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产生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内容,隐含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形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所有这些,都是美育极好的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美文比比皆是,有诗文美,如杜牧的《山行》、郑振铎的《燕子》,有人物(形象)美,如《金色的鱼钩》、《白衣天使》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
二、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美育是自由自觉的形成过程,你不能强迫任何人感动,也不能以说理代替感动,施教者固然可以精心选择媒介、设计施教程序,但一进入审美的欣赏与创造,决定性的步骤只能是创设情境,诱发审美态度,使受教育者主动去感受、鉴赏、创造。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画面,或是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等特点,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电教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表现课文内容的美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在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中有着强大的优越性。多媒体课件所特有的视听结合、声画并茂、动静相宜、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适度把握、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创造情境,营造美的氛围。例如:在执教《琥珀》一文时,我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琥珀的真实图片,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琥珀的样子,包括里面两个小东西曾挣扎过的痕迹。然后让学生谈谈看到琥珀后的感受,加深了学生对“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
2.教师自身素质及情绪感染。课堂中,美的氛围是师生共同合作创造的。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思维、情感的活跃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主导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语言美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和语言表现力,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
三、吟咏诵读,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深入品味文字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中“得知老班长不喝鱼汤,吃鱼骨头”一段时,我用带有感伤色彩的语言进行了朗读,学生情感受到了熏陶,课堂上安静极了,显然,他们在进行情感体验。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皱着眉头硬咽鱼骨头时痛苦的表情以及“我”望着老班长时的感受,他们被此段所表现的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真挚感情深深打动了,审美情感得到了升华,而通过老班长这一外形瘦弱、年老驼背的人物形象,也感悟了真正的美是内在美。事实上,课本里许多人物形象都能使学生感悟、欣赏到内在美,这些美的人物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熏陶作用。
四、在写作训练中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情趣和兴趣,这是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写作使文章能表现美、创造美,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作方法。课文是个例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带动性,学生容易掌握写作上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写自由作文,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对写得好的文章及时给予肯定并在学生间交流,让学生既获得审美创造情感上的激励,又得到交流和美的享受。当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被激发起来时,他们就一定能够在写作中创造美。
总之,语文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美与心灵和谐的特殊课,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把美育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灵中去,把学生培养成心灵美好、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简称美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发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学内容,隐含着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形式。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作,涉及到古今中外,涵括了天、地、人、物、事等,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优美生动的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和纯洁高尚的审美理想。所有这些,都是美育极好的内容和形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语文教材中美文比比皆是,有诗文美,如杜牧的《山行》、郑振铎的《燕子》,有人物(形象)美,如《金色的鱼钩》、《白衣天使》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
二、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美育是自由自觉的形成过程,你不能强迫任何人感动,也不能以说理代替感动,施教者固然可以精心选择媒介、设计施教程序,但一进入审美的欣赏与创造,决定性的步骤只能是创设情境,诱发审美态度,使受教育者主动去感受、鉴赏、创造。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利用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展示美的画面,或是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等特点,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要取得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电教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为表现课文内容的美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在创设审美化的教学情境中有着强大的优越性。多媒体课件所特有的视听结合、声画并茂、动静相宜、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适度把握、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创造情境,营造美的氛围。例如:在执教《琥珀》一文时,我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琥珀的真实图片,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琥珀的样子,包括里面两个小东西曾挣扎过的痕迹。然后让学生谈谈看到琥珀后的感受,加深了学生对“生命”这一主题的理解。
2.教师自身素质及情绪感染。课堂中,美的氛围是师生共同合作创造的。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思维、情感的活跃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主导的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语言美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和语言表现力,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是情不自禁、油然而生。
三、吟咏诵读,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它有利于学生深入品味文字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挥语言的感染力,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中“得知老班长不喝鱼汤,吃鱼骨头”一段时,我用带有感伤色彩的语言进行了朗读,学生情感受到了熏陶,课堂上安静极了,显然,他们在进行情感体验。接着我引导学生分析老班长皱着眉头硬咽鱼骨头时痛苦的表情以及“我”望着老班长时的感受,他们被此段所表现的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真挚感情深深打动了,审美情感得到了升华,而通过老班长这一外形瘦弱、年老驼背的人物形象,也感悟了真正的美是内在美。事实上,课本里许多人物形象都能使学生感悟、欣赏到内在美,这些美的人物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熏陶作用。
四、在写作训练中创造美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情趣和兴趣,这是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写作使文章能表现美、创造美,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写作方法。课文是个例子,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带动性,学生容易掌握写作上最基本的规律和方法。同时要鼓励学生写自由作文,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下来,对写得好的文章及时给予肯定并在学生间交流,让学生既获得审美创造情感上的激励,又得到交流和美的享受。当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被激发起来时,他们就一定能够在写作中创造美。
总之,语文是一门由飞扬着作者灵性的特殊教学内容而形成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审美能力、实现人格的完美与心灵和谐的特殊课,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得天独厚的美育条件,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美育,把美育点点滴滴渗透到学生心灵中去,把学生培养成心灵美好、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