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当华为手机在中国科技圈掀起阵阵波澜时,其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势头也是一片良好。2016年5月11日,华为公司东南亚地区总部在泰国曼谷揭幕,其投资1200万美元的华为东南亚CSIC (客户解决方案集成和创新体验中心)和培训中心正式落成。当天,泰国副总理颂奇出席了揭幕仪式,他表示:“感谢华为公司选择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总部。泰国方面在政策法规上会积极配合,帮助像华为一样的企业,更好地来泰国投资,并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我已经通知通信部长,要邀请华为作为泰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伙伴,帮助泰国发展成为区域内的ICT(信息与通讯技术)中心。”
而在此之前,华为还曾得到泰国总理巴育、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等东盟国家领导人以及业内各界的称赞和推介。可以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华为在东盟国家已拥有庞大的“朋友圈”,成为了东盟地区第一大电信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那么,放眼中国国内外众多的科技企业,为什么华为能享此殊荣?华为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其成功模式又能给中国其他布局东盟的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借鉴?
入乡需随俗
回顾中国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近十年来,到国外拓展疆土的中国手机厂商比比皆是,但能成为当地市场主流的手机品牌却少之又少,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水土不服”。
“东南亚消费市场因为国情不同变得复杂,在中国国内运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照搬执行往往行不通。”前华为东南亚地区部总裁杨蜀曾坦言。
东盟一共有10个国家,虽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相似,但由于国情的差异而各自衍生出的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例如,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市场之一,新加坡的用户对移动设备的接受度非常高,当地人不管是购物还是求职找工作都主要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因此,消费者比较偏好有社交、求职、面试及履历等相关手机应用软件的手机。而在泰国,据数字生活调查报告显示,每位泰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176次,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手机应用软件是连我、脸书,以及手机游戏。另外,越南的手机用户则比较青睐吸人眼球的外观设计和优质服务。
因此,要想深耕东盟市场的手机厂商只有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在产品设计、品牌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投其所好,才能“顺风顺水”。而华为深知这一点,为了能够更加接地气,克服跨国公司惯有的水土不服症,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华为在进入一个国家之后,会大量聘用当地人才,提高企业员工本地化率。目前,华为仅在马来西亚就拥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75%为当地人。如此一来,既能更了解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以及市场竞争状况,同时还能树立中资企业促进当地民众就业、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良好形象,为产品深入市场奠定基础。
另外,在产品设计和售后服务上,则采取丰富多样化的形式。譬如,在当地进行市场调研后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设计出大屏幕、民族风格的手机,以及开发《口袋四驱车》、三国题材的手机游戏等;而在售后服务方面,华为通过热线、互联网、现场服务等多平台、多渠道协同,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可视化。同时,官网还提供用户手册与软件下载、常见问题与热线等自助功能,为消费者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这是国际品牌追求的境界,也是华为在扎根东盟时首先采取的策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本土化,逐渐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实现营销效果倍增。
“名人效应”塑造品牌
当华为手机在东盟市场逐渐有了一些份额和名气时,如何来巩固和深化成果?华为选择借力“名人效应”。而关于华为品牌的宣传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2014年11月10日,当时出席北京APEC会议的泰国总理巴育走出会场时,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盒子,镜头记录下了总理的爱不释手。那是一台由时任华为东南亚地区部总裁杨蜀赠与巴育总理的最新手机华为Mate7。
虽然这其中略带政治色彩,但却不失为一次既成功又巧妙的品牌宣传。名人带动的是粉丝,粉丝又把华为的品牌散播到自己所属的圈子里。如此一来,原本名气没那么大的华为手机在泰国也变得火热起来。不仅如此,近年来华为还通过明星代言、电视广告、体育赛事赞助等拓展其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以泰国为例,华为曾在不同时期邀请泰国当红明星YaYa Ying、Alek Teeradetch等作为代言人。其中,华为Mate8作为华为推出的年度重磅旗舰产品,其广告选择了泰国当红男星Ananda Everingham作为形象代言人。2016年5月,当Ananda与华为Mate8共同在泰国曼谷亮相时,引发了全场轰动。Ananda的粉丝也被华为Mate8迅速“圈粉”,成为其追随者。
另外,在品牌与核心用户群打造上,华为也颇为匠心独运。Line做为当地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交网络服务器之一,在泰国拥有1800万注册用户,几乎占泰国总人口的1/3,为此,华为与Line联合推出带有华为 logo的表情包供用户下载并可免费使用三个月,一时间华为泰国官方的Line粉丝数量激增至千万。
“建设品牌就是抢商机,就是与时间赛跑。”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东南亚地区部营销总监许临峰所言,当一个品牌身处“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市场时,要想赢取商机,品牌打造非常关键,而华为这种通过“名人效应”来拓展影响力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大浪淘沙,质优者才能永存
不过,一切的宣传都只是手段,要想最终站稳市场脚跟还需要靠过硬的“内功”。尤其是近几年,得益于东盟国家人口红利以及各国政府逐渐开放通信市场,人口密集的东盟地区成为国内外手机厂商眼中的“富矿”。但与此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随之而来。那么,如何在众多“淘金者”中脱颖而出?华为用稳固的业绩证明,一切还得靠过硬的产品质量。
“靠营销炒作会取得短期成功,但有核心技术的长期积累才能走得更远。”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曾坦言,产品承载的是企业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呈现给消费者的企业文化的浓缩。相比时下热门的“互联网+”,华为更主张“产品+”。
不置可否,通过营销炒作可以在短期内“忽悠”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却没有可持续提供销量增长动力的核心竞争力。而智能手机发展的核心是质量,需要保证技术的绝对领先。在这方面,华为的投入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仅2015年,华为就投入92亿美元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占销售额的15%,已经超过苹果的8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截至2015年,华为已连续两年成为国际领先的专利申请者,累计专利合作协定3898项。
另外,华为公司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都各自承担相关研发项目,并彼此支撑,形成了可以集全球各地研发中心的庞大研发能力。由此,华为通过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将业务做到各自领域的最强,推出完整的产品开发方案,并最终体现在推向客户的产品上。
如此高投入的技术研发,使华为手机的用户体验优良,华为手机也因此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芳心”。日前,华为发布的2015年报告显示,华为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约合608亿美元),销量达世界第三。而在东盟地区,华为的业务已经遍布东盟10国,与当地主流通信运营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该地区第一大电信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大浪淘沙,质优者才能永存。当前,在东盟共同体建成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东盟也正成为众多海外“淘金者”眼中的“香馍馍”。而如何在“淘金”路上走得更远,华为从一个普通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世界通信业巨头的经历,或许值得借鉴。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
而在此之前,华为还曾得到泰国总理巴育、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等东盟国家领导人以及业内各界的称赞和推介。可以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华为在东盟国家已拥有庞大的“朋友圈”,成为了东盟地区第一大电信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那么,放眼中国国内外众多的科技企业,为什么华为能享此殊荣?华为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其成功模式又能给中国其他布局东盟的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借鉴?
入乡需随俗
回顾中国国产手机的发展历程,近十年来,到国外拓展疆土的中国手机厂商比比皆是,但能成为当地市场主流的手机品牌却少之又少,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水土不服”。
“东南亚消费市场因为国情不同变得复杂,在中国国内运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照搬执行往往行不通。”前华为东南亚地区部总裁杨蜀曾坦言。
东盟一共有10个国家,虽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相似,但由于国情的差异而各自衍生出的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例如,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化市场之一,新加坡的用户对移动设备的接受度非常高,当地人不管是购物还是求职找工作都主要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因此,消费者比较偏好有社交、求职、面试及履历等相关手机应用软件的手机。而在泰国,据数字生活调查报告显示,每位泰国智能手机用户每天查看手机176次,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手机应用软件是连我、脸书,以及手机游戏。另外,越南的手机用户则比较青睐吸人眼球的外观设计和优质服务。
因此,要想深耕东盟市场的手机厂商只有深入了解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在产品设计、品牌宣传、售后服务等方面投其所好,才能“顺风顺水”。而华为深知这一点,为了能够更加接地气,克服跨国公司惯有的水土不服症,采取了多种措施。
一方面,华为在进入一个国家之后,会大量聘用当地人才,提高企业员工本地化率。目前,华为仅在马来西亚就拥有2000多名员工,其中75%为当地人。如此一来,既能更了解当地市场的风土人情以及市场竞争状况,同时还能树立中资企业促进当地民众就业、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良好形象,为产品深入市场奠定基础。
另外,在产品设计和售后服务上,则采取丰富多样化的形式。譬如,在当地进行市场调研后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设计出大屏幕、民族风格的手机,以及开发《口袋四驱车》、三国题材的手机游戏等;而在售后服务方面,华为通过热线、互联网、现场服务等多平台、多渠道协同,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可视化。同时,官网还提供用户手册与软件下载、常见问题与热线等自助功能,为消费者提供贴心、专业的服务。
“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这是国际品牌追求的境界,也是华为在扎根东盟时首先采取的策略: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本土化,逐渐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实现营销效果倍增。
“名人效应”塑造品牌
当华为手机在东盟市场逐渐有了一些份额和名气时,如何来巩固和深化成果?华为选择借力“名人效应”。而关于华为品牌的宣传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2014年11月10日,当时出席北京APEC会议的泰国总理巴育走出会场时,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盒子,镜头记录下了总理的爱不释手。那是一台由时任华为东南亚地区部总裁杨蜀赠与巴育总理的最新手机华为Mate7。
虽然这其中略带政治色彩,但却不失为一次既成功又巧妙的品牌宣传。名人带动的是粉丝,粉丝又把华为的品牌散播到自己所属的圈子里。如此一来,原本名气没那么大的华为手机在泰国也变得火热起来。不仅如此,近年来华为还通过明星代言、电视广告、体育赛事赞助等拓展其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以泰国为例,华为曾在不同时期邀请泰国当红明星YaYa Ying、Alek Teeradetch等作为代言人。其中,华为Mate8作为华为推出的年度重磅旗舰产品,其广告选择了泰国当红男星Ananda Everingham作为形象代言人。2016年5月,当Ananda与华为Mate8共同在泰国曼谷亮相时,引发了全场轰动。Ananda的粉丝也被华为Mate8迅速“圈粉”,成为其追随者。
另外,在品牌与核心用户群打造上,华为也颇为匠心独运。Line做为当地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交网络服务器之一,在泰国拥有1800万注册用户,几乎占泰国总人口的1/3,为此,华为与Line联合推出带有华为 logo的表情包供用户下载并可免费使用三个月,一时间华为泰国官方的Line粉丝数量激增至千万。
“建设品牌就是抢商机,就是与时间赛跑。”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东南亚地区部营销总监许临峰所言,当一个品牌身处“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市场时,要想赢取商机,品牌打造非常关键,而华为这种通过“名人效应”来拓展影响力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大浪淘沙,质优者才能永存
不过,一切的宣传都只是手段,要想最终站稳市场脚跟还需要靠过硬的“内功”。尤其是近几年,得益于东盟国家人口红利以及各国政府逐渐开放通信市场,人口密集的东盟地区成为国内外手机厂商眼中的“富矿”。但与此同时,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随之而来。那么,如何在众多“淘金者”中脱颖而出?华为用稳固的业绩证明,一切还得靠过硬的产品质量。
“靠营销炒作会取得短期成功,但有核心技术的长期积累才能走得更远。”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曾坦言,产品承载的是企业最新的科研成果,是呈现给消费者的企业文化的浓缩。相比时下热门的“互联网+”,华为更主张“产品+”。
不置可否,通过营销炒作可以在短期内“忽悠”消费者,但从长远来看却没有可持续提供销量增长动力的核心竞争力。而智能手机发展的核心是质量,需要保证技术的绝对领先。在这方面,华为的投入不容小觑。
数据显示,仅2015年,华为就投入92亿美元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占销售额的15%,已经超过苹果的8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截至2015年,华为已连续两年成为国际领先的专利申请者,累计专利合作协定3898项。
另外,华为公司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都各自承担相关研发项目,并彼此支撑,形成了可以集全球各地研发中心的庞大研发能力。由此,华为通过整合这些优势资源,将业务做到各自领域的最强,推出完整的产品开发方案,并最终体现在推向客户的产品上。
如此高投入的技术研发,使华为手机的用户体验优良,华为手机也因此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芳心”。日前,华为发布的2015年报告显示,华为运营商、企业、终端三大业务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约合608亿美元),销量达世界第三。而在东盟地区,华为的业务已经遍布东盟10国,与当地主流通信运营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该地区第一大电信设备和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
大浪淘沙,质优者才能永存。当前,在东盟共同体建成的背景下,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东盟也正成为众多海外“淘金者”眼中的“香馍馍”。而如何在“淘金”路上走得更远,华为从一个普通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世界通信业巨头的经历,或许值得借鉴。
联系编辑:7872481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