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重庆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加快推进全市全域开放,大力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全面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拉长了身处内陆的“短板”,初步成长为内陆开放高地。
2016年6月的一天,沙坪坝区土主镇。
热风拂过场镇街市,将商贩的吆喝声向四方吹散。
喧嚣街市旁,一座普通民房兀自耸立。
对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即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简称“团结村中心站”或“中心站”)管理人员吴波而言,这座寻常民房浓缩着一段宝贵记忆。
“中心站筹建时,筹备组就以这里为‘指挥部’。”时任筹备组负责人的吴波说。
而对重庆来说,“团结村”三个字同樣意义非凡。
这个地名,承载了一个内陆城市通达世界的梦想。
萌芽
直到现在,吴波还清晰地记得进驻“指挥部”的情景。
那是2008年6月的一天,他的团队住进这间民房。
房子里没有空调,仅有一台落地扇拼命摇着头。
从房间窗户向外望去,远处的山脚下,规划中的现代化集装箱中心站,将在那里拔地而起——未来,这个中心站将成为横穿欧亚的“渝新欧”大动脉的“母站”。
几天后,吴波和其他筹备组成员前往工地调查。
彼时,工地与外界联通的道路,仅有一条从土主场镇延伸而来的水泥路。
吴波戴着安全帽,一步步走进工地。
面前,七八台推土机“轰隆隆”吼叫着,将一排排土堆推平。
铺开手中的规划图,吴波感到热血上涌。
“中心站建成后,将承担重庆及周边集装箱运输作业,成为重庆开放的重要平台。”他对同事们说,“按照规划,中心站一期工程将于一年后竣工——为保证工程如期竣工,我们一定要做好现场协调和监督工作。”
在随后的一年里,吴波团队开始天天在工地奔波。
其间,因为工地上没通水电,也没有食堂,他们常常到两公里外的西部物流园“蹭饭”。
那时,作为团结村铁路集散中心配套园区之一,依托团结村火车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西部物流园建设已近尾声。
经过协调,西部物流园已投用的食堂成了吴波团队的“后勤基地”。
崛起
2009年11月,团结村中心站工地。
这天夜里,吴波在办公室沙发上凑合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他就爬了起来,仔细整理好服装后,迈出了办公楼大门。
对吴波来说,这天绝对是个大日子——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工程正式竣工。
办公楼前,竣工仪式已经准备就绪。
仪式现场,四台40吨龙门吊横跨铁轨,仿佛护卫铁路大动脉的钢铁巨人,在绵延百米的集装箱装卸线上一字排开。
“贯通襄渝、渝怀、兰渝线的现代化集装箱中心站,即将投入实战。”吴波无限感慨。
当天竣工仪式后,团结村中心站随即开始试运营测试……
一个月后,吴波再次在办公室“借宿”——第二天,中心站就将开始举行试运营仪式。
那天晚上,已成为中心站运营部经理的吴波和同事们讨论了集装箱主箱区标注坐标的细节。
会后,吴波几乎一夜未眠。
两公里外,西部物流园的大楼同样灯火通明。
作为本次中心站试运营仪式的承办单位,西部物流园全体干部职工枕戈待旦。
汪兰芳就在其列。
作为西部物流园行政服务中心企业服务部部长,汪兰芳带领团队再次确认了试运营仪式执行细则。
几小时后,一声“发车”令下,汽笛声响彻天空——团结村中心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对西部物流园来说,中心站的运营将让园区功能定位更加完善,招商优势更加凸显。”汪兰芳兴奋地说。
节点
三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吴波和同事们顶着寒风,沿中心站集装箱作业线一路仔细巡查。
“中心站到发集装箱越来越多,这样的巡查也更频繁了。”他说。
彼时,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作为全市集装箱集散主平台之一的团结村中心站,即将迈上更大的舞台。
2011年1月28日,一列试验专列从团结村中心站发出。
这列试验专列的名字,在今天早已闻名世界——“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现更名为中欧班列(渝新欧)。
通过创新一体化国际通关模式,以及有效整合原有的国内铁路资源,重庆开辟了行经多国、直达西欧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在“渝新欧”试验班列发车仪式上,汪兰芳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村中心站的战略意义。
“通过外联果园港、寸滩港等,团结村中心站将成为内陆开放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汪兰芳说。
在试验班列高亢的汽笛声中,团结村从此成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
一条横穿欧亚、连接世界的内陆开放大通道,也由此缓缓延伸开来。
升位
2015年1月的一天傍晚,团结村中心站的一间办公室里,吴波正抽着“解乏烟”。
面前的烟灰缸里,早已插满了烟蒂。
“最近比较忙。”他笑道——因为运量猛增,年设计作业能力30万标箱的团结村中心站越发繁忙。
对吴波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渝新欧”国际班列自开通以来,其物流运量以及运送类型都迅速增长和拓宽,其境内服务对象也从最初的重庆本地工业企业拓展到了西部乃至全国。
乘着这股东风,团结村中心站及其配套体系也乘势扩容——2015年12月9日,中心站作业能力激升至年60万标箱。
两公里外,西部物流园也升级为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其物流、贸易、金融、信息四大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
2016年6月的一天,吴波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
他踱着步,在团结村中心站转了一圈。
凝视着铁道上排列整齐的集装箱,吴波感慨地说:“曾经的农田旷野,如今已成内陆开放的前沿。”
【手记】
吴波和汪兰芳拥有同一个身份——重庆内陆开放建设者。
每当凝望团结村这片热土时,他们的眼神里总会流露出异于常人的炽热。
正因为这样的炽热,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以探路者的胆略和勇气,以创新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从无到有培育出了三个枢纽平台、三个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形成了国内国际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枢纽体系。
如今,“开放”之于重庆已有了别样的意义——它已成为一套不断拓展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已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进步文化,已成为一种重庆人的共同信念。
未来,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在深化拓展内陆开放的征程上,这样的炽热将持续升温。
重庆立足自身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加快推进全市全域开放,大力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全面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拉长了身处内陆的“短板”,初步成长为内陆开放高地。
2016年6月的一天,沙坪坝区土主镇。
热风拂过场镇街市,将商贩的吆喝声向四方吹散。
喧嚣街市旁,一座普通民房兀自耸立。
对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即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简称“团结村中心站”或“中心站”)管理人员吴波而言,这座寻常民房浓缩着一段宝贵记忆。
“中心站筹建时,筹备组就以这里为‘指挥部’。”时任筹备组负责人的吴波说。
而对重庆来说,“团结村”三个字同樣意义非凡。
这个地名,承载了一个内陆城市通达世界的梦想。
萌芽
直到现在,吴波还清晰地记得进驻“指挥部”的情景。
那是2008年6月的一天,他的团队住进这间民房。
房子里没有空调,仅有一台落地扇拼命摇着头。
从房间窗户向外望去,远处的山脚下,规划中的现代化集装箱中心站,将在那里拔地而起——未来,这个中心站将成为横穿欧亚的“渝新欧”大动脉的“母站”。
几天后,吴波和其他筹备组成员前往工地调查。
彼时,工地与外界联通的道路,仅有一条从土主场镇延伸而来的水泥路。
吴波戴着安全帽,一步步走进工地。
面前,七八台推土机“轰隆隆”吼叫着,将一排排土堆推平。
铺开手中的规划图,吴波感到热血上涌。
“中心站建成后,将承担重庆及周边集装箱运输作业,成为重庆开放的重要平台。”他对同事们说,“按照规划,中心站一期工程将于一年后竣工——为保证工程如期竣工,我们一定要做好现场协调和监督工作。”
在随后的一年里,吴波团队开始天天在工地奔波。
其间,因为工地上没通水电,也没有食堂,他们常常到两公里外的西部物流园“蹭饭”。
那时,作为团结村铁路集散中心配套园区之一,依托团结村火车站和兴隆场特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的西部物流园建设已近尾声。
经过协调,西部物流园已投用的食堂成了吴波团队的“后勤基地”。
崛起
2009年11月,团结村中心站工地。
这天夜里,吴波在办公室沙发上凑合了一夜。
第二天清晨,他就爬了起来,仔细整理好服装后,迈出了办公楼大门。
对吴波来说,这天绝对是个大日子——集装箱中心站一期工程正式竣工。
办公楼前,竣工仪式已经准备就绪。
仪式现场,四台40吨龙门吊横跨铁轨,仿佛护卫铁路大动脉的钢铁巨人,在绵延百米的集装箱装卸线上一字排开。
“贯通襄渝、渝怀、兰渝线的现代化集装箱中心站,即将投入实战。”吴波无限感慨。
当天竣工仪式后,团结村中心站随即开始试运营测试……
一个月后,吴波再次在办公室“借宿”——第二天,中心站就将开始举行试运营仪式。
那天晚上,已成为中心站运营部经理的吴波和同事们讨论了集装箱主箱区标注坐标的细节。
会后,吴波几乎一夜未眠。
两公里外,西部物流园的大楼同样灯火通明。
作为本次中心站试运营仪式的承办单位,西部物流园全体干部职工枕戈待旦。
汪兰芳就在其列。
作为西部物流园行政服务中心企业服务部部长,汪兰芳带领团队再次确认了试运营仪式执行细则。
几小时后,一声“发车”令下,汽笛声响彻天空——团结村中心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对西部物流园来说,中心站的运营将让园区功能定位更加完善,招商优势更加凸显。”汪兰芳兴奋地说。
节点
三个月后的一天清晨,吴波和同事们顶着寒风,沿中心站集装箱作业线一路仔细巡查。
“中心站到发集装箱越来越多,这样的巡查也更频繁了。”他说。
彼时,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已经全面启动。
作为全市集装箱集散主平台之一的团结村中心站,即将迈上更大的舞台。
2011年1月28日,一列试验专列从团结村中心站发出。
这列试验专列的名字,在今天早已闻名世界——“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班列,现更名为中欧班列(渝新欧)。
通过创新一体化国际通关模式,以及有效整合原有的国内铁路资源,重庆开辟了行经多国、直达西欧的“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
在“渝新欧”试验班列发车仪式上,汪兰芳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村中心站的战略意义。
“通过外联果园港、寸滩港等,团结村中心站将成为内陆开放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汪兰芳说。
在试验班列高亢的汽笛声中,团结村从此成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
一条横穿欧亚、连接世界的内陆开放大通道,也由此缓缓延伸开来。
升位
2015年1月的一天傍晚,团结村中心站的一间办公室里,吴波正抽着“解乏烟”。
面前的烟灰缸里,早已插满了烟蒂。
“最近比较忙。”他笑道——因为运量猛增,年设计作业能力30万标箱的团结村中心站越发繁忙。
对吴波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渝新欧”国际班列自开通以来,其物流运量以及运送类型都迅速增长和拓宽,其境内服务对象也从最初的重庆本地工业企业拓展到了西部乃至全国。
乘着这股东风,团结村中心站及其配套体系也乘势扩容——2015年12月9日,中心站作业能力激升至年60万标箱。
两公里外,西部物流园也升级为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其物流、贸易、金融、信息四大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
2016年6月的一天,吴波下班后没有直接回家。
他踱着步,在团结村中心站转了一圈。
凝视着铁道上排列整齐的集装箱,吴波感慨地说:“曾经的农田旷野,如今已成内陆开放的前沿。”
【手记】
吴波和汪兰芳拥有同一个身份——重庆内陆开放建设者。
每当凝望团结村这片热土时,他们的眼神里总会流露出异于常人的炽热。
正因为这样的炽热,不沿边不靠海的重庆,以探路者的胆略和勇气,以创新破除体制机制上的瓶颈,在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下,从无到有培育出了三个枢纽平台、三个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形成了国内国际互联互通的立体交通枢纽体系。
如今,“开放”之于重庆已有了别样的意义——它已成为一套不断拓展和完善的制度体系,已成为一种坚定不移的进步文化,已成为一种重庆人的共同信念。
未来,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在深化拓展内陆开放的征程上,这样的炽热将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