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轻的时候,可以选择为理想而崇高地死;当年长的时候,可以为理想而卑微地活。
有一位美國作家,人生中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经典作品之一。在将“英雄主义”作为社会文化象征的美国社会,他所塑造的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这就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与他的《麦田守望者》。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联结起无数人共鸣的思绪。
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国籍:美国
职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麦田守望者》 《弗兰妮与祖伊》 《高举屋梁,木匠们》 《西摩:一个介绍》《九故事》等。
主要成就: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本小说半个多世纪以来震颤了无数敏感的灵魂,其中包括文坛巨擘罗斯、厄普代克、纳博科夫等。村上春树甚至亲自将《麦田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译成日语,坦言对自己影响至深。
塞林格跟一般的作家很不一样,他的一生非常传奇。1919年,他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典型中产阶级家庭。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宣布参战。第二年,塞林格入伍从军,同时正式投入了写作事业。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的景象令塞林格感到恐惧。随后他又被派往德法边界的赫特根森林,但是由于战略失误,盟军几乎全军覆没。塞林格虽然死里逃生,但是在这之后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甚至还患上战后心理综合征。
他在《麦田守望者》中渗透着对军队和战争的谴责。他借着小说的主人公——16岁的叛逆少年霍尔顿,表达了自己的反传统、反虚伪、反对利益至上、反对精神世界空虚等诉求。
有人说,霍尔顿是二战以后美国最有名的小说人物;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霍尔顿。那么,霍尔顿为什么这么有名?谁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者到底在守望什么?
在《麦田守望者》之前,美国文学总是将童年理想化,孩提时代永远是快乐而天真的。而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长”染上了一些悲观主义的色彩。
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讲述了他被学校开除后,独自在纽约城游荡了两天的经历和感受。16岁的霍尔顿出身富裕家庭,但内心矛盾、精神空虚;他渴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没人能给他指导;他既是一个叛逆者,也是一个受害者。他对学校和教育的控诉,在今天看来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浑账的凯迪拉克……”
整篇小说,霍尔顿总共进行了四次“守望”:第一次,对琴的守望。他为了守护纯洁善良的琴,跟室友斯特拉德莱塔打了一架;第二次,对自己的守望。他叫来了妓女,却最终没有做任何事情,守护了纯洁的自己;第三次,对善良的守望。他捐钱给修女做慈善,守护了人性的善良;第四次,对妹妹菲比的守望。他为了守护妹妹幼小纯真的心灵,试图擦拭墙上的脏字,也放弃了远行的计划,并跟妹妹重归于好……
此本小说导致了强烈的社会争议。一方面,有不少学校图书馆将它列为禁书;另外一方面,不少年轻读者把他视作必读经典。当然,经典之所以流传至今,肯定是有正面意义的。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反叛,但更要看到书中的反思。反思社会,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思我们自己。
《麦田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加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四周都是树木,竖着高大的铁丝网,他就这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他很少出门,除非是到佛罗里达度假或去拜访隐居的《纽约客》前编辑成廉·肖恩。塞林格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
他的书房是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每天早上8点他就带着盒饭入内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人们想拜访他,也要事先递送信件,陌生人被他拒之门外更是常事。他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出现在附近的小镇上,也几乎不与人说话。几十年里,媒体要找到一张他的照片都很困难。这种隐居使得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嘉宝——因不愿成名而更成名。或许塞林格选择逃避成人世界,只是因为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
《麦田守望者》中的那段话多么适合做他的墓志铭,愿塞林格在天堂能实现他的愿望:“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浑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家简介】潘云贵,1990年出生,福建长乐人,作家,大学中文教师。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奖项,出版《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模样》等书。
【作家潘云贵最新出版图书】
书名:《清风烈酒后,愿你终能懂自己》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内容简介】
潘云贵用沉稳的笔触,讲述了作为90后大学教师的自己面对的理想与生活。一段难以割舍的成长历程,存放着他与自我、与世界、与时间周旋后的和解心绪,发出年轻灵魂共有的声音。文集带着青春独特的色彩与思考,诗意华丽,温暖而动人。敬往事一杯酒,赠余生以清风,未来迢迢,愿我们在与自己重逢的路上变得更好。
【部分段落摘录】
1.梦想与爱一样,都是世间太过迷人的东西,而我们是一群相信梦想的傻瓜。清早自己温的粥,深夜独自饮的酒,此生悲欢,唯有内心的神明知晓。我写下人生路途中的字字句句,关于生活,关于世情,关于梦想,不为怜悯,不为同情,不为展示,不为成为风景,只是为了抵抗遗忘。
2.生命的土地上需要我们站一会儿,再站一会儿。许多云飘来,一座座桥在远处,骑马看花,清风是你,烈酒也是你。只愿在时间中,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成为单纯的人。
3.在这负重不易、出路不明的时代,现实与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泪水与不安。我对自己说,不要再来了,这些疼痛、虚无、捕风捉影的日子,这些炽热灼人的生活,就让所有的苦恼、懊悔、困顿都随时间升涨起来的潮水,返回遥远的海域。
预告 ︱4月 读书会
书名:《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内容概要: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征集:《平凡的世界》阅读感悟 (1000字以内)
邮箱: caiban_jdmw@163.com(来稿请注明:读书会)
更多读书分享请关注“文苑”微信公众号。
有一位美國作家,人生中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经典作品之一。在将“英雄主义”作为社会文化象征的美国社会,他所塑造的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这就是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与他的《麦田守望者》。他们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联结起无数人共鸣的思绪。
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国籍:美国
职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麦田守望者》 《弗兰妮与祖伊》 《高举屋梁,木匠们》 《西摩:一个介绍》《九故事》等。
主要成就: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本小说半个多世纪以来震颤了无数敏感的灵魂,其中包括文坛巨擘罗斯、厄普代克、纳博科夫等。村上春树甚至亲自将《麦田守望者》和《弗兰妮与祖伊》译成日语,坦言对自己影响至深。
|我们不一样|
塞林格跟一般的作家很不一样,他的一生非常传奇。1919年,他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典型中产阶级家庭。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宣布参战。第二年,塞林格入伍从军,同时正式投入了写作事业。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尸横遍野、满目疮痍的景象令塞林格感到恐惧。随后他又被派往德法边界的赫特根森林,但是由于战略失误,盟军几乎全军覆没。塞林格虽然死里逃生,但是在这之后受到了很大的触动,甚至还患上战后心理综合征。
他在《麦田守望者》中渗透着对军队和战争的谴责。他借着小说的主人公——16岁的叛逆少年霍尔顿,表达了自己的反传统、反虚伪、反对利益至上、反对精神世界空虚等诉求。
有人说,霍尔顿是二战以后美国最有名的小说人物;有人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霍尔顿。那么,霍尔顿为什么这么有名?谁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者到底在守望什么?
|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
在《麦田守望者》之前,美国文学总是将童年理想化,孩提时代永远是快乐而天真的。而塞林格的作品,使“成长”染上了一些悲观主义的色彩。
小说以主人公霍尔顿的口吻,讲述了他被学校开除后,独自在纽约城游荡了两天的经历和感受。16岁的霍尔顿出身富裕家庭,但内心矛盾、精神空虚;他渴望找到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但没人能给他指导;他既是一个叛逆者,也是一个受害者。他对学校和教育的控诉,在今天看来仍然直指人心:“要你干的就是读书,求学问,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浑账的凯迪拉克……”
整篇小说,霍尔顿总共进行了四次“守望”:第一次,对琴的守望。他为了守护纯洁善良的琴,跟室友斯特拉德莱塔打了一架;第二次,对自己的守望。他叫来了妓女,却最终没有做任何事情,守护了纯洁的自己;第三次,对善良的守望。他捐钱给修女做慈善,守护了人性的善良;第四次,对妹妹菲比的守望。他为了守护妹妹幼小纯真的心灵,试图擦拭墙上的脏字,也放弃了远行的计划,并跟妹妹重归于好……
此本小说导致了强烈的社会争议。一方面,有不少学校图书馆将它列为禁书;另外一方面,不少年轻读者把他视作必读经典。当然,经典之所以流传至今,肯定是有正面意义的。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反叛,但更要看到书中的反思。反思社会,反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思我们自己。
|半生隐居者|
《麦田守望者》获得成功之后,塞林格变得更加孤僻。他在新罕布什尔州乡间的河边小山附近买下了90多英亩的土地,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小屋,四周都是树木,竖着高大的铁丝网,他就这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他很少出门,除非是到佛罗里达度假或去拜访隐居的《纽约客》前编辑成廉·肖恩。塞林格似乎在践行霍尔顿的梦想,“用自己挣的钱盖个小屋,在里面度完余生”,不再“和任何人进行该死的愚蠢交谈”。
他的书房是一间只有一扇天窗的水泥斗室,每天早上8点他就带着盒饭入内写作,直到下午5点半才出来,家里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人们想拜访他,也要事先递送信件,陌生人被他拒之门外更是常事。他极少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接受媒体采访,即使出现在附近的小镇上,也几乎不与人说话。几十年里,媒体要找到一张他的照片都很困难。这种隐居使得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嘉宝——因不愿成名而更成名。或许塞林格选择逃避成人世界,只是因为他想永远守住自己的童年。
《麦田守望者》中的那段话多么适合做他的墓志铭,愿塞林格在天堂能实现他的愿望:“那些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个浑账的悬崖边。我的职责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儿,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家简介】潘云贵,1990年出生,福建长乐人,作家,大学中文教师。曾获香港青年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奖项,出版《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亲爱的,我们都将这样长大》《我们的青春长着风的模样》等书。
【作家潘云贵最新出版图书】
书名:《清风烈酒后,愿你终能懂自己》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内容简介】
潘云贵用沉稳的笔触,讲述了作为90后大学教师的自己面对的理想与生活。一段难以割舍的成长历程,存放着他与自我、与世界、与时间周旋后的和解心绪,发出年轻灵魂共有的声音。文集带着青春独特的色彩与思考,诗意华丽,温暖而动人。敬往事一杯酒,赠余生以清风,未来迢迢,愿我们在与自己重逢的路上变得更好。
【部分段落摘录】
1.梦想与爱一样,都是世间太过迷人的东西,而我们是一群相信梦想的傻瓜。清早自己温的粥,深夜独自饮的酒,此生悲欢,唯有内心的神明知晓。我写下人生路途中的字字句句,关于生活,关于世情,关于梦想,不为怜悯,不为同情,不为展示,不为成为风景,只是为了抵抗遗忘。
2.生命的土地上需要我们站一会儿,再站一会儿。许多云飘来,一座座桥在远处,骑马看花,清风是你,烈酒也是你。只愿在时间中,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成为单纯的人。
3.在这负重不易、出路不明的时代,现实与生活给予我们太多的泪水与不安。我对自己说,不要再来了,这些疼痛、虚无、捕风捉影的日子,这些炽热灼人的生活,就让所有的苦恼、懊悔、困顿都随时间升涨起来的潮水,返回遥远的海域。
预告 ︱4月 读书会
书名:《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遥
内容概要: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该书以中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征集:《平凡的世界》阅读感悟 (1000字以内)
邮箱: caiban_jdmw@163.com(来稿请注明:读书会)
更多读书分享请关注“文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