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群文阅读材料的有效选择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信息化应用于教育事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开展群文阅读的时候,阅读的材料至关重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阅读材料不断丰富,但是也要从中选择适合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材料,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起来可以事半功倍。
  一、富有趣味而不低俗肤浅
  常言道: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不如对其有兴趣的接受得快。所以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是要有趣的,激發学生的阅读欲望。当然只是片面的迎合学生的趣味也是不可行的,这样就会让一些低俗、肤浅的内容到课堂,所以,还需要考虑阅读材料的内容是否新颖、高雅,见解上是否独树一帜。在《增广贤文》中有很多的内容非常的浅显明白,并且一针见血的揭示了很多的社会问题,非常适合学生读。但是在这本书中的内容也并非全都适合与学生阅读,还需仔细挑选,例如“月到五十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虽然在强调学生前半生要积极进取,但是也否定了后半生的努力奋斗,学习是一件终身性的事,这样的句子容易误导学生;还有像“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席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虽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揭露了趋炎附势的小人巴结权贵的社会现象,却也有悲观、不积极的一面,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当选取
  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拓宽学生阅读面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阅读材料,但是在选择这些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考量,不要将一些不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章拿来应用其中,例如诗人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和诗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虽然这些文章本身具有的文学价值很大,但是和谐文章诗词多是描写男女之情,让中小学生阅读为时尚早。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分的低估或是高估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阅读一些肤浅或是非常有难度的文章,致使学生阅读之后含含糊糊的不清楚。在安排阅读的时候也不要设置太多的内容,可能导致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认真对待,搞不清内容,不能很好的来理解文章含义。
  三、能够起到启发陶冶并激励学生的目的
  好的文章会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文学的熏陶。所以,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些经典、含有哲理、激励性的文章。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够让一些过于平常的文章充斥课堂,浪费学生的阅读时间。我国的文学作品经典者数不胜数,例如古代文豪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以农村常见的典型事物入手,十分生动有趣的展现了浓郁的乡村生活,并且通俗易懂又清新淡雅,给阅读者以美的享受。苏轼的另一篇诗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和以前传统的“诗庄词媚”的观念不同,进行创新,音调上更加的铿锵有力,呈现的境界也都十分开阔,充满着阳刚之美,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这首词在写法上也十分的匠心,一连串的动词使用“发、牵、擎、卷、射、挽、望”准确又十分形象,对学生的习作将会产生很大的启发。
  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描写了梅花即使被碾作成泥也依然保持清香。诗人托物言志,借饱受摧残的梅花形容自己历经坎坷依然不媚俗的忠贞品格,这样的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不怕挫折,永葆正气。在国外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的优秀作品,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中,诗人用诗词来赞美自然,说明了人和大自然产生变化的不仅仅是直截了当的硬性力量,更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当中的诗词鼓励着很多的读者不断的加强内在的修炼,并且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人。高尔基在《童年》中描写了他悲惨的童年生活,在那样一个黑暗的年代里,他那颗向往光明,追求博爱的心始终没有动摇。《童年》激励着读者勇往直前、坚毅自信。
  四、内容之间互有联系而又有不同
  信息化背景下群文阅读课堂选取的是一组文章,那么这一组文章结合在一起的依据非常重要,为什么是将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而不是和其他的文章放在一起,这是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文章之间应该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者是围绕统一选材进行描写。这些文章在作者、题材、体裁和语言的风格以及中心思想上都是有一定的共性。当然这些文章之间也是存在不同之处的,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系统掌握。
  在世界文学作品中,优秀的文章如浩瀚的大海一样,只要我们精心选择,总会找到适应不同学生的优秀阅读文章。尤其是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让学生接触到了更多的东西,教师有义务引导学生合理的选择适合他们的读物,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当然阅读材料的选择是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所以群文阅读的材料在选择的时候不仅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检验教师的内在修炼。作为教师不仅要泛读,加强自身修养还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为学生发现更多、更美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良好阅读。
  此论文为课题“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农村小学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关系着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肩负着德育和审美的功能渗透,所以夯实语文基础对学生后续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艺术,是深化语文学习的载体。下面我将从读写互促、声画结合和剧本编演三方面分享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心得。  一、纵向拓展,读写互促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课的积累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在阅读中收集信息、汲取养分
文本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内心感受的媒介。作者、编者、读者之间由于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面对同一文本,对于文体的解读也会不同。我们语文学科中,因着文本细读的缘故,文本解读呈现丰富多彩。但文本解读不同于课堂内容,我们不能因为细读而“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能什么都想抓,“一口吃成胖子”。教师要有取舍意识,要学会如何从丰富的文体解读中选择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可以从以下两个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同时这样的教学安排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小学阶段可以说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语言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在有效的训练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针对小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童话进行语言训练,
新課标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提倡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入,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一节优秀的语文课,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而帮助学生抓住文本的重难点进行解读就是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对话,提升第二课时的课堂效果。  一、多元有择,适当拓展  学生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看问题的角度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展,从而导致了学生们发展的全面性不够,自主探究能力也有所欠缺。在这种情况下,建构“主体式”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已成为当代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当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学的导向,以生为本,开展高效“主体式”语文课堂。接下来,笔者将从高效预习、引导探究和实践教学这三个方面入手,谈一下如何基于建构理论,构建主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