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酺》为吟咏春雨之作,写于词人谪官赴任的旅途中,内容上不仅细致工巧地描写了春雨带来的室内与室外的变化,还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春雨寄托词人仕宦沉浮、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感。在艺术手法上,可见周邦彦勾勒笔法的浑厚,全篇纵横结构并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从多感官角度来吟咏春雨,可谓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关键词:《大酺》;春雨;身世之感;笔法
  作者简介:陶映竹(1990-),女,汉,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
  一、引言
  陈匪石《宋词举》中说道:“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周邦彦一向被视为北宋词坛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佳作《大酺》的鉴赏,来领略这位词学大宗的艺术风采。
  大酺
  春雨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二、内容赏析
  (一)上阕:实写雨景,兼顾内外
  首六句,写屋外雨景。“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客居驿站的旅人被淅淅雨声唤醒,倚床静静凝视屋外为雨水洗刷的世界。只见暮春朝雨洗尽一夜雾气,世界似乎也变得清明几分。四下里禽鸟无声,只听得落雨敲打着屋顶铮铮作响,营造出一片凄清寂静的天地。“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词人的视线转至倚墙而立的修竹,一方面从整体来写,竹身经过春雨的洗涤,仿佛尘埃尽脱,散发出青玉一般的光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惊艳。这与周邦彦《花犯》中“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写梅花之明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另一方面从细节着眼,写竹影婆娑。嫩绿的枝梢像是初生的婴儿,在雨中探索着伸展手脚轻轻触碰,实是风吹雨打所致,在词人的笔下却别添一分柔情。
  “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三句,镜头由室外转至室内。看似实写屋内春雨带来的变化,实际上是为了传达人为雨困的无聊意绪:春雨沾湿琴弦,导致音色不准、无法弹奏;床铺染上春雨的寒意,一片冰冷;梁上的虫网也因遇雨而粘黏到竹帘之上,一个“黏”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春雨的特性,正如其在《玉楼春》中所写“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可见清真尤好以“黏”来写雨中之物。“润”、“寒”、“黏”这三个字从词人的触觉来写,生动形象地点出春雨湿冷的特性,传递出环境的不舒适感,营造一种抑郁烦闷的氛围。
  “邮亭无人处”至“自怜幽独”六句,由景至人,从听雨者角度落笔,写春雨带来的孤独凄凉之愁苦。“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驿站里孤身一人面对这潇潇雨景,没有朋友可以陪自己一起打发时间,只得听雨而眠,昏昏入梦以逃避残酷的当下。“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无奈急促的雨声似乎故意惊醒词人,刚刚短暂获取欢乐的梦境也不复记忆,只能独自舔舐孤独的伤口,自怜幽独。至此,凄凉孤独的感觉笼罩了全词,为下阕的集中抒情展开铺垫。
  (二)下阕:比兴寄托,以春雨写愁情
  换头“行人归意速”直抒思归之情,“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无奈道路上雨水积压,车毂难行。梁启超评“流潦妨车毂”句,“托想奇拙”。史达祖咏春雨《绮罗香》中:“最妨它、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与此同一机杼,言雨阻人也。归期难卜又岂是春雨所阻?奉诏上任异乡的事实无法改变,归乡已是梦一般的存在,词人实则是将羁旅愁苦迁怪于春雨尔。
  “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愁苦:以兰成自比,暗指自己的思乡情切;(“兰成憔悴”,兰成即庾信的小字,初仕梁,奉命出使西魏,梁为西魏所攻,遂留异乡。后入北周,虽然位望通显,然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以“卫玠清羸”来喻指自己因愁苦而清瘦羸弱;(《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等闲时、易伤心目。”,“伤心目”三字将上文春雨中的触景伤情,羁旅他乡、归去不得的伤离意绪总纳入其中。正如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释》中所言:“‘伤心目’三字,全篇主脑,与《瑞龙吟》之‘伤离意绪’相同。”紧接着词人以离京客居的“平阳客”马融自况,言思想之情伤极而落泪:“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马融是东汉的经学大师,性好音乐,一次在平阳客舍,听到洛阳客人吹笛,哀怨的笛声触动了他思念京都洛阳的伤感情怀,于是写下了著名的《长笛赋》。)词人的情感表达在此时达到了高潮,词作到此似乎已经可以收束搁笔,然而美成却由此宕开一笔,由抒情转入写景,再次回到吟咏对象“春雨”上,融情入景。
  “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重述雨景。以“况”字承上启下,情感上呈递进趋势。客居他乡已是令人触景伤怀,此为一愁;而春雨过后,又添惜花伤春之新愁。眼前但见一片萧条冷落之景,杂草丛生,满地红花铺散。门外的樱桃树经过一夜春雨的滋润,结出殷红的果实。这一切都表明,春天已在雨声中悄悄消逝了,正如人的青春岁月在时光的长河中流逝而去。词人不由发出一声叹息,结句“夜游共谁秉烛”言春已去,夜游赏景的乐趣已不能实现了,此为一伤。又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又有何人陪伴自己秉烛夜游呢?此又为一伤,且同上阕结句“自怜幽独”有收尾呼应之妙,可见清真作词构思之缜密。正如李攀龙所批:“‘自怜幽独’,又‘共谁秉烛’,如常山蛇势,首尾自相击应。”将无限凄清落寞寓于结句,馀情凄绝。   史达祖《绮罗香》(做冷欺花)同为咏春雨的名作,写春雨带来冥迷朦胧的景色,细致描写了花、柳、碟、蜂、江水、山峰等雨中景物,与周邦彦的这首《大酺》相比,二者的相同点在于皆能从多个角度侧面地来写春雨,可谓“穷形尽相”,正如姚铉所说:“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也。”不同点在于史达祖的《绮罗香》通篇仅停留在关注雨中景物,表达春雨所带来的伤感;而周邦彦的《大酺》除了描写雨中景色外,更注重情感的传递。不仅有惜花伤春之情,更注重通过春雨来寄寓自身羁旅漂泊的身世之感,词中所用典故(兰成憔悴、卫玠清羸、落泪平阳客)更是巧妙地抒发出自己的思乡之情。较之《绮罗香》,《大酺》更添一层言外之意,具有寄托身世、情韵动人的特色。
  三、浑厚笔法
  (一)纵横结构
  《大酺》通篇俱写雨中情景,通过纵横两个角度来抚写物态。从纵向时间角度来看,词中经历了清晨春雨降落(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到夜晚春雨过后(夜游共谁秉烛)的变化,词人被春雨困了一整天,无聊意绪可想而知。从横向来看,一方面写春雨带来的客观自然变化:观察视角由室外(墙头青玉旆)转入室内(润逼琴丝)再转至室外(况萧索,青芜国)。另一方面写词人因春雨产生的思乡意绪与惜花伤春之情:对春雨的每处描写背后,处处都有词人自我的影子,试图传达出内心的苦闷之情,着重刻画春雨所带来的清冷凄凉与抑郁苦闷,因而整篇词作的结构跳跃灵活,呈现出由雨及人、由人及雨的转换特色。
  (二)多感官角度
  词人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手法来写春雨。结合视觉、听觉、触觉三种感官,塑造出一种富有立体感的词境。视觉上写春雨初落时带来的变化,万物尽洗铅霜而焕然一新,以及春雨过后落红满地的萧条景象;听觉上写雨声淅淅扰人清梦,孤独的词人似是埋怨春雨无情;触觉上传递出春雨湿冷黏寒的特性,由此映衬悲凉的内心感受。
  (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方面,正面描写雨声响亮急促、扰人睡眠;还通过室外青竹、雨后落花与室内琴丝、枕障、虫网等写春雨带来的变化,为春雨传神;另一方面,从侧面着手,着重传达词人因春雨而触景伤情、思归漂泊的心理感受,达到了不即不离、不粘不脱的艺术效果,内容不拘泥于春雨的表象刻画,而又能点出其清冷湿黏、勾人愁思的特点,可谓抚写物态,曲尽其妙!
  四、结语
  通过《大酺》的鉴赏,不得不钦佩词人反复勾勒的浑厚笔法,托物起兴而勾起的思归之情更是打动人心。正如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所言:“清真浑厚,正于勾勒处见,他人一勾勒便刻削,清真越勾勒越浑厚。”
  参考文献:
  [1]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第二册)》[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沈祖棻:《宋词赏析》[M].中华书局,2008.
其他文献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今年是《随想录》创造完成的三十周年,《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曾是《随想录》(1986,香港)中最重要的一部《真话集》的责任编辑,9月29日晚应巴金故居之邀他为上海读者分享了自己与晚年巴金的交往。  《随想录》以每三十篇编为一集,共出五集,依次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为
玫瑰色的早晨  镶着锈斑的外面,树冠裂开一道  干涩的口子  它虚弱的陰影,晃动  在湿漉漉的地面——  是一个多难的女人,收集水  是一勺光缓缓地伸入  祈祷的井
无数次想象  你出生小屋的模样  念想牵着我的脚步  呼吸也变得急促  如此简陋的小屋  那一声  婴儿嘹亮的啼哭  惊醒沉睡的扎龙夜空  守护仙鹤的女神  大爱无疆,蕙质兰心  你的脚印沉睡了30年  任凭,无数双脚印不停地呼唤  芦苇青了又黄  仙鹤的鸣叫,唤醒一轮又一轮朝阳  真實的故事  依然在蓝天碧水间回荡  屹立不倒的茅草屋  成为重点保护建筑  层层芦苇护着泥墙  就像你护着仙鹤的臂
母亲走了  母亲匆忙地走了  母亲用半生的光阴  走完了一生的路  母亲带走了被夕阳漂染的红布衫  和裤脚边开花的黑泥巴  带走了被苦难压弯的脊梁  却还要拖着豆角秧一样的牵挂  是那待命在墻角边一把弯镰的叹息  以及任由她支配的一把锄头的孤独  母亲也带走了只有深夜半睡中不小心喊出的疼痛  和初冬时每一天都会探望她的薄霜  母亲空手而来  就这样富有地走了  只留下我  扔在了一个春风不度的村庄
你是巍峨的大山  我是大山上的小樹  你我相逢于某年某月  命运将你我相牵相绊  我脱去夏日的着装  为你抵抗严寒来袭  你将血液注进我的躯膛  我把情丝延入你的心脏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狂奔在爱的旅途上  成就了你我的坚贞  你我相依相守  共度爱的漩涡
课题项目:本文为益阳市社科联课题“论市场经济对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解构与重塑——以方方、阎真小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  摘 要:一直以来,方方的创作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生活和命运的深切关注。2013年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仍然延续了这个主题。小说书写了新世纪浪潮下年轻一代的知识者涂自强的个人奋斗史。笔者认为,造成涂自强悲剧的原因是: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钱权思想当道的恶劣风气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
摘 要: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讲述了一对心存隔阂的裕固族少年兄弟因寻找父亲和家乡,骑着骆驼在西部奇景中穿越千里的故事。该影片以甘肃张掖为地域定点,以普通话、甘肃方言以及裕固族语言混合为主要语言特征,同时融合了大量的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镜头,大大提升了该电影的神秘感和原始寓意。该影片的叙述手法和镜头背后的深层含义使其成了中国电影史上西部片类的楷模。  关键词:《家在水草风貌的地方》;叙述手段;文化寻
汨水泱泱,挟我魂魄罗水汤汤  裹我形体我佩香草,携诗卷  涉水而来  汨罗江畔,我和你  只隔着一江水的距离  江水不知疲倦  流了整整两千三百年  荡涤你忠贞之质  折射你清洁之性  你浮游于尘埃之外  烛照于凡俗之上  你让诗歌  逸响伟辞卓绝成一世独唱  你让节操,天地共鉴  足以与日月争光  虽遭谗不志,却忍而不舍  怀沙自沉,与故国同殇  年年五月初五日  龙舟竞渡,是为快快划去救你投粽
是一颗石子沉入春水  睡莲就醒了  是一大片白云被扯成了帆  阳光就在低处亮了  它们都经过我  我匍匐前行的人生就有了用處  水中筑巢,用醒来的睡莲  这慈悲的植物有着朴素的根  “子非鱼”,更不是夏天的鱼  从茫然到无知  身体里那半截藤萝  忘记了荒芜,悲凉和恐惧  这一生都沾着尘土,那么漫长  自从阳光在水面生出皱纹  我就有了一扇彻夜敞开的门  在哪活着就在哪咬断肝肠  采莲子的人捧出莲
扎龙秋色  极目秋高万顷间,  风摇碧草水连天。  晴空放鹤追云语,  白露为霜抱苇欢。  纵有伊人曾顾我,  今無昨日却牵缘。  渔翁望处多欣钓,  已逐流波甩远竿。  丹顶鹤  仙姿信步引秋塘,  曼舞高风夺日光。  挥羽白消千岁雪,  放声清涤九皋霜。  砂虽渥顶由心染,  影自超凡纵骨香。  寿比南山多鹤发,  通神太乙每闻长。  江桥  横桥尽望满江痕,  号炮听无欲摄魂。  裂地犹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