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外出打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时,各地农村也由此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一般与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生活,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爱和正确引导,普遍存在心理抑郁、性格孤僻、礼教缺乏、行为粗暴等问题,有的厌学、逃学,甚者成为“问题儿童”,走上犯罪道路。
从2005年4月起,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率先启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程,按自愿原则,发动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担任“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呵护他们成长。
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里,“代理家长”为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架起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和“家”的温暖。
苏代浩的幸福生活
苏代浩10年前出生于南川区鸣玉镇四中村,他的童年有些苦涩。从1岁开始,爸爸就经常背着他到南川城找妈妈。后来,妈妈丢下他和父亲外出打工,一去不回。8岁的一天,爸爸也悄无声息地离他远走。
此后的日子,小代浩就和6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2004年10月以前,妈妈还经常打电话回来,后来连电话也很少打了。他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从此变得沉默寡言,除了和爷爷奶奶说话外就是看书,一个人想事情,从不与同学玩耍、交流。
2005年9月的一天,小代浩兴高采烈地从学校回家,激动地对爷爷说:“我有‘代理家长’了。”并拿出“新爸爸”给他的见面礼——一本漂亮的硬面抄、一个文具盒、一支钢笔、一瓶墨水给爷爷看。从那以后,小代浩慢慢变得爱说话了,与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还经常喊着要去找“代理爸爸”。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语文、数学都考了90多分。在日记中他写道:“下学期要考得更好,这样才对得起‘代理爸爸’。”
小代浩的变化,“代理家长”南川区农行鸣玉营业所所长甯秋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自2005年9月与这个“儿子”见面后,他每周都会与小代浩通两次电话,并到学校找老师了解他的学习情况。空闲一点的周末,他还会带小代浩到街上赶场,看看热闹。每次见面,第一句话肯定是问学习,然后询问爸爸妈妈是否给他打了电话。
2006年春节,小代浩到甯秋林家玩了9天,走亲戚、逛灯会、买新衣……和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苏代浩过了一个快乐年,春节过后竟改口叫甯秋林“甯爸爸”。
回忆起第一次和“代理爸爸”见面时的情景,小代浩笑了笑说:“刚见面时以为他很凶,说了几句话后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后来,只要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他都会直接拨通“甯爸爸”的电话,而且每次都能得到圆满解决。
现在,爸爸定时寄钱给苏代浩,爷爷奶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甯爸爸”关心他的学习和心理问题,还经常到学校和家里看他,小代浩觉得自己比谁都幸福。
“代理家长”的苦和乐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呵护,表现出了孤僻、乖张、暴躁、玩世不恭和自暴自弃等心理缺陷,特别是一些毕业生在面临升学的压力时,学习上缺乏攻坚克难的自信。“代理家长”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可谓费尽了心血。
鸣玉中学初三·一班班长、留守儿童陈乾宇平时成绩较好,但在中考临近的日子里,成绩却急剧下滑。这使“代理家长”、重庆创世纪通讯公司经理代先学非常着急,他专程从重庆赶到鸣玉中学,为陈乾宇买了复习资料、学习用具,还买了“生命一号”、“三勒浆”等补品。“父子”俩深入交谈,代先学分析了陈乾宇成绩下降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缺乏信心,患得患失,并勉励他:“你的基础很好,并且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只要你勇于拼搏,凭你的实力是一定能考上好学校的。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全力帮助你。”获得了精神动力的陈乾宇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辅导孩子功课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看到孩子一天天成熟懂事变乖,心里真是十分欣慰,日子也变得更加充实了。”在鸣玉派出所工作的郑小正谈起当“代理家长”的事就很兴奋。他说,为一个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就像自己家又多了一个孩子,对培养自家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竞争心等都很有好处。留守儿童魏相勇每天放学后都规规矩矩地到派出所来接受郑小正的功课辅导,魏相勇在期末考试时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1分。魏相勇的奶奶看见孩子成绩直线上升,行为习惯也变好了,心里乐开了花。
鸣玉中学老师谈自川是留守儿童苏院的“代理家长”。苏院是他从看守所带回来的。孩子最初对人不理不睬,第一学期期末考试350分,是班上第33名。上学期期末,苏院考了500分,前进到第13名。“谈老师对我太好了,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苏院说,“现在想好好读书考大学,将来做一名建筑工程师。”
为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也会遇到一些烦心的事。主动接收了被人们称为最调皮的留守儿童刘玉精的鸣玉派出所所长刘先进就有点发愁,刘玉精不但学习不努力,还常常泡在网吧、台球室里。刘先进由于公务缠身,在管理时间上周转不过来,他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奏效。最后,刘先进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须抽空到刘玉精家“查岗”,清问作业完成情况。坚持了一个月后,办法还真起了作用,刘玉精的奶奶说:“现在孩子听话多了。”
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孩子,你已经被道南中学录取了。”2006年8月,“代理家长”陈代清迫不及待地将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她代理的留守儿童曹贵。“是吗?”一直在家等候录取通知书的曹贵惊喜万分。
“陈阿姨提前就打听到了我被道南中学录取的消息,比我的真妈妈还要关心我。”面对笔者,曹贵说起陈阿姨对她的关心没有丝毫做作,也没有一丝留守儿童的孤单和羞怯,落落大方的举止和谈吐让笔者感受到了她的快乐。
“要不是‘代理家长’照顾我的孩子,恐怕一般高中都考不上哟。”听闻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的曹幸福,从福建赶了回来。他执意要去感谢陈代清。他说:“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无法照顾孩子。没有想到,孩子在‘代理家长’的照顾下,变得不但喜欢学习了,而且更懂文明礼貌了。”
父母忙于生计外出务工,迫不得已让孩子留守家中,这是一种无奈。这种无奈一直成为他们为人父、为人母而无法照顾孩子成长的挥之不去的遗憾。而“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温馨的关爱正好弥补了他们的这一遗憾。远在深圳打工的张成明在电话中道出了他们对“代理家长”制的赞同:“在外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担心孩子的家庭教育跟不上会耽误孩子一辈子。‘代理家长’制度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很感激政府的这一做法。”
“以前因为缺乏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支撑,最不好管理的就是留守儿童,花费了我们不少的精力,还往往费力不讨好。但自从留守儿童有了‘代理家长’后,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和老师交流了,逃课调皮的减少了,省了我们不少时间。”教师周运书感叹道。据了解,2006年,鸣玉中学初三290名毕业生中有29名留守儿童,这29名留守儿童在其“代理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有8名升入了南川中学,12名升入了普高,5名报读了职高。
如今,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已在南川34个乡镇开花结果,11291名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而重庆市南川区鸣玉中学在全国率先创建的“代理家长”制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被充分肯定,将在重庆全市推广。
从2005年4月起,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率先启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程,按自愿原则,发动镇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组干部和有帮扶能力的共产党员担任“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成爱心帮扶对子,呵护他们成长。
爸爸妈妈不在的日子里,“代理家长”为缺失亲情的留守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架起了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桥梁,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和“家”的温暖。
苏代浩的幸福生活
苏代浩10年前出生于南川区鸣玉镇四中村,他的童年有些苦涩。从1岁开始,爸爸就经常背着他到南川城找妈妈。后来,妈妈丢下他和父亲外出打工,一去不回。8岁的一天,爸爸也悄无声息地离他远走。
此后的日子,小代浩就和60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2004年10月以前,妈妈还经常打电话回来,后来连电话也很少打了。他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从此变得沉默寡言,除了和爷爷奶奶说话外就是看书,一个人想事情,从不与同学玩耍、交流。
2005年9月的一天,小代浩兴高采烈地从学校回家,激动地对爷爷说:“我有‘代理家长’了。”并拿出“新爸爸”给他的见面礼——一本漂亮的硬面抄、一个文具盒、一支钢笔、一瓶墨水给爷爷看。从那以后,小代浩慢慢变得爱说话了,与同学的交流也多了,还经常喊着要去找“代理爸爸”。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语文、数学都考了90多分。在日记中他写道:“下学期要考得更好,这样才对得起‘代理爸爸’。”
小代浩的变化,“代理家长”南川区农行鸣玉营业所所长甯秋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自2005年9月与这个“儿子”见面后,他每周都会与小代浩通两次电话,并到学校找老师了解他的学习情况。空闲一点的周末,他还会带小代浩到街上赶场,看看热闹。每次见面,第一句话肯定是问学习,然后询问爸爸妈妈是否给他打了电话。
2006年春节,小代浩到甯秋林家玩了9天,走亲戚、逛灯会、买新衣……和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苏代浩过了一个快乐年,春节过后竟改口叫甯秋林“甯爸爸”。
回忆起第一次和“代理爸爸”见面时的情景,小代浩笑了笑说:“刚见面时以为他很凶,说了几句话后就没有这种感觉了。”后来,只要遇到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他都会直接拨通“甯爸爸”的电话,而且每次都能得到圆满解决。
现在,爸爸定时寄钱给苏代浩,爷爷奶奶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甯爸爸”关心他的学习和心理问题,还经常到学校和家里看他,小代浩觉得自己比谁都幸福。
“代理家长”的苦和乐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亲情呵护,表现出了孤僻、乖张、暴躁、玩世不恭和自暴自弃等心理缺陷,特别是一些毕业生在面临升学的压力时,学习上缺乏攻坚克难的自信。“代理家长”们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可谓费尽了心血。
鸣玉中学初三·一班班长、留守儿童陈乾宇平时成绩较好,但在中考临近的日子里,成绩却急剧下滑。这使“代理家长”、重庆创世纪通讯公司经理代先学非常着急,他专程从重庆赶到鸣玉中学,为陈乾宇买了复习资料、学习用具,还买了“生命一号”、“三勒浆”等补品。“父子”俩深入交谈,代先学分析了陈乾宇成绩下降的原因在于对自己缺乏信心,患得患失,并勉励他:“你的基础很好,并且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比其他同学有优势,只要你勇于拼搏,凭你的实力是一定能考上好学校的。如果你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全力帮助你。”获得了精神动力的陈乾宇凭着顽强的意志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辅导孩子功课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看到孩子一天天成熟懂事变乖,心里真是十分欣慰,日子也变得更加充实了。”在鸣玉派出所工作的郑小正谈起当“代理家长”的事就很兴奋。他说,为一个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就像自己家又多了一个孩子,对培养自家孩子的爱心、责任心、同情心、竞争心等都很有好处。留守儿童魏相勇每天放学后都规规矩矩地到派出所来接受郑小正的功课辅导,魏相勇在期末考试时语文得了83分,数学得了91分。魏相勇的奶奶看见孩子成绩直线上升,行为习惯也变好了,心里乐开了花。
鸣玉中学老师谈自川是留守儿童苏院的“代理家长”。苏院是他从看守所带回来的。孩子最初对人不理不睬,第一学期期末考试350分,是班上第33名。上学期期末,苏院考了500分,前进到第13名。“谈老师对我太好了,我真想叫他一声爸爸,”苏院说,“现在想好好读书考大学,将来做一名建筑工程师。”
为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也会遇到一些烦心的事。主动接收了被人们称为最调皮的留守儿童刘玉精的鸣玉派出所所长刘先进就有点发愁,刘玉精不但学习不努力,还常常泡在网吧、台球室里。刘先进由于公务缠身,在管理时间上周转不过来,他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奏效。最后,刘先进给自己规定了每天必须抽空到刘玉精家“查岗”,清问作业完成情况。坚持了一个月后,办法还真起了作用,刘玉精的奶奶说:“现在孩子听话多了。”
留守儿童茁壮成长
“孩子,你已经被道南中学录取了。”2006年8月,“代理家长”陈代清迫不及待地将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她代理的留守儿童曹贵。“是吗?”一直在家等候录取通知书的曹贵惊喜万分。
“陈阿姨提前就打听到了我被道南中学录取的消息,比我的真妈妈还要关心我。”面对笔者,曹贵说起陈阿姨对她的关心没有丝毫做作,也没有一丝留守儿童的孤单和羞怯,落落大方的举止和谈吐让笔者感受到了她的快乐。
“要不是‘代理家长’照顾我的孩子,恐怕一般高中都考不上哟。”听闻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的曹幸福,从福建赶了回来。他执意要去感谢陈代清。他说:“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无法照顾孩子。没有想到,孩子在‘代理家长’的照顾下,变得不但喜欢学习了,而且更懂文明礼貌了。”
父母忙于生计外出务工,迫不得已让孩子留守家中,这是一种无奈。这种无奈一直成为他们为人父、为人母而无法照顾孩子成长的挥之不去的遗憾。而“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温馨的关爱正好弥补了他们的这一遗憾。远在深圳打工的张成明在电话中道出了他们对“代理家长”制的赞同:“在外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担心孩子的家庭教育跟不上会耽误孩子一辈子。‘代理家长’制度帮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很感激政府的这一做法。”
“以前因为缺乏了家庭教育的有效支撑,最不好管理的就是留守儿童,花费了我们不少的精力,还往往费力不讨好。但自从留守儿童有了‘代理家长’后,很多孩子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爱和老师交流了,逃课调皮的减少了,省了我们不少时间。”教师周运书感叹道。据了解,2006年,鸣玉中学初三290名毕业生中有29名留守儿童,这29名留守儿童在其“代理家长”的精心呵护下,有8名升入了南川中学,12名升入了普高,5名报读了职高。
如今,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已在南川34个乡镇开花结果,11291名留守儿童在“代理家长”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而重庆市南川区鸣玉中学在全国率先创建的“代理家长”制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被充分肯定,将在重庆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