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石油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进行调查,针对目前如何提高高职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四点举措: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意识;围绕石油工程类专业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职业前瞻教育,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 ;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高职石油工程类专业;培养质量分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5-0075-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1]82011年11月,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1〕12号)中,提出“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2012年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实施对2011届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对学院2011届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评价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
  一、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以向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账户,答卷人回答问卷的形式展开。其中学院提供2011届石油工程类专业毕业生邮箱总数298个,有效邮箱数279个,被调查邮箱数275个,共回收问卷166份,总答题率为60.4% 。
  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学院2011届石油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的短期就业能力与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根据就业状况、就业特色、能力与知识、课程评价、社团活动、求职分析及生源分析等方面来测量和评价,帮助发现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基本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如下:见图1
  <\\小赵\本地磁盘 (e)\小赵\K克拉玛依学刊\2013-05\k0-4.tif>
  图1 基本研究框架和指标体系
  二、人才培养质量调查结果的分析
  1.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而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偏低
  石油工程类专业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8.7%,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53%)高出5.7%。其中就业现状满意度最高的专业是钻井技术专业为64%,就业现状满意度最低的专业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为52%。本校2011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平均为3 252元,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平均高503元。其中油气储运技术专业月收入平均为3 557元,钻井技术专业月收入平均为3 537元,油气开采技术专业月收入平均为3 354元。
  石油工程类专业2011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率为93.3%,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94.6%低1.3%。其中钻井技术专业一年后就业率为97%,油气储运技术专业一年后就业率为97%,油气开采技术专业一年后就业率较低,为86%。
  2.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较低
  学院2011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为52%,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63%)低11%。其中2011届石油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中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油气储运技术(74%),其次是钻井技术(59%),较低的专业是油气开采技术(48%)。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8%),其次是“专业工作岗位招聘少”(25%)。见图2
  3.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
  学院2011届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
  <\\小赵\本地磁盘 (e)\小赵\K克拉玛依学刊\2013-05\k1.tif>
  图2 2011届毕业生选择专业无关工作的原因
  度为33%,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43%)低10%。其中石油工程类专业毕业生工作与职业期待的吻合度较高的专业是油气储运技术为45%,其次是钻井技术为31%,较低的专业是油气开采技术为28%。认为目前工作与职业期待不吻合的毕业生中,36%的人是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见图3
  <\\小赵\本地磁盘 (e)\小赵\K克拉玛依学刊\2013-05\k2.tif>
  图3 2011届毕业生目前的工作与职业期待
  是否吻合的人数分布
  4. 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情况分析
  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学院2011届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7%,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42%)低5%。其中99%的毕业生有过主动离职的想法,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28%),其后依次是“想改变职业或行业”、“薪资福利偏低”(均为25%)等。见图4
  2011届石油工程类专业毕业半年内离职率较低的专业是油气储运技术(18%),其次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26%),离职率较高的专业是钻井技术专业(44%),离职率较高可能与初次就业质量不高、行业艰苦等因素有关。
  5. 核心课程有助于现在的工作或学习
  2011届已经就业和正在读本科的毕业生中,72%的人认为本校的核心课程对现在的工作或学
  <\\小赵\本地磁盘 (e)\小赵\K克拉玛依学刊\2013-05\k3.tif>
  图5 2011届毕业生主动离职的原因分布   习很重要。这些课程的培养水平对目前职位或学习的满足度为62%。
  以钻井技术专业为例,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选定的五门核心课程的重要度均高于该专业毕业生对相应课程的重要度评价,即工作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认为这些核心课程的重要度更高。见图6
  <\\小赵\本地磁盘 (e)\小赵\K克拉玛依学刊\2013-05\k4.tif>
  图6 2011届钻井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重要度和满足度
  6.学习成绩对就业现状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2011届在校期间学业较好人群的就业现状满意度高于学业较差人群,学业较好人群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母校满意度均与学业较差人群基本持平。
  具体而言,本校2011届在校期间学业较好人群的就业现状满意度(56%),比学业较差人群(53%)高3%;学业较好人群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48%)与学业较差人群(47%)基本持平;学业较好人群的母校满意度(80%)与学业较差人群(82%)基本持平。
  7.教学中最需要加强的环节是专业技能相关实训
  2011届毕业生认为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39%)。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需要改进的毕业生中,61%的人认为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相关实训”。见图7、图8。
  <\\小赵\本地磁盘 (e)\小赵\K克拉玛依学刊\2013-05\k5.tif>
  图7 2011届毕业生认为教学中
  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分布
  <\\小赵\本地磁盘 (e)\小赵\K克拉玛依学刊\2013-05\k6.tif>
  图8 2011届毕业生认为需要加强的实习和
  实践环节人数%(多选)
  三、提高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举措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由量的扩张进入到质的提升阶段。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2]36“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为教育工作提出的重大命题。作为直接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的学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是我们有待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石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吻合度。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意识
  高职教育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职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也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在转,作为高职教师首先要有这种“大服务意识”。学生是消费者,教师是提供教学服务的,服务是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关键,教师要服务于教学需要。社会经济发展很快,学校要如影随形地适应,教师必须随时根据教学需要,自觉学习新的知识、技能。
  学校教育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教师整体素质的高低。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先导。传统的教学,一直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培养能力为辅,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教师包揽一切,只教给应试的知识与技巧,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要倡导并切实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应由过去的讲授者、讲解者转化作为“指导者”、“导演者”,教师的功能由“教学”转变为“导学”。二是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地位应该由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从而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三是教学媒体的转变。构建定位于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新模式,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是教学过程的转变。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过程,通过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立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并落实到实践中,成为学生个体的能力素质。
  2.围绕石油工程类专业岗位需求,优化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石油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具有特殊性。石油行业人才的培养既要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也要着眼行业的特殊性要求。石油工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和石油工程人才成长规律,且要与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
  一是加强课程计划改革。学校围绕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改革教学计划,研究制定切合学生实际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明确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技能课服务、技能实践课为就业创业服务的思路,形成课程体系基础平台加专业技能的课程结构。
  二是改革实践性教学,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为将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修订并完善实践教学方案和实习考核方案,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新修订的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里面,严格控制课内理论课时,增加社会调查实践、综合实训和课程综合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在石油工程类专业继续实施校企合作教育 “2+1,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学年学生在学校学习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技能实践课,达到初学者所需工作能力标准之后,进行钻井工等工种的培训取证,为本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准备。最后一学年学生在企业学习和岗位训练,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通过校外企业学习和岗位训练,学生在石油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进一步加强实践技能训练,达到熟练者能力标准,实现从学校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岗位人员的角色转变。   3.加强职业前瞻教育,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
  为使进入本专业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合理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将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加以改进,全面地掌握新生的情况,深入分析新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除有效开展包括学籍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军训及国防教育的入学教育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专业学习教育,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前景,强化专业思想,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从认识专业到热爱专业,更好地做好大学学习生涯规划,为未来三年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
  首先是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什么是石油工程专业?当今石油工程领域有哪些最新技术? 新疆石油工程行业有哪些企业?这些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什么样的?毕业后将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
  其次是专业学习教育。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开展专业学习教育,让学生明确以下问题:专业学什么?专业核心课程有哪些?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哪些认证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4.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先,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目前, 我们在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应逐步建立起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并贯穿于高职三年教学的全过程。大一注重专业认知,明确职业目标;大二注重专业或职业技能训练;大三注重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另外,通过设计合理的考评机制,使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等职业素养。考评机制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指引着学生努力的方向。要改变考评机制还停留在一张纸、一支笔的考试阶段, 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其次,通过校企合作来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致力于构建“三合作(即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三联动(即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育人机制,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时融入社会,这对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高职院校与企业实施联合培养,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吸收高职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边做边学、学做结合。采取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提前适应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第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外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以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另外,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意识,为他们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打下基础。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要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他们的时间观念,让他们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通过习惯养成,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去。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和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2年度)[R].北京: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2012.
  [2]杨玉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实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一种坚定的政治信仰,更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战略。为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我们需要从“实践”“理论”“制度”三个维度来把握这“三个自信”。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三个自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一要坚持全面深
期刊
摘 要:法官的心证公开不仅便于争点的整理,还能促进案件的集中审理。裁判文书公开作为法官心证公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客观反映司法公平和正义的载体。如何使“看得见”的裁判文书印证法官的心证公开,我们需理性地去思考。  关键词:心证公开;校正器;秘密心证;司法信任危机;裁判文书公开  中图分类号:DF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52-06  前言  民事诉讼
期刊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其建设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集聚也成为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新疆坐拥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试图借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新疆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园区和基地建设尚处于萌发阶段,目前还缺乏具有指导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从市场经营角度而言,也缺乏龙头企业,缺乏带动力强的大项目。面临着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低、投资不足、
期刊
摘 要:英语习语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观入手,就习语的可分析性着重从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角度系统逻辑地分析了英语习语的认知机制,提出了习语认知的层级结构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和寻求更为高效的学习和教授英语习语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英语习语;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意象图式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3-0041-06
期刊
摘 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豪放词、英雄词和怀古词集成之名作。品读作品,不仅能感受到辛弃疾悲壮慷慨之情和豪放词风,也能体味出其沉郁心中的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更能欣赏到其空前绝后的“掉书袋”功夫。  关键词:豪放词风;英雄情结;“掉书袋”功夫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77-03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具才气
期刊
摘 要:作为新兴的史学流派或分支学科,全球史研究中的各类新范式正处在探索和形成之中,美国的柯娇燕教授则从宏观世界史的学术传统来理解什么是全球史,进而建立了自己关于全球史体系的“四大范式”模型。  关键词:柯娇燕;《什么是全球史》;“四大范式”;学术构建  中图分类号:K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4-0072-04  收稿日期:2013-09-20  作者简介:
期刊
摘 要: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最重要的文学创作之一“太空小说”表现了“殖民即拯救”的主题。把殖民者描绘为上帝,既是对殖民者的美化,也是对殖民活动的神圣化。圣经中洪水神话与诺亚方舟典故的借用、末日与天堂的隐喻、失乐园与复乐园的象征性描写,都体现了救赎主题。当莱辛赋予殖民者以拯救者的身份时,就已完全暴露了她的殖民主义思想。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太空小说;耶和尔;救赎;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 要:以物象词语为例,对《现代汉语词典》(2005,第5版)释义修订的准确性(即释义时代性与科学性的体现)、系统性(即释义参见性与体例性的提升)、认知性(即释义理据性与知识性的加强)、人文性(即释义渗透的动植物保护意识)等四大特点进行评述,以冀再版时能加以继承发扬。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物象词语;释义修订;特点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基层干部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他们对维语的掌握在基层尤其重要。以南疆的阿克苏地区为例,对基层的汉族干部掌握维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鼓励和促进南疆基层汉族干部学习维语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汉族干部;维语;调查;个案  中图分类号:G63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4)02-0062-0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然而,对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期刊
摘 要:影响克拉玛依市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三股势力”,部分群众的幸福指数低,文化差异导致冲突时有发生,社区管理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等。解决这些问题,应努力争取国际合作,转变群众就业观念,了解民族风俗习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服务能力。  关键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中图分类号:D633.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2.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