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青岛河西小学位于张村河畔,地域特色鲜明,历史文化灿烂。在这里,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幸福地成长。
学校始建于1928年,80多年的历史传承,使得该校师生养成了“包容悦纳”的良好品质。青岛致力打造海洋特色教育,河西小学的“水滴文化”因势而生。学校秉持“滴水穿石”的拼搏精神,不断地丰富该校的文化内涵,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重视“水滴文化”中的“融合”品质,共同营造和谐、团结的教学氛围。以“包容悦纳,水滴石穿”为校训,以“水润童蒙,海纳涓滴”为校风,以“春风化雨,汇滴立人”为教风,以“点滴成习,知行并济”为学风,弘扬“水滴文化”中的“滴水穿石”精神,最终实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以“水滴文化”为指导,全面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品牌竞争力,推动整个学校以和谐、活力、健康的姿态向前发展。
水滴主题,创建优雅环境
学校整体文化设计以海洋蓝色为主色调,目标是构建一个蓝色的学习乐园。一进河西小学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写有 “目标是海”四个大字的蓝色宣传牌,仔细品味,回味无穷。花坛里花团锦簇,铺满藤蔓的长廊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好去处。粉刷一新的教学楼上,“水滴文化”标识赫然醒目,“包容悦纳,水滴石穿”八字校训,让人一下子就对这所学校精神内涵了然于胸。走进教学楼,大厅两侧分别呈现的是这八个字内涵的主题墙。学校“水滴文化”理念在楼梯和走廊里更是精彩纷呈。走进教室,便进入了个性四溢的班级“水滴文化”展示区,特别是学校打造最美教室理念的实施,使每个班生机盎然。学生们在教室里耳濡目染,“水滴文化”让学生身心受益。青岛河西小学“水滴文化”的框架体系,以“包容悦纳,水滴石穿”的文化内涵统领学校的整体工作。学校环境优美、书声琅琅,已然成为师生的蓝色梦想乐园。
师生悦纳,构建智慧课堂
学校结合市北区教育局提出的打造“生本智慧课堂”,构建起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老师们也开始了自我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成立了教学研究室,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实践探索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着力打造水滴灵动课堂,坚持质量管理,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对教师专业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过程性质量的持续稳定的提高。发挥带动作用,充分地利用片区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帮带结对等形式,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开展青年教师“三课关”活动,即“过关课”“研究课”“观摩课”:开学第一个月进行“过关课”教学研讨,第二个月进行“研究课”教学研讨,第三个月进行专题性质的“观摩课”教学研讨。结合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理论学习到课堂教学、总结反思等多方面进行知识储备、能力训练。
七彩水滴,注重修身立德
学校结合文化主题,推出了“七彩小水滴”特色评价体系。“七彩小水滴”的评选,是为了促进学生养成7种好习惯。“七彩小水滴”包括:文明、进步、安全、环保、勤奋、奉献、爱心。学校每周确定1-2项内容为评价、考核重点,通过开展“我是XX小水滴”评比表彰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良好的表现得到小水滴印章,凡是数量达到要求的学生,便可获得“XX小水滴”称号并颁发证书。学期末得到全部的小水滴的学生,获得校级“七彩小水滴”称号。同时,为了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学校开展了“七彩水滴代言人”的评选:班级获得小水滴称号的学生,将个人行为简介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于“争做七彩水滴代言人”的展板上,宣传推广自己,全校投票选出小水滴形象代言人,每月更换,在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校本课程,丰富品牌内涵
结合学校“水滴文化”,青岛河西小学规划了“水韵”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主要围绕“水之形、水之韵、水之艺、水之德”四个方面展开。“水之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然形态的水,并培养环保意识;“水之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人笔下的水,品味水的韵味;“水之艺”目的是让学生欣赏艺术形态的水,培养审美情趣;“水之德”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水的品质等。
结合学校的“水滴文化”主题,学校制定了“七彩水滴,阅水成川”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通过实地的调研、考察,学校选取了青岛12处和“水”有关的景点进行了参观。低年级的学生到张村河等村庄进行参观,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实践活动;中年级的学生到红岛挖蛤蜊、到青岛港、极地海洋世界、世园会去参观,用照片的形式做点滴记录;高年级的学生则到二龙山水库、石老人观光园等地区参观,撰写研究性报告,提高探究能力。学校开展这些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而且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学校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班级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学校鼓励师生走出校门看世界。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青岛河西小学屡获殊荣:全国红十字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校园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等。学校相信:在“水滴文化”的统领下,河西小学一定能够打造成活力涌动的优质学校,为祖国培养一代代志在江海的阳光学子!
学校始建于1928年,80多年的历史传承,使得该校师生养成了“包容悦纳”的良好品质。青岛致力打造海洋特色教育,河西小学的“水滴文化”因势而生。学校秉持“滴水穿石”的拼搏精神,不断地丰富该校的文化内涵,彰显着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重视“水滴文化”中的“融合”品质,共同营造和谐、团结的教学氛围。以“包容悦纳,水滴石穿”为校训,以“水润童蒙,海纳涓滴”为校风,以“春风化雨,汇滴立人”为教风,以“点滴成习,知行并济”为学风,弘扬“水滴文化”中的“滴水穿石”精神,最终实现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学校以“水滴文化”为指导,全面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品牌竞争力,推动整个学校以和谐、活力、健康的姿态向前发展。
水滴主题,创建优雅环境
学校整体文化设计以海洋蓝色为主色调,目标是构建一个蓝色的学习乐园。一进河西小学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写有 “目标是海”四个大字的蓝色宣传牌,仔细品味,回味无穷。花坛里花团锦簇,铺满藤蔓的长廊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休憩娱乐的好去处。粉刷一新的教学楼上,“水滴文化”标识赫然醒目,“包容悦纳,水滴石穿”八字校训,让人一下子就对这所学校精神内涵了然于胸。走进教学楼,大厅两侧分别呈现的是这八个字内涵的主题墙。学校“水滴文化”理念在楼梯和走廊里更是精彩纷呈。走进教室,便进入了个性四溢的班级“水滴文化”展示区,特别是学校打造最美教室理念的实施,使每个班生机盎然。学生们在教室里耳濡目染,“水滴文化”让学生身心受益。青岛河西小学“水滴文化”的框架体系,以“包容悦纳,水滴石穿”的文化内涵统领学校的整体工作。学校环境优美、书声琅琅,已然成为师生的蓝色梦想乐园。
师生悦纳,构建智慧课堂
学校结合市北区教育局提出的打造“生本智慧课堂”,构建起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老师们也开始了自我专业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变革,成立了教学研究室,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研究、实践探索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着力打造水滴灵动课堂,坚持质量管理,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对教师专业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确保过程性质量的持续稳定的提高。发挥带动作用,充分地利用片区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采用帮带结对等形式,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开展青年教师“三课关”活动,即“过关课”“研究课”“观摩课”:开学第一个月进行“过关课”教学研讨,第二个月进行“研究课”教学研讨,第三个月进行专题性质的“观摩课”教学研讨。结合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理论学习到课堂教学、总结反思等多方面进行知识储备、能力训练。
七彩水滴,注重修身立德
学校结合文化主题,推出了“七彩小水滴”特色评价体系。“七彩小水滴”的评选,是为了促进学生养成7种好习惯。“七彩小水滴”包括:文明、进步、安全、环保、勤奋、奉献、爱心。学校每周确定1-2项内容为评价、考核重点,通过开展“我是XX小水滴”评比表彰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良好的表现得到小水滴印章,凡是数量达到要求的学生,便可获得“XX小水滴”称号并颁发证书。学期末得到全部的小水滴的学生,获得校级“七彩小水滴”称号。同时,为了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学校开展了“七彩水滴代言人”的评选:班级获得小水滴称号的学生,将个人行为简介以手抄报的形式张贴于“争做七彩水滴代言人”的展板上,宣传推广自己,全校投票选出小水滴形象代言人,每月更换,在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
校本课程,丰富品牌内涵
结合学校“水滴文化”,青岛河西小学规划了“水韵”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主要围绕“水之形、水之韵、水之艺、水之德”四个方面展开。“水之形”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然形态的水,并培养环保意识;“水之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人笔下的水,品味水的韵味;“水之艺”目的是让学生欣赏艺术形态的水,培养审美情趣;“水之德”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水的品质等。
结合学校的“水滴文化”主题,学校制定了“七彩水滴,阅水成川”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通过实地的调研、考察,学校选取了青岛12处和“水”有关的景点进行了参观。低年级的学生到张村河等村庄进行参观,用图画的方式记录实践活动;中年级的学生到红岛挖蛤蜊、到青岛港、极地海洋世界、世园会去参观,用照片的形式做点滴记录;高年级的学生则到二龙山水库、石老人观光园等地区参观,撰写研究性报告,提高探究能力。学校开展这些活动不但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而且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学校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班级活动等多种方式鼓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学校鼓励师生走出校门看世界。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山东省青岛河西小学屡获殊荣:全国红十字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校园建设先进单位、青岛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等。学校相信:在“水滴文化”的统领下,河西小学一定能够打造成活力涌动的优质学校,为祖国培养一代代志在江海的阳光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