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钙化上皮瘤误诊1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临床资料
  
  1.1病史资料:患儿系女婴,7月大。因“左面部肿块1月”于2007年11月26日入院,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肿块,约黄豆粒大小,伴红、肿,无明显哭闹,表面有白头,后白头自行破溃消失,破溃面愈合,有无脓性分泌物具体不详。未行相应治疗,肿块逐渐增大,变硬,无寒战,发热。家族无类似病史。(如图1~2)
  


  1.2体格检查:左面颊见约2cm×2cm大小质硬肿物,与皮肤粘连,界限不清,色暗,表面隐约有细小毛眼,基底可推动,局部无明显红肿,皮温不高,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头面部区域淋巴结未触及无明显肿大。辅助检查:入院前B超示:海绵状血管瘤,可见完整包膜。诊治过程:入院诊断为“面部皮样囊肿”,于全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见肿物约1cm×1.5cm大小,暗褐色,质硬,有完整包膜,与皮肤附着,内含豆腐渣样物。标本送病理,报告为“钙化上皮瘤”。
  
  2讨论
  
   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又称毛母质瘤(Pilomatricoma,PM),为一种趋向毛发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来源于毛细胞或其原始胚芽细胞。60%发生于20岁以下,40%发生于10岁以下。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或上臂。为单发的硬性深在性皮下结节或斑块,逐渐长大,直径多小于3cm,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稍红,少数瘤体与表面粘连,可随表皮而被动活动,无自觉症状。病变位于真皮下部及皮下真皮层。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中可见境界清楚的不整形的细胞团,由两类细胞组成,即嗜碱性细胞与影细胞,二者之间有过度型细胞,可有钙化,骨化及异物巨细胞反应。瘤体生长缓慢,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复发少,偶有恶变[1-2]。
  临床PM误诊的原因常为本病表现多样、病例不常见。其鉴别诊断主要是应注意组织来源、发病部位和外观表现与本病相似的一些疾病:皮脂腺、皮样囊肿(占误诊的7%)、表皮样囊肿(占误诊的38%)及囊肿钙化,脂肪瘤(占误诊的4%),皮肤纤维瘤,淋巴结结核,外毛根鞘囊肿,恶性肿瘤(占误诊的8%)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毛母质癌等。当外观浅蓝、淡红色时,应与血管瘤(占误诊的5%)等鉴别,当位于耳前腮腺区时应与混合瘤等相鉴别。鉴别要点:病因;与腮腺咬肌筋膜的关系;是否有影细胞;是否浸润生长;有无细胞异型性等[3-5]。
  
  [参考文献]
  [1]Sau P,Lupton GP,Graham JH. Pilomatrix Ccarcinoma[J].Cancer,1993,71:2491.
  [2]Inglefield CJ,Muir IF,Gray ES.Aggressive pilomatricoma in childhood[J].Ann Plast Surg,1994,33(6): 656-658.
  [3]何 弘,高天文,李 青,等.146 例毛母质瘤临床回顾[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2):79-80.
  [4]王国光.毛母质瘤26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4,18:477-478.
  [5]李岩峰,胡 敏.头颈部毛母质瘤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04,12(2):121-123.
  
  [收稿日期]2008-01-02[修回日期]2008-06-17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皮肤损伤愈合后,瘢痕仍继续增生,突出皮面,形状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地实韧,有灼痛和搔痒感,遇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时症状加剧,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其生活质量。为了探讨对瘢痕增生治疗的新方法,我科近年来采用瘢痕切除、可吸收合成线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技术[1]和加压、药物、放射、功能康复综合疗法相结合,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面部注射术后MRI信号特征和常见并发症的MRI表现。方法:总结28例PAHG面部注射术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并对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AHG因其停留的解剖间隙不同,形态各异,T1WI为低信号,T2WI、T2WI抑脂为高信号,T2WI抑脂显示效果最佳。28例患者中12例发生水凝胶移位,3例硬结,3例不对称畸形。结论:MRI可对PAHG面部注射术后常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7年5月共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了23例病人应用24个皮瓣,修复髋关节周围及骶尾部皮肤缺损。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结果:本组皮瓣24例全部成活。经7~24个月随访,皮瓣感觉、外形、质地良好。结论:此类皮瓣动脉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操作简单,能重建局部感觉,可顺、逆行移位,损伤较小,
期刊
肥胖是指机体控制体脂、能量代谢平衡机制紊乱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的一种慢性疾病。伴随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运动不足,肥胖患者逐年增多。肥胖症的病因则比较复杂,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和内分泌、遗传及肥胖基因有关,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目前已成为全球常见的流行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约有2.5亿的成年人患有肥胖症,另外至少5亿人属于超重。肥胖症涵盖了各个
期刊
下睑袋是由于下睑皮肤松弛,眶内脂肪膨出,眼轮匝肌肥厚或松弛导致的下睑局部膨隆下垂。目前,下睑袋整形术分为三种:即眼轮匝肌皮瓣法、皮下分离法、结膜入路法。自2005年7月~2008年1月, 我们对于下睑袋隆起位于中下1/3无需切除皮肤的中青年就医者,采用结膜入路法下睑袋整形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97例患者(368侧睑袋)均为下睑袋隆起位于中下1/3无需切
期刊
睑黄瘤是脂质沉积症的一种皮肤外在表现,可伴有高脂血症,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好发于上眼睑内侧,皮损较持久,呈进行性多发,睑黄瘤无痛痒及其他任何不适但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美。笔者近几年来采用局部注射藻酸双酯钠的方法治疗睑黄瘤,取得了一些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12例,女31例),年龄30~61岁,病程3个月~6年,皮损面积1mm×2
期刊
2001年1月~2008年1月,我们应用MTC-3微波手术仪(南京微波电子研究所)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患者1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68例患者均来自我科门诊,男8例,女160例,年龄15~50岁,平均32.5岁。其中102例为面颊部片状皮损,34例为鼻翼周边弧行皮损,32例为蜘蛛痣。    2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无需麻醉。打开微波手术仪开关,根据血管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高分子聚合体表面润湿性对成纤维细胞初期贴附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薄膜等离子体聚合法在圆形盖玻片表面生成六甲基二硅氧烷(Hexamethyldisiloxane, HMDSO)薄膜聚合体,然后用低温氧等离子体轰击聚合体表面,根据轰击时间的不同形成一系列的不同润湿性表面,将成纤维细胞系L929接种于不同润湿性表面,观察6h、12h时细胞的贴附率,并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果:随着氧等离子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检查在体表血管畸形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3例临床初步诊断血管畸形且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行3D-CTA检查,并以结果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结果:33例患者3D-CTA诊断为静脉畸形,其中21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所得影像显示清楚。其中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面癣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降低误诊率。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及临床表现。结果:面癣见于各年龄段,但以21~40岁多见;67.1%的面癣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典型与否和病程长短呈负相关;69.5%的患者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其他部位浅部真菌病;76.8%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湿疹、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自体接种、重体力工作、接触患病动物是诱发面癣的重要因素,滥用激素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