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壁,山名,共有五处,皆在湖北省境内。其中有两处最为著名,一处是在蒲圻县赤壁乡,相传历史上赤壁之战发生于此,也叫“武赤壁”;另一处是在黄冈县城西北,亦名赤鼻矶,因苏轼等文学大家在此写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而闻名,也叫“文赤壁”或“东坡赤壁”。
《赤壁赋》(本文指《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是中学生必修篇目。这两篇(首)作品,都是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于元丰五年游览了黄州西北长江边的赤鼻矶后所作。作品都以赤壁为题,都凭吊古迹写了赤壁之景(虽非赤壁之战处所,然作者是吊古抒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都缅怀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细细品读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首先,两篇都写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赤壁赋》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尽情领略。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山水连成一片,晶莹透明,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则迥然不同。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极写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陡峭错落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写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具有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其次,两篇都怀古,但人物不同成败相异。
《赤壁赋》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盛,水军船队首尾相延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意满志得、不可一世的骄态,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由败者引发己悲,用得恰到好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缅怀的是战胜曹操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穷其笔墨尽其所能地赞美。先从侧面描写,“小乔初嫁了”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仪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装束儒雅,英姿勃发,风度翩翩,光彩照人;最后写风度和水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面对强敌,周瑜谈笑自若,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火攻水战,曹军惨败。诗人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及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己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第三,两篇都抒怀,但感情基调有别。
《赤壁赋》中,作者充分利用赋体铺排的特点,通过对赤壁江山水月的描写,歌辞的唱和,主客的对话,展现了自己由追求、失望而至旷达的心灵历程,思想感情发展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山水明月,心情闲适恬淡,怡然自得,这种“乐”,勾画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外貌;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这“悲”,揭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内蕴;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辨,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中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却显得深沉而蕴藉。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是“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代表作。
(作者单位:阜宁县施庄中学)
《赤壁赋》(本文指《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北宋著名作家苏轼的代表作,均入选人教版、苏教版等高中语文教材,是中学生必修篇目。这两篇(首)作品,都是苏轼被贬谪至黄州,于元丰五年游览了黄州西北长江边的赤鼻矶后所作。作品都以赤壁为题,都凭吊古迹写了赤壁之景(虽非赤壁之战处所,然作者是吊古抒怀,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都缅怀与赤壁有关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然而细细品读这两篇(首)作品,会发现它们同中存异。
首先,两篇都写景,但景色迥然不同。
《赤壁赋》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在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后即写景。诗人泛舟江上,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尽情领略。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山水连成一片,晶莹透明,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诗人所写秋夜月下江景,反衬其澄澈无滓、洒脱无求的内心世界,《赤壁赋》所写的赤壁景空明柔美,反衬出了诗人怡情山水、闲适洒脱的心境。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则迥然不同。开头一句“大江东去”极写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陡峭错落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写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具有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其次,两篇都怀古,但人物不同成败相异。
《赤壁赋》所缅怀的古人是赤壁之战中被周瑜打败的曹操。诗人先写其势如破竹的攻势,“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一“破”一“下”,势不可挡;次写军队之多,气势之盛,水军船队首尾相延千里,军旗遮蔽了天空;再写曹操意满志得、不可一世的骄态,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诗人在极力渲染曹操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后,最后却来一句:“而今安在哉?”否定虚化。是啊!拥有百万雄兵,视天下为无物的曹操,一样“困于周郎”,一样被“浪淘尽”,何况是被贬谪放逐的诗人呢?故诗人生发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诗人写失败英雄曹操,是为了抒发其“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感慨,由败者引发己悲,用得恰到好处。
《念奴娇·赤壁怀古》缅怀的是战胜曹操取得巨大胜利的周瑜。诗人写周瑜,可谓穷其笔墨尽其所能地赞美。先从侧面描写,“小乔初嫁了”从生活细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轻得意,美人衬英雄,英雄美人,风韵无限;次写肖像仪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装束儒雅,英姿勃发,风度翩翩,光彩照人;最后写风度和水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面对强敌,周瑜谈笑自若,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火攻水战,曹军惨败。诗人通过不同角度的描写,写出了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儒将风范及过人的胆识和才智。诗人以浓墨重彩渲染在赤壁之战中胜利的英雄周瑜,实是以古人的年轻得志、建功立业衬托自己身处逆境有志难伸、功业无成的失意,为下文抒情蓄势。正如古人云“词是赤壁,心实为己发。周瑜是宾,自己是主,寓主于宾”。
第三,两篇都抒怀,但感情基调有别。
《赤壁赋》中,作者充分利用赋体铺排的特点,通过对赤壁江山水月的描写,歌辞的唱和,主客的对话,展现了自己由追求、失望而至旷达的心灵历程,思想感情发展一波三折。诗人月夜泛舟赤壁,欣赏山水明月,心情闲适恬淡,怡然自得,这种“乐”,勾画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外貌;但因听萧声,怀古人,羡水月而悲,这“悲”,揭示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内蕴;最后诗人通过一番哲学思辨,摆脱“哀吾生之须臾”的烦恼,思想得到升华,由悲而喜,开怀畅饮。赋中写作者被贬谪放逐、壮志难酬的苦闷及旷达乐观的思想,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相比,它没有词的雄壮豪放,却显得深沉而蕴藉。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倾笔于周瑜,以浓墨重彩写出了他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飒爽英姿,盛赞了他所立的赫赫战功和辉煌业绩。诗人自比古代英雄,从而引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感喟和怅惋。诗人半生颠簸,命运坎坷:先是不支持变法,不被宋神宗重用;后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旋即又遭贬谪。诚是“报国欲死无战场”。故诗人“早生华发”,而“人生如梦”一声长长的喟叹,即可见其深深的痛惋和颓唐。但是,诗人毕竟性格旷达乐观,“奋历有当世志”,尽管身处逆境,岁月蹉跎,有志难伸,“人生如梦”这种虚无的佛老思想仅仅是一闪念。“一尊还酹江月”,诗人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景仰,更表现了自己壮心未泯、夙志犹存。诗人内心虽苦闷傍徨,但是思想还是乐观旷达、昂扬向上的,所以该词词风气势磅礴、雄壮豪放。清代文人评苏轼词曰:“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该词可算代表作。
(作者单位:阜宁县施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