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既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技能。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小组共读,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激励学生阅读,形成阅读习惯;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组织举行阅读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充分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书籍阅读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由浅表的阅读到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转化。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说明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自从我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笔者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小组共读,形成阅读习惯
笔者班上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书源严重缺乏。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归根究底,是他们的阅读量太少,阅读能力不足。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丰富班级的图书角,笔者发动学生开展“我捐一本书,能看五十本”的捐书活动。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笔者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把自己看到的好书介绍给学生,并向学生讲书里的动人情节,有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感人情节与小组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喜欢上了看书。笔者还每周利用一节课带全班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早上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看书,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每月还评出阅读之星,激励学生阅读。
二、课内外有机结合,促进课外阅读
课堂是语文阅读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如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笔者向学生介绍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所提到作者看《水浒传》的内容,笔者向学生出示《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教師向学生介绍或者让学生自身通过阅读的理解介绍这四大名著中的部分精彩内容,并推荐学生阅读《三十六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进行阅读竞赛,建立奖励机制
为了提高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每个月笔者都组织阅读知识竞赛。每次竞赛笔者确定内容,一般为一篇记叙文,或者是一篇说明文,题目形式多样,与上级要求一致,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通过笔试的方式比赛。经过30分钟的角逐,最后通过笔者的批改,选出前五名学生进行奖励。
每一次阅读竞赛,笔者都是有训练目的的。例如,这一个单元的课文里有说明文,学习课文时,笔者就重点训练学生学会理解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懂得各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进行阅读竞赛时,笔者就针对这方面来出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又例如,另一个单元的课文里的记叙文里面有很多的人物描写(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笔者就抓住这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白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文章里出现较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就抓住修辞手法这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每一次阅读竞赛,学生都觉得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很有用,上课时就加倍认真听讲,做起题目来得心应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牢固学生的文学基础,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让学生爱上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黄艳靖.阅读:历久弥新的味道一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16).
[2]周艺柠.让阅读浸人生,缕缕书香伴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5).
[3]郝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才徽县实验小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充分强调了博览群书的好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至2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3至4年级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至6年级学生要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书籍阅读等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由浅表的阅读到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转化。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说明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自从我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笔者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小组共读,形成阅读习惯
笔者班上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书源严重缺乏。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归根究底,是他们的阅读量太少,阅读能力不足。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丰富班级的图书角,笔者发动学生开展“我捐一本书,能看五十本”的捐书活动。为了让学生爱上读书,笔者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把自己看到的好书介绍给学生,并向学生讲书里的动人情节,有时就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感人情节与小组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学生不知不觉喜欢上了看书。笔者还每周利用一节课带全班学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阅图书,鼓励学生利用早上到校时间和课余时间看书,并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惑,每月还评出阅读之星,激励学生阅读。
二、课内外有机结合,促进课外阅读
课堂是语文阅读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如教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笔者向学生介绍鲁迅的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所提到作者看《水浒传》的内容,笔者向学生出示《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教師向学生介绍或者让学生自身通过阅读的理解介绍这四大名著中的部分精彩内容,并推荐学生阅读《三十六计》。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激发,从被动转化为主动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进行阅读竞赛,建立奖励机制
为了提高我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让学生快乐学习语文,每个月笔者都组织阅读知识竞赛。每次竞赛笔者确定内容,一般为一篇记叙文,或者是一篇说明文,题目形式多样,与上级要求一致,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通过笔试的方式比赛。经过30分钟的角逐,最后通过笔者的批改,选出前五名学生进行奖励。
每一次阅读竞赛,笔者都是有训练目的的。例如,这一个单元的课文里有说明文,学习课文时,笔者就重点训练学生学会理解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懂得各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进行阅读竞赛时,笔者就针对这方面来出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又例如,另一个单元的课文里的记叙文里面有很多的人物描写(如: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笔者就抓住这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白这些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如果文章里出现较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拟人、反问等),就抓住修辞手法这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明白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每一次阅读竞赛,学生都觉得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很有用,上课时就加倍认真听讲,做起题目来得心应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牢固学生的文学基础,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让学生爱上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只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黄艳靖.阅读:历久弥新的味道一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16).
[2]周艺柠.让阅读浸人生,缕缕书香伴成长——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5).
[3]郝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才徽县实验小学为例[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