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策略,形成了对小学数学教学和逆向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进一步了解,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50
逆向思维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须使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何为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而言指的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逆向思维的渗透和培养,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选择,更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培养逆向思维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逆向思维的渗透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成熟,仅仅停留在顺向思维层面。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顺向思维在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遇到困难。逆向思维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思维素质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而思维素质中逆向思维尤其重要。但小学生顺向思维的特点非常明显,逆向思维相对比较缺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加强对逆向思维的渗透,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旦思维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便会得到明显增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渗透策略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兴趣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兴趣高则学习动力足,兴趣低则学习积极性欠缺。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一步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更加主动,无论知识内容多难,都会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分析并解决,这就为逆向思维的渗透埋下了伏笔。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和兔子一共有36只,100只脚,鸡和兔子分别是多少只?这时,笔者采用了逆向思维教学:
师问:假如36只都是鸡,那么一共有几只脚?
生答:72只。
师问:那么每只鸡比兔子少了几只脚?现在少了28只脚,说明有多少只兔子?
生答:每只鸡比兔子少了2只脚,现在少了28只脚,说明有14只兔子。
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渗透,学生很快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产生的学习的兴趣,可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基础。
2. 加强“互为”和“互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互为约数”的数学术语,这些数学术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集中体现。另外,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正比和反比等,这些类型的知识内容同样也体现出逆向思维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些类型的知识点或者习题,指导学生从正反两面出发,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思考,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与应用,这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可以经常出一些具有逆向思维概念的题目,比如,( )的倒数是9,3与( )互为倒数,10的约数是( ),8是( )的倍数,这些题都是比较简单但是有非常有概念意义的题目,通过这些题来进行逆向思维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思考,理解“互为”“互逆”“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互为约数”等概念。
3. 加强对公式的逆向应用训练
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很多数学公式,这些数学公式很多都具有双向性,数学公式双向性的特点,其实为逆向思维的渗透提供了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渗透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应当教授学生正向运用公式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公式的逆向训练,促进学生对公式正向、逆向运用的理解与熟练运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双向思维的能力。例如,这些习题:( )-6=12和18-6=( )、( ) 3=10和13-3=( )等,它们都是很好的逆向应用训练的习题。又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有一道是这样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4,请问高是多少。在讲授这道题的时候,教师将三角形面积公式转化成: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从而计算出底的数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反常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相应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 加强对学生逆运算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知识之后,必须要在习题练习中进行检验,否则将无法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能够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更多的解题选择,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时,学生能够从反方向出发,利用逆向思维对习题进行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比较难度的一部分,应用题是对数学概念公式的集中检验。所以,教师在渗透逆向思维的时候,不能忽视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渗透,否则学生在解决应用题难题的时,经常会因为逆向思维能力的不足,导致解题效率下降,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顺向思维是小学生的常态思维,将逆向思维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学生思维狭窄导致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冬凤.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培养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7(14).
[2] 刘 江.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8(4).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望里镇第一小学 325800)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逆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50
逆向思维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须使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那么,何为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简单而言指的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逆向思维的渗透和培养,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选择,更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培养逆向思维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逆向思维的渗透和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数学是一门对思维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成熟,仅仅停留在顺向思维层面。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时候顺向思维在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遇到困难。逆向思维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2.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思维素质是学生素质的一部分,而思维素质中逆向思维尤其重要。但小学生顺向思维的特点非常明显,逆向思维相对比较缺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加强对逆向思维的渗透,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旦思维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便会得到明显增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渗透策略
1. 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兴趣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兴趣高则学习动力足,兴趣低则学习积极性欠缺。小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渗透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第一步便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更加主动,无论知识内容多难,都会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分析并解决,这就为逆向思维的渗透埋下了伏笔。
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和兔子一共有36只,100只脚,鸡和兔子分别是多少只?这时,笔者采用了逆向思维教学:
师问:假如36只都是鸡,那么一共有几只脚?
生答:72只。
师问:那么每只鸡比兔子少了几只脚?现在少了28只脚,说明有多少只兔子?
生答:每只鸡比兔子少了2只脚,现在少了28只脚,说明有14只兔子。
由于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渗透,学生很快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产生的学习的兴趣,可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基础。
2. 加强“互为”和“互逆”的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互为约数”的数学术语,这些数学术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逆向思维的集中体现。另外,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正比和反比等,这些类型的知识内容同样也体现出逆向思维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这些类型的知识点或者习题,指导学生从正反两面出发,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思考,深刻理解它们的含义与应用,这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可以经常出一些具有逆向思维概念的题目,比如,( )的倒数是9,3与( )互为倒数,10的约数是( ),8是( )的倍数,这些题都是比较简单但是有非常有概念意义的题目,通过这些题来进行逆向思维的渗透,可以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思考,理解“互为”“互逆”“互为倒数”“互为倍数”“互为约数”等概念。
3. 加强对公式的逆向应用训练
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很多数学公式,这些数学公式很多都具有双向性,数学公式双向性的特点,其实为逆向思维的渗透提供了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渗透逆向思维的过程中,应当教授学生正向运用公式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公式的逆向训练,促进学生对公式正向、逆向运用的理解与熟练运用,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双向思维的能力。例如,这些习题:( )-6=12和18-6=( )、( ) 3=10和13-3=( )等,它们都是很好的逆向应用训练的习题。又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有一道是这样的:三角形的面积为3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4,请问高是多少。在讲授这道题的时候,教师将三角形面积公式转化成: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从而计算出底的数值。这样的教学方式,一反常态,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相应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 加强对学生逆运算能力的培养
学习的过程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在学习到数学知识之后,必须要在习题练习中进行检验,否则将无法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逆向思维,能够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更多的解题选择,面对具有一定难度的习题时,学生能够从反方向出发,利用逆向思维对习题进行解答。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比较难度的一部分,应用题是对数学概念公式的集中检验。所以,教师在渗透逆向思维的时候,不能忽视在应用题教学中进行渗透,否则学生在解决应用题难题的时,经常会因为逆向思维能力的不足,导致解题效率下降,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顺向思维是小学生的常态思维,将逆向思维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学生思维狭窄导致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在数学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冬凤.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培养策略[J].小作家选刊,2017(14).
[2] 刘 江.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和培养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8(4).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望里镇第一小学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