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南方农村家庭种桑养蚕比较普遍,我们三人家里也有养蚕的。看到长辈们养蚕日夜操劳非常辛苦,还时常会碰到翻转方格蔟比较困难的问题,我们便想设计改进蚕具帮他们一把。
于是,我们三人约定一起研究如何制作一个机器代替人工来翻转方格蔟,目标是能用电动代替人工,而且实现批量自动操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蚕农翻转方格蔟的劳动强度。
一 发现问题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蚕饲养到五龄之后即可上蔟,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格蔟具是外框呈长方形的方格蔟。现有上蔟装置一般是将方格蔟竖直悬挂在支架上,不能批量翻转。而熟蚕具有在方格蔟上向上爬,寻找结茧位置的特性。在作茧过程中,一部分蚕会先入格作茧,而另一部分没有找到方格蔟的则继续往上爬,这样就会出现方格蔟上部蚕多下部蚕少,方格蔟的下部分空格多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充分利用方格蔟的方格,蚕农每隔一段时间就需将方格蔟翻转后悬挂,而且一天之内要反复多次,甚至夜间也要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增加了蚕农的劳动强度。
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可自动翻转的上蔟装置,但是那些上蔟装置通常是利用蚕在方格蔟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重力失衡进行调节的,所以使用时如果大部分熟蚕已在方格蔟的下部分入格结茧,这时即使有蚕继续向上爬,爬到顶部也还不愿入格结茧,一定时间内方格蔟上半部分的蚕的重量也不会超过下部分的重量,方格蔟就无法自动翻转,游走的熟蚕就会抱成团跌落下来。而且,这种上蔟装置只能对单个方格蔟起作用,当多个方格蔟靠近放置时,自动翻转时就会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实现批量操作,而如果放置距离较远又会浪费很多空间。
发明过程
我们初步制订方案之后,就进行分工。韦代顺利用周末时间制作和加工模型做试验,开始时很顺利,安装飞轮和马达都没问题,但是方格蔟的放置和固定成了问题。这关系到两根固定杆的移动和固定方法,我们还找不到窍门。这个难题由周海月负责攻克,她拿着设计图请教了几位木工师傅之后,找到了解决办法。通电试机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电机不停地转动,这样下去,蚕不被转晕才怪,而且电机转速过快,蚕会被转得飞离方格蔟。我们只好选用低速电机来降低转速。然而,如何控制电机让它定时自转,仍然是个大问题,我们只好请教辅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共同努力,既分工又合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发明,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多位蚕农的认可。
发明内容
这种养蚕用方格蔟定时电动翻转器,包括两端通过左、右两根转轴与一固定机构转动相连的方格蔟安装架,在方格蔟安装架上安装有若干个方格蔟,左转轴的外端与设于固定机构上的驱动机构相连;方格蔟安装架包括左右竖直相对设置的两个盘座,在两盘座之间水平设有一固定杆组,固定杆包括两根上固定杆和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两根上固定杆和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在盘座上的正投影组成矩形的四个顶点,两根上固定杆和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侧的盘座上。
两根上固定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设在盘座上部的两个上固定杆圆型固定孔中。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设在盘座下部的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腰型固定孔中。
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和盘座,在底座的顶部两侧相对设有固定板,盘座的两端分别通过左、右两根转轴与传动带相连。
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一侧的电机和设于底座上的控制器,设于电机输出轴端的主动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设于左转轴外端的从动皮带轮相连,电机与设于底座上的控制器相连。
在方格蔟本体的顶部两个顶点和底部两个顶点处分别设有上挂钩和下挂钩,上挂钩开口向下,下挂钩开口向上。上固定杆和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表面上分别间隔相对设有若干个方格蔟限位凸块。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限位机构与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腰型固定孔相连。限位机构包括沿可卸载的下活动杆径向方向相对设于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表面两侧的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限位凸块,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限位凸块分别安装于设有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腰型固定孔两侧的可卸载的下活动杆限位凹槽內。
四 发明贡献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养蚕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充分利用方格蔟的方格以及蚕房空间的养蚕用方格蔟定时电动翻转装置,白天晚上均可工作,能有效地降低蚕农的工作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 韦天钰
编 辑 孙世奇)
于是,我们三人约定一起研究如何制作一个机器代替人工来翻转方格蔟,目标是能用电动代替人工,而且实现批量自动操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蚕农翻转方格蔟的劳动强度。
一 发现问题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蚕饲养到五龄之后即可上蔟,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格蔟具是外框呈长方形的方格蔟。现有上蔟装置一般是将方格蔟竖直悬挂在支架上,不能批量翻转。而熟蚕具有在方格蔟上向上爬,寻找结茧位置的特性。在作茧过程中,一部分蚕会先入格作茧,而另一部分没有找到方格蔟的则继续往上爬,这样就会出现方格蔟上部蚕多下部蚕少,方格蔟的下部分空格多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充分利用方格蔟的方格,蚕农每隔一段时间就需将方格蔟翻转后悬挂,而且一天之内要反复多次,甚至夜间也要进行操作,费时费力,增加了蚕农的劳动强度。
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可自动翻转的上蔟装置,但是那些上蔟装置通常是利用蚕在方格蔟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重力失衡进行调节的,所以使用时如果大部分熟蚕已在方格蔟的下部分入格结茧,这时即使有蚕继续向上爬,爬到顶部也还不愿入格结茧,一定时间内方格蔟上半部分的蚕的重量也不会超过下部分的重量,方格蔟就无法自动翻转,游走的熟蚕就会抱成团跌落下来。而且,这种上蔟装置只能对单个方格蔟起作用,当多个方格蔟靠近放置时,自动翻转时就会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实现批量操作,而如果放置距离较远又会浪费很多空间。
发明过程
我们初步制订方案之后,就进行分工。韦代顺利用周末时间制作和加工模型做试验,开始时很顺利,安装飞轮和马达都没问题,但是方格蔟的放置和固定成了问题。这关系到两根固定杆的移动和固定方法,我们还找不到窍门。这个难题由周海月负责攻克,她拿着设计图请教了几位木工师傅之后,找到了解决办法。通电试机时,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电机不停地转动,这样下去,蚕不被转晕才怪,而且电机转速过快,蚕会被转得飞离方格蔟。我们只好选用低速电机来降低转速。然而,如何控制电机让它定时自转,仍然是个大问题,我们只好请教辅导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共同努力,既分工又合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快速完成发明,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多位蚕农的认可。
发明内容
这种养蚕用方格蔟定时电动翻转器,包括两端通过左、右两根转轴与一固定机构转动相连的方格蔟安装架,在方格蔟安装架上安装有若干个方格蔟,左转轴的外端与设于固定机构上的驱动机构相连;方格蔟安装架包括左右竖直相对设置的两个盘座,在两盘座之间水平设有一固定杆组,固定杆包括两根上固定杆和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两根上固定杆和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在盘座上的正投影组成矩形的四个顶点,两根上固定杆和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两侧的盘座上。
两根上固定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设在盘座上部的两个上固定杆圆型固定孔中。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两端,分别插设于设在盘座下部的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腰型固定孔中。
固定机构包括底座和盘座,在底座的顶部两侧相对设有固定板,盘座的两端分别通过左、右两根转轴与传动带相连。
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底座一侧的电机和设于底座上的控制器,设于电机输出轴端的主动皮带轮通过传动带与设于左转轴外端的从动皮带轮相连,电机与设于底座上的控制器相连。
在方格蔟本体的顶部两个顶点和底部两个顶点处分别设有上挂钩和下挂钩,上挂钩开口向下,下挂钩开口向上。上固定杆和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表面上分别间隔相对设有若干个方格蔟限位凸块。两根可卸载的下活动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限位机构与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腰型固定孔相连。限位机构包括沿可卸载的下活动杆径向方向相对设于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表面两侧的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限位凸块,两个可卸载的下活动杆限位凸块分别安装于设有可卸载的下活动杆腰型固定孔两侧的可卸载的下活动杆限位凹槽內。
四 发明贡献
本发明弥补了现有养蚕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充分利用方格蔟的方格以及蚕房空间的养蚕用方格蔟定时电动翻转装置,白天晚上均可工作,能有效地降低蚕农的工作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 韦天钰
编 辑 孙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