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是近年高考流行的写作文体,因为能展示考生的阅读视野和思辨水准而深获阅卷老师青睐。而开篇如同日出,太阳初出光赫赫,便足以让人精神陡振。要在令人疲惫的高强度阅卷场上脱颖而出,开篇之耀眼便举足轻重。
优秀的议论文开头,不仅要明确点题,更要迅速入题,如果能将内容美与形式美熔于一炉,则更收先声夺人之功效。要如何在考场上根据所给材料快速而响亮地切入正题?修辞运用不可或缺。
修辞手法作为修饰文辞、润色文本的积极手段,对表达的赏心悦目、生动形象有推波助澜之效,议论文中也喜闻乐见。
一、名言导引,亮出视野
名人名言、名篇名句、格言谚语、台词歌词等或振聋发聩,或意味深长,或言近旨远,或语带双关,带出论点,可以提亮文章的色彩,展示作者的阅读视野。如:
1.有人说:“想问我哪里是逃脱庸常的出路,我说只有向上走才是唯一的通途。”风帆若不是在高高的桅杆上,或许只是水手清洁船舱的抹布;然普通的灯泡若置于东方明珠塔上,也能发出灿烂的光!
此心光明,何复黑暗?此心向高,何坠庸凡!风是帆的标杆,塔是灯的标杆,凡与不凡,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标杆。条条大道通罗马,唯有一点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向高地进发!
(《征服高地,铸就非凡》)
评析:“向上走才是唯一的通途”掷地有声,对高地的征服应成为每一颗不甘庸常的心孜孜以求的理想。
2.有人过着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生活,失去人生的快乐。有人将每一天都过出新意,洞察人生的美好。苏轼曾语:“人间有味是清欢。”唯有突破常规麻木的生活,方能使人生丰富多彩,充满美好滋味。
(《人生有味》)
评析:两种人的生活模式孰优孰劣?苏轼一语道破天机:“人间有味是清欢。”答案便显豁无疑。
3.萧红曾言,她一生所走的,都是败路。其实人生绝无败路可言,人世自有长短,不同的只是你赋予它的定义,一年时间,究竟是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的单调冗长,抑或是日日笙歌急管繁弦的异彩纷呈。
(《素履之往,独行其愿》)
评析:萧红一生悲苦,难免有颓唐之语。究其缘由,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心有姹紫嫣红,周遭便繁花满枝。“不同的只是你赋予它的定义”在萧红悲叹之后总结,多么令人警醒!
4.法国诗人兰波“生活在别处”之语被多少人奉为圭臬,被解读为多少版本。而我愿将它诠释为:每一日的生活都应在前一日的别处,每一日都应与上一日有所不同。
(《生活在别处》)
评析:“生活在别处”,多少人耳熟能详,简练朴素的话语留给后人多少自由遐想的空间,解读的版本当然因人而异。作者的诠释彰显对材料和哲语的充分理解思辨。
二、设问质疑,发人深省
质疑发问,可以设置悬念,启发思考,让文脉从开篇便跌宕诱人。自问自答,成竹在胸,是请君入瓮的妙招。如:
1.尼采所言非虚:“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负。”然而,我们是选择固定不变的舞步,还是每天换一个花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重复还是变化,只要跳得好,皆值得肯定。
(《理性对待重复与变化》)
评析:生命的绚烂在于迎风起舞,那么问题来了,每天是固守熟悉的流程获得游刃有余的轻松,还是日日猎奇追求柳暗花明的刺激?在启发思考后作者才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论点鲜明而辩证。
2.同样是面对三百六十五天,有人重复度日,趋于机械;有人则能做到日日全新。为何?态度使然。生活的内容也许会重复,但倘若我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全新的自我面对每天的生活,则反复的“程式”之中也可能产生全新的事物,看惯的风景背后也会有不一样的气息。
(《我新则日新》)
评析:开篇抛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岁月有不同的面貌?着实让人费解。原来是态度惹的祸。如此一问一答,水到渠成地引出“以积极的态度、全新的自我面对每天的生活” 的论点。
三、两相对比,差异凸显
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可以在差异凸显中揭示善恶、美丑,表达扬弃之意。如:
1.三百六十五天充实者,谓之活;三百六十五天碌碌者,谓之苟活。
世人皆处一世,天地日月星辰皆同,完名美节功成行满者有,辱行污名事穷势蹙者亦有,为何?处世方式不同,志趣亦有不同。原其初心,观其末路。携明确目标而活,循自我本心而活,由是能不泯于平庸之辈,不困于繁琐无味之中。
(《苟活与活》)
评析:“充实”与“碌碌”、“活”与“苟活”、“完名美节功成行满者” 与“辱行污名事穷势蹙者”两两对比,则褒贬取舍之意溢于言表。
2.在一年的365个日子里,有人寻求多彩,将365天真切地演绎为365种旖旎形态;而有人机械重复,365天化为一日。
博尔赫斯用“镜子”意象来阐释这种岁月的同质化:相似的、对称的、机械的……这种对时光的复制无疑是可怖的,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在丧失变更的单一人生中,禁锢了对多元化的心跳。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评析:先正面演绎变化的旖旎多彩,再转入对机械重复的“镜子”人生“禁锢多元化心跳”的批判,作者的态度倾向旗帜鲜明。
四、铺陈排比,气贯长虹
排比说理,热情洋溢,条理分明,势如破竹。如:
1.荆棘鸟用荆棘刺破自己的瞬间,造就了无比动听的歌声,一种永恒的美;飞蛾扑向火光燃烧自己的瞬间,造就了对光明的追求,一种永恒的精神;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瞬间,造就了不屈于黑暗的行为,一种永恒的气概。事实告诉我们:瞬间可以造就永恒。
评析:瞬间固然短暂,但依然可以实现永恒。前文的实例排比不正是引出论题的有力保障吗?
2.以织席为业的刘备,找准自己的位置,成为蜀汉开国皇帝;本是五金厂小推销员的李嘉诚,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有长江实业集团的创立;迷途叛逆少年奥巴马,找准自己的位置,终于登上美国总统之位。只有找到正确位置,才能在人生的沙场挥马驰骋,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评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么多人的人生经历都指向同一种品质——找到正确的位置,你还犹豫什么?
五、巧思比喻,引人注目
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是比喻的普遍特征。而经过精心构思的比喻,又让人在瞩目文采的同时深深信服其中饱含的哲理。如:
1.晴明海日,有人看到波澜不惊的无聊,有人陶醉于潮生日落的壮阔,心境的不同,取决于观赏者是否有寻找美的主动。人生亦然。现实或许一地鸡毛,日日都如电影回放般地活于意料之中,用审美的眼光端详,或许能在最绝望的等待中,邂逅最美丽的惊喜。
(《重寻生活之美》)
评析:作家刘震云用“一地鸡毛”来比喻生活中令人无可奈何的是是非非,这样的“抄袭”活力依旧。
2.人生如航船,有的人乘风破浪遨游四海,每一天都看到不同的风景。有的人却小心翼翼唯恐倾覆,日复一日行进在同样的航道上,把365天过成了一天。
须知“航行”不是“航行”的目的,在同一路段上周而复始不能带来新的发现。人被赋予航行的秉赋,理当用于探索生命的可能,以期超越平庸,唤醒卓异。
(《探索生命的可能》)
评析:“人生如航船”,才有了“乘风破浪遨游四海”和“小心翼翼唯恐倾覆”两种迥异人生的形象比喻,才有了“人被赋予航行的秉赋,理当用于探索生命的可能,以期超越平庸,唤醒卓异”的论断。
优秀的议论文开头,不仅要明确点题,更要迅速入题,如果能将内容美与形式美熔于一炉,则更收先声夺人之功效。要如何在考场上根据所给材料快速而响亮地切入正题?修辞运用不可或缺。
修辞手法作为修饰文辞、润色文本的积极手段,对表达的赏心悦目、生动形象有推波助澜之效,议论文中也喜闻乐见。
一、名言导引,亮出视野
名人名言、名篇名句、格言谚语、台词歌词等或振聋发聩,或意味深长,或言近旨远,或语带双关,带出论点,可以提亮文章的色彩,展示作者的阅读视野。如:
1.有人说:“想问我哪里是逃脱庸常的出路,我说只有向上走才是唯一的通途。”风帆若不是在高高的桅杆上,或许只是水手清洁船舱的抹布;然普通的灯泡若置于东方明珠塔上,也能发出灿烂的光!
此心光明,何复黑暗?此心向高,何坠庸凡!风是帆的标杆,塔是灯的标杆,凡与不凡,关键就在于你是否有属于自己的标杆。条条大道通罗马,唯有一点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向高地进发!
(《征服高地,铸就非凡》)
评析:“向上走才是唯一的通途”掷地有声,对高地的征服应成为每一颗不甘庸常的心孜孜以求的理想。
2.有人过着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生活,失去人生的快乐。有人将每一天都过出新意,洞察人生的美好。苏轼曾语:“人间有味是清欢。”唯有突破常规麻木的生活,方能使人生丰富多彩,充满美好滋味。
(《人生有味》)
评析:两种人的生活模式孰优孰劣?苏轼一语道破天机:“人间有味是清欢。”答案便显豁无疑。
3.萧红曾言,她一生所走的,都是败路。其实人生绝无败路可言,人世自有长短,不同的只是你赋予它的定义,一年时间,究竟是三百六十五天如一日的单调冗长,抑或是日日笙歌急管繁弦的异彩纷呈。
(《素履之往,独行其愿》)
评析:萧红一生悲苦,难免有颓唐之语。究其缘由,外因总是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心有姹紫嫣红,周遭便繁花满枝。“不同的只是你赋予它的定义”在萧红悲叹之后总结,多么令人警醒!
4.法国诗人兰波“生活在别处”之语被多少人奉为圭臬,被解读为多少版本。而我愿将它诠释为:每一日的生活都应在前一日的别处,每一日都应与上一日有所不同。
(《生活在别处》)
评析:“生活在别处”,多少人耳熟能详,简练朴素的话语留给后人多少自由遐想的空间,解读的版本当然因人而异。作者的诠释彰显对材料和哲语的充分理解思辨。
二、设问质疑,发人深省
质疑发问,可以设置悬念,启发思考,让文脉从开篇便跌宕诱人。自问自答,成竹在胸,是请君入瓮的妙招。如:
1.尼采所言非虚:“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负。”然而,我们是选择固定不变的舞步,还是每天换一个花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重复还是变化,只要跳得好,皆值得肯定。
(《理性对待重复与变化》)
评析:生命的绚烂在于迎风起舞,那么问题来了,每天是固守熟悉的流程获得游刃有余的轻松,还是日日猎奇追求柳暗花明的刺激?在启发思考后作者才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论点鲜明而辩证。
2.同样是面对三百六十五天,有人重复度日,趋于机械;有人则能做到日日全新。为何?态度使然。生活的内容也许会重复,但倘若我们能以积极的态度、全新的自我面对每天的生活,则反复的“程式”之中也可能产生全新的事物,看惯的风景背后也会有不一样的气息。
(《我新则日新》)
评析:开篇抛出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岁月有不同的面貌?着实让人费解。原来是态度惹的祸。如此一问一答,水到渠成地引出“以积极的态度、全新的自我面对每天的生活” 的论点。
三、两相对比,差异凸显
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可以在差异凸显中揭示善恶、美丑,表达扬弃之意。如:
1.三百六十五天充实者,谓之活;三百六十五天碌碌者,谓之苟活。
世人皆处一世,天地日月星辰皆同,完名美节功成行满者有,辱行污名事穷势蹙者亦有,为何?处世方式不同,志趣亦有不同。原其初心,观其末路。携明确目标而活,循自我本心而活,由是能不泯于平庸之辈,不困于繁琐无味之中。
(《苟活与活》)
评析:“充实”与“碌碌”、“活”与“苟活”、“完名美节功成行满者” 与“辱行污名事穷势蹙者”两两对比,则褒贬取舍之意溢于言表。
2.在一年的365个日子里,有人寻求多彩,将365天真切地演绎为365种旖旎形态;而有人机械重复,365天化为一日。
博尔赫斯用“镜子”意象来阐释这种岁月的同质化:相似的、对称的、机械的……这种对时光的复制无疑是可怖的,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在丧失变更的单一人生中,禁锢了对多元化的心跳。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评析:先正面演绎变化的旖旎多彩,再转入对机械重复的“镜子”人生“禁锢多元化心跳”的批判,作者的态度倾向旗帜鲜明。
四、铺陈排比,气贯长虹
排比说理,热情洋溢,条理分明,势如破竹。如:
1.荆棘鸟用荆棘刺破自己的瞬间,造就了无比动听的歌声,一种永恒的美;飞蛾扑向火光燃烧自己的瞬间,造就了对光明的追求,一种永恒的精神;流星划过天空的那一瞬间,造就了不屈于黑暗的行为,一种永恒的气概。事实告诉我们:瞬间可以造就永恒。
评析:瞬间固然短暂,但依然可以实现永恒。前文的实例排比不正是引出论题的有力保障吗?
2.以织席为业的刘备,找准自己的位置,成为蜀汉开国皇帝;本是五金厂小推销员的李嘉诚,找准自己的位置,才有长江实业集团的创立;迷途叛逆少年奥巴马,找准自己的位置,终于登上美国总统之位。只有找到正确位置,才能在人生的沙场挥马驰骋,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评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么多人的人生经历都指向同一种品质——找到正确的位置,你还犹豫什么?
五、巧思比喻,引人注目
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是比喻的普遍特征。而经过精心构思的比喻,又让人在瞩目文采的同时深深信服其中饱含的哲理。如:
1.晴明海日,有人看到波澜不惊的无聊,有人陶醉于潮生日落的壮阔,心境的不同,取决于观赏者是否有寻找美的主动。人生亦然。现实或许一地鸡毛,日日都如电影回放般地活于意料之中,用审美的眼光端详,或许能在最绝望的等待中,邂逅最美丽的惊喜。
(《重寻生活之美》)
评析:作家刘震云用“一地鸡毛”来比喻生活中令人无可奈何的是是非非,这样的“抄袭”活力依旧。
2.人生如航船,有的人乘风破浪遨游四海,每一天都看到不同的风景。有的人却小心翼翼唯恐倾覆,日复一日行进在同样的航道上,把365天过成了一天。
须知“航行”不是“航行”的目的,在同一路段上周而复始不能带来新的发现。人被赋予航行的秉赋,理当用于探索生命的可能,以期超越平庸,唤醒卓异。
(《探索生命的可能》)
评析:“人生如航船”,才有了“乘风破浪遨游四海”和“小心翼翼唯恐倾覆”两种迥异人生的形象比喻,才有了“人被赋予航行的秉赋,理当用于探索生命的可能,以期超越平庸,唤醒卓异”的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