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参加了一些学校里的一些创业分享会,突然发现自己虽然毕了业初入社会,但仍然还是学生,根基和各类资源还是在大学附近,那里全是激情洋溢的年轻伙伴,不论是那些可以凑一起高谈阔论的,还是那些可以窃窃私语的。正好团队逐步扩大了,我需要找一整套房子当“出了卧室就能上班”的办公室,于是我联系“某某家”房屋中介公司帮忙找一套学校附近交通、生活都方便的房子。
能走钱不用走心?
我们两个人分头联系了两个置业顾问(就是带你看房签合同的人),没想到两个人是同一家公司的,所以问题就来了。
A和B两人虽然都是“某某家”的员工,但是手上的房源是一样的,不是分片区管辖,都可以带着客户去看,但是跟谁签谁就拿提成(他们没有底薪),所以很显然A和B在面对同一客户时会出现明显的竞争和背地里的恶意竞争。
A带着我看了一套房子,B和他的哥们儿一起不辞辛苦,严重雾霾的大冷天骑电瓶车带我们看了从中关村到五道口的9套房子,但不包括A带我们看的那一套。
A跟我说:“不要跟B签,他带你看的那间房子在那么好的地段还那么便宜,你不想想为什么吗?因为几年前里面因为非正常原因死过人。”
B跟我说:“不要跟A签,他带你看的那套房子我也能带你看,还能给你争取更划算的价格。跟我签。”
3天看了将近十几套房子,好心累,而且毛骨悚然。
最后事情是这么解决的:
我想跟A签他带我看的唯一一套,但这几天下来我跟B变成了挺不错的朋友,知道了他的不容易。而且B带我看了9套,这样好对不起B,我和小伙伴下午坐在路边不知道怎么跟B交代,觉得于情于理我们都得给个说法。然后我们跟A签了之后,我给B微信发了100块钱的红包,作为对他这几天辛苦的安抚,也治愈了自己内心的愧疚。
然而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他说:“你是不是傻?”
听完这句话,本身就讨厌自己因为人情世故纠结的我,就更自责了:“为什么我不能像个男人一样,在这种破事上可以完全在商言商,可以只走钱,不走心。”
是啊,可以只走钱的事儿一走心,就有点麻烦。
可是没有办法,“大事儿小事儿都容易感情用事,可能就是女生的弱势。”我心里默默这样想。
到底是弱还是强?
我想起有次回学校参加Lean in Tsinghua组织的女性创业者关于“我的甜蜜事业”的小型座谈,我跟偶像品牌派悦坊的创始人学姐Liang还有调调APP的联合创始人学姐一起分享作为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创业者的体会。很多学妹问到女性创业者在工作中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虽然我离开学校不久刚刚投入到创业项目中,并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是回国之后经历了一些事情的打磨,倒是有些感悟。
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劣势。
我常常容易脑子发热,拍脑门儿做决定,感情用事、轻易许诺之后,就会迎来处女座特有的极度冷静和理性,然后发现自己的豪言壮语是多么不切实际,从而马上调整姿态改正错误挽回损失,但“感性在先、理性在后”的缺点的确有时会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人造成伤害,当然有时也难免计较小事,在“小节”上耗费过多时间。
作为一个“要混下去”的年轻姑娘,是不是不应该自报家门坦言自己的缺点?
不,这其实大部分女生共有的特点,说它是优势还是劣势,要分遇到什么事儿。经历得越多肯定越容易理性先行,但前提是你得经历得够多。以及你愿意变成一个理性的妹纸。
然而,在这场分享中,两个有多年创业经历的学姐却说到:“女性的特点”在创业或者职场中是优势。因为在社会的层面上说,男性总是更偏向去建立关系,而女性的优势在于维护关系,那么一个团队中,女性就常常起到“润滑剂 桥梁”的作用,因为女性的优势在于更容易通人情,更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和作出决策,不会像大部分男性一样生猛地决断。
这让我想到大学时上杨斌老师领导力提升课程时他讲到Business student需要掌握和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Empathy,移情,也就是同理心。这个同理心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进一步。
有学姐恰好也曾经分享她在创业初期找办公室的经历。
她本来谈好了一个场地,出租方突然在她去签合同的那天提出房租要涨,委屈至极,她竟然当着自己公司和对方公司的所有员工哭出来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她这一哭,虽然自己觉得有点丢脸,但对方老板说,“算了算了,不给你涨价了。”
全公司皆大欢喜。
女性的柔弱,在很多时候是优势。这并不是装可怜博同情,而是女性这一特质就是有以柔克刚化解顽石的力量,柔弱也并不代表软弱。所以,一定要在维护自己女性温柔特质的前提下适当合理地进化为一名办事靠谱的女汉子。
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要能走心的走心,该走钱的走钱。
到底要不要这么累?
我一直想为自己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找个答案。
我从巴黎回国有一段时间了,中间还去了一趟日本学习茶艺和找抹茶供应商。这些日子里我思前想后,想要回答平台回复和身边朋友提问最多的那个问题:
“你一个姑娘家,为啥要去创业?你不累?”
朋友圈里先前各种鼓吹、赞扬创业,火了一批人;后来各种批判互联网创业是泡沫、O2O死了一大批都有谁谁谁,又火了一批人,现在看到“创业”两个字都免疫了无感了。可是我还是要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寒冬再怎么冷,反正自己还是热的。
以前在巴黎为了每天更新公众号文章,每天写到凌晨两三点,等到国内人醒了,就赶紧发布出去,这样才能让大家在去上班和上学的路上看得到我写的东西,然后我才睡,第二天早上6点多再爬起来去蓝带上课。还一个人拖着两个28号的行李箱去日本搭陌生人的车找茶园。关西那片儿几天连着下雨,因为要拿两个行李箱,没有手拿伞所以只好淋着,口袋里地图都被水泡湿了,最后两个箱子满满的装着在各个乡下茶园找的茶。这几个月里,因为最终发现做公司的价值观不一致,以及自己对选择食材的不肯妥协,前后两次跟准合伙人分道扬镳,而每一次之前,我们都没日没夜地开会梳理项目框架,也花了很多时间在一无所得的争吵上。 还有测试配方、找设计师、谈工厂、选包装……项目刚刚开始筹备起步,就遇到了无数个需要耐心下来去解决的困难。
这貌似都是废话。没有一个不想坑钱的创业者不辛苦,况且“你辛苦”跟“你牛”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也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你那么累是不是自找的?要不要找个工作或回法国继续读书?为什么要这么选择?
“我们这一生可能分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价值,二是创造价值,三是传递价值。你可能是暂时到了急着创造点价值的小阶段,所以在法国呆不住了,不想再一直读书了,果断回国创业了。”这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学长对我说的话。我回国之后偶然认识了他,他总是给我很多启发,在一些“可怕的危险边缘”拉我一把。
这个学长自己花了几年时间辛苦创立了一个很有趣的创意智能厨具品牌,近1亿的估值,当某米公司想要来收购这个品牌的时候,他放弃了拿这个品牌赚一大笔钱然后过衣食无忧的日子的机会,跟另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和初心、想要传递幸福厨房概念的朋友联合,开始了更强大的现在家喻户晓的创意厨房生活计划。没错,如果付出几年做一件事的目的是卖掉它,那卖掉它就是最好的结果,可这个学长显然不是这样想的。
“我们为什么要创业?长远来看,我觉得创业最本质的方向不是互联网,不是智能硬件,不是消费品牌升级,而是人性。我们为了追求更细枝末节的好生活,为了显示和满足更美的人性,去做有意义的事。人性是追求快乐和享受幸福感,这个是永远不会变的。”学长说。
没错。市场的方向是人性,而做事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性更多的快乐,不管这种快乐是成就感还是小幸福感。
所以我想来想去,“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要这么累”这样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一群有意思的人聚起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儿——你有同伙,你们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和比较优势,把自己细分的小梦想拼成一个完整的梦想,你们在一起完成一个大理想的同时,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那一小部分的价值,而且说起来你的确为项目骄傲,也为你的团队小伙伴骄傲,没了谁这事儿都是扯淡。
一件不管什么时候都觉得可以坚持做下去的事儿——你不抱怨,也不煎熬,你完全不觉得自己在混日子,时间的浓度突然变得很高,日子慢得不能再慢,你不知不觉为它做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打算。
责任编辑:方丹敏
能走钱不用走心?
我们两个人分头联系了两个置业顾问(就是带你看房签合同的人),没想到两个人是同一家公司的,所以问题就来了。
A和B两人虽然都是“某某家”的员工,但是手上的房源是一样的,不是分片区管辖,都可以带着客户去看,但是跟谁签谁就拿提成(他们没有底薪),所以很显然A和B在面对同一客户时会出现明显的竞争和背地里的恶意竞争。
A带着我看了一套房子,B和他的哥们儿一起不辞辛苦,严重雾霾的大冷天骑电瓶车带我们看了从中关村到五道口的9套房子,但不包括A带我们看的那一套。
A跟我说:“不要跟B签,他带你看的那间房子在那么好的地段还那么便宜,你不想想为什么吗?因为几年前里面因为非正常原因死过人。”
B跟我说:“不要跟A签,他带你看的那套房子我也能带你看,还能给你争取更划算的价格。跟我签。”
3天看了将近十几套房子,好心累,而且毛骨悚然。
最后事情是这么解决的:
我想跟A签他带我看的唯一一套,但这几天下来我跟B变成了挺不错的朋友,知道了他的不容易。而且B带我看了9套,这样好对不起B,我和小伙伴下午坐在路边不知道怎么跟B交代,觉得于情于理我们都得给个说法。然后我们跟A签了之后,我给B微信发了100块钱的红包,作为对他这几天辛苦的安抚,也治愈了自己内心的愧疚。
然而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他说:“你是不是傻?”
听完这句话,本身就讨厌自己因为人情世故纠结的我,就更自责了:“为什么我不能像个男人一样,在这种破事上可以完全在商言商,可以只走钱,不走心。”
是啊,可以只走钱的事儿一走心,就有点麻烦。
可是没有办法,“大事儿小事儿都容易感情用事,可能就是女生的弱势。”我心里默默这样想。
到底是弱还是强?
我想起有次回学校参加Lean in Tsinghua组织的女性创业者关于“我的甜蜜事业”的小型座谈,我跟偶像品牌派悦坊的创始人学姐Liang还有调调APP的联合创始人学姐一起分享作为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创业者的体会。很多学妹问到女性创业者在工作中到底是优势还是劣势。虽然我离开学校不久刚刚投入到创业项目中,并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是回国之后经历了一些事情的打磨,倒是有些感悟。
不得不承认,的确有劣势。
我常常容易脑子发热,拍脑门儿做决定,感情用事、轻易许诺之后,就会迎来处女座特有的极度冷静和理性,然后发现自己的豪言壮语是多么不切实际,从而马上调整姿态改正错误挽回损失,但“感性在先、理性在后”的缺点的确有时会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人造成伤害,当然有时也难免计较小事,在“小节”上耗费过多时间。
作为一个“要混下去”的年轻姑娘,是不是不应该自报家门坦言自己的缺点?
不,这其实大部分女生共有的特点,说它是优势还是劣势,要分遇到什么事儿。经历得越多肯定越容易理性先行,但前提是你得经历得够多。以及你愿意变成一个理性的妹纸。
然而,在这场分享中,两个有多年创业经历的学姐却说到:“女性的特点”在创业或者职场中是优势。因为在社会的层面上说,男性总是更偏向去建立关系,而女性的优势在于维护关系,那么一个团队中,女性就常常起到“润滑剂 桥梁”的作用,因为女性的优势在于更容易通人情,更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和作出决策,不会像大部分男性一样生猛地决断。
这让我想到大学时上杨斌老师领导力提升课程时他讲到Business student需要掌握和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Empathy,移情,也就是同理心。这个同理心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进一步。
有学姐恰好也曾经分享她在创业初期找办公室的经历。
她本来谈好了一个场地,出租方突然在她去签合同的那天提出房租要涨,委屈至极,她竟然当着自己公司和对方公司的所有员工哭出来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她这一哭,虽然自己觉得有点丢脸,但对方老板说,“算了算了,不给你涨价了。”
全公司皆大欢喜。
女性的柔弱,在很多时候是优势。这并不是装可怜博同情,而是女性这一特质就是有以柔克刚化解顽石的力量,柔弱也并不代表软弱。所以,一定要在维护自己女性温柔特质的前提下适当合理地进化为一名办事靠谱的女汉子。
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要能走心的走心,该走钱的走钱。
到底要不要这么累?
我一直想为自己为什么要“自找苦吃”找个答案。
我从巴黎回国有一段时间了,中间还去了一趟日本学习茶艺和找抹茶供应商。这些日子里我思前想后,想要回答平台回复和身边朋友提问最多的那个问题:
“你一个姑娘家,为啥要去创业?你不累?”
朋友圈里先前各种鼓吹、赞扬创业,火了一批人;后来各种批判互联网创业是泡沫、O2O死了一大批都有谁谁谁,又火了一批人,现在看到“创业”两个字都免疫了无感了。可是我还是要思考这个问题,这个寒冬再怎么冷,反正自己还是热的。
以前在巴黎为了每天更新公众号文章,每天写到凌晨两三点,等到国内人醒了,就赶紧发布出去,这样才能让大家在去上班和上学的路上看得到我写的东西,然后我才睡,第二天早上6点多再爬起来去蓝带上课。还一个人拖着两个28号的行李箱去日本搭陌生人的车找茶园。关西那片儿几天连着下雨,因为要拿两个行李箱,没有手拿伞所以只好淋着,口袋里地图都被水泡湿了,最后两个箱子满满的装着在各个乡下茶园找的茶。这几个月里,因为最终发现做公司的价值观不一致,以及自己对选择食材的不肯妥协,前后两次跟准合伙人分道扬镳,而每一次之前,我们都没日没夜地开会梳理项目框架,也花了很多时间在一无所得的争吵上。 还有测试配方、找设计师、谈工厂、选包装……项目刚刚开始筹备起步,就遇到了无数个需要耐心下来去解决的困难。
这貌似都是废话。没有一个不想坑钱的创业者不辛苦,况且“你辛苦”跟“你牛”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也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你那么累是不是自找的?要不要找个工作或回法国继续读书?为什么要这么选择?
“我们这一生可能分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价值,二是创造价值,三是传递价值。你可能是暂时到了急着创造点价值的小阶段,所以在法国呆不住了,不想再一直读书了,果断回国创业了。”这是我很佩服的一个学长对我说的话。我回国之后偶然认识了他,他总是给我很多启发,在一些“可怕的危险边缘”拉我一把。
这个学长自己花了几年时间辛苦创立了一个很有趣的创意智能厨具品牌,近1亿的估值,当某米公司想要来收购这个品牌的时候,他放弃了拿这个品牌赚一大笔钱然后过衣食无忧的日子的机会,跟另一个有着共同理想和初心、想要传递幸福厨房概念的朋友联合,开始了更强大的现在家喻户晓的创意厨房生活计划。没错,如果付出几年做一件事的目的是卖掉它,那卖掉它就是最好的结果,可这个学长显然不是这样想的。
“我们为什么要创业?长远来看,我觉得创业最本质的方向不是互联网,不是智能硬件,不是消费品牌升级,而是人性。我们为了追求更细枝末节的好生活,为了显示和满足更美的人性,去做有意义的事。人性是追求快乐和享受幸福感,这个是永远不会变的。”学长说。
没错。市场的方向是人性,而做事的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性更多的快乐,不管这种快乐是成就感还是小幸福感。
所以我想来想去,“为什么要创业”“为什么要这么累”这样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一群有意思的人聚起来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儿——你有同伙,你们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和比较优势,把自己细分的小梦想拼成一个完整的梦想,你们在一起完成一个大理想的同时,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那一小部分的价值,而且说起来你的确为项目骄傲,也为你的团队小伙伴骄傲,没了谁这事儿都是扯淡。
一件不管什么时候都觉得可以坚持做下去的事儿——你不抱怨,也不煎熬,你完全不觉得自己在混日子,时间的浓度突然变得很高,日子慢得不能再慢,你不知不觉为它做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打算。
责任编辑:方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