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研究,阐述了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存在问题,并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方面对有关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 综述
  
  高校辅导员制度自1952年创立,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完善与提高。辅导员在大学生成人、成才培养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陈秀、尹秀娟,2006)。作为与大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辅导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其心理疾患已远远高出一般人群,这实际上已成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源头。近年来,对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我通过对1979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试图对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希望对今后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一、研究现状
  本研究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得数据来源。本研究通过在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中国期刊网(www.cnki.net)”上以“辅导员”和“心理健康”及“辅导员心理健康”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查阅到自1979年以来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的论文1339篇,在添加了“高校”这一关键词后,搜索到的相关论文为627篇。经过对这些论文的仔细阅读、筛查后发现,其中只有70篇是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研究,在2000年之前没有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的论文发表,2000年有一篇关于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文章,2004、2005、2006、2007年发表的数量分别为3、4、4、4。从2008年开始,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文章增幅较大,2008年为13篇,2009年为15篇,2010年为23篇。
  在这70篇文章中,使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有9篇,其余文章都是属于思辨性文章,即从质的方面来考察、研究这一问题。从以上一些基本数据上可以看出,对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相对滞后,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思辨水平,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研究重点及其成果
  从已有文献分析,目前研究者对高校辅导心理健康的研究重点为: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吴文珊,2006;朱媛媛,2008;罗伏生等,2009)、职业枯竭与职业倦怠(吴薇莉等,2006;孟勇,2008;陈静等,2010)、心理压力及其调试(丁敢真,2006,肖晓哲,2010)、心理应激研究(蔡秋婷,2008)、心理焦虑与对策研究(黄夏青,2004),研究方式一部分使用问卷调查,有SCL-90,16PF,MBI-GS量表,以及自编问卷和论证方式(陈翔,2006;李德芝等,2004.;李景春等,2007;徐鵬,2005;田敏等,2009)。
  这些研究分别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显示了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高校辅导员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比较,得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意和精神病性五项因子具有显著差异(吴文珊,2006);关于心理压力,在被调查的辅导员中,有50%的人认为很有压力感,压力来自社会、工作及自身等方面(丁敢真,2006)。
  2.具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主要表现在被调查者成就感低落、情绪低落、厌倦工作、自我评价低。
  3.人际关系问题。研究指出辅导员感到人际关系难处,人际关系不稳定,成就感低(李景春等,2007)。认为人际关系对辅导员很重要的占63.13%(丁敢真,2006),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关系紧张的情况。辅导员的工作总是会涉及人际关系,有些辅导员在交往中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能很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易于与同行发生纷争,与学生产生对立,与领导关系紧张,久而久之形成孤独、无助、固执、偏激、郁闷、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易于引发自卑、妒忌、埋怨、畏怯的不良心理(王国良,2007)。
  4.角色认同与多种角色冲突问题,由此滋生郁闷、厌烦心理(彭云龙等,2010;李小宁,2009)。辅导员工作内容多,任务比较琐碎,不易出成绩,由此造成许多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角色不认可,而多头管理,常让辅导员无所适从,由此也会使其产生心理问题。
  三、对高校辅导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
  相关研究对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性质。辅导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工作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交友、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学生保姆的角色。这一角色让辅导员的工作琐碎而无挑战性;无法为其带来成就感。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学生思想多元化,这更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辅导员虽然是高校教师,但实际上只是个二级教师地位,与高校专业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相比,在科研、职称评定、进修、收入待遇等方面都处于比较尴尬的位置。辅导员对学生工作、自身前途、发展的困惑和迷茫直接影响到其自身的心理健康。
  2.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经济的冲击波及每一个角落。而高校辅导员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考虑自身的前途与发展需要是必然的。赵艳丽(2002)在研究中对比了优秀辅导员与非优秀辅导员,指出了优秀辅导员相对而言有许多显著的优点,然而在许多高校几年后出现优秀辅导员在专业上和经济上都不如非优秀辅导员的情况,因为优秀辅导员承担更多工作,压力更大,而非优秀辅导员有的专注于学习、有的搞兼职或搞开发。这种情况更是让辅导员感到前途渺茫,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3.自身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时代多是佼佼者,来到新的岗位,更是希望能够继续有突出的表现,往往会对自身要求过高,由此带来的压力、焦虑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此外,我国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起步较晚,辅导员也存在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足的情况,当出现心理方面问题时可求助的相关机构有限,这也是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另一个原因。
  四、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1.研究方法。从已有文献来看,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思辨方式探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仅限于纯理论讨论分析、经验总结,缺乏实证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以后的研究应该将质和量的研究方法结合,可以采用心理测量与统计方法等方法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
  2.研究内容。目前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别具体心理问题方面,在研究容的广度上明显不足。并且,多数研究只局限于某个院校,或某个区域,缺乏对高校辅导员整体状况的研究;其研究的内容只限于高校辅导员本身,没有涉及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而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状况必然会对学生、对学校造成一定影响,以后还应该对这些相互关联事物进行研究。
  另外,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维护方面,现有文章提出了一些相关策略,但这些解决办法的科学性、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因此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干预研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从目前的文献看,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很薄弱,这不符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加大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研究,拓展研究的深度,将为高校辅导员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为高校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蔡秋婷.高校辅导员心理应激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12):69-72.
  [2]陈静,黄月胜.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工作倦怠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0,(1):128-132.
  [3]陈永森,邱海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建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111-114.
  [4]陈翔,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3:154-156.
  [5]陈秀,尹秀娟,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角色转换的影响[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78-80.
  [6]丁敢真,廖梅杰,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试——以浙江师范大学辅导员调查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2-116.
  [7]黄夏青.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及对策研究[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8:104-105.
  [8]李德芝,邱瑞婵.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J].思想与教育研究,2004.7:28-30.
  [9]李景春,徐鵬等.论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压力及化解策略[J].科协论坛,2007.1:149-150.
  [10]李小宁.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2009,(8):10-11.
  [11]罗伏生,沈丹,2009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修复策略[J].中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73-175.
  [12]孟勇.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与职业倦怠[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2008,(1):69-71.
  [13]彭云龙,宋洁.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1):177-178.
  [14]田敏,王宇.地震灾区高校专职辅导员心理健康的维护[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26-28.
  [15]肖晓哲.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6),54-56.
  [16]徐鹏.高校政治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135-137.
  [17]吴文珊.高校青年政治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应对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6:111-112.
  [18]吴薇莉等.高效辅导员职业枯竭与心理管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106-109.
  [19]王国良.高校政治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试探析[J].科技与教育,2007.3:86-88.
  [20]赵艳丽.高效优秀辅导员心理素质的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42-46.
  [21]朱媛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途径[J].中国校医,2008,(8):465-466.
其他文献
根据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分析研究了金选别的技术方案,采用重选一尾矿氰化浸出的工艺流程,使矿石中用元素得到了较好的回收。
摘 要: 趣味昆虫学课程内容多,信息量大。在本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教学信息更加丰富,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教学方式更加动态,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必须合理设计教学课件中文字、图片、动画与视频四者之间的比例,并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趣味昆虫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趣味昆虫学
以氯金酸为前驱物,以柠檬酸三纳和硼氢化钠或单独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金溶胶,胶体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4 nm和5.4 nm,粒径分布集中,强还原剂有利于控制胶体粒子的粒度及粒
前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指出:为了实现这种变革,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建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大学校园是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之一[1]。建设绿色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对大学的呼唤。  一、建设绿色大学是丰富我院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绿色大学”的深刻内涵
生物学知识博大而精深,学好这门学科的关键在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积累。生物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们在字面表述、内涵上,或者在过程上有些相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正确地对其知识点区别把握,往往容易混淆。我认为通过不同形式的对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知识的本质属性。  一、运用对比策略,让学生理解基礎知识  1.在学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知识。  (1)场
研究了无氰亚硫酸盐溶液电镀金铜镉合金技术。由于引入了合适的络合剂,改进了镀液的稳定性。镀层的主要性能为:组分Au75±5℅,Cu22±4℅,Cd3±1℅;硬度(HV)360~387Kg/mm;镀层耐磨耐腐
摘 要: 本文从构建体科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实践数学管理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活动;建立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论述了高校教学管理体制创新。  关键词: 创新人才 高校教学 管理体制    一、构建本科生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1.建立和完善学分制下的高校课程管理体系。  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1]。课程管理委员会由各个学科中的教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用人
保持宣传基调的连续性、稳定性□何伟保持宣传基调的连续性、稳定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重要属性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属性包括鲜明的党性、正确的指导性、广泛的群众性以及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