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课程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重视,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课堂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应用发展的眼光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调动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一、注重新课导入,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设法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揭示所授知识的实践意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设计在导入新课时和进入新授之间有所过渡,但这个过程决非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该环节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兴趣。怎样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本人就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1.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活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导入是化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验中的各种变化,使学生感到十分好奇和有趣,根据实验现象适当设问,制造悬念,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的心态下,导入新课,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教师对每节课的目标。我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把古今中外的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引言,设疑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钢的成分和性能时,穿插这样一段故事:1983年3月14日,在-15℃的寒冷气氛中,比利时的阿尔伯钢桥突然在惊天动地的金属断裂声中折成几段,坠入河中。谁是这起事故的肇事者呢?罪魁祸首是钢中的磷,钢铁中的磷含量过大遇冷就会变脆。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创造能力。
二、注重课堂氛围,精讲点拨,培养创新能力
1.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里有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必须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与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如我在讲《分子》这节内容时,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意识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里我们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精讲点拨
课堂里教者对新知的传授,对于论据、讲授、分析、总结等过程无须追求完美。因为这种过程只对授者“完成教学任务”的自身感觉有用,甚至是变相地对求知者的不负责任。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捕捉求知者学习障碍和思维灵感等方面去因时开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在老师有意的引导下去自觉地发现和掌握新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授新知时老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轮廓足够清晰,教师要对思维发展有所主导,授课时老师的重点要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字下工夫。这样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读教案的备课模式,要确立重授课的新方式,重活课堂的教学思路。
三、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对这全新的学科会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使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所保持,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对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进行补充。这种过程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我们讲第一单元第二课题这节的教学中,在做好课本中的规定演示实验外,老师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 “净水变蓝”“魔棒点灯”等。用这些学生既熟悉又不知道原理的简单实验去让他们感觉到化学是一门乐趣无穷的学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学生,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还可采取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大力发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去思考、去直接感受,吸取精华,激发学生思维,焕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冈西中学)
一、注重新课导入,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要设法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揭示所授知识的实践意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要设计在导入新课时和进入新授之间有所过渡,但这个过程决非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为该环节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兴趣。怎样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本人就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1.实验导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活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导入是化学得天独厚的优势。实验中的各种变化,使学生感到十分好奇和有趣,根据实验现象适当设问,制造悬念,在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的心态下,导入新课,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教师对每节课的目标。我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把古今中外的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引言,设疑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钢的成分和性能时,穿插这样一段故事:1983年3月14日,在-15℃的寒冷气氛中,比利时的阿尔伯钢桥突然在惊天动地的金属断裂声中折成几段,坠入河中。谁是这起事故的肇事者呢?罪魁祸首是钢中的磷,钢铁中的磷含量过大遇冷就会变脆。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导入,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创造能力。
二、注重课堂氛围,精讲点拨,培养创新能力
1.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里有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必须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与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如我在讲《分子》这节内容时,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时候,就有学生提出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这个问题的提出,让我意识到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于是,我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里我们营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2.精讲点拨
课堂里教者对新知的传授,对于论据、讲授、分析、总结等过程无须追求完美。因为这种过程只对授者“完成教学任务”的自身感觉有用,甚至是变相地对求知者的不负责任。教师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捕捉求知者学习障碍和思维灵感等方面去因时开导和启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在老师有意的引导下去自觉地发现和掌握新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授新知时老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知识结构的轮廓足够清晰,教师要对思维发展有所主导,授课时老师的重点要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字下工夫。这样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读教案的备课模式,要确立重授课的新方式,重活课堂的教学思路。
三、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学科,对这全新的学科会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使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所保持,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对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实验进行补充。这种过程会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如我们讲第一单元第二课题这节的教学中,在做好课本中的规定演示实验外,老师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 “净水变蓝”“魔棒点灯”等。用这些学生既熟悉又不知道原理的简单实验去让他们感觉到化学是一门乐趣无穷的学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学生,要注意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还可采取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大力发展情境教学,让学生去思考、去直接感受,吸取精华,激发学生思维,焕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冈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