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者认为要想顺利执行新课改必须进行有效的预习,文章分别论述了有效预习的实施步骤,好处以及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教学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有效预习;学习者;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主要九个部分,其中有两个部分跟以往有很大的区别,分别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两个部分,作者认为,要想做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转变,必须要实施课前有效的预习。
古语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古代的智慧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超预期的效果。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把以往“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实现翻转课堂,但是如果要实现“先学后教”学习者课前对于即将传授的新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必须要有一部分是用来应对新知识的学习的,这就要求课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预习;另外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学生或者老师,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案组织实施教学,无形中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展有效的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预习时保留下来的疑问,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所不能预期的,通过和学生共同讨论寻求答案,促进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
有效预习的实施步骤:首先,围绕即将的新授课教师布置预习的主题。就是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提炼出来下次上课时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习者在课前进行这些内容的自学。其次,学习者带着疑问先阅读一下教材。这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实际上就是一个教材的浏览过程,通过这一次的浏览,学习者迅速发现教材中和教师布置的主题相关的内容,并确定自己哪些地方能弄明白,哪些地方是通过努力学习也不会弄懂的。再次,深入研究自己不懂的地方。研究不懂的关键问题在哪里,提出疑问。不用自己花时间解决,而是把这些疑问留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享出来与教师一起讨论。最后,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认真听取教师的解决方案和其他學习者的学习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疑问得以解决,学习者才会有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带给学习者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而这样的成就感也恰恰是他们做好下一次预习的动力。
有效预习的好处:首先大大提升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学习者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找出答案,这样无形中自学能力会得以提升,而自学能力是应对各种各样新知识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其次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只需花时间讲解大部分学生都留有疑问的问题就可以,这样保证有限的教学时间都会花在必要的问题解决上,不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最后有效预习能促进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每个学习者预习后都会发现不同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大家把这些问题全部拿出来讨论,从而得到多个维度的问题解决方案,从不同的角度讨论研究同一个问题,促进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有效预习的注意事项:首先做好预习笔记。一定要记录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写明是如何解决的,长此下去积累有自身特色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会是学习者学习路上的宝贵财富。其次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结合互联网等可以利用的一切学习资源,依据所要预习学科的特点及内容特点展开预习,保证预习不会流于形式。
预习是一种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有不同的预习形式和方法,只要是有效的就要保持。
参考文献:
[1]张玉琴.课前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9月
[2]汪君霞.教师要做有效预习的摆渡人.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6月
关键词:有效预习;学习者;教师
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涉及主要九个部分,其中有两个部分跟以往有很大的区别,分别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两个部分,作者认为,要想做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这样的转变,必须要实施课前有效的预习。
古语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国古代的智慧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超预期的效果。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把以往“先教后学”改为“先学后教”,实现翻转课堂,但是如果要实现“先学后教”学习者课前对于即将传授的新知识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也就是说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必须要有一部分是用来应对新知识的学习的,这就要求课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预习;另外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往往以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来评价学生或者老师,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教案组织实施教学,无形中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发展,开展有效的预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预习时保留下来的疑问,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所不能预期的,通过和学生共同讨论寻求答案,促进学生发展性思维的同时也拉近了教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
有效预习的实施步骤:首先,围绕即将的新授课教师布置预习的主题。就是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提炼出来下次上课时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习者在课前进行这些内容的自学。其次,学习者带着疑问先阅读一下教材。这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实际上就是一个教材的浏览过程,通过这一次的浏览,学习者迅速发现教材中和教师布置的主题相关的内容,并确定自己哪些地方能弄明白,哪些地方是通过努力学习也不会弄懂的。再次,深入研究自己不懂的地方。研究不懂的关键问题在哪里,提出疑问。不用自己花时间解决,而是把这些疑问留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分享出来与教师一起讨论。最后,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认真听取教师的解决方案和其他學习者的学习经验。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疑问得以解决,学习者才会有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带给学习者的快乐是无法比拟的,而这样的成就感也恰恰是他们做好下一次预习的动力。
有效预习的好处:首先大大提升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学习者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找出答案,这样无形中自学能力会得以提升,而自学能力是应对各种各样新知识学习的必要基础,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终身学习的必备条件。其次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教师只需花时间讲解大部分学生都留有疑问的问题就可以,这样保证有限的教学时间都会花在必要的问题解决上,不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最后有效预习能促进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每个学习者预习后都会发现不同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课堂上大家把这些问题全部拿出来讨论,从而得到多个维度的问题解决方案,从不同的角度讨论研究同一个问题,促进学习者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有效预习的注意事项:首先做好预习笔记。一定要记录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写明是如何解决的,长此下去积累有自身特色的学习经验,这些都会是学习者学习路上的宝贵财富。其次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结合互联网等可以利用的一切学习资源,依据所要预习学科的特点及内容特点展开预习,保证预习不会流于形式。
预习是一种长时间积累下来的学习习惯,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会有不同的预习形式和方法,只要是有效的就要保持。
参考文献:
[1]张玉琴.课前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9月
[2]汪君霞.教师要做有效预习的摆渡人.小学教学参考,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