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章以江苏省27所高校调查数据,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财务会计机构与人员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高校内部控制与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会计核算、风险控制、建立内控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内部控制; 风险控制; 会计核算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高校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相应增大,要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高校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基于江苏省高校调查数据,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财务会计机构与人员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高校内部控制与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相关体制的完善提供实证意义上的依据。
一、調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研究”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发出时间为2010年5月中旬,调查问卷收回时间为2010年12月下旬。调查问卷的对象主体是江苏省高校(以南京地区为主),调查问卷共发出30份,剔除不符合标准(如卷面残缺,答题不规范等问卷),最终收回27份及时有效问卷,问卷收回率和有效率为90%,其中部属院校4所,省属院校23所;综合性院校2所,专业性高校25所;大学12所,各类学院15所。
本次“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研究”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经济责任审计,共7题,是非选择题;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共28题,是非选择题;第三部分主观填空题,共两题,第一题:财务处(科)室设置及分工情况,第二题财务处(科)会计核算主体、年核算的资金量。为方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课题组对设计的27所高校按大学和学院分类进行编码。
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
1.是否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由表1可以直观看出,目前高校普遍按国家相关规定设置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占比96.3%),并制定了符合规范的经济责任制度(占比85.19%),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审计作用发挥不到位,如缺乏具体的评价体系,很少委托外部独立性较强的事务所进行责任审计,并且审计的报告较少对外公布。这说明目前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无论在管理要求上、领导者的意识上都停留在审计评价初级阶段,可利用度不高。
2.关于各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建立情况
从高校各级领导人经济责任制建立的情况看,江苏27所高校有20家建立单位法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17家建立财务主管领导(或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占比63%;有20家建立财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19家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0%;有20家建立基建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20家建立二级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9家建立基层岗位人员经济责任制,占比33%。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已经建立部门责任人经济责任制度,但仍有近三成高校各级部门的责任人经济责任制度未建立,特别是缺乏基层岗位人员经济责任制,这说明大部分的高校只注重较高层次的领导人责任制,而忽视了基层责任人的岗位责任制,事实上基层岗位责任是整个高校经济责任制度的基本构成单位,这种基层负责人责任人制度的缺失会使高校的经济责任制度缺乏运行的根本保证,学校对他们在经济方面有些权力和职责不明确,存在责任交叉和责任空挡,容易出现“有利大家争,有弊大家推”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任何一所高校的内部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其他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者实施的效果。从江苏高校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高校较为重视环境的建设,比如27所高校中26所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占调查总体的96.3%;强调风险控制的有20所,占74%;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的16所,占59%;风险控制尚可的有7所、占26%;财务部门能参与学校重大经济决策的有14所,占52%;部分参与学校重大经济决策的有13所,占48%。
2.会计核算
一个有效的会计核算系统能真实、准确和及时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从而为高校的经济决策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在固定资产、基建项目和对外投融资等重大项目的核算情况较为良好,如有18所高校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实现了资源共享,占67%;有17所高校竣工验收的基建项目能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占63%;有23所高校对外投融资采取扎口管理,占86%;有22所高校财务账面能及时、完整、准确地反映对外投融资情况,占81%;还有8所高校已经在会计年报中选择性披露重大事项,如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等,占30%。但高校在往来款项清理、对账等具体操作环节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每月清理往来款的只有5所,占19%;每季清理的有10所,占37%;每年清理的有12所,占44%;会计年度末资产账实相符情况:完全一致的有13所,占48%;有差额的14所,占52%;另外有3所高校建立了部分的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占11%。这说明从整体上来说,高校的会计核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一些具体业务的操作上需要细化和规范化,以进一步提高核算的质量。
3.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方法的组成。控制程序可以运用于某种交易,也可以广泛地加以运用,还可以融合应用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目前不同的高校在控制程序上并无完全一致或共同的做法,而是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验作了不同的规定,有共性的地方,也有特色之处。从27所样本高校的情况看,由财务处作为全校的财务信息中心负责全校的财务工作据统计有25所、占93%;建立下属单位管理办法的有19所,占70%;有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规范的有1所,而部分有的有3所,合计占15%。
(三)财务机构与人员
从高校财务机构的设置来看,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主要形式是:100%高校设有财务处,且在校本部设置计划管理科、会计科、基建会计科、资金结算科、科研会计科、重点项目会计科等职能科室,会计核算科、预算管理科、资金管理科均有的高校占59.26%,会计核算科、预算管理科、综合管理科均有的高校也近六成。同时在各校区、二级单位分别设置综合科室处理业务。另外高校普遍未设置总会计师,总财务师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财务部门在高校经济决策中作用的发挥。
从目前高校财务机构人员的配置情况:首先高校会计人员实有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较低,平均比例为0.09%。这与香港以及国外的高校相比,比例较低。香港科技大学财务人员占全校教职工人员比例为4.55%,美国马里兰大学财会人员占教职工比例为1.22%,德国锡根综合大学财会人员占教职工比例为2.74%。其次,高校会计人员素质处于中上水平,取得中级职称的从业会计人员占财务总人数的38.37%左右,占全校职工的比例为1.38%左右。取得高级职称的从业会计人员约占从业会计人员总数的14.17%。但就目前高校的规模来看,高校会计人员配备比例和人数亟需提高,尤其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职称的会计从业人员。再次,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男女比例向女性倾斜,综观被调查27所高校,男性女性会计人员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2左右。
从高校年资金核算量来看,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核算主体日益增多,核算业务量也逐渐增加,调查的27所高校人均年核算资金量高达
5 267.23万元,这对高校会计人员的短缺的现状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财务部门组织结构,参与高校经济决策
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应对各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高校应完善财务组织与机构,配备高素质和充足的财务人员,加强对业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协助校(院)长来组织领导高校的财经工作,以弥补校领导专业缺陷,发挥高校领导班子专业或知识结构的最佳效能,从而有利于校领导更好地进行经济决策,有利于经济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于高校经济责任有了更好的诠释和把握,有利于将高校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项具体经济活动中去,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和规则
工作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由不同分工的人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成为可能。活动与活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可以有较大的跨度。工作业务流程对于高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关键业务的一种描述;更在于对高校的日常财务工作有着指导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对资源的优化、对高校组织机构的优化以及对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变。良好的工作业务流程是保证高校财务灵活运行的关键。
(三)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在高等院校内部广泛开展以“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风险。高等学校可以借鉴上市公司,出具旨在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高等院校通过这一载体,可以进一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实现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员防范,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使内控管理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四)严格实施风险控制
目前由于受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各高校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从高校最高管理层自上而下地建立起适合高校自身情况的风险控制系统,推动和加强风险治理。各项原则、制度必须适于高校的部门、环节、岗位,并能被大力贯彻执行。加强预算管理,对新增项目加强可行性论证,相关部门在业务操作和风险管理上应该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机制,建立顺畅的风险报告工作流程。定期召开风险控制总结工作会议,听取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汇报与建议,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总结。
(五)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的评价、考核体系,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
预算是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核批准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学校在编制预算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学校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而决算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与部门预算不可分割。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的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对预决算的对比分析,可以对校内各部门及责任人的投入和产出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增强单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意识,使各级人员能按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在经济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学校的财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促进各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六)建立对重大事项的披露制度
目前,高校的财务公开一般仅限于对校内的教代会、校务会公开,有三分之一的学校还是有选择地公开。在2010年4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指出“制订《办法》……是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该《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这预示着高校财务的透明度将会越来越高,将会面向全社会公开,这也有利于防止高校盲目扩张、盲目投资、违规财务运作、铺张浪费等,防范财务风险,促进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新农,雒敏,陆美娟.高校内部控制——会计不相容岗位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12上).
[2] 乔春华.高校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置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1(4).
[3] 龙晓玲.高校内部各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5).
[4] 张俊.关于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6).
[5] 张新艳.弱势高校风险及其化解途径探析[J].天中学刊,2010(2).
【关键词】 经济责任; 内部控制; 风险控制; 会计核算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已经脱离了单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办学状况,步入了多渠道筹资的办学模式。高校自主权逐步扩大,在从事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高校还开展对外投资、合资、租赁、创办校办企业等经济活动。资金使用已经涉及到教学科研、物资采购、基本建设、后勤保障、产品生产等方方面面。高校所承担的责任、压力、风险也相应增大,要使大量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就需要建立完善的高校经济责任制和内部控制制度。本文基于江苏省高校调查数据,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财务会计机构与人员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高校内部控制与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为高校相关体制的完善提供实证意义上的依据。
一、調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研究”调研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发出时间为2010年5月中旬,调查问卷收回时间为2010年12月下旬。调查问卷的对象主体是江苏省高校(以南京地区为主),调查问卷共发出30份,剔除不符合标准(如卷面残缺,答题不规范等问卷),最终收回27份及时有效问卷,问卷收回率和有效率为90%,其中部属院校4所,省属院校23所;综合性院校2所,专业性高校25所;大学12所,各类学院15所。
本次“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与内部控制研究”问卷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经济责任审计,共7题,是非选择题;第二部分内部控制,共28题,是非选择题;第三部分主观填空题,共两题,第一题:财务处(科)室设置及分工情况,第二题财务处(科)会计核算主体、年核算的资金量。为方便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本课题组对设计的27所高校按大学和学院分类进行编码。
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
1.是否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由表1可以直观看出,目前高校普遍按国家相关规定设置内部控制审计部门(占比96.3%),并制定了符合规范的经济责任制度(占比85.19%),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审计作用发挥不到位,如缺乏具体的评价体系,很少委托外部独立性较强的事务所进行责任审计,并且审计的报告较少对外公布。这说明目前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无论在管理要求上、领导者的意识上都停留在审计评价初级阶段,可利用度不高。
2.关于各级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建立情况
从高校各级领导人经济责任制建立的情况看,江苏27所高校有20家建立单位法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17家建立财务主管领导(或总会计师)经济责任制,占比63%;有20家建立财务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19家建立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0%;有20家建立基建管理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20家建立二级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占比74%;有9家建立基层岗位人员经济责任制,占比33%。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的高校已经建立部门责任人经济责任制度,但仍有近三成高校各级部门的责任人经济责任制度未建立,特别是缺乏基层岗位人员经济责任制,这说明大部分的高校只注重较高层次的领导人责任制,而忽视了基层责任人的岗位责任制,事实上基层岗位责任是整个高校经济责任制度的基本构成单位,这种基层负责人责任人制度的缺失会使高校的经济责任制度缺乏运行的根本保证,学校对他们在经济方面有些权力和职责不明确,存在责任交叉和责任空挡,容易出现“有利大家争,有弊大家推”的现象。
(二)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任何一所高校的内部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其他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者实施的效果。从江苏高校的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高校较为重视环境的建设,比如27所高校中26所建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占调查总体的96.3%;强调风险控制的有20所,占74%;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相应的评价、考核体系的16所,占59%;风险控制尚可的有7所、占26%;财务部门能参与学校重大经济决策的有14所,占52%;部分参与学校重大经济决策的有13所,占48%。
2.会计核算
一个有效的会计核算系统能真实、准确和及时地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从而为高校的经济决策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在固定资产、基建项目和对外投融资等重大项目的核算情况较为良好,如有18所高校部分大型仪器设备实现了资源共享,占67%;有17所高校竣工验收的基建项目能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占63%;有23所高校对外投融资采取扎口管理,占86%;有22所高校财务账面能及时、完整、准确地反映对外投融资情况,占81%;还有8所高校已经在会计年报中选择性披露重大事项,如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等,占30%。但高校在往来款项清理、对账等具体操作环节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每月清理往来款的只有5所,占19%;每季清理的有10所,占37%;每年清理的有12所,占44%;会计年度末资产账实相符情况:完全一致的有13所,占48%;有差额的14所,占52%;另外有3所高校建立了部分的会计工作业务流程,占11%。这说明从整体上来说,高校的会计核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在一些具体业务的操作上需要细化和规范化,以进一步提高核算的质量。
3.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是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方法的组成。控制程序可以运用于某种交易,也可以广泛地加以运用,还可以融合应用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目前不同的高校在控制程序上并无完全一致或共同的做法,而是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验作了不同的规定,有共性的地方,也有特色之处。从27所样本高校的情况看,由财务处作为全校的财务信息中心负责全校的财务工作据统计有25所、占93%;建立下属单位管理办法的有19所,占70%;有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操作规范的有1所,而部分有的有3所,合计占15%。
(三)财务机构与人员
从高校财务机构的设置来看,目前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及岗位设置主要形式是:100%高校设有财务处,且在校本部设置计划管理科、会计科、基建会计科、资金结算科、科研会计科、重点项目会计科等职能科室,会计核算科、预算管理科、资金管理科均有的高校占59.26%,会计核算科、预算管理科、综合管理科均有的高校也近六成。同时在各校区、二级单位分别设置综合科室处理业务。另外高校普遍未设置总会计师,总财务师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财务部门在高校经济决策中作用的发挥。
从目前高校财务机构人员的配置情况:首先高校会计人员实有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较低,平均比例为0.09%。这与香港以及国外的高校相比,比例较低。香港科技大学财务人员占全校教职工人员比例为4.55%,美国马里兰大学财会人员占教职工比例为1.22%,德国锡根综合大学财会人员占教职工比例为2.74%。其次,高校会计人员素质处于中上水平,取得中级职称的从业会计人员占财务总人数的38.37%左右,占全校职工的比例为1.38%左右。取得高级职称的从业会计人员约占从业会计人员总数的14.17%。但就目前高校的规模来看,高校会计人员配备比例和人数亟需提高,尤其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职称的会计从业人员。再次,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男女比例向女性倾斜,综观被调查27所高校,男性女性会计人员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2左右。
从高校年资金核算量来看,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财务核算主体日益增多,核算业务量也逐渐增加,调查的27所高校人均年核算资金量高达
5 267.23万元,这对高校会计人员的短缺的现状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财务部门组织结构,参与高校经济决策
会计监督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重要责任,应对各项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高校应完善财务组织与机构,配备高素质和充足的财务人员,加强对业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协助校(院)长来组织领导高校的财经工作,以弥补校领导专业缺陷,发挥高校领导班子专业或知识结构的最佳效能,从而有利于校领导更好地进行经济决策,有利于经济工作开展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于高校经济责任有了更好的诠释和把握,有利于将高校经济责任落实到各项具体经济活动中去,促进高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和规则
工作业务流程是为达到特定的目标而由不同分工的人共同完成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不仅有严格的先后顺序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责任等也都必须有明确的安排和界定,以使不同活动在不同岗位角色之间进行转手交接成为可能。活动与活动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可以有较大的跨度。工作业务流程对于高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关键业务的一种描述;更在于对高校的日常财务工作有着指导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对资源的优化、对高校组织机构的优化以及对管理制度的一系列改变。良好的工作业务流程是保证高校财务灵活运行的关键。
(三)构建切合实际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在高等院校内部广泛开展以“深化内控理念,落实内控措施”的创建活动。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风险控制环节,分解、落实机构内各部门、各岗位管理职责,并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控制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和考核,强化风险管理责任,提高全员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有效地控制风险。高等学校可以借鉴上市公司,出具旨在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高等院校通过这一载体,可以进一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实现从风险部门的防范转向全员防范,将内部控制管理由个人行为和操作行为提升到整个单位的整体行为,使内控管理水平不断上新台阶。
(四)严格实施风险控制
目前由于受经济不利因素的影响,各高校将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财务风险。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从高校最高管理层自上而下地建立起适合高校自身情况的风险控制系统,推动和加强风险治理。各项原则、制度必须适于高校的部门、环节、岗位,并能被大力贯彻执行。加强预算管理,对新增项目加强可行性论证,相关部门在业务操作和风险管理上应该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和沟通机制,建立顺畅的风险报告工作流程。定期召开风险控制总结工作会议,听取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汇报与建议,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总结。
(五)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的评价、考核体系,完善各级经济责任制
预算是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核批准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学校在编制预算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学校总体规划和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内涵建设,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而决算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与部门预算不可分割。建立部门预算执行的评价、考核体系,通过对预决算的对比分析,可以对校内各部门及责任人的投入和产出效果进行绩效评价,增强单位领导及有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意识,使各级人员能按岗位责任制的规定在经济工作中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学校的财经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促进各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六)建立对重大事项的披露制度
目前,高校的财务公开一般仅限于对校内的教代会、校务会公开,有三分之一的学校还是有选择地公开。在2010年4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指出“制订《办法》……是提高教育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该《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这预示着高校财务的透明度将会越来越高,将会面向全社会公开,这也有利于防止高校盲目扩张、盲目投资、违规财务运作、铺张浪费等,防范财务风险,促进高校财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新农,雒敏,陆美娟.高校内部控制——会计不相容岗位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12上).
[2] 乔春华.高校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配置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1(4).
[3] 龙晓玲.高校内部各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5).
[4] 张俊.关于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6).
[5] 张新艳.弱势高校风险及其化解途径探析[J].天中学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