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实验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要善于从日常实验中一点一滴慢慢引导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使自己的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验证性 探究性 探索法
化学试验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试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的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运用化学试验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和方法,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而且大多数是让学生重复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1.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2.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道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3.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的相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实验前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的操作,仔细敏捷的观察,忠诚老实的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2.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必经的过程,为进一步得到正确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关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五组进行实验,各备等量澄清的石灰水,五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均有我能先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之势,五个小组因学生性格和肺活量等不同原因,一段时间后其中三个小组的同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且很明显。有一个小组的澄清石灰水已经由澄清变浑浊又变澄清,另一个小组的同学也看到了由澄清变浑浊的全过程,且浑浊物后来又变少还未澄清,实验完毕总结现象时,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中,书上给出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原理也明明白白地在书上写着,我们的实验该怎样书写结论呢?根据此现象我首先引导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共同的。原理为:Ca(OH)2+CO2=CaCO3↓+H2O。澄清变浑浊又变澄清的一组是该组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学生人数多一人(其余均为一人),所以二氧化碳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如下反应(继续第一个反应)2CaCO2+H2O+CO2=2Ca(HCO3),因Ca(HCO3)是溶于水的,所以浑浊物又逐渐消失使得水变澄清了。通过做这个实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他们遇事思考的能力。
又例如在讲碱盐的性质时,我们在学习到酸与盐的反应时,曾做这么一个实验:将碳酸钠溶液滴入到盐酸中,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写出化学方程2HCl+Na2CO3=2NaCl+H2O+CO2↑,此时要提的一句是“酸和碳酸盐遇到一起会产生气泡”,并且滴入的次序为将碳酸钠滴入盐酸中。如果我反滴呢?即把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这仅是一个与课本不同的操作顺序,因为有了学习前面知识的思考方法,同学们不再“沸腾”,都瞪大眼睛仔细看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时,怎么不一样?开始没有气泡,后面才有气泡冒出来?同学们又来兴趣了,这怎么回事?此时让同学们回想学过的知识,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时,选择的最佳试剂是碳酸钠溶液还是碳酸氢钠溶液?理由是什么?是因为Na2CO3+H2O+CO2=2NaHCO3,碳酸氢钠溶液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偏多就发生这种现象。
由此提醒同学们在我们实验中,虽然是相同的试剂,但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也不同,事实原理也不同,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现象也不同,原理也不同。
运用化学实验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学技术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为只有认真开发学生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关键词:验证性 探究性 探索法
化学试验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试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会辩证而客观的认识世界,从而在将来能够独立地、有创造性地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运用化学试验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和方法,能够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能。为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要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而且大多数是让学生重复教师在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1.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2.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道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3.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都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的相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实验前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的操作,仔细敏捷的观察,忠诚老实的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2.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世界必经的过程,为进一步得到正确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关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五组进行实验,各备等量澄清的石灰水,五个小组的同学跃跃欲试,均有我能先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之势,五个小组因学生性格和肺活量等不同原因,一段时间后其中三个小组的同学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且很明显。有一个小组的澄清石灰水已经由澄清变浑浊又变澄清,另一个小组的同学也看到了由澄清变浑浊的全过程,且浑浊物后来又变少还未澄清,实验完毕总结现象时,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中,书上给出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原理也明明白白地在书上写着,我们的实验该怎样书写结论呢?根据此现象我首先引导同学们说出他们的共同点“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共同的。原理为:Ca(OH)2+CO2=CaCO3↓+H2O。澄清变浑浊又变澄清的一组是该组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的学生人数多一人(其余均为一人),所以二氧化碳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如下反应(继续第一个反应)2CaCO2+H2O+CO2=2Ca(HCO3),因Ca(HCO3)是溶于水的,所以浑浊物又逐渐消失使得水变澄清了。通过做这个实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们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他们遇事思考的能力。
又例如在讲碱盐的性质时,我们在学习到酸与盐的反应时,曾做这么一个实验:将碳酸钠溶液滴入到盐酸中,现象是有气泡冒出,写出化学方程2HCl+Na2CO3=2NaCl+H2O+CO2↑,此时要提的一句是“酸和碳酸盐遇到一起会产生气泡”,并且滴入的次序为将碳酸钠滴入盐酸中。如果我反滴呢?即把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呢?这仅是一个与课本不同的操作顺序,因为有了学习前面知识的思考方法,同学们不再“沸腾”,都瞪大眼睛仔细看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时,怎么不一样?开始没有气泡,后面才有气泡冒出来?同学们又来兴趣了,这怎么回事?此时让同学们回想学过的知识,除掉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时,选择的最佳试剂是碳酸钠溶液还是碳酸氢钠溶液?理由是什么?是因为Na2CO3+H2O+CO2=2NaHCO3,碳酸氢钠溶液也能吸收二氧化碳,将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偏多就发生这种现象。
由此提醒同学们在我们实验中,虽然是相同的试剂,但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也不同,事实原理也不同,同时反应物的量不同现象也不同,原理也不同。
运用化学实验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科学技术成果的科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新科学技术、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那时他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弄懂、掌握、应用它们,因为只有认真开发学生智力,才能使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