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个人用来交流情感的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无论高考如何改革,语文总是高居榜首,这说明语文的地位在教育中不可动摇。学习语文知识有助于理解其他学科的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使用着语文,可以说,语文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无理傲慢,所说的词语便污秽不堪,而一个人友好和善,从他的语言中可以体现他对生活的态度。想要学好高中语文,就必须重视语文,加强词汇的积累,并且留心生活,领略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语文作为一门艺术,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语文的美是经得起历史考验与生活推敲的。培养诗情画意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质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以下将针对如何培养学生诗情画意做简单描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培养;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诗情画意在语文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个人修养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类在生活中能够发现诗意,并凭借对诗意的追寻,让语文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高尔基曾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通过描绘在暴风雨中的海燕,将自己不畏艰险的情感给予精神寄托,从而对生活进行了升华。而诗意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给人以美的感受。海燕本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却被作者以诗化的语言赋予了生命,让学生在朗诵这一段时感受到了坚毅的品质。学生能够在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上吸收到许多正能量,有助于自己个人修养的提高。就如高中《论语》一课中的描绘,“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现了曾晳不贪图权贵,希望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学生在朗诵这一段时,定会有所思考,从而得到启发,个人修养便得到了提升。
(二)有利于进入情境
对诗文的理解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而要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不免要将自己代入到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之中,体会文章的意境。作者通过寥寥几笔,就如同绘画艺术一般,将所要表达的画面用优美的文字呈现出来,但是如果不明白文字的表面意思,又如何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这便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抽象思维将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例如高中语文中一篇著名的诗文《滕王阁序》,王勃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古文,将其站在滕王阁上俯瞰赣江的壮丽景象显露得一览无余,表现出了赣江的雄浑气势。语文在发展,但是对优美意境的感受是相通的,高中学生只有拥有了诗情画意,才能顺利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提高对诗文的欣赏能力。
二、高中语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诗情画意
(一)从韵律中领会诗情画意
语文的表现形式包括口语和文字,如果在语文学习中只重阅读不重朗诵,那么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失败的。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教师应当让高中生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将经典诗文反复朗诵,从韵律中领略语文之美。但这种读法不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阅读,而是要注重体会拿捏诗文中的情感,以情动人,该大气磅礴的地方要大声朗诵,而细腻的情感则要读得略微婉转。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整首诗词中有对人生不得意的悲叹,又有对琵琶女的同情,但最后诗人不为自己感到悲伤,而是对人生充满热情。学生在朗诵中,要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诵的方式来领会诗情画意。
(二)从生活中领略美感
幽雅的诗文大多来源于生活,语文是一门艺术,高中生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擅长捕捉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或许因为课堂上一個不经意的提问,学生的灵感就突然涌现,又或许是一个小小的举例,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启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诗意来源于生活这个特点,让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例如在一首现代诗《再别康桥》中,作者徐志摩借金柳、云彩、波光、虫鸣声这些自己在校园里常见的景物,表达了浓浓的惜别之情。其语言轻盈柔和,形式却精巧圆熟。学生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要创作出优秀的诗文作品,却离不开自己熟练的文学技巧,例如虚实相间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这些写作内容最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此一来,学生便会思考生活中常有的事物,对其进行美化和修饰,在写作之中既锻炼了文笔,又考察了对生活的态度,实乃一举两得。
三、结语
诗情画意,是语文素质得以体现的灵魂所在,但语文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平日里笔耕不辍的练习。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情画意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启发与诱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与朗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唯有如此,优秀的语文知识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发扬光大,培养出大量的优质语文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宝良.《论语》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 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1.
[2]苏惠芳.古典诗歌中的“深愁”与“浅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2).
[3]王梅.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5(9).
(编辑:张驰)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培养;诗情画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诗情画意在语文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学生个人修养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类在生活中能够发现诗意,并凭借对诗意的追寻,让语文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高尔基曾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他通过描绘在暴风雨中的海燕,将自己不畏艰险的情感给予精神寄托,从而对生活进行了升华。而诗意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给人以美的感受。海燕本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却被作者以诗化的语言赋予了生命,让学生在朗诵这一段时感受到了坚毅的品质。学生能够在诗情画意的语文课堂上吸收到许多正能量,有助于自己个人修养的提高。就如高中《论语》一课中的描绘,“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现了曾晳不贪图权贵,希望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望。学生在朗诵这一段时,定会有所思考,从而得到启发,个人修养便得到了提升。
(二)有利于进入情境
对诗文的理解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而要理解诗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不免要将自己代入到作者所描绘的画面之中,体会文章的意境。作者通过寥寥几笔,就如同绘画艺术一般,将所要表达的画面用优美的文字呈现出来,但是如果不明白文字的表面意思,又如何理解文字的深层含义?这便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抽象思维将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例如高中语文中一篇著名的诗文《滕王阁序》,王勃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古文,将其站在滕王阁上俯瞰赣江的壮丽景象显露得一览无余,表现出了赣江的雄浑气势。语文在发展,但是对优美意境的感受是相通的,高中学生只有拥有了诗情画意,才能顺利融入作者的情感之中,提高对诗文的欣赏能力。
二、高中语文如何在教学中培养诗情画意
(一)从韵律中领会诗情画意
语文的表现形式包括口语和文字,如果在语文学习中只重阅读不重朗诵,那么这样的语文学习方式是失败的。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教师应当让高中生充分利用早读时间,将经典诗文反复朗诵,从韵律中领略语文之美。但这种读法不是死记硬背的机械式阅读,而是要注重体会拿捏诗文中的情感,以情动人,该大气磅礴的地方要大声朗诵,而细腻的情感则要读得略微婉转。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整首诗词中有对人生不得意的悲叹,又有对琵琶女的同情,但最后诗人不为自己感到悲伤,而是对人生充满热情。学生在朗诵中,要细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朗诵的方式来领会诗情画意。
(二)从生活中领略美感
幽雅的诗文大多来源于生活,语文是一门艺术,高中生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擅长捕捉生活中的诗情画意。或许因为课堂上一個不经意的提问,学生的灵感就突然涌现,又或许是一个小小的举例,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启发。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诗意来源于生活这个特点,让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例如在一首现代诗《再别康桥》中,作者徐志摩借金柳、云彩、波光、虫鸣声这些自己在校园里常见的景物,表达了浓浓的惜别之情。其语言轻盈柔和,形式却精巧圆熟。学生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要创作出优秀的诗文作品,却离不开自己熟练的文学技巧,例如虚实相间或动静结合的手法。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给学生布置一些写作任务,这些写作内容最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如此一来,学生便会思考生活中常有的事物,对其进行美化和修饰,在写作之中既锻炼了文笔,又考察了对生活的态度,实乃一举两得。
三、结语
诗情画意,是语文素质得以体现的灵魂所在,但语文修养的提高离不开平日里笔耕不辍的练习。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情画意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启发与诱导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与朗诵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唯有如此,优秀的语文知识才能在思维的碰撞中得以发扬光大,培养出大量的优质语文人才。
参考文献
[1]白宝良.《论语》生命教育思想研究[D]. 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1.
[2]苏惠芳.古典诗歌中的“深愁”与“浅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3(2).
[3]王梅.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导学,2015(9).
(编辑: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