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o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现有本科教学课程模式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等不足,构建“以学科为基础,以专业为取向”的本科教学课程模式。该模式由学科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组成,课程设置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能力、夯实学科知识和促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应用型 本科 课程模式 构建
  
  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课程模式是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课程体系。具体地说,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具有相关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教学课程模式是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多采用的基本原则和总体框架,它规定了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开发、组织和实施的基本原则[1]。
   应用型本科教学课程模式的现状
  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由前身为高职院校的新建本科院校来承担。这些院校大都还在探索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课程模式,所采用的课程模式往往定位不准,盲目向学术型院校靠拢,多采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致使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课程模式出现了“学问化”的倾向[2]。以西京学院为例,由于受传统的精英教育课程模式的影响,学院现有的本科课程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偏离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而不是“会做什么”,没有充分做到结合生产一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的教授出现了与学术性本科同等难度的倾向,混淆了学术性本科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区别,模糊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应用型特点。
  2.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
  从西京学院2007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学分安排来看,一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学分总共只有22学分,占学分总数的11%,其中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有10个学分。而必修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总共达到134学分,占学分总数的67%。在选修课开课过程中,往往缺乏对课程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随意性比较大,“因人设课”现象严重,课程结构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学生选课也大多基于修满学分的目的,尽量选择一些获得学分比较容易的课程修读。我们目前的选修课程尚不能充分发挥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3.以学科体系构建课程,忽视课程与工作要求之间的联系
  据调查,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多是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来组织内容,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不是面向实际应用,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忽略了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的联系。这种以学科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可以为学生提供学科理论基础,但无法提供关键的工作过程性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4.先理论后实践的课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得到较好的结合,而是各成体系,相互独立,基本上都是先理论后实践,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容易造成理论知识的空泛,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在通过实践过程将其内化为能力。另外,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实践课程多是安排在高年级,造成实践周期太短,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原则
  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规定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开发、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二是规定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各个组成要素及彼此之间的结构关系。由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结合学校所处具体环境进行,课程模式必然呈现多样性与动态性的特点,没有哪一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型大学,也没有哪一种课程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应用型大学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教育实践构建自己的课程模式。
  西京学院根据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根据这一定位,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模式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以工作要求为目标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应当根据当地市场的人才需求来设置课程的。应用型本科教学课程模式的开发,首先要对实际工作进行分析,将工作分解为多项核心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各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础上,通过能力与知识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形成应用能力培养脉络鲜明的课程模式。
  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以培养应用能力为核心,将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模式的各个环节中。区别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本位,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的授课方式在重视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更强调实践环节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实践环节,产、学合作教育是实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
  3.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这些学科知识足以能满足一线人才所需要的技术和技能的要求,而且当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时,应用型人才凭借其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能够尽快掌握并加以应用。在设计学科知识体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应用型人才职业生涯的需要。
  4.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重点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模式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并达到本科层次水平的理论课程,但这些理论课程与学术型本科教育培养规划与设计能力的理论课程是不同的,它是要求具备在工作现场贯彻和实施这些设计和方案而必需的技术原理和过程性知识。应用型人才在工作现场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理论课程是以工作过程性知识为重点,用来教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怎么干”和“怎么干得更好”。
  5.以素质教育为取向
  应用型本科人才处于生产或服务的第一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工作环境往往复杂多变,变化工作的机遇也大大增加,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较强应变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另外,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技术的更新往往意味着一个全新领域的出现,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局部改进。这就要求应用型人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能够学会学习,自我更新知识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发展、提高素质是未来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普遍要求。
   构建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
  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既要注意打好学科基础,又要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对课程模式设置为“学科”和“应用”两个基本模块,对应学科基础平台和应用能力平台。同时,为了避免过度专业化或职业化而造成学生知识和人格的片面化,应设置基本素质平台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4]。因此,该课程模式分为三个平台:学科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每个平台都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1.学科基础平台
  学科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技术学科基础课程和技术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涉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旨在为专业型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技术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提供相关的专业理论,旨在培养学生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或者为解决某些应用问题和实际问题打好理论基础。
  2.应用能力平台
  应用能力平台课程应呈现出“专、精、综”的特点。“专”是指应用能力平台课程以学科课程为支撑,侧重于特定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精”是指应用能力平台由配套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构成,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与应用能力培养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经验性知识,而且尤其要着重经验性知识在理论课中的体现。“综”是指与学科基础平台相比,应用能力平台的实践教学更强调综合运用单项技术技能来解决综合性问题,除了学术性本科教育要求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等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以外,应用能力平台课程还应该设置“综合性、任务性训练”和“综合项目实习”等工作过程性实践教学环节。
  3.基本素质平台
  基本素质平台课程设计体现“广”、“普”和“同”的特点。“广”是指基本素质平台课程设计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创业创业教育等多学科门类;“普”是指课程不是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而是提高基本素质的普通教育;“同”是指这个平台课程内容基本上不会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是所有专业都应该接受的共同教育。
  该课程秘史由学科基础平台、应用能力平台和基本素质平台构成,三个平台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结合。由于学科知识的增长,应用能力、基本素质的提高往往成正相关关系,使得这三个平台可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从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周朝成.民办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2).
  [3]高林.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常汉东.地方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作者单位:西京学院教务处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专业资助既有利于基础学科或者长线专业的发展,又可以增加弱势群体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有利于保证高校学费的收取。但这种资助必须坚持基础性、自愿性、契约性、国家需要与人
财政是国家赖以存在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财政监督是整个国家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监督机制是财政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本文根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摘 要]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作品,它与城市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人文环境融为一体,彰显当地文化和形象,具有承载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空间方位及城市个性化的标识功能。但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雕塑沦为艺术垃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优秀城市雕塑,具有很强的历史延续性、文化传承性及审美的连续性的雕塑,已然成为城市和地区的灵魂和象征,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雕塑,我们对城市才有了强烈的识别感和
本文在参阅了相关政策、作者课题数据的基础上,对西安地区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资源作出了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区域现状,就如何有效地均衡西安地区城乡小学英语教师资源,分别从长期和
本文主要强调财政收支平衡问题,指出在减少财政赤字措施方面应加强固定资本投资并对其重要性、管理决策和盈利分析进行探讨。
[摘 要] 如何在地方高等院校建立特色音乐专业,打造特色音乐学科,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提出在音乐专业教育体系中,引入具有当地区域特色的音乐文化素材,设置特色课程,是高校建立特色鲜明的音乐教育学科的有效途径。笔者从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方面,从培养基层音乐人才方面,从服务地方文化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音乐专业 特色课程 传承 创新  胡锦涛总书记
[摘要] 结合咸阳师范学院饭店管理方向学生现状,和对行业单位调查,提出当前饭店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并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饭店管理 就业导向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陕西省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点资助项目;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201002001);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1XSYK316)。  研究背景  1.我
虽然阜新城市建设现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但也面临着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教育、市政服务、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社区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