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审视,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自己的工作,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教师要能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
一、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行为,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激疑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激疑者。心理学指出,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及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应根据这一特点,变换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通过提供感性材料(如模型)、具体演算或实验,引起认知矛盾冲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问、激疑和启发,创设愤悱情境;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参与新的探究活动,创设新异情境;通过教师的风趣语言和形象表演,创设幽默情境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强的激发作用。我们知道知识是从矛盾开始,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而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
老师在讲授新授课的时候,适当地创设一些情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疑问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设问,最好这样的设问设置在易错点和重难点之处,这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易错点,有利于学生把握重难点。
2。组织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通俗易懂。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为小组、为自己获得成绩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思考与训练,课堂气氛浓烈而宽松,同学们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统一间,知识与学习的兴趣都可得到提升。
3。指导者。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4。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激疑者,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二、提高施教能力
1。教师要努力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新课标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新教材对于老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做了调整,作为我们施教者,必须吃透大纲,吃透考试说明,不需要讲的内容坚决不讲,不需要挖深的知识坚决不拓伸。我们切不可以让学生做那些费了时间、费了力气又得不到收获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老师要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己不花一番功夫研究教学,研究考试是不可能实现的。
2。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将改变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以及能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线的周期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这样,就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且,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3。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创新品质的培养与生长提供价值引导和有利的环境支持,在这种创造性的环境中,通过操作、探究和体验式的数学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包括数学情感、态度、意识与能力的提升,以致转化学生的数学创新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品质与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刻不容缓,我们数学教师要尽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认清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做一些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中学
一、改变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改变教学行为,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激疑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激疑者。心理学指出,凡是相对强烈、对比明显、不断变化、带有新异性和刺激性的事物及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的事物都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应根据这一特点,变换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通过提供感性材料(如模型)、具体演算或实验,引起认知矛盾冲突、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问、激疑和启发,创设愤悱情境;通过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参与新的探究活动,创设新异情境;通过教师的风趣语言和形象表演,创设幽默情境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强的激发作用。我们知道知识是从矛盾开始,教学从矛盾开始就是从问题开始,而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
老师在讲授新授课的时候,适当地创设一些情景,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疑问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适当地设问,最好这样的设问设置在易错点和重难点之处,这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易错点,有利于学生把握重难点。
2。组织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把数学问题具体化,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通俗易懂。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为小组、为自己获得成绩的过程中,积极地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思考与训练,课堂气氛浓烈而宽松,同学们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统一间,知识与学习的兴趣都可得到提升。
3。指导者。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4。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激疑者,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二、提高施教能力
1。教师要努力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新课标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新教材对于老教材中的一些知识做了调整,作为我们施教者,必须吃透大纲,吃透考试说明,不需要讲的内容坚决不讲,不需要挖深的知识坚决不拓伸。我们切不可以让学生做那些费了时间、费了力气又得不到收获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老师要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己不花一番功夫研究教学,研究考试是不可能实现的。
2。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它将改变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以及能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线的周期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这样,就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并且,教师还要经常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发挥信息技术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势。
3。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为学生的数学创新品质的培养与生长提供价值引导和有利的环境支持,在这种创造性的环境中,通过操作、探究和体验式的数学学习,学生才能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包括数学情感、态度、意识与能力的提升,以致转化学生的数学创新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由此可见,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要提升学生的数学品质与素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刻不容缓,我们数学教师要尽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认清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各方面素质,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做一些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