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拜月亭》中的悲剧色彩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拜月亭》又名《幽闺记》,是元代施惠所作。一直被人认为是在悲剧的时代背景下含有喜剧抒情色彩的爱情喜剧,在悲喜相生、相成的过程中,很多悲剧情节和悲剧气氛使戏剧效果得到了有效的加强。本文将以它的时代之悲、政治之悲、礼教之悲为出发点来探讨其悲剧色彩的原因和价值,从而更进一步的了解《拜月亭》这部杂剧的艺术价值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拜月亭》 悲剧色彩 南戏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是元代后期杂剧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衰弱之后,文学中心南移,产生于浙江沿海一带的南戏集大成者。而《拜月亭》一直以来因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人津津乐道,近人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中认为“《琵琶》《拜月》,古今咸推圣手也”。关于《拜月亭》和《琵琶记》的地位和价值在明代甚至还引起一场激烈的辩论,直至今日,《拜月亭》仍然是人们较为关注的剧目,本文试从它的悲剧色彩中探索它的另类艺术魅力。
   一.时代之悲
   一般认为,南戏的《拜月亭》是根据关汉卿的杂剧《拜月亭》改编,在《六十种曲》的宝获斋藏版中被称为《幽闺记》,共四十出,由第一出《开场始末》开始向我们讲述了在宋金时期,由于国家战乱、社会动荡,导致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难。在逃难的过程中,尚书之女王瑞兰因和秀才蒋世隆的妹妹瑞莲的小名音近而使两人机缘巧合的相遇,在逃难的途中相互扶持并结为夫妇,但由于二人身份地位的不同,遭到了王瑞兰的父亲王振的阻挠。但二人对爱情坚贞纯洁、并在挫折中争取婚姻自主,奋力向封建势力反抗,最终以蒋世隆取得状元并与王瑞兰团聚而结束的故事。全剧从整体和结局来看被定义为喜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前二十一出中都是以金、蒙之间的战乱,人物流离失所为背景的,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一种悲剧的彩色。
   在战乱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在第十一出《士女随迁》中写道“只见簇簇军马往南来,密密刀枪从北至,势不可遏,锋不可当,夺关隘争履平川,攻城邑竟登坦地,黎民逃难,街区中似乱乱奔獐,官宦随迁,途路里若慌慌走鹿,百司解散,万姓仓皇”[1]。当时朝廷为了躲避战乱就选择迁都汴梁,放弃原来的中都而不顾,当权者走了,北番攻入中都之士百姓无所庇护,只好抛家弃乡四散逃命,原来繁华安定的中都立马变得“满目干戈不太平”。而在兵荒马乱逃命之时,又遇上了风雨交加的恶劣天气,使人发出了“天不念去国愁人助惨悽,淋淋的雨若盆倾,风如箭急”[2]的感慨,紧接着男女主人公各自与家人走散。
   特定的环境影响着情节的进展,这些一个接一个悲剧情节的设置都是由于人们处于战乱时代所造成的,而在这个广阔的社会图景中蒋、王二人的爱情就变得更加可贵,他们不同于一般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一见钟情,更跳脱了稳定社会状态下所遵循的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在离乱中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并渐渐地产生了爱情。这种乱世生活、流离岁月给他们的爱情创造了契机,也使得他们的爱情更加的纯粹和有历史的厚重感。
   二.政治之悲
   剧中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之间并没有描述过多的爱情,但他们二人的伏线却与蒋王二人主线的悲欢离合相呼应,对整个故事起着重大的作用。故事就是先由陀满兴福为开始,先说北番要向蒙古开战,而朝廷内部就产生了两种观点,奸臣聂贾列主张迁都,偏安一隅,而陀满兴福的父亲因主站而被聂贾列进谗言,导致全家被杀害只有陀满兴福一人逃出。这个情节的设置与杂剧中的典型悲剧《赵氏孤儿》的开篇及其相似,由此,不难看出当时朝廷政治的混乱,国难当头朝廷被奸臣所把控,导致忠良被害,也暴露出了朝廷的软弱无能,若是朝廷清明,国家强大,听信忠言与北番一战未必会战败,也不用劳民伤财的进行迁都,使百姓流离失所。
   其次,在陀满兴福逃难的过程也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中的各色小人物,如追捕他的公使,在追捕的过程中光明正大的将蒋举人的墙推到并言“我们奉上司拿人,和你推倒墙进去,怕他什么蒋举人,墙倒众人推”,当他们识破了兴福借把衣服扔井边而金蝉脱壳的计谋之后作为官兵不但不尽力追捕,反倒说“不如去拿这衣服请赏罢”,可见当时的官兵公使行为霸道,滥用私权且玩忽职守,糊弄事情。包括佛口蛇心“神充坊正霸乡都,财物鸡鹅那得无,物取小民穷骨髓,钱剥百姓苦皮膚[3]”的坊正、腐朽无能“热病与他柴胡汤,冷病与他五灵散,医得东边才出丧,医得西边又入殓,南边买棺材,北边打点又气断,祖宗三代做郎中,十个医死九个半”[2]的庸医,通过他们的言行,揭示他们对百姓的巧取豪夺和欺瞒讹诈,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的辛辣讽刺。
   最后,在《绿林寄迹》中几个强盗头领争相抢戴金盔做“皇帝”,意义更为深刻。一强盗在巡山时发现了一顶金盔、一把宝剑,他们约定谁能戴上谁就是首领,于是争相开始试戴,而在试戴的過程中,末对想要试戴的丑说“钦赐了你,不消谢恩”,外调侃“皇家好气象”,丑又在给别人金盔时说“赐予你们吧”。金盔戴反被称为“垂帘听政”,跌倒推人被称为“推位让国”,头摇是“尧舜”,头发抖是“刘备的儿子叫阿斗”,坐地上就是“坐朝问道”……其言行总以皇帝自居,而他们的身份却是强盗,借此也是对他们想要享受绝对权力丑恶嘴脸的讽刺,对帝王思想的揭露和批判。而陀满兴福作为忠臣名将之后,自身又很有才华,此时却被逼只能和打家劫舍的强盗为伍,与后世《水浒》中所展现的官逼民反的情节颇为相似。一切的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所以这些都是作者含蓄借助戏剧向我们展示当时的社会现状。
   三.礼教之悲
   王国维曾认为悲剧有三种:第一种是“由极恶之人及其所有之能力以交媾者”,第二种是“由于盲目的命运者”,第三种是由“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4]。在我国传统的古代戏曲中礼教是很多才子佳人戏不能结合的一大阻碍,这种情节的设置就符合了王国维关于悲剧的第三个论断,而在《拜月亭》中也不例外,因为蒋王二人的爱情产生于战乱之中,特殊的环境使得他们的身份及礼教上的差异被掩盖,摆脱了门第、财产、社会地位的束缚,而当战争这个大背景撤去之后,来自于封建礼教的压力就向他们袭来。    王瑞兰在《招商谐偶》向蒋世隆表明身份,内心虽喜欢蒋却仍要禀告父母以全节操而拒绝蒋的求爱就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在第二十五出《抱恙离鸾》中,这种悲情色彩达到了高潮,先是蒋世隆忧心妹妹而抱恙在床,后遇到探测军情而回的王瑞兰之父王振,王振因嫌弃蒋身份低位而不管女儿的真实感受强行将二人拆散,借口封建礼教的父生母养,无媒无约,使其生离。这和王振自身封建礼教思想根深蒂固不无关系。
   除此之外,王瑞兰在和蒋世隆分离之后,忧思过度、神色憔悴,蒋瑞莲都看出她的消瘦,而王振明知原因却置之不理。在《诏赘仙郎》中更是不顾女儿的意思,想要将王瑞兰、蒋瑞莲嫁给新取仕的文武状元,二人抗争之后,又以“这是朝廷恩命,谁敢有违”相压。并不管二人的个人意愿,直接请官媒前去“送丝鞭”。在封建社会里圣旨是至高无上的,“三纲五常”更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双重的压迫也是《拜月亭》中充满了礼教之悲。
   《拜月亭》确实是一部喜剧,但在这部喜剧中所掺杂的悲喜相生、相容、相互转换却是它的一大特色。其中,从时代、政治、礼教等方面所呈现的悲剧色彩有着重大的作用。就叙事角度而言,其悲剧色彩情节的设置推动了整个的故事发展,使得这部剧的叙事更加完整、紧凑、富有韵味。就社会批判角度而言,使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生活环境的混乱与动荡不安。就主题方面而言,将爱情、伦理和政治背景相结合,为这部剧增加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并且由其带来的悲情彩色可以更明确地看出当时时代、社会政治、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不稳定不合理之处,从而去歌颂蒋王的坚贞不渝的爱情,使人耳目一新。
   注 释
   [1]明·毛晋编.六十种曲.幽闺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第35页。
   [2]同上:第37页。
   [3]同上:第69页。
   [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中华书局,2010·第143页。
   参考文献
   [1]明·毛晋编.六十种曲.幽闺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上海:中华书局,2010.
   [3]李简.元明戏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亢一帆.元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与南戏-拜月亭记-的比较[N].山西财经大学学,2010.
   [5]赵淑明.近年来南戏《拜月亭记》研究综述[N].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7.
   [6]刘婧.南戏《拜月亭记》在关汉卿《闺怨佳人拜月亭》基础上的继承与发展戏剧之[J].2013.
   [7]俞为民.元代南北戲曲的交流与融合(上)[N].山西师大学报,20035.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学欣赏属于高校开设的专门课程,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构建文学欣赏教学高校课堂模式展开了探究分析,期望经过本研究可以为将来的有关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   关键词:文学欣赏 高校 课堂模式   由于时代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的明显
內容摘要:《台北人》是白先勇的经典之作,由十四篇短篇小说构成,描绘了新旧交替时代的众生百态。作品中欢场女子的形象尤其值得赏析,她们的形象充满了宿命色彩,深刻地折射出旧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女子的怜悯和同情。作品中欢场女子的形象不拘一格,面对命运的折磨,有的感时伤怀,有的逆来顺受,有的奋力抗争。在刻画这些形象时,作者大量使用象征描写和暗示手法,表现出这些女子无法逃避的悲剧命运。   关
内容摘要:目前的高中小说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对小说阅读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小说教学内容出现了问题。为了突破小说教学的困境,促进小说教学的高效发展,我们有必要把叙事学引进高中小说教学领域。为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标定向;以学施教;以文定教;以考促教。希望叙事学的引入能为目前的高中小说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促进小说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叙事学 高中小说教学 内容建构 教学
内容摘要: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育发生了更多变化,不仅教学形式、方式有了一定的转变,而且在教学内容上也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应有一定的转变。本文将以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学的变化作为出发点,重点围绕互联网背景下汉语言教学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 汉语言文学 教育 人文素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
內容摘要:小说《路》是科马克·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被认为是一部“残酷的诗学”。小说于2006年9月出版,迅速占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并赢得一系列大奖。本文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出发,试图从物质及其施事能力、物质与意义、物质与叙事三个方面谈《路》中体现的生态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在生态主义下的力量。   关键词:物质生态批评 施事能力 意义 叙事   科马克·麦卡锡是一位多产的美国小说家和剧作家,被
内容摘要:崔仁勋作为朝鲜战争之后步入文坛的韩国现代中坚作家,发表了一系列能够反映朝鲜半岛人民经历的沉重苦痛和无助岁月的优秀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广场》。本文通过结构主义分析方法对《广场》的叙事结构进行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广场》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广场》 叙事结构 主题 结构主义   《广场》是崔仁勋创作于1960年的长篇小说。《广场》的时代背景是韩国从日帝统治
内容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世界级大师,《榆树下的欲望》映射出丰富多彩的希腊神话元素,流露出作者复杂的内心矛盾。奥尼尔将剧作的丰富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渗透着浓厚的圣经文化气息,剧作中的凯伯特、伊本体现了圣经中上帝、亚当的原型。   关键词:《美狄亚》 《榆树下的欲望》 希腊神话因素   尤金·奥尼尔是著名的美国“戏剧之父”,他为现代美国戏剧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他的文学作品
内容摘要: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词人。他的词婉约中不乏豪放之气、意象具有多重色彩、视角转换多样化,这些特点赋予其词丰富复杂的多重色彩。   关键词:柳永词 婉约豪放兼具 意象多重 视角多变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的重要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他在发展慢词、丰富词调、以俗语入词等方面的贡献已被广泛关注,本文仅从柳永词婉约中不乏豪放之气、意象具有多重色彩、视角转换多样化三个角度略述柳词丰富复杂的多重色彩。 
内容摘要:本文简单介绍《国殇》,分析其表达方式、氛围渲染及语言风格。基于此,分析这首诗中爱国主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启发意义,分别从任务需要、美育价值以及现实需求三个角度陈述。   关键词:《国殇》 爱国主义精神 大学生 现实意义   屈原作品中展现的爱国思想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源头。屈原的爱国主义本身特点反映在三个层面。首先,政治理想,以美政为核心,提倡廉政及意志坚定;其次,心怀人民,对民众饱含
内容摘要:应用型本科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的,它主要是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应用型本科大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对话式的教学模式:一、探究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历史根源;二、为什么要采取对话式教学模式;三、探究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应用型 对话式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每个教育工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