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学生从小就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树立为美好未来的实现而 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审美教育又可以催化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心性。还具有“益智”的功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审美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审美感受力 审美想象力 审美理解力 审美统摄力 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教育是使教育者具有科学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感和创造美的能力,正确的审美情趣及较强的审美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就热爱生活,热爱未来,并树立为美好未来的实现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同时,审美教育又可以催化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心性。还具有“益智”的功能。因此,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加强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教育中必须加强审美素质的培养。
  就语文学科领域来研究语文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语文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具体内涵是以学生的语言天赋为基础,针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各个层次。以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目的而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并赖以逐步提高的语文素质媒体。通过语文教育实现审美教育在整体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学科功能,即:德育渗透功能,身体发育功能,智力开发功能,心理美化功能,社会协调功能。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我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美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感知美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审美能力的核心。语言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它必须通过人的听觉并感知而获得美的感受。在语文教育中,一切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必须依赖学生的听觉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听觉能力是培养小学生语文感受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儿童的天性好动、活泼、在语文讲授时,我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语文课已开始,让学生听着优美的乐曲范读课文,从听觉入手,渲染出美的氛围。烘托出语言的美,让学生一进教室就高高兴兴,心情愉快,很快的进入“角色”,这样,便能愉悦审美心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是他们愿意到语文课堂中来,想要学习语文,使“要他学”变成“他要学”,然后在美的氛围中进行语文教学,教师给予美的描述、美的范读,学生便能带着审美的情感进行模仿。教师带动学生,反过来学生也能感染老师。这样,互相启发,互相感染,做到了美中求学,学中求美。
  
  二、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感染、艺术创造。想象依托于记忆,记忆幻化为想象。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理论观点,有道德箴言,有生动的形象,有喜怒悲观的感情等。审美活动是直观形象,包含情感的,审美想象与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的关系最为密切。没有丰富的艺术境界。情感记忆是从情感体验为内容的记忆,触景生情往往产生于情感记忆,在审美想象中,这两种记忆是交织的缉拿在一起发生作用的。我在古诗教学中,首先以美激情,课堂上教师运用准确、自然清晰、规范的语言、美的声音,清巧的提问,领悟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
  
  三、审美理解力的培养
  
  理解是审美判断不可缺少的心理功能之一。审美活动在本质上是形象思维的活动,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始终不能脱离具体感情形象,但其中渗透着理性。理性溶于感情之中,认识寓于形象之中,两者有机统一,妙合无间。审美中的思维活动不同于抽象的逻辑判断,它是通过生活本身的形象逻辑实现。理性认识由于蕴含于形象之中,就显得更为丰富,生活形象由于渗透着理性,比单纯的感性认识就更为深刻,审美欣赏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
  和理性上的满足,取得“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审美统摄力的培养
  
  审美统摄力是由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因素有机构成的“合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必须产生一种新的思维能力,它即可弥补某一心理功能的不足和缺陷,使之富有新的活动,又可使诸心理功能共同协作和谐发展,把审美活动引向深入,使小学生惊为心理健康向良性方向发展,使之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要求,具备21世界人才的标准。
  
  五、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
  
  审美教育不只是人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审美创造力,在审美创造过程中,人们观察自觉运用技能技巧进行实际创造,以物质形成表现出来,才算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如果把美的创造比做过河,那么方法,技巧就是船或桥,有了船和桥,才能顺利到达理想彼岸的,所以,美的创造不可能凭空进行,需要一定的物质材料作依据,表情达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艺术的物质媒介规范着艺术的内容,决定着审美创造的手段和技巧。而审美创造的目的是为驾易和征服材料,更好地进行美和艺术的创造。
  综上所述,一个人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完全靠人的审美活动中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在审美中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加以训练和培养,学校教师通过有效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于现实美和文学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鉴别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以及美的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逐渐形成完善的心理结构,成为个性和谐情操高尚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其他文献
摘要: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迫在眉睫。将环境意识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适时渗透环境意识;巧妙设计化学实验不断强化环境意识;在习题设置时,关注环境问题;通过课外活动培养环境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育 环境 环境意识培养    一、培养环境意识迫在眉睫    现在的中学生,是未来的主人,是21世纪的建设者,使他们从小学习环保知识,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对于我们中学化学教育者
地理课学生并不是特别喜欢,做为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    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如讲海水的盐度时,可这样导入新课:“不知你是否见过浩瀚的大海,是否
摘要:作为能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人文教育,近年来在体育界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因此结合我们体育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文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展示一个全新的现代体育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育 人文教育 目标 策略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年学生在身心两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要注重人文教育和人文关怀。因为这个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全面教
反思指的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知并不断探索、调整、改进、创新的过程。它可以源于每天的教学实践,也可以是某一特别事件的刺激。  笔者在接触到一份试卷后,心灵经受了一场剧烈的震荡,激起了反思的欲望和紧迫感。  该卷共附有图表十四幅,史料丰富,覆盖面广。既有诗词(如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又有典故(如烽火戏诸侯),既有名人名言,又有珍贵文物,既重视知识又关注感
摘要: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关键词:生活 实际 经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
多读书,可以开阔思维,增长见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少生活体验,阅览书籍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本人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周抽出1-2节课作为学生的大阅读课,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更好地为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创造可能条件。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是指具有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能生成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在胚胎期,神经干细胞主要分布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