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艺术浅析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写作兴趣的缺乏,是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困境。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就需要语文教学艺术的合理运用。其实,写作并非难事,每个人真诚地袒露心声,大胆地说出心中所想所思就可以了。学生只要有了写作的热情,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语文教学艺术就是点燃学生写作热情的催化剂。下面试分析几位名师写作教学中所体现的教学艺术。
  案例一:程红兵执教《多样化思维与作文》
  教学这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提问,教师通过几个提问将整堂课串联起来,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1. 老师在上课之前先出一个小题目:即想过河没有船怎么办?
  2. 再出道题考你们怎么样?这个题是这样的:
  A.一本平装书 B.一瓶百事可乐
  C.一根纯金项链 D.一台彩色电视机
  请开动脑筋,从上述四种物品当中选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物品。
  3. 现在考虑个题目,慢慢地过渡到写作上来。啤酒瓶子有多少种用途?要写出个说明文的话,要写啤酒瓶子有哪些用途呢?
  4. 关于啤酒瓶子能够建立一个多样化的概念了。下面的问题是什么呢?生命是什么?请用多样化的形式,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
  1和2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多样化思维,3和4是引导学生运用多样化思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就思维的过程。程红兵的这堂课的突破口是抓住立意,从而实现思维与写作的统一。教师围绕了几个提问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思维的规律,避免了只传授思维知识的不足。
  案例二:黄厚江执教《一万个人眼中的一万种风》
  这节课的教学方法被黄厚江称作生生共生。充分发挥“伙伴效应”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写作兴趣激活同伴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用学生自己的写作感受和体验激活同伴的写作感受和体验,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丰富。
  生生之间彼此的及时评价就是最好的交流和互动。评价艺术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堂课就充分体现了生生之间的评价。这就需要开明的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教师自己调控好自己的说话欲望,留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
  师:好的,我看同学已经读完了这篇习作。可以先就近相互交流一些想法,看意见是否有分歧。
  生:文章标题提出观点,文章开头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我相信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风”,然后所举的例子都是不同人眼中不同的风,在倒数第二段又强调了这句话。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很有逻辑性——其实一次短短的发言,也是一篇议论文,要有理有据。赞同派的同学有没有补充?没有?那听听另一种声音。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中的例子并不都是证明这句话。
  师:具体说——
  生:比如第三段中的例子,不是这些人眼中的“风”,而是这些人身上的“风”。
  师:观点对否,我们再讨论,但思维很清晰。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中的“风”前后不一致,不是一个概念,作者在偷换概念。
  师:你看过逻辑方面的书,对吗?(学生点头)接着说——
  生:开头一、二节自然的“风”,三、四、五节是社会的风气,六、七两节是文学上的“风”。
  教师的评价很机智,围绕思维的展开,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要有逻辑性。“你看过逻辑方面的书?”这句疑问相机鼓励学生去读关于逻辑方面的书,一方面是对读过逻辑学方面的书的同学的一种肯定,另一方面也推荐其他同学读一读逻辑学的书籍。看似一句平常的话,其效果的多重的。
  学生的相互评价更加地充满智慧。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经过学生自己的几番讨论,习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明朗。此时,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高,充分地发挥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观点得到重视,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写作热情被同伴互相点燃。课堂的教学效果必然显著。
  案例三:《天空的颜色》选自实验学校某教师的教学手记
  “天是蓝色的,云是白色的······”我正在充满感情地读着范文,突然听到前排一个微小的声音“我知道天为什么是蓝色的。”我一看,是前排的金玮在小声地自言自语,“金玮,你说为什么?”他站了起来,不好意思得挠了挠头,说“因为天空是一面镜子,映着蓝色的大海,所以天空是蓝色的。”“啊,多美啊。”我暗自赞美,“真是像诗一样的语言,大家想想天为什么是蓝色的呢?”于是,更多诗一般的语言涌现出来,胖乎乎的张宇说,“天空如果是白色的,白云就看不见了,因此,天空是蓝色的。”穿裙子的徐之雅说:“是小朋友用画笔把天空涂成了蓝色。”爱幻想的詹泽立说:“因为星星喜欢蓝色的摇篮,所以天空是蓝色的……”孩子美丽的奇思异想令我惊奇,我羞愧地把自己的标准答案悄悄地藏了起来。
  面对课堂的另一种声音,教师没有忽视,而是顺势利导,展开了另一番学生激起的讨论。这得益于教师的应变能力。教师适时地改变自己的备课方案,关注到学生的原初体验。这实际上是一种开明的教学理念的体现。学生学习是自我构建的过程,答案式、直接性的教学过程剥夺了学生思维的权利。直奔“主题”让学生接受标准答案,大大压缩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预先设计的精彩教案学生并不领情,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并不感兴趣,二他们的兴趣点又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教师的应变能力在此时就非常的重要。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学习保持在同一频率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理解学生。教学学生对写作教学的兴趣自然也会提升。
  教学艺术的运用依赖于教师的“用心良苦”,每一节课的精心设计,出发点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以及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只要教师的心中放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教学艺术的运用就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中呈现出来。
其他文献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对语文成绩往往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巧妙锤炼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我觉得可从四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千方百计诱发、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努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观察生活,激发情感。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往往疏于发现。“为有源头活水来”,必
期刊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当前,
期刊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常会围绕论点列举一定的论据,却因不能合理地组织语言、叙述材料,使之不能充分发挥证明观点的作用。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议论性文章有理有据,引证丰富,确切有力,要落实这一点,关键就是精选活用论据。正如清代学者刘大櫆在《论文偶记》中所述:“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然有土木材料,而不善设施者甚多,终不可为大匠。”好的材料和组材技巧,是成为大匠的必要条件,同样
期刊
在当今社会竞争中,品牌作为一种经济现象,越来越凸显了它的重要性。在电视机中,可以看到广告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可口可乐、苹果、华为等品牌频频在人们口中出现,品牌作为对产品一种无形的保证与承诺而争相竞争。在教育工作方面,教育品牌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口碑,是一种向心力。可以看到,学校教育品牌越来越吸引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目光,在大众的心里,一所品牌形象良好的学校才是一所理想的学校。  一、研究的缘起  2
期刊
一、激发培养提问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你问我答的情况较为普遍,但是这种模式一成不变,却会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桎梏。因此,必须改变师问生答的固定模式,更多地让学生问,学问学问,就是要学要问。但是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激励赏识,小题大做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真正的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着个性
期刊
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只有讲诚信,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感受,谈谈教学中的诚信教育。  一、垂范,让教师成为诚信的表率  常言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学识修养,能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更需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共同追求“至真、至美、至善”的理想境界。所以,诚信教育也应从教师做起,使教师成为诚信的典
期刊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
期刊
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学生丰富、高尚的道德情感,完善、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懂得关爱与理解,学会谦让与宽容,展示学生人性的美丽和智慧的光辉。对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一、以生为本,营造和谐、合作的课堂气氛  生本课堂重在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期刊
有人说,“前世杀猪,今世教书;前世杀人,今世教语文”;还有人说,教书教不来,那就去教语文。当150分的语文学科早自习越来越少,当语文学科上午课时越来越少,当语文学科越来越被边缘化的时候,如何面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个语文执教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不具备教育机智,他就
期刊
岁月,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离别愁苦,是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爱国忧愁,是马致远“断肠人在天涯”的悠悠思念,是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豪迈乐观。岁月,漫长而短暂,在中国的大地上,翻开历史,就能寻到光阴的足迹。  穿过时间的长河,追忆唐的时代,那是一个开明的盛世。皇帝的精明能干,大臣的竞相诤谏,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商品,百姓家家夜不闭户的风气,古诗的信手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