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历史新高考非常关注史料运用,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越来越体会到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利用史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從近年来自身的历史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对史料运用的看法。
一、明确史料分类,培养史料运用意识
根据历史史料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
(一)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它可分为以下三种。
1.原始史料。它包括文件、日记、报告、回忆录等。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94页的一段雅典民主政治有关梭伦改革政策史料:“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梭伦。”
2.撰述史料。这类史料主要出自各种著作、典籍。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49页的一段否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史料:“我今天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该史料出自孙中山召集同盟会议员讨论《临时约法》。
3.文艺史料。此种史料是指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材料。如人民版必修Ⅱ教材第16页有关北宋“市”发展的诗,陆游《杂赋》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第94页反映经济危机对美国巨大破坏的美国民谣:“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文字史料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当时面貌,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思维就有独立性,避免一知半解地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现有结论。
(二)图片史料。它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教材中的图片史料非常多,有文物、古迹、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8页《秦始皇陵兵马俑》、第19页《万树园赐宴图》、第71页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片,人民版必修Ⅱ教材第81页“178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和“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第122页漫画《片面的经济》等。图片史料生动有趣,所隐含内容较客观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
史料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适当结合史料,做到言之有据,论从史出,客观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课本史料 就地取材灵活运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
(一)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备课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19页《万树园赐宴图》,运用这张图片史料,学生就容易感知当时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热烈欢迎,进一步了解清朝当时的边疆政策,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边疆的不懈努力。教师立足课本,利用教科书选取的史料指导学生阅读、解答相关问题,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二)如果教材选取的史料没有设置问题,那么此时史料的运用就需要教师精心设置问题。人民版必修Ⅱ教材第81页“178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和“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通过这两张数据图表材料的对比,学生能够知道英国国际贸易比例的大幅度增加,到1860年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我让学生课后思考:应该怎样认识一个大国的崛起和衰落?中国要怎样崛起?通过这些问号把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预习后面的知识。利用教材引用的史料可以把不同章节重新组合,不仅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分析运用材料的水平,而且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三、重视图片史料,凸显直观教学效果
人民版必修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除了“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文字资料外,还有历史人物画和照片、地图、遗址、名胜古迹照片、漫画等,这些是史料。灵活地运用它们,能形象生动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如上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中,我在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时,充分利用《12英尺的战利品》这张照片。上人民版必修Ⅱ专题六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时,在讲到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性时,我就充分利用课本“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胡佛村’的失业工人聚居区”图片。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合理选择利用图片史料。
四、恰当补充史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并不是都有史料和思考题,或者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的过程,或者教材中有些重点内容教师一下子难以说明,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突破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做好准备,精心搜集补充史料充实教材。如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第三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就补充新情境材料。
材料一: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
材料二: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去闹处,通晓不绝……
通过史料讲解,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明白北宋“市”的最大特点,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市”的形式逐渐成熟完备过程。
五、培养学生动手,拓展史料来源渠道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史料,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逐步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上人民版必修Ⅰ教材专题七第一课《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在讲到如何看待光荣革命时,我就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光荣革命’是宫廷政变,是妥协,不值称道。”有的学生说:“‘光荣革命’虽然是宫廷政变,但它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又未流血,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应该肯定。”我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史料,发表不同看法,并整理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史料,有利于课堂教学中重点理解难点突破,利用史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大胆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领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适应历史新高考对于史料的运用和考察。
一、明确史料分类,培养史料运用意识
根据历史史料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
(一)文字史料。文字史料就是用文字记载的历史资料。它可分为以下三种。
1.原始史料。它包括文件、日记、报告、回忆录等。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94页的一段雅典民主政治有关梭伦改革政策史料:“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梭伦。”
2.撰述史料。这类史料主要出自各种著作、典籍。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49页的一段否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史料:“我今天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该史料出自孙中山召集同盟会议员讨论《临时约法》。
3.文艺史料。此种史料是指用诗歌、小说、戏剧、民谣等文艺体裁反映历史的材料。如人民版必修Ⅱ教材第16页有关北宋“市”发展的诗,陆游《杂赋》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第94页反映经济危机对美国巨大破坏的美国民谣:“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文字史料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当时面貌,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培养思维就有独立性,避免一知半解地死记硬背教材中的现有结论。
(二)图片史料。它是将实物等不能变为文字的材料,用图片形式反映的史料。教材中的图片史料非常多,有文物、古迹、图片、历史地图、数据图表、漫画等。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8页《秦始皇陵兵马俑》、第19页《万树园赐宴图》、第71页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片,人民版必修Ⅱ教材第81页“178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和“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第122页漫画《片面的经济》等。图片史料生动有趣,所隐含内容较客观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
史料是历史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历史教学要适当结合史料,做到言之有据,论从史出,客观地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关注课本史料 就地取材灵活运用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过程中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梁启超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
(一)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分析史料。结合教材内容,把史料、思考题有机融合进备课之中,以促进难点和重点内容突破,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人民版必修Ⅰ教材第19页《万树园赐宴图》,运用这张图片史料,学生就容易感知当时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热烈欢迎,进一步了解清朝当时的边疆政策,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边疆的不懈努力。教师立足课本,利用教科书选取的史料指导学生阅读、解答相关问题,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二)如果教材选取的史料没有设置问题,那么此时史料的运用就需要教师精心设置问题。人民版必修Ⅱ教材第81页“178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和“1860年各国占全球国际贸易的比例”,通过这两张数据图表材料的对比,学生能够知道英国国际贸易比例的大幅度增加,到1860年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我让学生课后思考:应该怎样认识一个大国的崛起和衰落?中国要怎样崛起?通过这些问号把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还可以预习后面的知识。利用教材引用的史料可以把不同章节重新组合,不仅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分析运用材料的水平,而且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识,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三、重视图片史料,凸显直观教学效果
人民版必修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除了“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知识链接”等文字资料外,还有历史人物画和照片、地图、遗址、名胜古迹照片、漫画等,这些是史料。灵活地运用它们,能形象生动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如上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五第四课《走向整体的世界》中,我在讲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时,充分利用《12英尺的战利品》这张照片。上人民版必修Ⅱ专题六第一课《“自由放任”的美国》时,在讲到经济危机的巨大破坏性时,我就充分利用课本“1930年的美国失业者”、“‘胡佛村’的失业工人聚居区”图片。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合理选择利用图片史料。
四、恰当补充史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中的重难点内容并不是都有史料和思考题,或者只有历史结论而没有说明的过程,或者教材中有些重点内容教师一下子难以说明,或者学生难以理解突破的知识点,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做好准备,精心搜集补充史料充实教材。如人民版必修Ⅱ专题一第三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就补充新情境材料。
材料一: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
材料二: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去闹处,通晓不绝……
通过史料讲解,学生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明白北宋“市”的最大特点,进一步理解中国古代“市”的形式逐渐成熟完备过程。
五、培养学生动手,拓展史料来源渠道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搜集史料,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逐步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如上人民版必修Ⅰ教材专题七第一课《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在讲到如何看待光荣革命时,我就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光荣革命’是宫廷政变,是妥协,不值称道。”有的学生说:“‘光荣革命’虽然是宫廷政变,但它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又未流血,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应该肯定。”我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史料,发表不同看法,并整理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拓宽知识面。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史料,有利于课堂教学中重点理解难点突破,利用史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大胆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领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适应历史新高考对于史料的运用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