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解決实际问题中,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述、一题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将复杂的问题提炼为简单问题,多角度思考,在多问、多解、多述、多变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形式多样 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探求、探索、探讨、探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努力着。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数学教学多样化的提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形式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要求学生全方位思考,得出开放式结论,一题多问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每一道复杂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由简单的问题复合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同样的条件下多角度提问,以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根据条件,补充不同问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出示:六(3)班有女生有20人,男生有25人。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1.六(3)班一共有多少人?20 25=45(人);2.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25-20=5(人);3.女生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0÷25=4/5;4.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25÷20=125%;5.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25÷20=1.25;6.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5÷(20 25)=5/9;7.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0÷(20 25)=4/9;8.女生与男生只数的比是多少?20∶25=4∶5.
二、数学教学多样化的叙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同样类型的题目,会做这题,却会在同样类型的其他题目中出现错误,这反映的是学生对题意中的数量关系不理解,这是不能正确解答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要设计不同的情境,用同一个算式解答,数量关系相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辨析,从而抓住题目最基本的思考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牢固掌握的目的。这样,从数学化了的问题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出示算式1÷(1/20 1/30)=12(小时),让学生编数学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30小时,两人合作几小时完成?
2.有一个游泳池,单独开A号进水管,20小时注满,单独开B号进水管,30小时注满,若同时开AB两个进水管,几小时注满?
3.要打印一份文件,李明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张一单独完成需要30小时,两人合作几小时完成?
4.从甲城到乙,小轿车需要行20小时,客车需要行30小时,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出发,几小时能相遇?
在学生编写同一道算式题解的不同应用题时,在生活中他们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形,让数学回归生活,并在解答时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发现数学关系完全相同,明确虽然用不同的情境进行叙述编写题意,但解题思路相同。
三、数学教学多样化的解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题多解训练,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就是利用不同的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引领学生分析、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的练习活动。这样的课堂需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要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要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例题:书架的第一层有60本书,拿走1/5放到第二层,两层同样多,第二层有多少本?
同学们通过认真分析题意,探索出下列几种解法:
1.用分数的知识解答:同学们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将第一层书的本数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将其中的1份给第二层,还剩4份,第二层拿到第一层给的1份也是4份,原来只有3份,也就是第二层原来的本数是第一层的3/5,用第一层的本数×3/5=第二层的本数。列式为5-1-1=3,60×3/5=36(本)。
2.用比的知识解答:同样看刚才的线段图,可以看出第一层有5份,第二层有3份,第一层与第二层本数的比是5∶3,根据第一层5份有60本,可以求出每份有60÷5=12(本),第二层有这样的3份,12×3=36(本)。
四、数学教学多样化的变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题多变”的作业设计,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适度“跟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题多变,重点在于对某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一题多变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极大的帮助,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前提,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设计恰当的“一题多变”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形式多样 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探求、探索、探讨、探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努力着。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数学教学多样化的提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解决问题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形式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要求学生全方位思考,得出开放式结论,一题多问能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每一道复杂的解决问题的题目都是由简单的问题复合而成的,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同样的条件下多角度提问,以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比如根据条件,补充不同问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出示:六(3)班有女生有20人,男生有25人。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1.六(3)班一共有多少人?20 25=45(人);2.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25-20=5(人);3.女生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0÷25=4/5;4.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25÷20=125%;5.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25÷20=1.25;6.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5÷(20 25)=5/9;7.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20÷(20 25)=4/9;8.女生与男生只数的比是多少?20∶25=4∶5.
二、数学教学多样化的叙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同样类型的题目,会做这题,却会在同样类型的其他题目中出现错误,这反映的是学生对题意中的数量关系不理解,这是不能正确解答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要设计不同的情境,用同一个算式解答,数量关系相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辨析,从而抓住题目最基本的思考过程,达到举一反三、牢固掌握的目的。这样,从数学化了的问题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出示算式1÷(1/20 1/30)=12(小时),让学生编数学题:
1.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乙单独完成需要30小时,两人合作几小时完成?
2.有一个游泳池,单独开A号进水管,20小时注满,单独开B号进水管,30小时注满,若同时开AB两个进水管,几小时注满?
3.要打印一份文件,李明单独完成需要20小时,张一单独完成需要30小时,两人合作几小时完成?
4.从甲城到乙,小轿车需要行20小时,客车需要行30小时,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城出发,几小时能相遇?
在学生编写同一道算式题解的不同应用题时,在生活中他们找到了数学知识的原形,让数学回归生活,并在解答时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发现数学关系完全相同,明确虽然用不同的情境进行叙述编写题意,但解题思路相同。
三、数学教学多样化的解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题多解训练,需要教师从不同角度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就是利用不同的思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引领学生分析、解答同一个数学问题的练习活动。这样的课堂需要做到三点:一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二是要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三是要开阔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例题:书架的第一层有60本书,拿走1/5放到第二层,两层同样多,第二层有多少本?
同学们通过认真分析题意,探索出下列几种解法:
1.用分数的知识解答:同学们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将第一层书的本数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将其中的1份给第二层,还剩4份,第二层拿到第一层给的1份也是4份,原来只有3份,也就是第二层原来的本数是第一层的3/5,用第一层的本数×3/5=第二层的本数。列式为5-1-1=3,60×3/5=36(本)。
2.用比的知识解答:同样看刚才的线段图,可以看出第一层有5份,第二层有3份,第一层与第二层本数的比是5∶3,根据第一层5份有60本,可以求出每份有60÷5=12(本),第二层有这样的3份,12×3=36(本)。
四、数学教学多样化的变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题多变”的作业设计,需要对研究问题进行适度“跟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题多变,重点在于对某个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探索。一题多变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有极大的帮助,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前提,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设计恰当的“一题多变”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