指令性计划进行调控,调控手段单一、过程直接、效果不佳,使得高等教育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调节机制,势在必行。
<正> 高等教育体制是高等教育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它影响并支配着高等教育的全部管理工作。因此,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以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而科学地
<正> 教师的需要是他们对工作、生活条件和不断完善自身、发展事业等客观要求在心理上的反映,是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产生的基础。研究发展商品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需要的变化,分析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的主要问题,对于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正> 问题的提出我们电磁测量及仪表专业共开设有“电测技术”、“磁测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及“微机化仪器”等8门专业课。对于专业实验课的教学,过去的做法是,每门专业课的实验都附在该课程内,上完理论课后,接着就进行实验课的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种种弊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
<正> 为了使中文系学生能适应人才市场社会选择的需要,弥补中文系现有课程和知识结构所出现纵横断裂的需要,我自愿以79高龄、带病之躯,在华中理工大学中文系88级新生班增设了一启蒙综合性指导学习门径的新课《中国汉学导读》。
<正> 甲:最近看了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改革的文章,很受启发。乙:的确,现在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已成为普遍的呼声和必然的趋势,不改革决无出路。
<正> 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把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己人格的核心,成为个人行为的真正力量。将道德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道德自律水平的提高上,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道德教育增强自身效力的出路之一。之所以这样提出问题有以下两点理由:
<正> (一)实行“双向选择”,是突破高校毕业生单一计划分配体制,全面改革的客观要求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都是由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统一分配的。这种就业制度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与形势发展的需要,与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就显得越来越不协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