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关联下考虑主体心理感知的复杂产品设计变更决策优化

来源 :中国机械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do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工序耦合分析难以有效地解决复杂产品设计变更中工序关联解耦、设计再调整、设计资源再配置等多主体决策优化问题,且将主体作为完全理性行为人的决策优化理论与具体实践亦偏差较大.对此,提出了工序关联下考虑主体心理感知的复杂产品设计变更决策优化方法.运用前景理论构建以设计主体对工序重复执行和设计变更延期心理感知扰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复杂产品设计变更决策优化模型;采用工序与设计主体相结合的双层编码方法,提出了基于事件与周期的自适应多目标动态调度算法;最后,通过算例仿真的对比实验及结果分析,验证上述决策模型与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为解决聚晶金刚石(PCD)刀具在铝合金材料切削过程中的切屑缠绕问题,在PCD刀具的前刀面上设计了断屑槽.通过对切屑受力过程和断屑槽断屑机理的分析、切削几何关系的推导和有限元切削仿真实验,提取了5个PCD刀具断屑槽参数,即棱带宽度、倾角、反屑角、槽宽和反屑面转角.建立了PCD刀具断屑槽棱带宽度和反屑角的计算公式;改进了槽宽的计算公式;确定了倾角和反屑面转角的取值范围.结合5个断屑槽参数的求解过程,提出了PCD刀具断屑槽尺寸参数的设计方法.应用激光在PCD刀具前刀面加工出断屑槽,通过铝合金材料的切削实验对所设
针对传统数控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泛化性差、精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数控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方法.获取变工艺条件下数控铣削的工艺参数、刀具直径及工件材料等静态数据和振动信号、力信号及功率信号等动态数据;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网络结构参数得到PSO-CNN;运用PSO-CNN自适应提取动态数据特征并对静态数据特征进行人工提取,再通过浅层神经网络融合动、静态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的特征,建立变工艺下的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通过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对比试验,验证了该方
为了提升利用微调构造的深度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又名深度代理模型)的性能,提出了一种主动闭环蒙特卡罗试验设计方法,通过费雪尔信息矩阵将设计点与模型梯度关联,并利用乘法算法求解,然后引入随机离散蒙特卡罗算法进行闭环采样,使得设计点具有覆盖整个设计空间的统计学特性.基于该方法,利用多层感知器建立了某伸缩臂叉车臂架动作特性深度代理模型,并结合最小预测和预期改善,实现了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当前基准相比,提出的方法所需仿真数据减少了64.3%;优化后叉车臂架变幅缸压力波动更加平稳,且最大值减小了46
为有效降低基体低频振动对精密仪器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周期布置吸振器的减振方式.建立了基体-隔振设备-吸振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导出了系统耦合振动方程的解析解,并用有限元法进行了验证.获得了吸振器数量、参数对系统低频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吸振器总数一定的情况下,将其划分为包含不同数量振子的周期元胞.以低频段设备振幅最大值的0.7倍和平均值的0.3倍之和为目标函数,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元胞中振子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目标频段,解析解与有限元解之间的相对误差分别为4.39%和2.98%;在目标
于 2021 年 12 月 24—26 日在南昌举办.会议由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主办,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江西省航空构件成形与连接重点实验室承办,江西省中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江西赣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协办.300 余位专家学者及业界人士参与会议.
期刊
针对生产过程管控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统一数据模型缺乏、多种通信接口难以维护、传统存储架构性能低下等问题,在分析生产过程数据特性的基础上,基于EXPRESS-G图构建了车间统一数据模型,基于通信适配层实现了多种通信协议的集成与维护,基于Redis-MongoDB-HDFS架构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数据的高性能存储.以某柔性制造单元生产管控系统的实施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期刊
针对等效并行机在线调度问题,以加权完工时间和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近端策略优化(LSTM-PPO)强化学习的在线调度方法.通过设计融合LSTM的智能体记录车间的历史状态变化和调度策略,进而根据状态信息进行在线调度.设计了车间状态矩阵对问题约束和优化目标进行描述,在调度决策中引入额外的设备等待指令来扩大解空间,并设计奖励函数将优化目标分解为分步奖励值实现调度决策评价.最后基于PPO算法进行模型更新和参数全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于现有的几种启发式规则,并将所提算法应用于实际车间的生产调度,有
小麦制品的品质特性不仅与原料小麦的品种、产地有着重要的联系,更与小麦所包含的特征组分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淮海经济区小麦品质评价和性状研究较少的现状,从该区域选取3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Mixolab混合实验仪、动态流变仪和快速黏度分析仪分别探究了小麦面团形成过程、黏弹性和糊化特性.发现该地区的30种小麦粉中有23个品种达到我国小麦品种品质分类标准中筋和中强筋小麦品种的标准(吸水率≥56%).进一步分析发现影响面团流变特性的主要指标为峰值黏度、保持强度、衰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时间和稳定
分别采用清水浸泡和复合酶浸泡糙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分析法,确定了最佳清水浸泡糙米的工艺条件:料液比1∶1.6,温度40℃,时间50 min,此条件下糙米的吸水率达到(15.18±0.60)%;最佳复合酶浸泡糙米的工艺条件:pH 5.0,温度50℃,时间50 min,复合酶质量浓度0.4 g/L,酶配比为纤维素酶∶果胶酶=1∶1,此条件下糙米吸水率达到(18.31±1.20)%.与原粮相比较2种浸泡处理后水分、淀粉、脂肪、蛋白质和总糖含量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种浸泡方式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