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邯郸市永年县南王庄村,一个新鲜事物颇引人注目——村委会门前多出了一块“村民中心”的牌子。牌子上的字体、字号一样,连牌子的材质都是大小统一的木质长板或铜质牌匾。昔日的村党支部、村委会办公场所,已经成为了一个粉刷一新面积很大的院落,变成了为村民统一提供文体、卫生、科技、法律、信息、保障和教育等8项服务的村民活动中心。村民常常是一大早就往“村民中心”赶,或是自己带着问题和困难去寻求解答、帮助,或是到那里去看看又有了什么样的新服务,这几乎成了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新农民学校”的大教室里,村支书王登杰递给记者一本《农民素质培训教材》,翻开目录,记者看到,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到“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等等,凡是与提高农民素养有关的政策科技知识应有尽有。
“这些知识都是我们急需的,在这里上课收获很大。”站在记者旁边的南王庄青年农民郭海萍指着书本兴奋地说:“就拿‘学习文明礼仪,争做新型农民’这一章说吧,老师讲道:握手有礼仪,要等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再伸出手去呼应,接电话有礼仪,结束谈话说声‘再见’,等对方放下话筒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交换名片有礼仪,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读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随意塞入口袋或到处乱扔。这都是现代礼仪知识,如今我们农民闯市场,对外交往增多了,这些细节可不能不注意。所以每逢老师讲课,乡亲们都如饥似渴地来听讲。”
从2006年初以来,邯郸市从完善、扩充基层组织服务职能人手,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整合农村各种公共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注入文化新元素,着力在培育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在全市5000多个村选择600个村进行试点,整合村里办公场所资源,建立“村民中心”,使它成为农民交流议事的场所、科技法律培训的阵地、参加文体活动的平台、城市文明辐射的载体,吸引着近百万群众到这里“充电进修”。村民中心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改造旧有场所,有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常设有村委会办公室及几个活动室,门前有一个活动广场,同时还有超市、卫生所等辅助设施。资金来源或是政府投入,或是借助社会力量。
过去,“村务”工作的中心点是上传下达和稳定基层,其性质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性管理。这使得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其办公所用的公共设施,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形与体互构的农村权力中心。而改权力中心为“村民中心”,变管理为服务,特别是将全体村民具体地视为农村建设的主体——这种有着一定历史性和创新性的“村务”机制的转换,不但可以在价值认知上解决农村长期以来建设主体模糊的问题,从而能够开放式地驱动村民自主的建设热情与积极性,而且也是今天“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理念在农村基层具体、生动和实质性的体现。
农村管理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支部、村委不齐心,党群、干群心隔心”。“村民中心”是邯郸市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村民中心”建设,有利于强化阵地建设意识,把农村分散的、利用率低的各类教育资源和公共场所有效整合起来,为村民发展生产、活跃生活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提供平台;有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村民中心”开展时事政策教育、科技法律培训,提供生产生活需要的便捷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激活人这一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有利于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建设“村民中心”为基层组织了解村民意愿、开展各种服务提供了综合性载体,使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更好地为村民谋利益,在服务村民中赢得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村官》:邯郸市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村民中心建设的?
甄永义(邯郸市文明办副主任):“村民中心”建设,最早是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勇同志来邯郸视察工作后倡导的。他的这一倡导,有着深厚实践基础。他在团中央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就大力组织开展“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成为加强和创新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有效载体。他到河北工作时,中共河北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生态文明村建设正在全省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正是下一步着力解决的关键。于是,以“服务村民”为宗旨的村民中心便应运而生。2006年3月26日,邯郸市涉县井店镇四街村,第一块“村民中心”的牌子在这里挂了起来。
《村官》:邯郸市到现在为止一共有多少个村庄建立了村民中心?
甄永义:邯郸市第一批建立了672个村民中心,现在第二批1149个村民中心也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村官》:邯郸市在村民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哪些工作?
甄永义:“村民中心”可以说是2006年出现在邯郸的一个新生事物,主要是把农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更好的为村民服务,一开始其实也就是挂上一块牌子。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逐步增加,产生了不小的变化。过去村委会,村党支部也算是个小衙门,服务功能差,老百姓很难进,平时没事谁也不会去,现在建立了村民中心,把村委会变成了开放式的,老百姓随时可以进来,议政议事,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往这里跑,服务功能大大的增强了。为了探索“村民中心”建设的内在规律性,我们在四街村、南王庄村等村进行了试点工作。为保证“村民中心”正常运行,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建设“村民中心”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村民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互动的管理网络。二是实行规范化管理。指导每个服务室都制定了各项服务、各项活动的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内部还细化了规范的管理项目,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档案。在普遍号召、重点推进的前提下,力争在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和运行机制上做到规范操作。三是突出服务功能。“村民中心”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坚持以人为本,以确实发挥作用为目的。在开放时间上灵活务实:综合各试点村情况,法律服务室、“三农”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健康服务室、信访服务室等服务室实行全天开门服务,其他服务室则定期、定时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贴近实际,根据群众需要和季节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活动。
《村官》:您觉得在今后建设村民中心的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工作?
甄永义:建设“村民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有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推进“村民中心”建设中,我们感觉有四个问题必须把握好:一是先行试点,稳步推开。各个村的经济基础、社会条件不尽相同,建设“村民中心”要选择那些经济条件好、领导班子硬、创建基础好的村首先展开,示范带动“村民中心”建设工作梯次推进、拓展延伸。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根据各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和标准,坚持一村一策,量力而行,既充分发挥“村民中心”的最大效益,又不增加农民负担。三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村民中心”的宗旨是服务村民,如果建而不用或建而少用,则浪费了资源,成了形式主义的摆设。从试点情况来看,信访服务室、法律服务室、“三农”信息室、社会保障室等服务室在过去农村各类教育、服务阵地中是没有过的,更需要把“村民中心”的服务宗旨向广大村民介绍清楚,把“村民中心”提供的各项服务向广大村民宣传清楚,依托“村民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靠实实在在的服务吸引群众,赢得民心。四是政府主导,社会帮建。要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借鉴创建文明生态村筹措资金的有效办法,通过城乡共建、村企联建、部门帮建等多种渠道筹建“村民中心”,对健康服务室等还可引进市场机制,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服务。
“这些知识都是我们急需的,在这里上课收获很大。”站在记者旁边的南王庄青年农民郭海萍指着书本兴奋地说:“就拿‘学习文明礼仪,争做新型农民’这一章说吧,老师讲道:握手有礼仪,要等女士、长辈、已婚者、职位高者伸出手来之后,男士、晚辈、未婚者、职位低者再伸出手去呼应,接电话有礼仪,结束谈话说声‘再见’,等对方放下话筒后,自己再轻轻放下,交换名片有礼仪,接过名片后要仔细看一遍或有意识地读一下名片的内容,不可随意塞入口袋或到处乱扔。这都是现代礼仪知识,如今我们农民闯市场,对外交往增多了,这些细节可不能不注意。所以每逢老师讲课,乡亲们都如饥似渴地来听讲。”
从2006年初以来,邯郸市从完善、扩充基层组织服务职能人手,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整合农村各种公共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注入文化新元素,着力在培育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在全市5000多个村选择600个村进行试点,整合村里办公场所资源,建立“村民中心”,使它成为农民交流议事的场所、科技法律培训的阵地、参加文体活动的平台、城市文明辐射的载体,吸引着近百万群众到这里“充电进修”。村民中心有的是新建的,有的是改造旧有场所,有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常设有村委会办公室及几个活动室,门前有一个活动广场,同时还有超市、卫生所等辅助设施。资金来源或是政府投入,或是借助社会力量。
过去,“村务”工作的中心点是上传下达和稳定基层,其性质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性管理。这使得村党支部、村委会与其办公所用的公共设施,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形与体互构的农村权力中心。而改权力中心为“村民中心”,变管理为服务,特别是将全体村民具体地视为农村建设的主体——这种有着一定历史性和创新性的“村务”机制的转换,不但可以在价值认知上解决农村长期以来建设主体模糊的问题,从而能够开放式地驱动村民自主的建设热情与积极性,而且也是今天“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理念在农村基层具体、生动和实质性的体现。
农村管理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支部、村委不齐心,党群、干群心隔心”。“村民中心”是邯郸市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受到广大村民的热烈欢迎。高度重视并认真抓好“村民中心”建设,有利于强化阵地建设意识,把农村分散的、利用率低的各类教育资源和公共场所有效整合起来,为村民发展生产、活跃生活和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提供平台;有利于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村民中心”开展时事政策教育、科技法律培训,提供生产生活需要的便捷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激活人这一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有利于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建设“村民中心”为基层组织了解村民意愿、开展各种服务提供了综合性载体,使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更好地为村民谋利益,在服务村民中赢得村民的拥护和支持。
《村官》:邯郸市早从什么时候开始村民中心建设的?
甄永义(邯郸市文明办副主任):“村民中心”建设,最早是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勇同志来邯郸视察工作后倡导的。他的这一倡导,有着深厚实践基础。他在团中央担任领导职务期间,就大力组织开展“农村青年中心建设”,成为加强和创新基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有效载体。他到河北工作时,中共河北省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生态文明村建设正在全省农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更好地为村民服务正是下一步着力解决的关键。于是,以“服务村民”为宗旨的村民中心便应运而生。2006年3月26日,邯郸市涉县井店镇四街村,第一块“村民中心”的牌子在这里挂了起来。
《村官》:邯郸市到现在为止一共有多少个村庄建立了村民中心?
甄永义:邯郸市第一批建立了672个村民中心,现在第二批1149个村民中心也已经基本建设完毕。
《村官》:邯郸市在村民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哪些工作?
甄永义:“村民中心”可以说是2006年出现在邯郸的一个新生事物,主要是把农村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更好的为村民服务,一开始其实也就是挂上一块牌子。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的完善和服务功能的逐步增加,产生了不小的变化。过去村委会,村党支部也算是个小衙门,服务功能差,老百姓很难进,平时没事谁也不会去,现在建立了村民中心,把村委会变成了开放式的,老百姓随时可以进来,议政议事,有什么大事小情都往这里跑,服务功能大大的增强了。为了探索“村民中心”建设的内在规律性,我们在四街村、南王庄村等村进行了试点工作。为保证“村民中心”正常运行,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建设“村民中心”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村民中心”建设的基本条件、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互动的管理网络。二是实行规范化管理。指导每个服务室都制定了各项服务、各项活动的规章制度,并张贴上墙。内部还细化了规范的管理项目,建立了完备的管理档案。在普遍号召、重点推进的前提下,力争在制度建设、设施建设和运行机制上做到规范操作。三是突出服务功能。“村民中心”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坚持以人为本,以确实发挥作用为目的。在开放时间上灵活务实:综合各试点村情况,法律服务室、“三农”服务室、文体活动室、健康服务室、信访服务室等服务室实行全天开门服务,其他服务室则定期、定时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贴近实际,根据群众需要和季节变化,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服务活动。
《村官》:您觉得在今后建设村民中心的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工作?
甄永义:建设“村民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有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推进“村民中心”建设中,我们感觉有四个问题必须把握好:一是先行试点,稳步推开。各个村的经济基础、社会条件不尽相同,建设“村民中心”要选择那些经济条件好、领导班子硬、创建基础好的村首先展开,示范带动“村民中心”建设工作梯次推进、拓展延伸。二是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根据各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科学制定建设规划和标准,坚持一村一策,量力而行,既充分发挥“村民中心”的最大效益,又不增加农民负担。三是强化服务,注重实效。“村民中心”的宗旨是服务村民,如果建而不用或建而少用,则浪费了资源,成了形式主义的摆设。从试点情况来看,信访服务室、法律服务室、“三农”信息室、社会保障室等服务室在过去农村各类教育、服务阵地中是没有过的,更需要把“村民中心”的服务宗旨向广大村民介绍清楚,把“村民中心”提供的各项服务向广大村民宣传清楚,依托“村民中心”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靠实实在在的服务吸引群众,赢得民心。四是政府主导,社会帮建。要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逐步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同时要借鉴创建文明生态村筹措资金的有效办法,通过城乡共建、村企联建、部门帮建等多种渠道筹建“村民中心”,对健康服务室等还可引进市场机制,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满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