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常规积累的具体要求及问题
常规积累的具体要求是: 利用新授课前3~5分钟时间安排本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训练活动. 要在备课中体现对积累活动的精心设计,探索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杜绝呆板、机械训练;要注意活动的参与性,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个别学生的点的汇报和交流;要考虑内容安排的系统性和趣味性,保证积累活动的质量. 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现象1:常规积累活动有时不能保证正常开展.
现象2:常规积累活动形式单一.
现象3:教师不明确常规积累内容,或者说对常规积累内容把握不准. 有的常规积累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
现象4:备课中的常规积累设计意义不大,或者说仅仅是应付检查的摆饰.
“新基础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预设得非常充分,特别注重学生的常规积累. 现把听课学习中的一些常规积累作一整理.
二、“新基础教育”课型的常规积累
(一)数运算课、数概念课以复习迁移为主
数运算课: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出示口算题: 24 + 3,2 + 74. 要求: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设计意图:回顾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减”,出示:86 + 477,2300 - 518. 独立计算核对答案,同桌互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一起计算用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回忆计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数概念课: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同桌说说分数的意义. 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回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二)运算律探究课,教结构以铺垫为主,用结构以方法迁移为主
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出示题组:7 + 8,8 + 7;20 + 53,53 + 20;100 + 20,20 + 100. 通过口算练习为学生探索提供素材. 对于“加法结合律”,除了有口算练习外,增加一问:我们在研究“加法交换律”时,是按哪几个步骤进行的?回忆步骤,为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三)形概念课,唤醒体验,运用策略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呈现下面的图形,问:图中分别有几条线段?
独立填写,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数第四个图的线段数的. 设计意图:回忆数线段的方法,为数的方法迁移作准备.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同桌互说:三角形、四边形各有哪些类型?有序、完整地叙述.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唤起相关旧知,形成有序思考的意识.
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 出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想一想,三種图形各有什么特点?说给同桌听. 设计图意:回顾旧知,唤醒对直线特点的关注,为学生理解位置关系作埋伏.
(四)形计算课以计算方法为主
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综合实际应用”,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四个视图,说说各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想到些什么?意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相关知识.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热身,增强敏感性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出示三组长方形:
先独立思考,再将最后一题的思考方法告诉同桌.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三年级下册学习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本公式,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隐含条件,明确要求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这两个必要条件.
(六)一般问题,注重联系,复习铺垫
五年级下册“加权平均数”,常规积累:
1. 小红看书,第一天看了30页,第二天看了50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 小明买了10本练习本,共用去15元,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要求:口头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和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式.
设计意图:回顾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和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从下列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①糖与水的比例是3︰8;②桃树是梨树的;③已看的占全书的. 同桌互说,回顾旧知,为后面按比例分配的学习探究打下伏笔.
三、数学常规积累的建议
常规积累活动要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积累就应该像我们的备课一样精心设计. 常规积累需要我们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学期初就要把整体的常规积累进行统筹安排. 理想的常规积累训练应该具有阶段性、连续性.
常规积累不仅可以转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从课间的玩的状态转移到课堂的学习状态,有的还起到了新知铺垫的作用. “新基础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预设得非常充分,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教学要求高,不仅要达成底线目标,还有高标要求. “新基础教育”的常规积累,学生提前2~3分钟开始,学生宝贵的课间十分钟时间得不到保证. 如果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好学习目标,让常规积累在课上完成,将会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更利于学生的成长.
常规积累的具体要求是: 利用新授课前3~5分钟时间安排本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训练活动. 要在备课中体现对积累活动的精心设计,探索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杜绝呆板、机械训练;要注意活动的参与性,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个别学生的点的汇报和交流;要考虑内容安排的系统性和趣味性,保证积累活动的质量. 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现象1:常规积累活动有时不能保证正常开展.
现象2:常规积累活动形式单一.
现象3:教师不明确常规积累内容,或者说对常规积累内容把握不准. 有的常规积累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
现象4:备课中的常规积累设计意义不大,或者说仅仅是应付检查的摆饰.
“新基础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预设得非常充分,特别注重学生的常规积累. 现把听课学习中的一些常规积累作一整理.
二、“新基础教育”课型的常规积累
(一)数运算课、数概念课以复习迁移为主
数运算课:
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出示口算题: 24 + 3,2 + 74. 要求: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设计意图:回顾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减”,出示:86 + 477,2300 - 518. 独立计算核对答案,同桌互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一起计算用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回忆计算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数概念课: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同桌说说分数的意义. 通过一组练习,让学生回忆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二)运算律探究课,教结构以铺垫为主,用结构以方法迁移为主
四年级上册“加法交换律”,出示题组:7 + 8,8 + 7;20 + 53,53 + 20;100 + 20,20 + 100. 通过口算练习为学生探索提供素材. 对于“加法结合律”,除了有口算练习外,增加一问:我们在研究“加法交换律”时,是按哪几个步骤进行的?回忆步骤,为研究提供方法支撑.
(三)形概念课,唤醒体验,运用策略
二年级下册“认识角”,呈现下面的图形,问:图中分别有几条线段?
独立填写,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数第四个图的线段数的. 设计意图:回忆数线段的方法,为数的方法迁移作准备.
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同桌互说:三角形、四边形各有哪些类型?有序、完整地叙述.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唤起相关旧知,形成有序思考的意识.
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 出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想一想,三種图形各有什么特点?说给同桌听. 设计图意:回顾旧知,唤醒对直线特点的关注,为学生理解位置关系作埋伏.
(四)形计算课以计算方法为主
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综合实际应用”,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四个视图,说说各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想到些什么?意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相关知识.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热身,增强敏感性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出示三组长方形:
先独立思考,再将最后一题的思考方法告诉同桌. 设计意图:一方面复习三年级下册学习的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本公式,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隐含条件,明确要求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这两个必要条件.
(六)一般问题,注重联系,复习铺垫
五年级下册“加权平均数”,常规积累:
1. 小红看书,第一天看了30页,第二天看了50页,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2. 小明买了10本练习本,共用去15元,每本练习本多少元?
要求:口头列式,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和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式.
设计意图:回顾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和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从下列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①糖与水的比例是3︰8;②桃树是梨树的;③已看的占全书的. 同桌互说,回顾旧知,为后面按比例分配的学习探究打下伏笔.
三、数学常规积累的建议
常规积累活动要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积累就应该像我们的备课一样精心设计. 常规积累需要我们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学期初就要把整体的常规积累进行统筹安排. 理想的常规积累训练应该具有阶段性、连续性.
常规积累不仅可以转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从课间的玩的状态转移到课堂的学习状态,有的还起到了新知铺垫的作用. “新基础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学预设得非常充分,教学设计环环紧扣,教学要求高,不仅要达成底线目标,还有高标要求. “新基础教育”的常规积累,学生提前2~3分钟开始,学生宝贵的课间十分钟时间得不到保证. 如果根据学生实际适当调整好学习目标,让常规积累在课上完成,将会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更利于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