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甘肃造币史简介
1.天水造币史简介
民国九年(1920)二月,甘肃督军兼民政长张广建任命孔繁锦为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到任后,鉴于市场货币奇缺,以致贸易阻滞,又见各省铸造铜币获利甚丰,遂从津、沪购置造币机器在天水设造币厂铸造铜元。因铸当十铜元无利可获,于是仿造“四川铜币”制,将陇南范围内的制钱尽量搜刮起来,利用翻砂法铸造当百铜元(即天水沙板)。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因商民怨声四起,孔才废止沙版铜元,同时开铸“孔造五文”和“中华民国十文”两种机制铜元。这两种机制铜元在民间极少见到,显然并没有大量铸造流通过。市面上“孔造五文”和“中华民国十文”沙板铜元偶有所见,笔者分析这两类机制铜元只铸造了少量机制样币,而主要是利用机制板铸造沙板铜元。民国十五年(1926)初,孔繁锦开始铸造五十文和壹百文两种面值的“甘肃铜币”。同年八月,冯玉祥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入甘,孔被驱逐,其造币设备被时任甘肃督办刘郁芬运往兰州。
2.兰州造币史简介
民国十年(1921),张广建离开甘肃,陆洪涛担任甘肃督军兼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陆洪涛仿照陇南镇守使孔繁锦的做法,任命万宝为局长,张应选为总办,开炉铸造各式铜元。起初用红铜铸造,质量较佳,后因原料不敷,逐渐掺用劣铜,并加入沙粉,导致劣质铜元充斥市面。这时所造铜元因用翻砂法铸造,人称“兰州沙板”。后因物价上涨,农商怨言四起,陆洪涛遂下令将所有沙板铜元收回,另派人从天津购得小印花机数部,重新提炼铸造当十铜元,直至沙板铜元收完为止。①民国十五年(1926),刘郁芬到达兰州后,因军费需要,将天水铸造铜元的设备运到兰州,成立了甘肃造币厂(1928~1935)。在这期间,甘肃造币厂首先铸造了无纪年的“党徽双旗”五十文铜元,后于民国十七年(1928)铸造了“孙像党徽五枚”铜元。
民国二十四年(1935),财政部将甘肃造币厂改为中央造币厂兰州分厂。筹备初期,兰州分厂首先铸造一分铜元样币数种(声音、色泽与沪鄂各厂出品无甚差别),但未经中央核准。后又铸出三种样币呈送中央核准,但因成色不合标准而未获准铸造。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兰州分厂因收到中央缓期开铸的电令而暂时停铸。在此期间兰州分厂又呈送样币四种,经中央核准后,第一种可照样币铸造,遵照中央颁行的辅币条例,兰州分厂把铸好的铜币送交中央银行兰州分行(1933年8月成立),籍以流通市面。兰州分厂出品,原拟每日出十万枚,后经查核7日②出品七万枚,8日出九万枚,9、10两日每日出十万枚,铜币成色为纯铜96.3%,锌2.5%,锡0.7%,杂质0.5%。之后,再没有关于甘肃铸造铜币的新资料。
二、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
笔者在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中发现,甘肃地区流通有一种机制十文开国纪念币,③其版式有别于其他造币厂生产的十文开国纪念币,且制造较精良,版式风格固定。另外,这类十文开国纪念币无论在铜质、铜色还是软硬度上都与甘肃的其他机制铜元非常接近,且大大区别于其他造币厂铸造的开国纪念币。笔者曾分批购买过几万枚流通于甘肃地区的十文机制铜元,这类十文开国纪念币在其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5%,④可见其生产量是相当大的。前文提到:“……重新提炼铸造当十铜元,直至沙板铜元收完为止”,而这类十文铜元在各类资料中均没有图片记载,在现今的各类铜元图谱中也未刊载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笔者研究认为,这种制造精良,存量尚丰的十文开国纪念币极有可能便是陆洪涛下令铸造的当十铜元。图1所示为这类开国纪念币与武昌造币厂造开国纪念币的对比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在设计上基本与武昌造币厂造开国纪念币相同,但英文、叶片、双旗等细节上却有很大的差别。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这类开国纪念币也存在多种版式。
1.正面版式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正面依照文字、叶片等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系列:精铸系列、粗字系列和细字系列。⑤
(1)精铸系列的正面共有以下4类主要版式。这类版式的叶片雕刻精细,且绳结左右的细藤为“S”形(见图2)。
(2)粗字系列的正面共有以下5类主要版式。这类版式的文字较精铸系列明显粗大,叶片纹路不清晰,绳结左右的细藤为“C”形(见图3)。
(3)粗字系列的正面共有以下6类主要版式。这类版式文字的笔画明显比前两类细,绳结左右的细藤为“C”形(见图4)。
2.背面版式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背面按照边花的不同可分为梅花星和五角星两大类,再依据边花的方向、左旗内“18星”个数和刻线的不同,又可分出多种版式,以下介绍其中最具特点的6种(见图5)。
3.面、背搭配关系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搭配相对比较规范,五角星类背面目前所见只搭配精铸系列的正面;粗字系列所搭配的背面双旗大多肥厚,左旗内9星所构成的圆圈直径较小;细字系列所搭配的背面双旗多比较平夷。同时,这类开国纪念币也存在不同风格版式之间的混配,但相对较少,可见各类版式搭配相对固定,且生产时间有部分重叠。具体的搭配关系详见下表。
三、综述
除了以上对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历史和版式的描述,这类铜元还存在其他重要的特征是我们研究时不可忽略的,具体介绍如下:
上文列出了最具特点的15种正面版式和8种背面版式,并不是这类铜元的所有版式。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类铜元的版式要比想象的多很多,某一部位相同的版式在其他部位会有多种不同的变化。例如:铜元正面的侧叶有多种不同的形状;正面文字除以上所列的版式外仍然有其他的版式;背面左旗的刻线有多种小版式;背面珠圈数亦有多种(笔者收藏的实物的珠圈数有75、76、77、78、82、83、88、91、92粒)等。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铜色暗红。由于压力原因,多数图案铸造不全;透打现象常见;另有少数铜元表面有布纹。⑥
本文是笔者对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基本思路,但在版式的归纳总结,各版式铸造的先后顺序,面、背的搭配关系⑦等细节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泉友不吝赐教。
注释:
① 引自《甘肃金融》1986年增刊。
② 这里的日期资料记载不是很详细,考虑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呈送的四种样币之一获准铸造,同年11月1日兰州分厂正式改组,笔者分析这里所指的“7日”很可能为1938年11月7日。
③ 在陕西等甘肃周边省份出土的铜元中也偶有所见。
④ 这类十文开国纪念币所占比例少于四川、湖北等省铜元,但略多于江西、安徽、福建等省铜元。其中各类私铸币所占比例大约为0.1%~0.2%。
⑤ 这里所说的粗字系列、细字系列并不仅仅是从文字笔画的粗细来分辨的,其他部分亦有很大的不同,这里这么称呼只是对其主要特征的总结。
⑥ 这是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一大特色,具体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⑦ 因笔者研究尚浅,部分版式的稀少度把握得还不是很准,故本文没有标注各版式的稀少程度。另外,笔者自藏的此类铜元只有千枚左右,一定还有更多的版式有待被发现。
(责任编辑 高聪明)
1.天水造币史简介
民国九年(1920)二月,甘肃督军兼民政长张广建任命孔繁锦为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到任后,鉴于市场货币奇缺,以致贸易阻滞,又见各省铸造铜币获利甚丰,遂从津、沪购置造币机器在天水设造币厂铸造铜元。因铸当十铜元无利可获,于是仿造“四川铜币”制,将陇南范围内的制钱尽量搜刮起来,利用翻砂法铸造当百铜元(即天水沙板)。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因商民怨声四起,孔才废止沙版铜元,同时开铸“孔造五文”和“中华民国十文”两种机制铜元。这两种机制铜元在民间极少见到,显然并没有大量铸造流通过。市面上“孔造五文”和“中华民国十文”沙板铜元偶有所见,笔者分析这两类机制铜元只铸造了少量机制样币,而主要是利用机制板铸造沙板铜元。民国十五年(1926)初,孔繁锦开始铸造五十文和壹百文两种面值的“甘肃铜币”。同年八月,冯玉祥所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入甘,孔被驱逐,其造币设备被时任甘肃督办刘郁芬运往兰州。
2.兰州造币史简介
民国十年(1921),张广建离开甘肃,陆洪涛担任甘肃督军兼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陆洪涛仿照陇南镇守使孔繁锦的做法,任命万宝为局长,张应选为总办,开炉铸造各式铜元。起初用红铜铸造,质量较佳,后因原料不敷,逐渐掺用劣铜,并加入沙粉,导致劣质铜元充斥市面。这时所造铜元因用翻砂法铸造,人称“兰州沙板”。后因物价上涨,农商怨言四起,陆洪涛遂下令将所有沙板铜元收回,另派人从天津购得小印花机数部,重新提炼铸造当十铜元,直至沙板铜元收完为止。①民国十五年(1926),刘郁芬到达兰州后,因军费需要,将天水铸造铜元的设备运到兰州,成立了甘肃造币厂(1928~1935)。在这期间,甘肃造币厂首先铸造了无纪年的“党徽双旗”五十文铜元,后于民国十七年(1928)铸造了“孙像党徽五枚”铜元。
民国二十四年(1935),财政部将甘肃造币厂改为中央造币厂兰州分厂。筹备初期,兰州分厂首先铸造一分铜元样币数种(声音、色泽与沪鄂各厂出品无甚差别),但未经中央核准。后又铸出三种样币呈送中央核准,但因成色不合标准而未获准铸造。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兰州分厂因收到中央缓期开铸的电令而暂时停铸。在此期间兰州分厂又呈送样币四种,经中央核准后,第一种可照样币铸造,遵照中央颁行的辅币条例,兰州分厂把铸好的铜币送交中央银行兰州分行(1933年8月成立),籍以流通市面。兰州分厂出品,原拟每日出十万枚,后经查核7日②出品七万枚,8日出九万枚,9、10两日每日出十万枚,铜币成色为纯铜96.3%,锌2.5%,锡0.7%,杂质0.5%。之后,再没有关于甘肃铸造铜币的新资料。
二、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
笔者在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中发现,甘肃地区流通有一种机制十文开国纪念币,③其版式有别于其他造币厂生产的十文开国纪念币,且制造较精良,版式风格固定。另外,这类十文开国纪念币无论在铜质、铜色还是软硬度上都与甘肃的其他机制铜元非常接近,且大大区别于其他造币厂铸造的开国纪念币。笔者曾分批购买过几万枚流通于甘肃地区的十文机制铜元,这类十文开国纪念币在其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5%,④可见其生产量是相当大的。前文提到:“……重新提炼铸造当十铜元,直至沙板铜元收完为止”,而这类十文铜元在各类资料中均没有图片记载,在现今的各类铜元图谱中也未刊载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笔者研究认为,这种制造精良,存量尚丰的十文开国纪念币极有可能便是陆洪涛下令铸造的当十铜元。图1所示为这类开国纪念币与武昌造币厂造开国纪念币的对比图。
由图中可以看出,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在设计上基本与武昌造币厂造开国纪念币相同,但英文、叶片、双旗等细节上却有很大的差别。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这类开国纪念币也存在多种版式。
1.正面版式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正面依照文字、叶片等处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系列:精铸系列、粗字系列和细字系列。⑤
(1)精铸系列的正面共有以下4类主要版式。这类版式的叶片雕刻精细,且绳结左右的细藤为“S”形(见图2)。
(2)粗字系列的正面共有以下5类主要版式。这类版式的文字较精铸系列明显粗大,叶片纹路不清晰,绳结左右的细藤为“C”形(见图3)。
(3)粗字系列的正面共有以下6类主要版式。这类版式文字的笔画明显比前两类细,绳结左右的细藤为“C”形(见图4)。
2.背面版式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背面按照边花的不同可分为梅花星和五角星两大类,再依据边花的方向、左旗内“18星”个数和刻线的不同,又可分出多种版式,以下介绍其中最具特点的6种(见图5)。
3.面、背搭配关系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搭配相对比较规范,五角星类背面目前所见只搭配精铸系列的正面;粗字系列所搭配的背面双旗大多肥厚,左旗内9星所构成的圆圈直径较小;细字系列所搭配的背面双旗多比较平夷。同时,这类开国纪念币也存在不同风格版式之间的混配,但相对较少,可见各类版式搭配相对固定,且生产时间有部分重叠。具体的搭配关系详见下表。
三、综述
除了以上对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历史和版式的描述,这类铜元还存在其他重要的特征是我们研究时不可忽略的,具体介绍如下:
上文列出了最具特点的15种正面版式和8种背面版式,并不是这类铜元的所有版式。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这类铜元的版式要比想象的多很多,某一部位相同的版式在其他部位会有多种不同的变化。例如:铜元正面的侧叶有多种不同的形状;正面文字除以上所列的版式外仍然有其他的版式;背面左旗的刻线有多种小版式;背面珠圈数亦有多种(笔者收藏的实物的珠圈数有75、76、77、78、82、83、88、91、92粒)等。
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铜色暗红。由于压力原因,多数图案铸造不全;透打现象常见;另有少数铜元表面有布纹。⑥
本文是笔者对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基本思路,但在版式的归纳总结,各版式铸造的先后顺序,面、背的搭配关系⑦等细节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泉友不吝赐教。
注释:
① 引自《甘肃金融》1986年增刊。
② 这里的日期资料记载不是很详细,考虑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呈送的四种样币之一获准铸造,同年11月1日兰州分厂正式改组,笔者分析这里所指的“7日”很可能为1938年11月7日。
③ 在陕西等甘肃周边省份出土的铜元中也偶有所见。
④ 这类十文开国纪念币所占比例少于四川、湖北等省铜元,但略多于江西、安徽、福建等省铜元。其中各类私铸币所占比例大约为0.1%~0.2%。
⑤ 这里所说的粗字系列、细字系列并不仅仅是从文字笔画的粗细来分辨的,其他部分亦有很大的不同,这里这么称呼只是对其主要特征的总结。
⑥ 这是甘肃造十文开国纪念币的一大特色,具体成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⑦ 因笔者研究尚浅,部分版式的稀少度把握得还不是很准,故本文没有标注各版式的稀少程度。另外,笔者自藏的此类铜元只有千枚左右,一定还有更多的版式有待被发现。
(责任编辑 高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