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近六十年前,一位朋友受聘去当县立初级中学的教务主任。承他不弃,约我去教国文,以免饿死街头。
糊里糊涂教到学期中间,忽有一天课堂后面靠学生的另一扇门开了,进来三个人。一是很少光顾学校的校长,一是个矮胖子,两人后面跟着我那位朋友。我当时正在向学生提问,照例找的是我估计还没学会的学生。他站在那里疙疙瘩瘩回答不好。我让他站着想,又叫起另一个程度差的学生,当然不会比前一个好。有的学生已回头去观望来宾了,我还未注意,又想问第三个。忽然惊醒,有参观的人,不能再展示坏学生。赶忙叫他们都坐下,我自己来解答。不料我没说几句,那三位不速之客已经不辞而别了。
后来我那朋友笑着告诉我,他和校长陪同的是县教育局的视学员。他听课后给我的评语是四个字:不会教书。
我一听,猛然觉得一只饭碗掉下来打碎了。
朋友仍然笑着叫我不要在意,县里的人都是熟朋友,不会有什么的。可是我仍然有点忐忑不安。
又过些时,我把这事差不多忘了,没想到旧戏重演。有一次我上课一多半,远处那扇门又开了,又进来三个人。原班人马只换了一个,矮胖子变成穿西服的高瘦子。当时我正在讲朱自清或是别的名家的一篇短文,大概是选的补充课文。我既未提问,也没有讲解难字难句段落大意,只是在自问自答。问:这段文为什么要这样讲?换个讲法行不行?为什么接下去一段又那样讲?能不能改头换面颠来倒去?这个词,这个句子,若不用,换个什么?比原来的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答:作者这样写,这样挑选词句,是有用意的。用意是引起读的人想到他没说的什么。若是改了,不但文章不好,用意也不是缺了就是錯了。所以学文章一要探讨作者用词用句用意,二要想到同样意思自己还能怎么写,拿来比较。这样容易懂得人家也提高自己。我边讲边举例滔滔不绝。学生都不看书,只望着我,也不管有没有外人。我忽然想起,又来了客人,莫非又是来视察我的吧?连忙打断,改讲课文。不幸的是客人一听我讲的告一段落,转身就出了门,随后不久下课铃就响了。
果然不错,后来教务主任朋友对我说,那是省里的视学员来检查学校教学。我一听,扑通一声,心中的饭碗顿时成为碎片。
朋友问:“你猜他给你的评语是什么?”说着大笑起来。我没法回答,想:该不会是立即革职吧?
“这位省视学听你讲课居然迷上了,一直听下去顾不得走,听完出门就下课了,还有一个班也不去听了。中午县里大家陪他吃饭时,他还发挥一遍,说是从省城出来到过几个县,这次才听到了新鲜课。这样讲书才能吸引学生,连他都觉得闻所未闻。他对你这堂课赞不绝口,说是没想到能这样讲文章。”
“你是开玩笑吧?”我不相信。
“哪里的话!那位视学员还想问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我只说是我的朋友,给蒙混过去了。你的名字也没告诉他,所以在座的县视学员也不知道说的是你。”
“后来呢?”
“后来上菜,就没有人提这和吃饭无关的事了。”
“对我来说,这可正是和吃饭有关的大事啊!”我这样想,但没说出口。我到底是会教书还是不会教书呢?
(安宝珊摘自东方出版中心《游学生涯》)
糊里糊涂教到学期中间,忽有一天课堂后面靠学生的另一扇门开了,进来三个人。一是很少光顾学校的校长,一是个矮胖子,两人后面跟着我那位朋友。我当时正在向学生提问,照例找的是我估计还没学会的学生。他站在那里疙疙瘩瘩回答不好。我让他站着想,又叫起另一个程度差的学生,当然不会比前一个好。有的学生已回头去观望来宾了,我还未注意,又想问第三个。忽然惊醒,有参观的人,不能再展示坏学生。赶忙叫他们都坐下,我自己来解答。不料我没说几句,那三位不速之客已经不辞而别了。
后来我那朋友笑着告诉我,他和校长陪同的是县教育局的视学员。他听课后给我的评语是四个字:不会教书。
我一听,猛然觉得一只饭碗掉下来打碎了。
朋友仍然笑着叫我不要在意,县里的人都是熟朋友,不会有什么的。可是我仍然有点忐忑不安。
又过些时,我把这事差不多忘了,没想到旧戏重演。有一次我上课一多半,远处那扇门又开了,又进来三个人。原班人马只换了一个,矮胖子变成穿西服的高瘦子。当时我正在讲朱自清或是别的名家的一篇短文,大概是选的补充课文。我既未提问,也没有讲解难字难句段落大意,只是在自问自答。问:这段文为什么要这样讲?换个讲法行不行?为什么接下去一段又那样讲?能不能改头换面颠来倒去?这个词,这个句子,若不用,换个什么?比原来的好还是不好?为什么?答:作者这样写,这样挑选词句,是有用意的。用意是引起读的人想到他没说的什么。若是改了,不但文章不好,用意也不是缺了就是錯了。所以学文章一要探讨作者用词用句用意,二要想到同样意思自己还能怎么写,拿来比较。这样容易懂得人家也提高自己。我边讲边举例滔滔不绝。学生都不看书,只望着我,也不管有没有外人。我忽然想起,又来了客人,莫非又是来视察我的吧?连忙打断,改讲课文。不幸的是客人一听我讲的告一段落,转身就出了门,随后不久下课铃就响了。
果然不错,后来教务主任朋友对我说,那是省里的视学员来检查学校教学。我一听,扑通一声,心中的饭碗顿时成为碎片。
朋友问:“你猜他给你的评语是什么?”说着大笑起来。我没法回答,想:该不会是立即革职吧?
“这位省视学听你讲课居然迷上了,一直听下去顾不得走,听完出门就下课了,还有一个班也不去听了。中午县里大家陪他吃饭时,他还发挥一遍,说是从省城出来到过几个县,这次才听到了新鲜课。这样讲书才能吸引学生,连他都觉得闻所未闻。他对你这堂课赞不绝口,说是没想到能这样讲文章。”
“你是开玩笑吧?”我不相信。
“哪里的话!那位视学员还想问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我只说是我的朋友,给蒙混过去了。你的名字也没告诉他,所以在座的县视学员也不知道说的是你。”
“后来呢?”
“后来上菜,就没有人提这和吃饭无关的事了。”
“对我来说,这可正是和吃饭有关的大事啊!”我这样想,但没说出口。我到底是会教书还是不会教书呢?
(安宝珊摘自东方出版中心《游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