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唐代边塞诗及其文化内涵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831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代是边塞诗走向辉煌的时代,作为唐代最富激情的诗派,其以嘹亮高亢的声音、刚健质朴的特质,彰显着盛世的气象,呼啸着时代的豪气。其所表现出的郁勃阳刚的品性、壮怀激烈的豪情、含蕴深沉的文化内涵,构成唐代诗歌高峰上不可或缺的风景。
  主题词:唐代 边塞诗 文化内涵
  一、唐边塞诗追溯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创作时间之长,为前代所未见。
  中国边塞诗可追溯到《诗经》中的《采薇》《出车》《六月》等。虽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边塞诗,但奠定了自己的审美特征:首先是表现出崇高的阳刚之美;其次是在建功立业的主调中回响着淡淡忧伤,从中辐射出更多的伦理内涵;其三是反思战争,在其中渗透出明显的哲理含义。
  随着汉乐府鼓吹曲铙歌的出现而标志着边塞诗出现。郭茂倩《乐府诗集》有:“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蔡邕《礼乐制》也说:“汉乐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军乐也。”汉代边塞诗有《出塞》《入塞》等。
  魏晋南北朝时边塞诗多以拟乐府形式出现,《乐府诗集》共100多首,作者主要以“三曹七子”为主。一方面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一方面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如《白马篇》、《饮马长城窟行》等。隋代的边塞诗在诗歌体裁上有所发展,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但促进了边塞诗的成长。
  当边塞诗进入大唐,唐王朝社会背景和时代风尚的相互作用,加之诗歌自身的成熟完善,终于成就了这一诗体的辉煌。追究唐代边塞诗的辉煌原因,一是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二是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三是文人普遍投笔从戎的经历。中国士人传统意义上出将入相的理想在唐代得以实现。从初唐至中唐,一批批文人士子纷纷投身军旅。骆宾王前驱先路,陈子昂接踵其后,揭开唐代边塞之旅的序幕。盛唐时期,边塞之旅进入高潮。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响彻云霄。李白、杜甫、王维等一众诗人群声呼应,边塞诗走向巅峰已是水到渠成。及至中晚唐,安史之乱宣告了大唐盛世的终极而反,文人士子立功边塞的英雄气概代之以苍凉悲苦。纵览唐边塞诗四个阶段,诗风虽有不同,但其创作不乏繁荣,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参与人数之多,为前代所未见。从质量看,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其思想及艺术成就均到达历史高峰。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作为唐代诗歌最为别致而嘹亮的号角,相比于其他诗歌流派,边塞诗更体现了唐王朝独有的风貌和时代精神,由此构成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二、唐边塞诗文化内涵探究
  首先,表现为强烈的建功立业精神。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唐朝初年到安史之乱爆发,大唐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和最富有吸引力的国家。昂扬蓬勃的时代精神影响到诗人,尤其是边塞诗人,在时代精神的熏陶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士人风貌,“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他们或决策于朝堂,或立功于边塞,建不世之功,立万世之名。他们既有远大的人生理想,又有在实现个人理想过程中的高度自信和坚忍执着,自觉担负着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以舍我其谁的态度投身社会,任情高歌,从而成为时代精神中最集中鲜明的体现。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杜甫《后出塞五首》
  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这些诗歌中既有忠心耿耿的报国之志,又有建功立业的豪情壮举。功名体现的是人生价值,报国则是诗人回报社会与时代的崇高境界和伟大情怀。两者的完美结合,构成边塞诗恢宏壮烈的阳刚之美。
  其次,唐代边塞诗中慷慨壮烈的尚武精神也是其典型的时代风格。尤其以盛唐诗歌为重。唐统治者起于关陇,尚武精神突出,这对唐人的价值取向有相当大的影响。有唐一代,重奖边功的政策,加之任情纵性、崇侠之风盛行,竟成时尚。投笔从戎成为反复鼓吹的主题,并在他们的边塞诗中表现自己的尚武情结,充满了恢宏豪迈的任侠精神,激荡着一种气吞骄虏的雄风。如: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望蓟门》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教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老将行》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崔颢《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剑气”“沙场”“长缨”,外在意象的书写,是一种人格气质的象征。诗人们用壮怀激烈的边塞诗抒发自己的尚武情怀,执干戈为社稷,引长缨而高歌,对后代诗歌的阳刚之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不同于其他封建朝代的农耕文化形态,唐代带有游牧文化风格的社会背景下,“游侠”“尚武”等的盛行体现了儒士由文向武的转变,这种转变不是被动的,而是观念的更新使士人的人生价值较之其他朝代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生道路充满更加辽远壮阔的希望。
  再次,在唐代边塞诗中,忧患意识和人文关怀无疑是构成唐边塞诗最终在思想文化上走向深厚博大的关键。如果说建功立业是基于国家角度的呼喊,尚武、游侠是风尚角度的再现,英雄主义个人角度的张扬,那么忧患意识是民族角度的深思,人文情怀则是百姓、征人层面的悲慨。由此,反映出边塞诗人对边塞战争的多角度思考。表达这种忧患意识既深且广的代表性作品首推杜甫。杜甫见证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生的关心使他在盛唐时就看到了繁华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因此,以忧国忧民的圣者之心唱出了《兵车行》。杜甫之外,许多诗人都有类似诗歌,如: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其一
  “无那金闺万里愁”,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荒沙万静中,冷月如霜,芦管之声,随朔风而起,征人征戍之苦,思乡之切,内心万般凄凉,尽包孕在内。
  客观地说,唐朝的边塞战争是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在民族交融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边塞战争更多是中原汉族对少数民族入侵的抵御防范。但如果从生命的角度讲,无论何种形式的战争,都是对人生命的戕害。所以,和平才是人类永远的呼声。
  结语
  边塞诗歌作为唐诗中的一个流派,其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昂扬乐观的基调,雄浑豪迈的风格,丰富的情怀奏响了唐诗中最豪迈激昂的旋律,恒久地回荡在中国诗歌的浩瀚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
  [1]倪乐雄.战争与文化传统[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2]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葛晓音.诗国高峰与盛唐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下,人们意识到常规音乐教学的弊端与不足,也借此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需求,希望可以切实挖掘音乐的教学、育人作用,从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多维角度来优化音乐课程的教育功效。本文将从“创设音乐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作品,发挥小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创作,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力”三个角度来分析学音乐教师应该如何落实音乐素养教学。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是当代美育教学的有机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科学融入各类诗词,不仅有助于音乐知识的丰富与完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最重要的是还能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素养,提升他们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诗词 途径  一、诗词进入音乐课堂的基本原则  (一)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的诗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教材本身还是教学目标都没有对诗词教学有明确要求,因此,教师对于诗词选择有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学生音乐教学重视程度越高。这种背景下,欣赏艺术教育工作的落实就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按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要求,逐渐地将艺术欣赏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音乐 艺术欣赏 教学效果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内容,促使其具备多样性,不断拓宽学生认知,充分激发出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
期刊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的育人价值早已得到了教育学家们的肯定和认可。音乐不仅可以激发人的爱国热情,还可以培养民族意识。小学音乐教育让情感在德育教育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使情感得到升华,并且能够引导小学生理解美、鉴赏美,最终实现创造美的目的,对当今的小学生产生着多元化的育人作用和育人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育 德育 价值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现状及社会影响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现状  在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与学生有效性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组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时,科学有效地利用各种先进手段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音乐技能与知识的掌握,更能增强学生自身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方法  音乐教学是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以及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必须的音乐技能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大众创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应当只局限在某个方面,应当加强对人才素质与综合能力培养,故而需要对教育课程进行不断改革。美术欣赏课是一门艺术性科目,是对美进行发现、创造、传播以及升华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开展创造、模仿、欣赏等活动,促使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欣赏课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人们的物质条件得到满足后,他们会开始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文化馆的存在便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机会。众所周知,文化馆是国家性质的公益性文化场所,是为社区群众提供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之一。但正是由于文化馆的公益性质,导致部分文化馆工作人员对文艺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使文化馆的文化服务效能无法有效地发挥出来,为了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锅庄舞——“擦尼”与“擦司”本体及其风格特征进行简要描述,并分析其生存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及艺术环境,指出其处于濒危环境的主要原因。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之后,本地区锅庄舞的保护已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文中对已经实施了的措施进行简要列举,并根据香格里拉锅庄舞的独特性,尝试提出新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锅庄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迪庆州 香格里拉 保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认为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体态律动教学法满足新课程的基本要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音乐和律动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音乐本能,激活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热爱音乐,能够更好地享受音乐。  关键词:律动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  一、运用律动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律动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教育行业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向发展。因此,作为“美”方面的教育,音乐是小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音乐教学,对学生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促进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音乐是由旋律以及节奏组成,节奏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提升学生的节奏感,能够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鉴于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