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享誉国内外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风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堪忧,问题涵盖拼写错误、排版不当、印刷错误、大小写混乱、译名混乱、选词不当、语义曲解、转换不当等。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些英译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一定建议,以期该景区公示语能够建设的更好。
关键词:红旗渠风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415
1引言
河南省林州市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国际上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誉。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之一,红旗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此参观游览。而与此国际声誉不相匹配的,则是景区内的公示语翻译问题。
“公示语”,又称“标识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公示语标牌虽小,其所承载的功能、作用、交际意义却不可或缺。它不仅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构成各种人文环境的必要因素,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充当小到景区、城市,大到国家的“形象大使”。本文以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的公示语为文本,重点分析英译问题,并针对问题予以一定建议。
2红旗渠风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分析
2.1拼写错误
作为景区里随处可见的标志,公示语某种程度上直接代表了景区的“脸面”。例如“TICKET”拼成“WICKET”,“SERVICE”拼成“AERVICE”,“BRIDGE”拼成“BRIKGE”等拼写错误不但使得国外游客疑惑不解,也使得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国内游客哭笑不得。
2.2排版不当
红旗渠风景区廊桥上玻璃道前的限制性公示语“注意安全 请勿踩踏弹跳”,译成了“Warm Tips Warning Danger No Bouncing”,乍看上去,竟不知道该如何断句。一般来说,不同的句子应该另起一行,避免杂糅。再如景点名称的英译,“青年洞”打印成了“The Youthcave”,“潭中岛”打印成了“I SlAND IN THE LAKE”,“虎口崖”打印成了“TIGER”S MOUTH CLIFF”等。还有更加荒谬的印刷错误,在同一幅景点导览图中,相隔不远的“信息服务”和“旅馆设施”竟同时印刷成了“Information Service”。
2.3大小写混乱
仅是“红旗渠”的译法,笔者就见到了“THE RED FLAG CANAL”、“the Red Flag Canal”、“The red flag canal”、“Red-flag Canal”等至少四种写法,其他景点、服务点名称的大小写混乱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2.4译名混乱
译名混乱,即译名不统一。红旗渠风景区公示语译名混乱的问题相当严重。
2.4.1同一词的翻译混乱
这里最典型也最不应该的例子就是“红旗渠”的翻译。除去前文提到的大小写混乱、连字符乱用外,在同一幅导览图中,还出现了“HONGQI CANAL (HongQi Canal)”、“Hongqiqu”的译法。郭沫若先生题名的著名景点“青年洞”之译法,既有“The Youthcave”、“THE YOUTH TUEEL (The Youth Tunnel)”,还有“Youth Cave”、“youth hole”。作为专有地名,“红旗渠”、“青年洞”等应该有统一的、固定的表述。笔者以为,取“the Red Flag Canal”和“the Youth Tunnel”规范之最佳。
我国《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指出,场所和机构名称应当根据其构成成分(专名、通名、修饰或限定成分)分别使用汉语拼音和英文译写。专名,即用于区别同类别、同属性的其他场所或机构而具有唯一性的部分,一般使用汉语拼音拼写;但当其有实际含义并需要向服务对象特别说明时,可使用英文翻译。通名,即标示场所或机构的类别和属性、具有共通性的部分,一般使用英文翻译[2]。以“红旗渠”和“青年洞”为例,“红旗”和“青年”即为专名,“渠”和“洞”则为通名。这两个专名也的确有其名称内涵:“红旗”,象征的是当时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林县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它的“红”,是爱国的红色,是饱含历史意义的。而英文中的“red flag”,除了“to warn people of danger”的一般意义,还有“a symbol of revolution or communism”的特殊意义。因此“红旗”译作“red flag”是可行的。至于“青年”,代表的是当时参加凿洞的300名优秀青年,是为了表彰他们艰苦奋斗的业绩而以之命名,译作“the youth(‘青年人’的总称)”符合其内涵意义。再说通名部分,“红旗渠”的“渠”是人工修建的、用作引水灌溉的渠,译作“canal”恰如其分。而“青年洞”的“洞”属于隧洞,译作“tunnel”,比之“cave”一般表窑洞或溶洞和“hole”泛指洞、孔、坑,显然是最佳译法。再将大小写规范之,即上述笔者建议之译法。
以上是景点名的英译,再到一般服务点的英译时,难度有所降低,译法更加多样,因而译名混乱的问题也很常见。例如同一“停车场”的英译,既有“Parking”也有“Parking Lot”;同一“检票处”的英译,路标指示牌上是“Ticket Gate”,检票口处则是“Ticket examiner”。前者两种译法都对,根据简洁原则,可以统一译为“Parking”;后者则都比较牵强,保留地点性统一译为“Ticket Entrance”,或凸显功能性统一译为“Ticket Check”更佳。
2.4.2同类词的翻译混乱
所谓“同类词”,大致可以理解为专名与通名里的“同类别、同属性”。例如在景区入口处,无障碍通道、散客通道和团队通道明明并列一行,英譯却分别译成了“BARRIER-FREE ACCESS”、“INDIVIDUAL CHANNEL”和“TEAM PASS”。公示语英译不同于英语写作,没有必要为了避免重复而进行同义词替换,反而更应该统一化表达。“通道”在此表达的含义显然相同,都是指供游客进入景区的道路,统一译为“Passage”即可。上述公示语可以译为:Wheelchair Accessible Passage,Individual Passage和Group Passage。 以上是出现同一通名的同类词。还有同类短语、句子。红旗渠风景区的廊桥栅栏上,贴着两幅目的、功能相同,包含相同字眼的强制性公示语“禁止翻越”和“禁止翻越栏杆”,分别译为了“Please don’t climb”和“Do Not Climb Over The Railings”。两种译法都可以,但是句式的不一致和大小写的不规范,会给人一种十分随意的感觉,使得这类标语的警告意义有所削损。建议或统一改为“No Climbing (Over Railings)”或“(Please) Do Not Climb (Over Railings)”。
2.5选词不当
这类问题其实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涉及,例如“红旗渠”的“渠”应该用“canal”还是“channel”,“青年洞”的“洞”应该用“tunnel”、“cave”、还是“hole”,游客通道的“通道”应该用“channel”、“pass”还是“passage”等。而有一个更加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错例,早已是老生常谈,却还是屡屡出现在各大景区,令人啼笑皆非——笔者在红旗渠风景区里,就再次见到了“Vehicle export(车辆出口)”、“SLIDE EXPORT(滑道出口)”的译法。中英文里都有一词多义的现象,翻译时应当予以十分的注意,考虑词汇所处的语境、搭配意义等,透过词汇呈现的表层形式,挖掘出其深层内涵,将其真正要表达的含义翻译出来。在这一例子中,“出口”和“export”显然只是浮于表面的对应,两个词汇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完全不同。在英语中,表示通道的“出口”有“Exit”、“Way Out”等。前者经常用来表示与安全有关的紧急出口,而后者则用于一般情况。因此,“车辆/滑道出口”用“Way Out”即可。
2.6语义曲解
“出口”译作“export”的例子,从成果上说,是选词不当。从成因上说,则是语义曲解。语义曲解,是语义信息质的不对等表现之一。当译者对源语或目的语任何一方未能把握时,就容易犯语义曲解的错误。上述例子就是译者对目的语具体语义不甚清晰导致出错的例证。还是这个停车场,入口处有“大车区”、“小车区”的指示路标,竟然分别译作“Large parking lot”和“Small parking lot”。这个例子就是译者对源语具体语义理解出错的问题了。在中文语境下,停车场的此类分区,指的是“大/小车+区(停放大车/小车的地方)”,而非译文的“大/小+车区(大/小的停车场)”。译者可能是对该特定语境中的“大/小车”没有概念,一般说来,景区以客座数量进行区分,而不同的景区标准不同,因此,可以抛开表面形式,直接译出意图:“Parking // For Vehicles (Less/More Than N Seats)”。(“/”表示“或”,“//”表示换行,“N”表示数字)
2.7转换不当
转换译法是翻译中一个常用的方法,简称为转译法。转译法大量体现在词类转换和成分转换上。由于中英文动态与静态的不同、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不同,翻译就要求灵活转换。但是这种灵活,也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在游客服务中心大廳的前台上,摆着一块“物品寄存”的牌子,英译为“Deposit the luggage”。将中文里的静态信息转换为英文里的动态信息,实为多此一举,因为英文本来就倾向静态,多用名词。译为“Deposit the luggage”,源语的指示作用就显得含有命令、要求的意味,反而不美。实际上,不加转换直译为“Luggage/Baggage Deposit”即可。
3改善红旗渠风景区英译的建议
公示语面向公众,其建设也需要多方努力。就本文提出的红旗渠风景区英译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3.1政府加强引导与管理
政府应当将公示语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首先,组织专家译者研讨,参考国家标准并就本地特色,制定出一套可供参考的景区英文译写范本。政府还可以设立城市公示语管理与监督工作小组,定期到景区检查指导,促使景区积极改善。
3.2景区重视设立与维护
景区应当重视公示语的呈现效果。在发起阶段,将公示语的英译工作外派给专业译员,而非使用机器翻译草草处理;在审校阶段,邀请不同的译者纠正润色;在印刷阶段,采取多人分工协作的模式,分派专人专门核对拼写、大小写错误等。公示语标牌设立后,定期维护乃至更换,确保其能正常发挥作用。
3.3译者提高素养与能力
翻译的主体是译者。陈宏薇教授指出,汉译英译者应当至少具备三种素养: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3]。公示语英译需要译者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如GB标准、ISO标准等,熟知专业知识,进行充足的译前准备后再着手翻译。
4结语
公示语是景区的“门面”,其建设水平涉及整个景区的形象展示,进而影响到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实地考察获取的资料逐一分析景区公示语英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参考译法和改善建议,为该景区乃至其他景区优化规范公示语英译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OL].http://www.gb688.cn,2013、2017
[3]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
关键词:红旗渠风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415
1引言
河南省林州市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在国际上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誉。随着世界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国家5A级风景区之一,红旗渠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此参观游览。而与此国际声誉不相匹配的,则是景区内的公示语翻译问题。
“公示语”,又称“标识语”,是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1]。公示语标牌虽小,其所承载的功能、作用、交际意义却不可或缺。它不仅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构成各种人文环境的必要因素,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充当小到景区、城市,大到国家的“形象大使”。本文以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的公示语为文本,重点分析英译问题,并针对问题予以一定建议。
2红旗渠风景区公示语英译问题分析
2.1拼写错误
作为景区里随处可见的标志,公示语某种程度上直接代表了景区的“脸面”。例如“TICKET”拼成“WICKET”,“SERVICE”拼成“AERVICE”,“BRIDGE”拼成“BRIKGE”等拼写错误不但使得国外游客疑惑不解,也使得文化水平越来越高的国内游客哭笑不得。
2.2排版不当
红旗渠风景区廊桥上玻璃道前的限制性公示语“注意安全 请勿踩踏弹跳”,译成了“Warm Tips Warning Danger No Bouncing”,乍看上去,竟不知道该如何断句。一般来说,不同的句子应该另起一行,避免杂糅。再如景点名称的英译,“青年洞”打印成了“The Youthcave”,“潭中岛”打印成了“I SlAND IN THE LAKE”,“虎口崖”打印成了“TIGER”S MOUTH CLIFF”等。还有更加荒谬的印刷错误,在同一幅景点导览图中,相隔不远的“信息服务”和“旅馆设施”竟同时印刷成了“Information Service”。
2.3大小写混乱
仅是“红旗渠”的译法,笔者就见到了“THE RED FLAG CANAL”、“the Red Flag Canal”、“The red flag canal”、“Red-flag Canal”等至少四种写法,其他景点、服务点名称的大小写混乱问题更是数不胜数。
2.4译名混乱
译名混乱,即译名不统一。红旗渠风景区公示语译名混乱的问题相当严重。
2.4.1同一词的翻译混乱
这里最典型也最不应该的例子就是“红旗渠”的翻译。除去前文提到的大小写混乱、连字符乱用外,在同一幅导览图中,还出现了“HONGQI CANAL (HongQi Canal)”、“Hongqiqu”的译法。郭沫若先生题名的著名景点“青年洞”之译法,既有“The Youthcave”、“THE YOUTH TUEEL (The Youth Tunnel)”,还有“Youth Cave”、“youth hole”。作为专有地名,“红旗渠”、“青年洞”等应该有统一的、固定的表述。笔者以为,取“the Red Flag Canal”和“the Youth Tunnel”规范之最佳。
我国《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指出,场所和机构名称应当根据其构成成分(专名、通名、修饰或限定成分)分别使用汉语拼音和英文译写。专名,即用于区别同类别、同属性的其他场所或机构而具有唯一性的部分,一般使用汉语拼音拼写;但当其有实际含义并需要向服务对象特别说明时,可使用英文翻译。通名,即标示场所或机构的类别和属性、具有共通性的部分,一般使用英文翻译[2]。以“红旗渠”和“青年洞”为例,“红旗”和“青年”即为专名,“渠”和“洞”则为通名。这两个专名也的确有其名称内涵:“红旗”,象征的是当时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林县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它的“红”,是爱国的红色,是饱含历史意义的。而英文中的“red flag”,除了“to warn people of danger”的一般意义,还有“a symbol of revolution or communism”的特殊意义。因此“红旗”译作“red flag”是可行的。至于“青年”,代表的是当时参加凿洞的300名优秀青年,是为了表彰他们艰苦奋斗的业绩而以之命名,译作“the youth(‘青年人’的总称)”符合其内涵意义。再说通名部分,“红旗渠”的“渠”是人工修建的、用作引水灌溉的渠,译作“canal”恰如其分。而“青年洞”的“洞”属于隧洞,译作“tunnel”,比之“cave”一般表窑洞或溶洞和“hole”泛指洞、孔、坑,显然是最佳译法。再将大小写规范之,即上述笔者建议之译法。
以上是景点名的英译,再到一般服务点的英译时,难度有所降低,译法更加多样,因而译名混乱的问题也很常见。例如同一“停车场”的英译,既有“Parking”也有“Parking Lot”;同一“检票处”的英译,路标指示牌上是“Ticket Gate”,检票口处则是“Ticket examiner”。前者两种译法都对,根据简洁原则,可以统一译为“Parking”;后者则都比较牵强,保留地点性统一译为“Ticket Entrance”,或凸显功能性统一译为“Ticket Check”更佳。
2.4.2同类词的翻译混乱
所谓“同类词”,大致可以理解为专名与通名里的“同类别、同属性”。例如在景区入口处,无障碍通道、散客通道和团队通道明明并列一行,英譯却分别译成了“BARRIER-FREE ACCESS”、“INDIVIDUAL CHANNEL”和“TEAM PASS”。公示语英译不同于英语写作,没有必要为了避免重复而进行同义词替换,反而更应该统一化表达。“通道”在此表达的含义显然相同,都是指供游客进入景区的道路,统一译为“Passage”即可。上述公示语可以译为:Wheelchair Accessible Passage,Individual Passage和Group Passage。 以上是出现同一通名的同类词。还有同类短语、句子。红旗渠风景区的廊桥栅栏上,贴着两幅目的、功能相同,包含相同字眼的强制性公示语“禁止翻越”和“禁止翻越栏杆”,分别译为了“Please don’t climb”和“Do Not Climb Over The Railings”。两种译法都可以,但是句式的不一致和大小写的不规范,会给人一种十分随意的感觉,使得这类标语的警告意义有所削损。建议或统一改为“No Climbing (Over Railings)”或“(Please) Do Not Climb (Over Railings)”。
2.5选词不当
这类问题其实在前文中已经有所涉及,例如“红旗渠”的“渠”应该用“canal”还是“channel”,“青年洞”的“洞”应该用“tunnel”、“cave”、还是“hole”,游客通道的“通道”应该用“channel”、“pass”还是“passage”等。而有一个更加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错例,早已是老生常谈,却还是屡屡出现在各大景区,令人啼笑皆非——笔者在红旗渠风景区里,就再次见到了“Vehicle export(车辆出口)”、“SLIDE EXPORT(滑道出口)”的译法。中英文里都有一词多义的现象,翻译时应当予以十分的注意,考虑词汇所处的语境、搭配意义等,透过词汇呈现的表层形式,挖掘出其深层内涵,将其真正要表达的含义翻译出来。在这一例子中,“出口”和“export”显然只是浮于表面的对应,两个词汇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完全不同。在英语中,表示通道的“出口”有“Exit”、“Way Out”等。前者经常用来表示与安全有关的紧急出口,而后者则用于一般情况。因此,“车辆/滑道出口”用“Way Out”即可。
2.6语义曲解
“出口”译作“export”的例子,从成果上说,是选词不当。从成因上说,则是语义曲解。语义曲解,是语义信息质的不对等表现之一。当译者对源语或目的语任何一方未能把握时,就容易犯语义曲解的错误。上述例子就是译者对目的语具体语义不甚清晰导致出错的例证。还是这个停车场,入口处有“大车区”、“小车区”的指示路标,竟然分别译作“Large parking lot”和“Small parking lot”。这个例子就是译者对源语具体语义理解出错的问题了。在中文语境下,停车场的此类分区,指的是“大/小车+区(停放大车/小车的地方)”,而非译文的“大/小+车区(大/小的停车场)”。译者可能是对该特定语境中的“大/小车”没有概念,一般说来,景区以客座数量进行区分,而不同的景区标准不同,因此,可以抛开表面形式,直接译出意图:“Parking // For Vehicles (Less/More Than N Seats)”。(“/”表示“或”,“//”表示换行,“N”表示数字)
2.7转换不当
转换译法是翻译中一个常用的方法,简称为转译法。转译法大量体现在词类转换和成分转换上。由于中英文动态与静态的不同、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不同,翻译就要求灵活转换。但是这种灵活,也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在游客服务中心大廳的前台上,摆着一块“物品寄存”的牌子,英译为“Deposit the luggage”。将中文里的静态信息转换为英文里的动态信息,实为多此一举,因为英文本来就倾向静态,多用名词。译为“Deposit the luggage”,源语的指示作用就显得含有命令、要求的意味,反而不美。实际上,不加转换直译为“Luggage/Baggage Deposit”即可。
3改善红旗渠风景区英译的建议
公示语面向公众,其建设也需要多方努力。就本文提出的红旗渠风景区英译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3.1政府加强引导与管理
政府应当将公示语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一部分。首先,组织专家译者研讨,参考国家标准并就本地特色,制定出一套可供参考的景区英文译写范本。政府还可以设立城市公示语管理与监督工作小组,定期到景区检查指导,促使景区积极改善。
3.2景区重视设立与维护
景区应当重视公示语的呈现效果。在发起阶段,将公示语的英译工作外派给专业译员,而非使用机器翻译草草处理;在审校阶段,邀请不同的译者纠正润色;在印刷阶段,采取多人分工协作的模式,分派专人专门核对拼写、大小写错误等。公示语标牌设立后,定期维护乃至更换,确保其能正常发挥作用。
3.3译者提高素养与能力
翻译的主体是译者。陈宏薇教授指出,汉译英译者应当至少具备三种素养: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3]。公示语英译需要译者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如GB标准、ISO标准等,熟知专业知识,进行充足的译前准备后再着手翻译。
4结语
公示语是景区的“门面”,其建设水平涉及整个景区的形象展示,进而影响到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实地考察获取的资料逐一分析景区公示语英译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参考译法和改善建议,为该景区乃至其他景区优化规范公示语英译献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王颖,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OL].http://www.gb688.cn,2013、2017
[3] 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