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讨论法是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引导不当,容易偏离课堂内容。因此,教师在使用讨论法时,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说话;引导讨论的方向,让学生“会”说话;善用课堂评价,让他们说得好有成就。
关键词:讨论;参与;中职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是最好的学习形式之一,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也时常让学生进行讨论,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讨论的环节要不是死气沉沉,成为了老师的“一言堂”;要不就过分活跃,一不注意课堂节奏就被学生带偏。因此,在中职课堂使用讨论法需提前做好问题设置,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讨论方向。
一、 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说
中职专业除部分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外,大部分的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都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很多学生在上课期间容易走神。他们对事物的感知不会做过多的分析,却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动漫游戏等方面的内容侃侃而谈。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本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及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一) 问题的设置要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为了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教师可将课程中知识的兴趣点挖掘出来,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 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设置梯度问题和层次问题,将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分成相互关联的几个小问题,并逐步深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能够在问题情境中体会进步的喜悦。设置几个简单的任务,让基础不好能力较低者跳一跳够得着;再设置几个开放的、思维要求比较高的问题,让基础较好有能力者能够自主探索,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话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营造轻松丰富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一) 教师的教態影响课堂氛围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是“大人说话小孩听”的单方面交流,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因多年的“学困”更是对教师存在畏惧或者抵触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保持着自己的“师道尊严”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我们应面带微笑,使课堂气氛温和,给予学生鼓励,找出他们学习的亮点,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 班级的学风影响课堂氛围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讨论参与度和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风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班级的学习风气不理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就更容易出现冷场或活跃过度的情况。反之,学生就更容易参与到讨论中,并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活泼、健康、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会”说话
在中职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环节要不是死气沉沉,要不就过分活跃,很快偏离了讨论主题。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引导学生围绕设置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 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
作为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节奏,包括讨论的内容、讨论的进度等等。还要关注各小组成员是否都参与到讨论中了,避免部分学生被“孤立”,让学困生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只言片语也对讨论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教师是讨论的参与者
教师不仅是讨论的组织者,也是讨论的参与者。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小组讨论,有的放矢地参与其中,在衔接处、关键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能“转弯”,让学生能准确地找准讨论的方向,及时止住偏离讨论内容的势头。
四、 善用课堂评价,让学生说得有成就
课堂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教师以多种形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也应当对讨论的过程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时应具有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原则。
(一) 评价时机灵活化
教师可灵活运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在讨论中既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调动及巩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要注意适当做到延迟评价,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形成共识,使学生从思维到表达完成知识的传播过程。
(二) 评价方法多样化
为了在课堂讨论活动中更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学生的状况,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在评价时,能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讨论过程为单位的,以某个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学生为单位的。同时,也应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形式。讨论后的评价最好以激励为主,以诊断为辅。在评价时指出学生的优点,以表扬赞赏为主,让他们享受到参与讨论的成就感。然后,教师再指出其错误和不足,请他们注意和改正,利于其倾听和接受。
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重点是精心设计,切实做到对学生分析、问题设置、任务选择和评价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把握和正确引导。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法、平等对话,学生在讨论中一定敢说、想说、会说、说精彩。
参考文献:
[1]刘迎冬.浅谈小组学习在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作用[J].数码设计(上),2018(2):167.
[2]陈继飞.创建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2):90.
作者简介:
陈万君,重庆市,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讨论;参与;中职学生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是最好的学习形式之一,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中职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也时常让学生进行讨论,但实际的效果并不理想:讨论的环节要不是死气沉沉,成为了老师的“一言堂”;要不就过分活跃,一不注意课堂节奏就被学生带偏。因此,在中职课堂使用讨论法需提前做好问题设置,课堂上教师注意引导讨论方向。
一、 问题的设置要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说
中职专业除部分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较吸引学生的注意外,大部分的专业理论课和文化课都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很多学生在上课期间容易走神。他们对事物的感知不会做过多的分析,却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动漫游戏等方面的内容侃侃而谈。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应做好学情分析,充分了解本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背景及生活经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一) 问题的设置要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其学习效果。为了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教师可将课程中知识的兴趣点挖掘出来,设计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 问题的设置要由浅入深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设置梯度问题和层次问题,将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分成相互关联的几个小问题,并逐步深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能够在问题情境中体会进步的喜悦。设置几个简单的任务,让基础不好能力较低者跳一跳够得着;再设置几个开放的、思维要求比较高的问题,让基础较好有能力者能够自主探索,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话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营造轻松丰富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
(一) 教师的教態影响课堂氛围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尊师重道”的影响,绝大多数学生在老师面前都是“大人说话小孩听”的单方面交流,大部分的中职学生因多年的“学困”更是对教师存在畏惧或者抵触的情绪。教师在课堂上保持着自己的“师道尊严”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影响课堂讨论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我们应面带微笑,使课堂气氛温和,给予学生鼓励,找出他们学习的亮点,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二) 班级的学风影响课堂氛围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于每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讨论参与度和班级的学习氛围和班风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如果班级的学习风气不理想,在讨论的过程中就更容易出现冷场或活跃过度的情况。反之,学生就更容易参与到讨论中,并就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学习。因此,教师应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活泼、健康、积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会”说话
在中职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环节要不是死气沉沉,要不就过分活跃,很快偏离了讨论主题。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进度,引导学生围绕设置的问题情境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 教师是讨论的组织者
作为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应把握讨论的节奏,包括讨论的内容、讨论的进度等等。还要关注各小组成员是否都参与到讨论中了,避免部分学生被“孤立”,让学困生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只言片语也对讨论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 教师是讨论的参与者
教师不仅是讨论的组织者,也是讨论的参与者。教师应走下讲台深入小组讨论,有的放矢地参与其中,在衔接处、关键处点拨,让学生的思维能“转弯”,让学生能准确地找准讨论的方向,及时止住偏离讨论内容的势头。
四、 善用课堂评价,让学生说得有成就
课堂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教师以多种形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也应当对讨论的过程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时应具有客观性、整体性、指导性、科学性和发展性原则。
(一) 评价时机灵活化
教师可灵活运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在讨论中既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和表现进行及时评价,调动及巩固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又要注意适当做到延迟评价,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形成共识,使学生从思维到表达完成知识的传播过程。
(二) 评价方法多样化
为了在课堂讨论活动中更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学生的状况,可以采取多种评价方法。在评价时,能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有以讨论过程为单位的,以某个小组为单位的,也有以学生为单位的。同时,也应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采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形式。讨论后的评价最好以激励为主,以诊断为辅。在评价时指出学生的优点,以表扬赞赏为主,让他们享受到参与讨论的成就感。然后,教师再指出其错误和不足,请他们注意和改正,利于其倾听和接受。
学生能否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讨论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重点是精心设计,切实做到对学生分析、问题设置、任务选择和评价等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把握和正确引导。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得法、平等对话,学生在讨论中一定敢说、想说、会说、说精彩。
参考文献:
[1]刘迎冬.浅谈小组学习在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中的作用[J].数码设计(上),2018(2):167.
[2]陈继飞.创建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2):90.
作者简介:
陈万君,重庆市,重庆市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