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农民工子女结缘,源自武汉市这样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学校。和武汉市几百家菜市场一样,江汉区高家台这家菜市场毫无特殊之处。但是,很难想象在如此喧闹的地方,在这家菜市场的屋顶上,竟然有一所小学——凌智小学。这是一所专为农民工子女开设的私立小学,因为在武汉市很难找到价格低廉的教学场地,学校的教室只好建在这家菜市场的楼上。整个学校,六个年级十个班都在二楼上课;楼顶是一个平台,学校将它改造成一个空中运动场,每天孩子们就在上面升旗、做操、游戏,由此得名“屋顶小学”。楼下的菜市场是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对这些学生来说,商贩的吆喝声已经和读书声一样平常。每天,教室里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和市场上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掺杂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城市里独特的乐章。
这些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大都在市里做菜贩、保姆、建筑工、清洁工,甚至以拾荒、挑扁担为生……孩子们也多半都不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比城市里同龄的孩子们多了不少的艰辛。
由于父母都是进城的农民工,流动性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今天来上课,明天就可能不来了;有的孩子才报名一个星期就要退学……学生的离开大都是因为父母要更换打工单位,于是,他们转学、退学,也有可能就从此辍学了。刚刚建成时,凌智小学有700多名学生,而在2005年初就只剩300多个了。
这一年的3月,正在大一担任团支部书记的我从报上的图片报道中了解到“屋顶小学”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状况后,就再也坐不住了,我心里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帮帮这些孩子!可是,当我第一次和凌智小学校长联系,说明我希望能尽我所能为凌智小学的孩子们开设第二课堂,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的想法时,校长虽然对我的爱心和热情表示赞赏,但同时又顾虑重重:担心我们缺乏教学经验、担心我们在往返3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要求风雨无阻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这些顾虑无疑成了我们继续协商合作的最大障碍。那一个月里,我往返“屋顶小学”17次,平均两天一次,我就想用实际行动告诉校长,我不是图新鲜,不是三分钟热情。终于,校长被我感动了,我们商定,由我发起组织在屋顶小学进行义务支教,每周五为学生们提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等课程。支教,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当站在讲台上,全班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会感觉到,那是一种信任,一种渴望啊!我更会从中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教好书!一定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为了这个目标,我经常对着镜子讲课,一遍又一遍地演练,几次练习下来,嗓子疼得已经讲不出话了,可我依然乐此不疲。我还收集了很多小学生优秀课程视频,反复观看和研究,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的一本。有了这些准备,我讲课的水平提高了很多。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上课都给孩子们带些小礼物过去,虽然只是几个本子、几支笔之类的小东西,但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真的很满足。记得第一次,我带了学校发的练习本过去送给他们,很多孩子都舍不得用,说要回去给爸爸妈妈看一下,因为他们说上面印了‘武汉理工大学’几个字,是郎老师的学校呢!
在自己苦学实练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我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招募支教老师。出乎我的意料,招募情况异常火爆,全校有200多名同学提出申请,几轮面试之后,支教团队成立了!我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组成了不同的教学组,并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总结工作不足。这种支教模式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屋顶小学”农民工子女支教老师的辛勤工作。在我的组织下,每一年都有新的老师接过支教接力棒站在“屋顶小学”的讲台上,人在变动,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对于农民工子女的热切关注与无微不至的关爱。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会有回报。我们的志愿支教活动在“屋顶小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成绩得以提高,而我们的志愿者也融入了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成为了孩子们时刻牵挂大学生哥哥和姐姐。
面临大学毕业,我选择了投身西部,投身我热爱的支教事业。经过选拔,我成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队长。2008年8月,我终于踏上征程,带领支教团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龙里,我主要承担90%以上为农民工子女的龙里县城关三小毕业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初次接触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我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学生基础差,发音不标准,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常识性的知识回答得错误百出,课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五花八门。几节课下来,尽管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教学效果仍然没有起色,这让我们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我时常反问自己:“教学抓不好,怎么当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把寝室当成了自习室,拿出当年备战高考的劲头,一个课件反复修改十几次,挑灯备课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天道酬勤,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的教学活动初见成效。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学生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了91分,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我想,我总算没有辜负这些学生!
我们支教的两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特别多。一个班原有48个孩子,但第二学期开学后已三天了,还有5个孩子始终没来。原想可能是贪玩,而且贵州的农村交通又是那么不便,许是想在家里多待几天。可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五个孩子依然一个都没有来,我们开始有些担心,怕他们落下的课太多,赶不上进度。后来有学生悄悄告诉我们说:“他们都不会来了,他们不读书了。”我们以为孩子在开玩笑,就去问班主任,班主任的答复是:“那几个孩子家里经济困难,不读了。”看着我们不解的表情,他解释到:“我们这边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听了他的话,一时间,我们也不知道说什么,以前有孩子因交不起学费失学的情况只在电视里看过,而今天,却真切地发生在眼前。 于是,我们打算去学生家里看看,要说服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毕竟在这个大山环绕的地方,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啊!在学校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早上9点出发,坐了近四个小时的车,有一半的车程都是在颠簸的村级公路上行驶。终于来到一个学生的家,家里除了睡觉的床铺,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厨房的墙板已经“千疮百孔”,大一点儿的缝隙几乎能容纳一个人从那里进出。孩子没在家,去地里干活去了,爸爸因为脚伤,在家照顾有点智障的妈妈。其实爸爸的脚伤本是很轻微的,就是普通的外伤引起的感染,但由于想节约几块钱的医疗费一直没有去医治,结果导致感染恶化,大面积溃烂,整个右脚已经有三分之一烂得不成样子,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村干部也曾劝他早去治疗,但根治需要上千元的医疗费,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可能承受的。爸爸说了句让人很揪心的话:“我不是不想我家崽去上学,实在是没办法啊……”一个历经风霜,淳朴坚强的农村汉子,说到这里的时候竟有些哽咽。回到学校后,我们一直积极联系各种社会力量帮助他们,联系了“贵州人”公益网帮孩子们筹集学费,联系了县残联和民政局帮孩子父母办理了残疾证和社会救济…类似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不想看到哪怕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放弃读书,放弃他的梦啊!
除了让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主动承担起了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西部的孩子们能够在少先队活动的平台上充分表现出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点,在活动中体会关爱,进而找准自己的定位,积累自信。我们在几所学校中倡导并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分别下设了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使之成为当地学校德育工作战线上的一个新亮点。雏鹰志愿者项目面向全校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并根据孩子们的特长和服务意愿组成了包括小记者、小保安、小环保、小礼仪、小向导、小文艺和小监察在内的雏鹰“七小”志愿者。活动中,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围绕在身边,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为了他们最开心的地方,在那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自信、快乐、富有爱心。
2009年元旦前夕,我们的雏鹰志愿者们自发地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小伙伴们送出了60份新年问候信。当地邮政部门特意为我们的活动开绿灯,在每封信上都提前印上了“贵州·龙里2009.1.1”的邮戳,这个活动的寓意是2009年是建国、建队60周年,希望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能够在2009年这个喜庆的年份里忘记痛苦,快乐生活、愉快成长,将来一起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小小的信封,承载了贵州、四川两地孩子深厚的友谊和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在教学之余,我们利用周末走访了龙里县的很多乡镇,对贫困生进行调查和走访。龙里县摆省乡是其中最为偏远、贫困的一个乡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山路后,又步行一个小时才来到村寨。看到村寨的荒凉景象,走进贫困生一无所有的家,我们内心的酸楚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太苦了,那个黝黑瘦弱的小女孩,穿着两件薄薄的补了很多次的衣服,光着脚跑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弟弟的右眼被同学打伤失明,却没钱去检查。还有被灶火熏得黑黑的墙面,仅有的一床棉被也很脏了。女主人告诉我们,不敢拆洗,是怕洗坏了棉絮,没得盖。小学的围墙上写的一句标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读完初中,再去打工。”所有的一切,让我们知道,这里的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和贫穷进行着斗争。当城市里的孩子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打滚,在考虑去吃肯德基还是麦当劳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已经就在烧火做饭、照顾父母了。他们自立自强,他们渴求知识,可是残酷的事实不断地吞噬他们求学的梦想。他们需要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希望在,胜利就在,我们愿意去搏一搏。
我们倡导建立了龙里县贫困学子项目库,四处募集资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一年来我们募集了4万余元的物资,都已经定期发放到各乡镇的贫困学生手里。有一次,我到龙里县最贫困的乡镇——哪嗙乡的谷冰小学为孩子们送衣物,第一次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学校……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学校用的是1978年建校时配的桌椅,已经30年了,起初是200套,现在凑合能用的只剩下不到60套了。我当时就暗下决心,要为谷冰小学换桌椅!转眼一年的服务期要结束了,当我离开龙里的前一天,谷冰小学校长一大早从山里出发,跋涉几个小时为我送来一套当地苗家亲手织布、绣花的民族服饰。龙里人的淳朴与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为谷冰小学更换桌椅的决心。2010年暑假,我突然接到一位资助人的电话,他有两天时间可以和我一起去贵州。当时距离最近一列火车开车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我放下电话直奔火车站,上了火车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穿着一双拖鞋!此次重返龙里,我顺利地为谷冰小学更换了桌椅,并且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图书。这期间,那位资助人也被我的行为深深感动,相约来年8月再赴龙里,资助更多的贫困儿童。
现在,我虽然已经回到了武汉读书、工作,可我每时每刻都记挂着那些可爱的“流动的花朵”们,农民工子女学校依然是我最经常去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农民工子女也一样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他们就是一群小雏鹰,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他们变成真正的雄鹰,在祖国的蓝天上展翅翱翔!而这,就是我们志愿者的梦想。
这些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大都在市里做菜贩、保姆、建筑工、清洁工,甚至以拾荒、挑扁担为生……孩子们也多半都不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比城市里同龄的孩子们多了不少的艰辛。
由于父母都是进城的农民工,流动性很大,所以,有的孩子今天来上课,明天就可能不来了;有的孩子才报名一个星期就要退学……学生的离开大都是因为父母要更换打工单位,于是,他们转学、退学,也有可能就从此辍学了。刚刚建成时,凌智小学有700多名学生,而在2005年初就只剩300多个了。
这一年的3月,正在大一担任团支部书记的我从报上的图片报道中了解到“屋顶小学”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状况后,就再也坐不住了,我心里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帮帮这些孩子!可是,当我第一次和凌智小学校长联系,说明我希望能尽我所能为凌智小学的孩子们开设第二课堂,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的想法时,校长虽然对我的爱心和热情表示赞赏,但同时又顾虑重重:担心我们缺乏教学经验、担心我们在往返3个多小时的车程,而且要求风雨无阻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这些顾虑无疑成了我们继续协商合作的最大障碍。那一个月里,我往返“屋顶小学”17次,平均两天一次,我就想用实际行动告诉校长,我不是图新鲜,不是三分钟热情。终于,校长被我感动了,我们商定,由我发起组织在屋顶小学进行义务支教,每周五为学生们提供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和英语等课程。支教,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我和我的同学们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当站在讲台上,全班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会感觉到,那是一种信任,一种渴望啊!我更会从中感受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教好书!一定不能辜负这些孩子们!为了这个目标,我经常对着镜子讲课,一遍又一遍地演练,几次练习下来,嗓子疼得已经讲不出话了,可我依然乐此不疲。我还收集了很多小学生优秀课程视频,反复观看和研究,听课记录和心得写了厚厚的一本。有了这些准备,我讲课的水平提高了很多。
我有一个习惯,每次上课都给孩子们带些小礼物过去,虽然只是几个本子、几支笔之类的小东西,但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真的很满足。记得第一次,我带了学校发的练习本过去送给他们,很多孩子都舍不得用,说要回去给爸爸妈妈看一下,因为他们说上面印了‘武汉理工大学’几个字,是郎老师的学校呢!
在自己苦学实练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我还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招募支教老师。出乎我的意料,招募情况异常火爆,全校有200多名同学提出申请,几轮面试之后,支教团队成立了!我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组成了不同的教学组,并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总结工作不足。这种支教模式见证了一批又一批“屋顶小学”农民工子女支教老师的辛勤工作。在我的组织下,每一年都有新的老师接过支教接力棒站在“屋顶小学”的讲台上,人在变动,但是不变的是我们对于农民工子女的热切关注与无微不至的关爱。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终会有回报。我们的志愿支教活动在“屋顶小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学习成绩得以提高,而我们的志愿者也融入了农民工子女的生活,成为了孩子们时刻牵挂大学生哥哥和姐姐。
面临大学毕业,我选择了投身西部,投身我热爱的支教事业。经过选拔,我成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并担任队长。2008年8月,我终于踏上征程,带领支教团前往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在龙里,我主要承担90%以上为农民工子女的龙里县城关三小毕业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初次接触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我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学生基础差,发音不标准,学习缺乏兴趣,很多常识性的知识回答得错误百出,课后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五花八门。几节课下来,尽管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是教学效果仍然没有起色,这让我们有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我时常反问自己:“教学抓不好,怎么当老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把寝室当成了自习室,拿出当年备战高考的劲头,一个课件反复修改十几次,挑灯备课到深夜更是家常便饭……天道酬勤,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倡导的“快乐英语、激情英语”的教学活动初见成效。之前是上课困难,一个月以后,下课却成了最难的事情,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几次都要班主任亲自出面,强制下课。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200多名学生毕业考试平均分达到了91分,当听到这一消息时,我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我想,我总算没有辜负这些学生!
我们支教的两所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特别多。一个班原有48个孩子,但第二学期开学后已三天了,还有5个孩子始终没来。原想可能是贪玩,而且贵州的农村交通又是那么不便,许是想在家里多待几天。可一个星期过去了,那五个孩子依然一个都没有来,我们开始有些担心,怕他们落下的课太多,赶不上进度。后来有学生悄悄告诉我们说:“他们都不会来了,他们不读书了。”我们以为孩子在开玩笑,就去问班主任,班主任的答复是:“那几个孩子家里经济困难,不读了。”看着我们不解的表情,他解释到:“我们这边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听了他的话,一时间,我们也不知道说什么,以前有孩子因交不起学费失学的情况只在电视里看过,而今天,却真切地发生在眼前。 于是,我们打算去学生家里看看,要说服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毕竟在这个大山环绕的地方,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啊!在学校教导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早上9点出发,坐了近四个小时的车,有一半的车程都是在颠簸的村级公路上行驶。终于来到一个学生的家,家里除了睡觉的床铺,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厨房的墙板已经“千疮百孔”,大一点儿的缝隙几乎能容纳一个人从那里进出。孩子没在家,去地里干活去了,爸爸因为脚伤,在家照顾有点智障的妈妈。其实爸爸的脚伤本是很轻微的,就是普通的外伤引起的感染,但由于想节约几块钱的医疗费一直没有去医治,结果导致感染恶化,大面积溃烂,整个右脚已经有三分之一烂得不成样子,无法进行重体力劳动。村干部也曾劝他早去治疗,但根治需要上千元的医疗费,这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不可能承受的。爸爸说了句让人很揪心的话:“我不是不想我家崽去上学,实在是没办法啊……”一个历经风霜,淳朴坚强的农村汉子,说到这里的时候竟有些哽咽。回到学校后,我们一直积极联系各种社会力量帮助他们,联系了“贵州人”公益网帮孩子们筹集学费,联系了县残联和民政局帮孩子父母办理了残疾证和社会救济…类似这样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个朴素的想法就是不想看到哪怕一个孩子因为贫困而放弃读书,放弃他的梦啊!
除了让孩子们能上学,上好学,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还主动承担起了龙里县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工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西部的孩子们能够在少先队活动的平台上充分表现出他们的特长和兴趣点,在活动中体会关爱,进而找准自己的定位,积累自信。我们在几所学校中倡导并建立了“为了明天——七彩阳光工作站”,分别下设了雏鹰志愿者基地、素质拓展训练营和心理援助爱心联盟等机构,使之成为当地学校德育工作战线上的一个新亮点。雏鹰志愿者项目面向全校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并根据孩子们的特长和服务意愿组成了包括小记者、小保安、小环保、小礼仪、小向导、小文艺和小监察在内的雏鹰“七小”志愿者。活动中,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地围绕在身边,少先队大队部也成为了他们最开心的地方,在那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自信、快乐、富有爱心。
2009年元旦前夕,我们的雏鹰志愿者们自发地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小伙伴们送出了60份新年问候信。当地邮政部门特意为我们的活动开绿灯,在每封信上都提前印上了“贵州·龙里2009.1.1”的邮戳,这个活动的寓意是2009年是建国、建队60周年,希望四川灾区的小朋友们能够在2009年这个喜庆的年份里忘记痛苦,快乐生活、愉快成长,将来一起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小小的信封,承载了贵州、四川两地孩子深厚的友谊和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在教学之余,我们利用周末走访了龙里县的很多乡镇,对贫困生进行调查和走访。龙里县摆省乡是其中最为偏远、贫困的一个乡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山路后,又步行一个小时才来到村寨。看到村寨的荒凉景象,走进贫困生一无所有的家,我们内心的酸楚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太苦了,那个黝黑瘦弱的小女孩,穿着两件薄薄的补了很多次的衣服,光着脚跑在满是石头的山路上,弟弟的右眼被同学打伤失明,却没钱去检查。还有被灶火熏得黑黑的墙面,仅有的一床棉被也很脏了。女主人告诉我们,不敢拆洗,是怕洗坏了棉絮,没得盖。小学的围墙上写的一句标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读完初中,再去打工。”所有的一切,让我们知道,这里的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和贫穷进行着斗争。当城市里的孩子还在父母怀抱里撒娇打滚,在考虑去吃肯德基还是麦当劳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已经就在烧火做饭、照顾父母了。他们自立自强,他们渴求知识,可是残酷的事实不断地吞噬他们求学的梦想。他们需要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希望在,胜利就在,我们愿意去搏一搏。
我们倡导建立了龙里县贫困学子项目库,四处募集资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儿童。一年来我们募集了4万余元的物资,都已经定期发放到各乡镇的贫困学生手里。有一次,我到龙里县最贫困的乡镇——哪嗙乡的谷冰小学为孩子们送衣物,第一次来到这个大山深处的学校……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学校用的是1978年建校时配的桌椅,已经30年了,起初是200套,现在凑合能用的只剩下不到60套了。我当时就暗下决心,要为谷冰小学换桌椅!转眼一年的服务期要结束了,当我离开龙里的前一天,谷冰小学校长一大早从山里出发,跋涉几个小时为我送来一套当地苗家亲手织布、绣花的民族服饰。龙里人的淳朴与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要为谷冰小学更换桌椅的决心。2010年暑假,我突然接到一位资助人的电话,他有两天时间可以和我一起去贵州。当时距离最近一列火车开车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我放下电话直奔火车站,上了火车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穿着一双拖鞋!此次重返龙里,我顺利地为谷冰小学更换了桌椅,并且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图书。这期间,那位资助人也被我的行为深深感动,相约来年8月再赴龙里,资助更多的贫困儿童。
现在,我虽然已经回到了武汉读书、工作,可我每时每刻都记挂着那些可爱的“流动的花朵”们,农民工子女学校依然是我最经常去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农民工子女也一样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承载着祖国的未来!他们就是一群小雏鹰,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他们变成真正的雄鹰,在祖国的蓝天上展翅翱翔!而这,就是我们志愿者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