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见“有感情地读一读”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 我参加了县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听评课活动,参赛的16名教师都是各镇层层选拔的优秀选手。课堂上,老师们都能积极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体验”的新理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悟情。“有感情地读一读”,成了赛课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本无可厚非,但许多老师让“有感情地读一读”只是停留在布置任务式的表面要求上,仅是说教式的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没有实质性地指导,其结果是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
  例如《夹竹桃》中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这一部分写得很美,一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对学生说“夹竹桃这么美,请大家有感情地读一读”。可学生就是读不出“美”的感觉。于是教师范读引领,并指出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要轻读等等。这样学生总算能勉强地读出一点“感情”。可学生的情感是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或者说学生是否真的体会到了夹竹桃的美呢?课后,我问学生:“夹竹桃的美在哪儿?”“哪些词句写出了夹竹桃美?”学生茫然不知所答。像这种把朗读与理解割裂的现象并非罕见,这种隔靴搔痒的不加任何指导分析的“有感情地读一读”,实际上成了一句空话。在指导学生读这一段时,教者如果能引导学生说出夹竹桃花开得“奇妙”“有趣”“美”,然后再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就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何为“朗读”?字典里的解释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当然,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时,朗读不是简单的“念”,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也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开拓思维,激发情感。新课程中的朗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只有情动于中,方能神形相聚,心不到,则情无共鸣。在具体教学中,有时教师虽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面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涵。在具体指导过程中,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某一个词,读得重些或轻些,把某个句子读得快些或慢些,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意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些,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怎样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呢?我县的一位省特级教师在全市上示范课时,执教《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她是这样指导学生读的: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用心体会从哪些词语看出母亲任劳任怨,很辛苦?
  生:拉、背、挑、翻山越岭、年复一年。
  师:你觉得母亲翻山越岭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你来读读翻山越岭这个词语。
  生读。(比较平淡)
  师:你读得很轻松,别忘了母亲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挑着100多斤的担子呀,你再来读读这个词语。
  生读。(基本读出了母亲的艰难,但语速较快)
  师:你这一遍读得很有进步,如果你再慢些读,我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愿意尝试一下吗?
  生读。(有感情地读出了母亲的艰难)
  师:读好了“翻山越岭”这个词语,读好这句话就没有问题了。谁来试试看?(指读、齐读)
  师:读得多好,我仿佛看到了母亲正在艰难地翻山越岭。
  师:再看“年复一年”这个词,谁来读一读?
  生读。(读得较快,没有感情)
  师:我觉得这样的日子只有三五年,能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再长些吗?你再来试试!
  生读。(有感情地读出了时间的漫长)
  师:我听出了时间的漫长。辛苦的日子总是让人感觉过得很慢很慢,你再读读这个词语。
  生读。(读得更有味道了)
  师:还有谁想读?
  生读。(读得很有味道)
  师:你读得很有感觉,请你把这个词语放到这句话里读一读,好吗?
  (生读)师:让我们一齐读。(生齐读)师: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在这一教学片段里,教师对读书的指导切实有效,善于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读好句子。在循循善诱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地做到了“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增强了对字词句的理解,领略了文章丰富的内涵,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朗读指导,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发展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情感,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彼此交融、互动生情的境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方法很多,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厚实的知识底蕴,高超的教学技艺,而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高压”能成的,是要经过长期积累才能逐渐丰富起来的。
其他文献
供应链本身的缺陷、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噪声等导致供应链风险产生,使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变得很复杂.选择有效的方法,控制供应链风险,成为供应链管理中
众所周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角色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浮于表面,没有实实在在地深入进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在似乎过于强调它的人文性,而淡薄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课堂依旧是“高耗低效”,师生付出甚多,而收效甚微。近几年,我校围绕语文“有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我们认为,要打造语文有效课堂,必须突出“三性一味”。  一、强化基础性  语文有效课堂一定是
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SPOC的出现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SPOC的使用在于促进线上课程与传统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本文首先梳理了MOOC与SPOC的关系,从独立学院英语教
为了解决传统特征提取方法在遥感图像中飞机检测准确率和实时性不足的问题,基于YOLOv3-tiny网络在准确率提升方面提出两点改进。改进点一:将网络提取图像特征点的方式改进为分组卷积,即将一幅图像分成三个通道进行卷积操作,配合通道特征变换以加强各通道之间的语义关联;改进点二:将网络深层特征增加一个尺度检测,并进行上采样与浅层特征图进行融合预测。在速度提升方面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代替传统卷积以降低参数计
本文首先分析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制;其次着重探讨了开放式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测度方法--流动性风险值(L-VaR)法及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最后得出结论并结合我国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