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i]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园专门以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核心是做人的教育。它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领域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策略;指导方法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我们只有把社会性教育目标放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点,才能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认知、情感及行为。
那么在集体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培养,以何种形式呈现内容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
一、确定教育目标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师需要在《纲要》所提出的统领性目标的基础上,制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目标,以及进一步细化到制订某一具体活动的目标,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大班社会活动《上小学了》的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社会情感)。了解小学生活,知道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社会认知)。初步掌握小学生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有机统一、有机结合。例如:对幼儿开展社会情感教育是从引导幼儿爱他人开始的,思想境界有些过高,从爱父母一直到爱祖国,而且都是要求式的,并没有为幼儿创设能产生这种爱的空间,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所以目标一定要具体化。
二、选择适宜的内容
选材时不仅以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社会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为依据,更注重倾向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选择依据。事实表明,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它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例如:中班社会活动《 “哭、笑、着急”》。内容贴近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为幼儿所掌握。 例如:关心残疾人的社会活动,因为班级、幼儿园的周围没有残疾人,教师往往采用看课件的方式展示残疾人的困难,但当教师提问“你们想怎样帮助他们”时,幼儿面对这个远离自己生活的群体,很难理解教师的问题。当教师期望幼儿回答得再具体些,在教师的不断启发和追问下,幼儿的回答是“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爱他们”。那么这个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残疾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相去甚远,就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而言,他们几乎没有与残疾人亲密接触的机会,缺乏相关经验。倡导一个弱势群体去关心另一个弱势群体其实是成人对幼儿不切实际的要求。成人一厢情愿地赋予幼儿过高的道德期望,而忽视了幼儿本身发展的特点和成长的需要。以残疾人为切入点教幼儿学会关爱,学会关心,是一个不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选材,对于这样一个幼儿没有相关经验的主题来说,教师即便是用尽了心思,拼命地引导他们去学习,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幼儿前期情感、知识、经验的储备非常重要,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远离了幼儿已有的经验,那么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三、社会领域教学方法的选择
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因此,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和依据,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幼儿所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继而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教师要走出“言语说教”,要运用多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ii]①例如:情感陶冶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如:大班社会活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该活动改变了品德教育说教的方式,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生病的同伴的心情,为生病的同伴着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点名方式让幼儿知道某个同伴因生病没能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并用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或想像生病时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础上,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写信、送礼品、说安慰话等具体行动来关心生病的同伴。最后,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方法,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iii]②例如:实际练习教学法,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内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教学方法。如:中班社会活动《我们是小主人》,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该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幼儿掌握了当好小主人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养成。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请小班弟弟、妹妹来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儿讨论“如何当好小主人”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幼儿交流的意见进行小结,使幼儿明确当好小主人的行为要求。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小主人”带“小客人”一起进行活动,身体力行照顾小客人的行为要求,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此外,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幼儿将当好“小主人”与当好“小客人”的礼貌行为变成良好习惯。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幼儿前期情感、知识、经验的储备非常重要,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远离了幼儿已有的经验,那么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根基。[iv]③例如:艺术感染教学法,是通过诗歌、故事、散文等文学艺术作品,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方法。例如:中班社会活动《妈妈的节日》,学会关心,学会爱是做社会人的基础。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体验,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靠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在“妈妈的节日”活动中,通过诗歌及有关的讨论使幼儿知道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爱,因而自己懂得也要关心妈妈。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懂得妈妈很关心自己,自己也应学会关心妈妈。活动中,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习关心妈妈的具体行动,如给妈妈唱歌,动手制作礼物,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实现了活动的目标。[v]④例如: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例如: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司机》,孩子们通过对“司机开车过马路”角色的表演和模仿,进一步判断交通行为,在亲身参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交通规则和要求,运用的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实际练习教学法。所以,在实际的社会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为了目标的达成而活用教学方法,切忌为了场面的热闹、花样的翻新而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vi]《纲要》指出,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知识的传递者和权威的代表者,而是幼儿学习合作的伙伴,是教学行为和教学现象的研究者、反思者;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关注幼儿的发展方向、关注幼儿的个性品质和认知方式,才能设计、实施并调整好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使之更适宜幼儿实际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① 嵇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7期
②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③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④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⑤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⑥ 参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策略;指导方法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我们只有把社会性教育目标放在日常生活中,借助于日常生活的不断重复的特点,才能日积月累地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认知、情感及行为。
那么在集体教学中如何选择适宜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的培养,以何种形式呈现内容更加适合幼儿的学习?
一、确定教育目标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师需要在《纲要》所提出的统领性目标的基础上,制订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目标,以及进一步细化到制订某一具体活动的目标,使目标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大班社会活动《上小学了》的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向往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社会情感)。了解小学生活,知道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社会认知)。初步掌握小学生生活方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有机统一、有机结合。例如:对幼儿开展社会情感教育是从引导幼儿爱他人开始的,思想境界有些过高,从爱父母一直到爱祖国,而且都是要求式的,并没有为幼儿创设能产生这种爱的空间,实际上,一个人要真正爱他人,需要从爱自己、爱自己的亲人和周围的人做起,要了解所爱的人和自己的关系,知道为什么要爱他人,还要有一个切身感受的机会,所以目标一定要具体化。
二、选择适宜的内容
选材时不仅以社会领域课程目标、社会的发展和幼儿的发展为依据,更注重倾向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生活经验是课程内容的重要来源和选择依据。事实表明,与幼儿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它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例如:中班社会活动《 “哭、笑、着急”》。内容贴近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为幼儿所掌握。 例如:关心残疾人的社会活动,因为班级、幼儿园的周围没有残疾人,教师往往采用看课件的方式展示残疾人的困难,但当教师提问“你们想怎样帮助他们”时,幼儿面对这个远离自己生活的群体,很难理解教师的问题。当教师期望幼儿回答得再具体些,在教师的不断启发和追问下,幼儿的回答是“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爱他们”。那么这个教学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残疾人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相去甚远,就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而言,他们几乎没有与残疾人亲密接触的机会,缺乏相关经验。倡导一个弱势群体去关心另一个弱势群体其实是成人对幼儿不切实际的要求。成人一厢情愿地赋予幼儿过高的道德期望,而忽视了幼儿本身发展的特点和成长的需要。以残疾人为切入点教幼儿学会关爱,学会关心,是一个不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选材,对于这样一个幼儿没有相关经验的主题来说,教师即便是用尽了心思,拼命地引导他们去学习,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幼儿前期情感、知识、经验的储备非常重要,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远离了幼儿已有的经验,那么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三、社会领域教学方法的选择
幼儿所拥有的生活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因此,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以幼儿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和依据,并以各种可感知的方式呈现以扩展幼儿的经验,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幼儿所理解、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继而产生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教师要走出“言语说教”,要运用多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ii]①例如:情感陶冶教学法,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幼儿联想,诱发新的情绪体验,使幼儿与现实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映、情情相通,在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共鸣并作出反应,从而使幼儿在遇到类似的真实情境时,更容易产生移情。如:大班社会活动《关心生病的小朋友》,该活动改变了品德教育说教的方式,运用移情训练法引导幼儿结合实际生活事件,设身处地地体会生病的同伴的心情,为生病的同伴着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点名方式让幼儿知道某个同伴因生病没能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并用提问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生病的经历或想像生病时的心情及想做的事,促使幼儿实现情感换位,即转换角色去体验特定的社会情感和事件并产生移情;做到急生病小朋友之所急,想生病小朋友之所想,在理解生病同伴心情的基础上,纷纷表示愿意通过写信、送礼品、说安慰话等具体行动来关心生病的同伴。最后,教师运用巩固深化的方法,让幼儿把想法付诸实践,强化行为练习,使幼儿正确对待情景中他人的情绪反应并采取积极的行动。[iii]②例如:实际练习教学法,是让幼儿在“做中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内化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教学方法。如:中班社会活动《我们是小主人》,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该活动让幼儿“在做中学”,大部分时间幼儿亲自参与实践练习,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幼儿掌握了当好小主人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养成。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请小班弟弟、妹妹来我班做客”的情境,激起幼儿讨论“如何当好小主人”的兴趣,然后,教师将幼儿交流的意见进行小结,使幼儿明确当好小主人的行为要求。接着,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大带小”活动,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小主人”带“小客人”一起进行活动,身体力行照顾小客人的行为要求,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做小主人的自豪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此外,向幼儿提出活动后的一些行为要求,有助于幼儿将当好“小主人”与当好“小客人”的礼貌行为变成良好习惯。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幼儿前期情感、知识、经验的储备非常重要,离开了社会现实,离开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远离了幼儿已有的经验,那么这一课程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根基。[iv]③例如:艺术感染教学法,是通过诗歌、故事、散文等文学艺术作品,使幼儿理解和掌握寓于艺术作品中的社会知识和行为要求,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知识,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方法。例如:中班社会活动《妈妈的节日》,学会关心,学会爱是做社会人的基础。爱是一种崇高的内心体验,它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靠后天的培养才能形成。在“妈妈的节日”活动中,通过诗歌及有关的讨论使幼儿知道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爱,因而自己懂得也要关心妈妈。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懂得妈妈很关心自己,自己也应学会关心妈妈。活动中,老师还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学习关心妈妈的具体行动,如给妈妈唱歌,动手制作礼物,做力所能及的事等,实现了活动的目标。[v]④例如: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帮助幼儿了解人际关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学习以适当的行为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发展语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儿实践和尝试自己解决社交问题的办法。例如:大班社会活动《我是小司机》,孩子们通过对“司机开车过马路”角色的表演和模仿,进一步判断交通行为,在亲身参加表演中更好地掌握交通规则和要求,运用的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实际练习教学法。所以,在实际的社会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做到为了目标的达成而活用教学方法,切忌为了场面的热闹、花样的翻新而生搬硬套,弄巧成拙。
[vi]《纲要》指出,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知识的传递者和权威的代表者,而是幼儿学习合作的伙伴,是教学行为和教学现象的研究者、反思者;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兴趣与爱好、关注幼儿的发展方向、关注幼儿的个性品质和认知方式,才能设计、实施并调整好教育教学活动计划,使之更适宜幼儿实际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① 嵇珺.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1年第7期
②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③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④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⑤ 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丛书,2011
⑥ 参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