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构建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的教学模式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笔者在一些观摩课的活动中发现,一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这样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略谈几点体会。
一、活动形式要与内容相关,要为目标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最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颜色类单词时,我设计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活动,巩固复习red,yellow,green三种颜色单词。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教师分别说三种颜色,学生做出停车、开车、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次“考核”后,仍然站立者被评为合格“小司机”。此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这三个单词,又使他们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编朗朗上口的儿歌大自然,真美丽,让我们拿起大画笔画个天空是蓝色,blue blue是蓝色;画个太阳红彤彤,red red是红色……让学生在诵读儿歌的同时记住单词,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还进行了美育。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并以语言知识作支撑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之源。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把猜谜、角色表演、唱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不同类型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学“It’s nice.”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学生分别准备一件漂亮的衣服(coat,T-shirt,shirt,skirt,blouse,dress,sweater,jacket)。当新知呈现阶段结束后,我组织大家开一个时装模特展示会,让学生准备几分钟,每组学生设计自己组的展示形式和介绍语,我和学生在台下讨论,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时装表演开始了,学生们踏着模特步闪亮登场,我适时为他们配上音乐,他们一边摆造型,一边用所学的英语介绍着:Look at my new jacket,Look,this is my dress…台下的学生和我一起评论:It’s nice.It’s pretty,It’s smart…此时各小组展开了有趣的竞争,学生积极性很高,既让这些单词、句型在欢乐的气氛中得以熟练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主、合作、创新意识。
诚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时装模特展示会”活动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中完成了任务,并掌握了语言知识与技能,获得了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就感,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喜好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并在进一步学习中得到逐步发展,最终成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课堂,要让课堂活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要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而要允许学生稍稍“乱”些,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课堂才能进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所以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易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要能给学生一种前进感。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
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为此要努力做到:(1)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2)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3)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四、活动设计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一、活动形式要与内容相关,要为目标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最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颜色类单词时,我设计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活动,巩固复习red,yellow,green三种颜色单词。全班学生站起来做小司机,教师分别说三种颜色,学生做出停车、开车、等待的动作,做错的学生坐下,经过多次“考核”后,仍然站立者被评为合格“小司机”。此活动既使学生掌握了这三个单词,又使他们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编朗朗上口的儿歌大自然,真美丽,让我们拿起大画笔画个天空是蓝色,blue blue是蓝色;画个太阳红彤彤,red red是红色……让学生在诵读儿歌的同时记住单词,培养了良好的语感,还进行了美育。
二、活动形式要多而不乱,并以语言知识作支撑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之源。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趣味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切忌堂堂一个样,节节一个调,要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把猜谜、角色表演、唱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不同类型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学“It’s nice.”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个学生分别准备一件漂亮的衣服(coat,T-shirt,shirt,skirt,blouse,dress,sweater,jacket)。当新知呈现阶段结束后,我组织大家开一个时装模特展示会,让学生准备几分钟,每组学生设计自己组的展示形式和介绍语,我和学生在台下讨论,同时给予必要的指导。时装表演开始了,学生们踏着模特步闪亮登场,我适时为他们配上音乐,他们一边摆造型,一边用所学的英语介绍着:Look at my new jacket,Look,this is my dress…台下的学生和我一起评论:It’s nice.It’s pretty,It’s smart…此时各小组展开了有趣的竞争,学生积极性很高,既让这些单词、句型在欢乐的气氛中得以熟练的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主、合作、创新意识。
诚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活动形式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而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有效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时装模特展示会”活动之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因为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活动中完成了任务,并掌握了语言知识与技能,获得了用英语做事情的成就感,从而使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对活动的喜好转化为持久的、稳定的学习兴趣,并在进一步学习中得到逐步发展,最终成为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三、活动设计要活而有序,要具有可操作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课堂,要让课堂活起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要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和学生的绝对服从,而要允许学生稍稍“乱”些,让学生在忘我地投入课堂活动时动起来,这样课堂才能进发出生命的活力。
当然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所以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难易适中,连贯紧凑,循序渐进,要能给学生一种前进感。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获得成就感。
最后,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为此要努力做到:(1)合理分配每个活动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2)考虑每个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前要提出要求;(3)设计的活动要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四、活动设计要尽量真实,要体现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并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尽量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以撞击出学生灵感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