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探究乐趣,体味探索过程,逐步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幼儿的科学学习指的是幼儿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在有创设条件的前提下,老师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并鼓励幼儿进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形式和过程,体会发现的趣味性。老师应将幼儿的科学教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把孩子身边的事物与情境作为科学探究的工具。
老师可以经常带幼儿走近大自然,让他们融入外界的新鲜事物中,鼓励幼儿探索大自然中有趣、好玩的东西。大自然能带领幼儿领略无比新奇的知识,让幼儿感受深刻,这是老师的教学无法比拟的。看,春风拂面,阳春三月,不知不觉小草苏醒了,柳树抽出了嫩芽,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艳黄的迎春花……带孩子们走出活动室来到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吧。在大自然中,孩子們会睁大眼睛、敞开心灵去观察、发现、体验。
此时,老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形状不一、不同材质、大小不一样的工具和物品,加入孩子,与孩子一起观察、探索,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引导幼儿,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让他们深刻感知春天对动植物和人们的影响,观察、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生长条件,激励幼儿去探索春天,展现春天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记录春天,也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或故事表现春天,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歌曲哼唱春天。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很强的探索欲望。生活中,幼儿经常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总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总是想要了解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如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中,为了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心理需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多操作工具,引导孩子们在看一看、玩一玩、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中探索磁铁的秘密,感受磁铁的神奇。活动快结束时,我又启发幼儿找一找、试一试教室里、卫生间、院内磁铁能吸住的物品。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伙伴身上的扣子、卫生间的水龙头、一体机的边框、活动室的门锁、剪东西用的剪刀以及订图书用的订书机。有的幼儿发现几块磁铁可以一起推着走,有的孩子发现隔着纸板磁铁还可以让小铁钉在纸板上快乐地跳舞……孩子们沉浸在尽情尝试和忘我的操作中。这种探索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提升了幼儿的探索技能。
又如在进行“种子的秘密”科学活动后,有的孩子把吃剩的苹果籽种在了花盆里,有的把玉米种在了种植区,希望能长出好多玉米来,还有的幼儿把小米也种在花盆中,他们还经常给它们浇水、施肥。看到孩子们所做的一切活动,我并没有阻拦,而是静静等候。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知道了哪些种子经过浇水、施肥能够发芽、长大,哪些东西即使浇水、施肥也不会发芽。对于这样那样的东西,孩子们一直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老师们要做的是鼓励、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最大限度地支持孩子们按照自己所想的进行探究活动。
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老师一个支持、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关怀的动作,一个爱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拉近幼儿与老师的距离;老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发自内心的赞叹,都能得到幼儿真切的反馈。所以,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老师要不断对幼儿说“孩子,来试一试”“你会做得很好”“快快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等激励的话语,把老师信任、激励、接纳、赏识孩子的态度呈现给孩子,为他们创造宽松、愉悦的探究环境。
如在组织“好听的声音”活动时,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装有不同材质的透明塑料瓶。他们不由自主地敲击起瓶子来,这时我并没有阻止孩子们的行为,反而让他们尽情地玩,尽情地敲。经过一阵时间的敲击后,孩子们便感知到瓶子里装的材质不同,声音的大小便会不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交流着材质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和我交流了他们探索、观察的结果,我也与他们共同分享了他们创造的成果与欢乐。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一直变换着自己动作、敲击的力度以及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并反思自己的操作,积极地思考材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聪明的小脑袋一直在运转着,不断思考问题的结果。
生活中许多现象都蕴含着科学道理,科学存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注意引导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会和动手操作来学习、领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准确觉察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把握探究时机,引导幼儿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寻找西瓜虫”中,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在班级里投放了关于昆虫的书籍供幼儿翻阅,激发他们对昆虫的探究兴趣。我以“请小客人”的游戏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呢?”孩子们很快安静了下来,注意力一下子聚集到我这里,我接着引导幼儿说:“你们在哪里看见过西瓜虫?”“孩子们,老师给你们每位都准备了一个小瓶子,我们去找我们的小客人西瓜虫吧,请它们到我们的活动室里做客好吗?”接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地来到院子里,专心致志地捉起了西瓜虫。捉到西瓜虫的那一刻,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然后,我又说:“孩子们你们已经认识了西瓜虫,想不想自己也做个西瓜虫。让我们一起来打扮自己,变成西瓜虫。”全班的孩子顿时高声欢呼起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模仿起来,好像许多西瓜虫在蠕动。就这样,孩子们在有趣的户外活动中寻找、捕捉西瓜虫,感知其外形,了解其生活习性,明白了西瓜虫蜷起来是为了躲避敌害而假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就这样,孩子们在观察、探究、交流、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中,享受到了科学探索的趣味性。
总之,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老师,我们应不断寻求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最好方法,为幼儿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使其对探究产生浓厚兴趣,最终提升探究能力。
融入自然,
感受大自然
老师可以经常带幼儿走近大自然,让他们融入外界的新鲜事物中,鼓励幼儿探索大自然中有趣、好玩的东西。大自然能带领幼儿领略无比新奇的知识,让幼儿感受深刻,这是老师的教学无法比拟的。看,春风拂面,阳春三月,不知不觉小草苏醒了,柳树抽出了嫩芽,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艳黄的迎春花……带孩子们走出活动室来到自然界这个大课堂吧。在大自然中,孩子們会睁大眼睛、敞开心灵去观察、发现、体验。
此时,老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形状不一、不同材质、大小不一样的工具和物品,加入孩子,与孩子一起观察、探索,用榜样的力量鼓励、引导幼儿,激发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让他们深刻感知春天对动植物和人们的影响,观察、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和生长条件,激励幼儿去探索春天,展现春天的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记录春天,也可以用自己感兴趣的诗句或故事表现春天,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歌曲哼唱春天。
激发好奇心,
满足求知欲望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很强的探索欲望。生活中,幼儿经常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总想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总是想要了解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如在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中,为了满足孩子们好奇的心理需求,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多操作工具,引导孩子们在看一看、玩一玩、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中探索磁铁的秘密,感受磁铁的神奇。活动快结束时,我又启发幼儿找一找、试一试教室里、卫生间、院内磁铁能吸住的物品。孩子们惊奇地发现磁铁可以吸住小伙伴身上的扣子、卫生间的水龙头、一体机的边框、活动室的门锁、剪东西用的剪刀以及订图书用的订书机。有的幼儿发现几块磁铁可以一起推着走,有的孩子发现隔着纸板磁铁还可以让小铁钉在纸板上快乐地跳舞……孩子们沉浸在尽情尝试和忘我的操作中。这种探索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提升了幼儿的探索技能。
又如在进行“种子的秘密”科学活动后,有的孩子把吃剩的苹果籽种在了花盆里,有的把玉米种在了种植区,希望能长出好多玉米来,还有的幼儿把小米也种在花盆中,他们还经常给它们浇水、施肥。看到孩子们所做的一切活动,我并没有阻拦,而是静静等候。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终于知道了哪些种子经过浇水、施肥能够发芽、长大,哪些东西即使浇水、施肥也不会发芽。对于这样那样的东西,孩子们一直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老师们要做的是鼓励、引导幼儿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最大限度地支持孩子们按照自己所想的进行探究活动。
发挥能动性,
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中,老师一个支持、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关怀的动作,一个爱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拉近幼儿与老师的距离;老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发自内心的赞叹,都能得到幼儿真切的反馈。所以,在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时,老师要不断对幼儿说“孩子,来试一试”“你会做得很好”“快快开动你聪明的小脑袋”等激励的话语,把老师信任、激励、接纳、赏识孩子的态度呈现给孩子,为他们创造宽松、愉悦的探究环境。
如在组织“好听的声音”活动时,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装有不同材质的透明塑料瓶。他们不由自主地敲击起瓶子来,这时我并没有阻止孩子们的行为,反而让他们尽情地玩,尽情地敲。经过一阵时间的敲击后,孩子们便感知到瓶子里装的材质不同,声音的大小便会不同。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交流着材质与声音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和我交流了他们探索、观察的结果,我也与他们共同分享了他们创造的成果与欢乐。整个活动中,孩子们一直变换着自己动作、敲击的力度以及调整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并反思自己的操作,积极地思考材质与声音大小的关系。聪明的小脑袋一直在运转着,不断思考问题的结果。
增强趣味性,
展现蕴含的科学道理
生活中许多现象都蕴含着科学道理,科学存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老师应注意引导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会和动手操作来学习、领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准确觉察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索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把握探究时机,引导幼儿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如在中班科学活动“寻找西瓜虫”中,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我在班级里投放了关于昆虫的书籍供幼儿翻阅,激发他们对昆虫的探究兴趣。我以“请小客人”的游戏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呢?”孩子们很快安静了下来,注意力一下子聚集到我这里,我接着引导幼儿说:“你们在哪里看见过西瓜虫?”“孩子们,老师给你们每位都准备了一个小瓶子,我们去找我们的小客人西瓜虫吧,请它们到我们的活动室里做客好吗?”接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满怀期待地来到院子里,专心致志地捉起了西瓜虫。捉到西瓜虫的那一刻,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然后,我又说:“孩子们你们已经认识了西瓜虫,想不想自己也做个西瓜虫。让我们一起来打扮自己,变成西瓜虫。”全班的孩子顿时高声欢呼起来,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模仿起来,好像许多西瓜虫在蠕动。就这样,孩子们在有趣的户外活动中寻找、捕捉西瓜虫,感知其外形,了解其生活习性,明白了西瓜虫蜷起来是为了躲避敌害而假死,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就这样,孩子们在观察、探究、交流、验证、新的发现、记录、分享与表达中,享受到了科学探索的趣味性。
总之,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老师,我们应不断寻求培养幼儿探究能力的最好方法,为幼儿创设有效的情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使其对探究产生浓厚兴趣,最终提升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