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独立人格的构建期。因其生理、心理原因和认知规律的限制以及家庭、社会教育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其自身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面临重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外在的行为引导和规范至关重要。为此,建构一套科学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显得必要且紧迫。
一、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反思与认识
1.过去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过分追求效率,忽视公平。这种学生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制度的效率特性,追求方法手段的简捷和立竿见影,甚至不惜牺牲个别学生的教育权益。应该说这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和谐、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是相悖的。
2.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具有特殊性。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规范体系,它的本质是教育性而不是惩罚性,其目标是力争实现每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实施教育管理制度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平等公正的受教育权。
在这两点认识基础上,我们提出“两个转变”:一由单纯追求有效管理向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公正的受教育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追求学生教育管理的整体效果转变;二从单纯站在学校教师的角度、单向地追求教育效果向立足促进每个学生的成功方向转变。
二、转变教育观念、重新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尝试
找到问题的结症后,我们开始了重新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尝试。
在学校“人文关怀到家、科学管理到位”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促进管理制度的逐渐构建。
1.制度建设的全员性。在学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同学、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在涉及全体同学重大利益的关键问题上,还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向学生代表大会征求意见……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把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透明化,保证了同学们的参与权。
2.制度宣传的广泛性。因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涉及同学们的切身利益,每当新制度出台前后,学校都通过多种渠道在师生和家长中进行宣传,如橱窗公示、校会宣传、班级讨论、发家长信、印发学生手册等多种形式。在宣传过程中,学校保证每一名同学都拥有对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知情权。
3.制度实施的民主性。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犯了错误必须要付出代价”,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规则”“责任”和“代价”是始终明确的。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必须给予纪律处分,因为只有在学生时代遵规守纪,进入社会以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同时,对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学也不是一个处分了事。学校对严重违纪学生的处理有一套十六步程序,每个步骤都不同程度地保证了同学们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权利,而犯错误的同学也有自我申诉的权利。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严重违纪的学生充分经历犯错误后的承认错误、认清危害、进行检讨、接受处理、体会压力、改正错误、放下包袱、树立自信的全过程。
4.制度完善的经常性。任何制度,都只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合理的,都存在着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必要。在学校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还保留了不断完善制度的机制,学校及时根据新颁布法律法规精神和每学年的学生代表大会意见对这些规章进行修订。
到目前为止,我们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有《校园生活一日常规》、《学习常规》、《考试规则》、《体育课堂常规》、《学生考勤制度》、《学生仪容仪表规定》、《关于午间回家就餐同学管理规定》、《团员日常行为规范》、《运动场使用与保养的管理规定》、《校园卫生管理条例》、《值周工作条例》、《值周监评工作条例》、《值周检查、管理评分标准》、《自行车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整顿校风,严肃校纪,细化管理的规定》、《关于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实行垃圾分类措施的规定》等十六项。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用“无形的制度”替代有形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生”的出现,为学生创
造成长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管理、教育、培养三足鼎立的原则,我们认为“规章制度的约束是基础底线,道德的自我构建是成长的引领方向,理想信念的支撑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无形”的引导已逐渐取代了“有形”的规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二十七中“老老实实学做人,扎扎实实学知识,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良好校风,培育了“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问题与反思
在进行重新构建学校管理制度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处分手段的使用与学籍管理制度的制约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如学生受到处分必须记入学籍档案的规定与处分是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有冲突。
2.不同学校间制度的接轨。不同学校,对教育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规范各不相同,目前都存在着“个性化”管理的倾向,如接轨不畅,对于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利。
3.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工作中,作为教育政策的实施者的教师如何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及主动沟通,争取全社会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的空间等,是我们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反思与认识
1.过去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过分追求效率,忽视公平。这种学生管理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制度的效率特性,追求方法手段的简捷和立竿见影,甚至不惜牺牲个别学生的教育权益。应该说这种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和谐、建设和谐校园的目标是相悖的。
2.学生的教育管理制度具有特殊性。学校学生管理制度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规范体系,它的本质是教育性而不是惩罚性,其目标是力争实现每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和实施教育管理制度必须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平等公正的受教育权。
在这两点认识基础上,我们提出“两个转变”:一由单纯追求有效管理向保证每个学生平等公正的受教育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追求学生教育管理的整体效果转变;二从单纯站在学校教师的角度、单向地追求教育效果向立足促进每个学生的成功方向转变。
二、转变教育观念、重新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尝试
找到问题的结症后,我们开始了重新构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尝试。
在学校“人文关怀到家、科学管理到位”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促进管理制度的逐渐构建。
1.制度建设的全员性。在学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吸收了同学、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在涉及全体同学重大利益的关键问题上,还通过校团委、学生会向学生代表大会征求意见……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把规章制度的建立过程透明化,保证了同学们的参与权。
2.制度宣传的广泛性。因为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涉及同学们的切身利益,每当新制度出台前后,学校都通过多种渠道在师生和家长中进行宣传,如橱窗公示、校会宣传、班级讨论、发家长信、印发学生手册等多种形式。在宣传过程中,学校保证每一名同学都拥有对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知情权。
3.制度实施的民主性。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强调学生“犯了错误必须要付出代价”,在学校的教育管理中,“规则”“责任”和“代价”是始终明确的。对严重违纪的学生,必须给予纪律处分,因为只有在学生时代遵规守纪,进入社会以后才能遵纪守法,成为社会合格的公民。同时,对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学也不是一个处分了事。学校对严重违纪学生的处理有一套十六步程序,每个步骤都不同程度地保证了同学们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权利,而犯错误的同学也有自我申诉的权利。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严重违纪的学生充分经历犯错误后的承认错误、认清危害、进行检讨、接受处理、体会压力、改正错误、放下包袱、树立自信的全过程。
4.制度完善的经常性。任何制度,都只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合理的,都存在着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必要。在学校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还保留了不断完善制度的机制,学校及时根据新颁布法律法规精神和每学年的学生代表大会意见对这些规章进行修订。
到目前为止,我们制定的学生管理制度有《校园生活一日常规》、《学习常规》、《考试规则》、《体育课堂常规》、《学生考勤制度》、《学生仪容仪表规定》、《关于午间回家就餐同学管理规定》、《团员日常行为规范》、《运动场使用与保养的管理规定》、《校园卫生管理条例》、《值周工作条例》、《值周监评工作条例》、《值周检查、管理评分标准》、《自行车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整顿校风,严肃校纪,细化管理的规定》、《关于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实行垃圾分类措施的规定》等十六项。
三、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用“无形的制度”替代有形的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生”的出现,为学生创
造成长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管理、教育、培养三足鼎立的原则,我们认为“规章制度的约束是基础底线,道德的自我构建是成长的引领方向,理想信念的支撑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学校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无形”的引导已逐渐取代了“有形”的规章,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二十七中“老老实实学做人,扎扎实实学知识,踏踏实实做事情”的良好校风,培育了“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问题与反思
在进行重新构建学校管理制度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处分手段的使用与学籍管理制度的制约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如学生受到处分必须记入学籍档案的规定与处分是为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有冲突。
2.不同学校间制度的接轨。不同学校,对教育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规范各不相同,目前都存在着“个性化”管理的倾向,如接轨不畅,对于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不利。
3.教育工作者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工作中,作为教育政策的实施者的教师如何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及主动沟通,争取全社会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的空间等,是我们更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