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镇)和乡镇企业就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这就是被称为农民工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给予高度关切,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报道问题,已成为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课题。
【关键词】农民工报道 社会责任 策略
本文就媒体在反映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中,如何对这一庞大群体给予更多饱含深情的关怀,以及在报道过程中,如何既讲维护又讲策略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 履行社会责任——解难不发难,帮忙不添乱
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主流媒体,《江苏工人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既能理直气壮地充当农民工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又能积极引导舆论为国家分忧,起到“解难不发难,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我们在反映全省各级党政、工会组织和企业从多方面提供保障,努力让农民工体面劳动、快乐生活等方面,作了浓墨重彩的宣传。包括:
报道了江苏省政府积极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认真落实对他们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政策。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采取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以合理的租赁价格提供给具备条件的新就业人员租住。此外,又大量报道了全省绝大多数企业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集体宿舍,许多企业还自建了农民工公寓。尤其是重点报道了去年5月,在南通市总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的推动下,南通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明确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工可以像城镇困难职工一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
报道了江苏各地纷纷提出“新市民”口号,尽可能实行各种“同城待遇”,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当地。报道了针对农民工急需接受技能培训的要求,江苏各级工会充分发挥职工学校、企业职工技术学校和其它各类培训阵地的作用,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工参加职工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普及创新知识,提升创新技能;围绕重点工程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引导农民工立足岗位,开展“六小”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表彰、奖励的有效激励机制。
报道了根据农民工的特点,目前,江苏各地建立了2000多个职工读书屋(站),尤其是苏州太仓市通过在职工中倡导“读好一本书、上好一堂课、学好一门技术、走好一生路”,创建职工读书站,组织开展农民工读书活动,被企业与职工广为接受,提升了“新太仓人”综合素质的典型经验,等等。
特别是,《江苏工人报》近两年来一直高度关注农民工保洁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在一版头条先后推出了《农民工保洁员:城里安家何时梦圆》、《辛辛苦苦干了20年,还在享受“临时工”待遇——农民工保洁员盼社保“保”到自己头上》、《南京农民环卫工居住状况调查:蜗居公厕,他们已知足》、《环卫工离有保障的生活还有多远》等一系列报道,其中《农民工保洁员盼社保“保”到自己头上》荣获了2009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
近年来,《江苏工人报》在报道农民工的宣传中,既关心了农民工的心理诉求,更关心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前途;既扩大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树立正面形象——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当今,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作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他们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但农民工在就业、养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文化设施和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不能获得平等的权益保障,造成了他们诸多的困境,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夹心层”。在展现农民工的追求与梦想中,《江苏工人报》一方面大力倡导记者深入这一群体,倾听他们畅谈打工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在加大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地挖掘与开拓农民工的正面形象,发掘与展示农民工勤劳、勇敢、质朴、忠厚的品德以及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进典型。
去年,《江苏工人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浓墨重彩地报道了南京市邮政局投递员谢培军的感人故事。这个来南京打工的外乡人,在自己生存都面临着严重挑战的困难关头,却已经坚持了7年时间,用爱心默默地帮扶着一个城里的重残者,并且让这个曾被医生判定只能活到20岁,而如今已是45岁的重度残疾人,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健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事迹才具有最强的感染力。这篇对农民工典型的报道,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用事例说理,使主人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生动而直观,亲切又自然。此稿由于从策划到采写,报社编委领导和记者都是饱含深情,几易其稿,我们在宣传该先进人物时,既注重再现、升华先进典型精神;又注重把握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力求变“小盆景”为“大花园”,以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该报道在2010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中,夺得了通讯一等奖和编辑一等奖。
不久前,《江苏工人报》又在一版头条位置,对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公司B601/2组,作了题为《学习创新,让农民工班组成为行业“王牌军”》的报道。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公司使用了大批进城务工农民,在1187名员工中,女性农民工就有952名,占职工总数的80.2%。B601/2组是成品制衣组,由151名奋战在服装战线上的农民工姐妹组成。该报道既反映了5302公司对这些农民工不歧视、不冷漠、不另类,让她们与正式工一样享受同工同酬、同保险同福利、同培养同使用、同经济待遇、同政治待遇,努力为她们创造成长的平台,给她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又突出宣传了这群农民工姐妹,坚持“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进步”的理念,一步一個脚印,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令读者感悟到农民工姐妹虽处于劳动力大军最低端,却自立自强,以自身的作为,打破世俗眼光,重塑农民工形象,让世人刮目相看。该长篇通讯及评论刊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三、有胆识讲策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应该说,让农民工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民声,尤其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让农民工享受城里人的待遇,更是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对此,媒体不仅在道义上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且更应当通过具体的文章、标题、版面,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在理论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生活导向等不同层面,加以正确维护与引导。
作为江苏职工自己的报纸,《江苏工人报》积极推动办报创新,开辟了一系列专刊、专栏,重点报道全省各地特别是各企业及工会组织在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提高技能、发展自我、融入城市以及追求幸福生活诸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如,2008年起,本报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办的《劳动保障》周刊,着力打造省级劳动保障政策平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窗口,开设了“权威发布”、“政策解读”、“创业之星”、“劳动话题”、“12333维权热线”、“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等栏目,为广大农民工开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习劳动政策法规的大课堂,增强了报纸的服务性和贴近性。
在此基础上,《劳动保障》周刊又新辟了“关爱农民工”专栏,除了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全省各地、各部门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经验和做法外,还用鲜活、真实的报道,广泛宣传优秀农民工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展现当代农民工自强不息的时代风采。
2009年开设的《播洒阳光 情暖万家》专栏,对在就业创业帮扶、医疗帮扶、住房解困帮扶、送温暖送清凉送安全送健康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进行大力宣传,以期唤起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关爱。这些带有温度和独立思考的报道,在字里行间体现了对农民工兄弟姐妹深刻的人文关怀。
媒体要做到既能坚持公正立场,又能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就必须注重宣传策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道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新闻学角度讲,这里的“文”既是指新闻报道要有准确、丰富的新闻事实,又是强调舆论引导要有娴熟的技巧和策略的手段,讲究新闻的艺术手段,进行准确、真实、适时、适度的报道。对农民工的新闻报道要产生感染读者的效果,应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少说套话空话,少一些浅层次扫描,多一些深层次剖析。
在这方面,《江苏工人报》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全省专业报优秀作品,以及全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中,分别获得过各项奖项的《维权热线》、《维权快语》、《话中有画》、《职工维权课堂》等专栏,注重以案说法,以法维权,积极履行工人报的维护职能,坚定地打好工人报维权这张特色牌。在这些栏目中,编辑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农民工的心声统一起来,把镜头、笔头多放在基层、多对准农民工,多用农民工中的鲜活语言,多用农民工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因而使这些集中反映农民工的利益诉求的栏目,既体现了“铁肩担道义”胆识,又起到“妙手著文章”的效果,成为全国工会系统普法宣传与职工维权报道的品牌栏目。
(作者:江苏工人报社副总编辑)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农民工报道 社会责任 策略
本文就媒体在反映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中,如何对这一庞大群体给予更多饱含深情的关怀,以及在报道过程中,如何既讲维护又讲策略等问题作一探讨。
一、 履行社会责任——解难不发难,帮忙不添乱
作为维护职工权益的主流媒体,《江苏工人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既能理直气壮地充当农民工的代言人和维护者,又能积极引导舆论为国家分忧,起到“解难不发难,补台不拆台,帮忙不添乱”的实际效果。近年来,我们在反映全省各级党政、工会组织和企业从多方面提供保障,努力让农民工体面劳动、快乐生活等方面,作了浓墨重彩的宣传。包括:
报道了江苏省政府积极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认真落实对他们的住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政策。以及政府相关部门采取配建和集中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租赁型经济适用住房,以合理的租赁价格提供给具备条件的新就业人员租住。此外,又大量报道了全省绝大多数企业切实解决农民工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提供免费的集体宿舍,许多企业还自建了农民工公寓。尤其是重点报道了去年5月,在南通市总工会等单位和部门的推动下,南通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明确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工可以像城镇困难职工一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做法。
报道了江苏各地纷纷提出“新市民”口号,尽可能实行各种“同城待遇”,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当地。报道了针对农民工急需接受技能培训的要求,江苏各级工会充分发挥职工学校、企业职工技术学校和其它各类培训阵地的作用,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工参加职工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普及创新知识,提升创新技能;围绕重点工程建设、企业生产经营的难点,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引导农民工立足岗位,开展“六小”活动,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组织农民工参加各类职工职业技能竞赛,逐步形成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表彰、奖励的有效激励机制。
报道了根据农民工的特点,目前,江苏各地建立了2000多个职工读书屋(站),尤其是苏州太仓市通过在职工中倡导“读好一本书、上好一堂课、学好一门技术、走好一生路”,创建职工读书站,组织开展农民工读书活动,被企业与职工广为接受,提升了“新太仓人”综合素质的典型经验,等等。
特别是,《江苏工人报》近两年来一直高度关注农民工保洁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在一版头条先后推出了《农民工保洁员:城里安家何时梦圆》、《辛辛苦苦干了20年,还在享受“临时工”待遇——农民工保洁员盼社保“保”到自己头上》、《南京农民环卫工居住状况调查:蜗居公厕,他们已知足》、《环卫工离有保障的生活还有多远》等一系列报道,其中《农民工保洁员盼社保“保”到自己头上》荣获了2009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
近年来,《江苏工人报》在报道农民工的宣传中,既关心了农民工的心理诉求,更关心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前途;既扩大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较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树立正面形象——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当今,农民工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的新阶段,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他们更多地把进城务工看作谋求发展的途径,不仅注重工资待遇,而且也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和权利的实现。现代文明的熏陶,形成他们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的新思维,成为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者、接受者和传播者。但农民工在就业、养老、医疗保障、子女教育、文化设施和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不能获得平等的权益保障,造成了他们诸多的困境,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夹心层”。在展现农民工的追求与梦想中,《江苏工人报》一方面大力倡导记者深入这一群体,倾听他们畅谈打工人生的酸甜苦辣,以及在加大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的同时,另一方面,积极地挖掘与开拓农民工的正面形象,发掘与展示农民工勤劳、勇敢、质朴、忠厚的品德以及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进典型。
去年,《江苏工人报》在一版头条位置,浓墨重彩地报道了南京市邮政局投递员谢培军的感人故事。这个来南京打工的外乡人,在自己生存都面临着严重挑战的困难关头,却已经坚持了7年时间,用爱心默默地帮扶着一个城里的重残者,并且让这个曾被医生判定只能活到20岁,而如今已是45岁的重度残疾人,变得越来越阳光、越来越健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的事迹才具有最强的感染力。这篇对农民工典型的报道,始终坚持用事实说话、用事例说理,使主人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生动而直观,亲切又自然。此稿由于从策划到采写,报社编委领导和记者都是饱含深情,几易其稿,我们在宣传该先进人物时,既注重再现、升华先进典型精神;又注重把握先进典型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力求变“小盆景”为“大花园”,以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该报道在2010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中,夺得了通讯一等奖和编辑一等奖。
不久前,《江苏工人报》又在一版头条位置,对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公司B601/2组,作了题为《学习创新,让农民工班组成为行业“王牌军”》的报道。南京际华5302服饰装具有限公司使用了大批进城务工农民,在1187名员工中,女性农民工就有952名,占职工总数的80.2%。B601/2组是成品制衣组,由151名奋战在服装战线上的农民工姐妹组成。该报道既反映了5302公司对这些农民工不歧视、不冷漠、不另类,让她们与正式工一样享受同工同酬、同保险同福利、同培养同使用、同经济待遇、同政治待遇,努力为她们创造成长的平台,给她们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又突出宣传了这群农民工姐妹,坚持“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进步”的理念,一步一個脚印,创造出骄人的业绩。令读者感悟到农民工姐妹虽处于劳动力大军最低端,却自立自强,以自身的作为,打破世俗眼光,重塑农民工形象,让世人刮目相看。该长篇通讯及评论刊出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
三、有胆识讲策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应该说,让农民工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已经成为一种时代民声,尤其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让农民工享受城里人的待遇,更是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程度。对此,媒体不仅在道义上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且更应当通过具体的文章、标题、版面,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在理论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生活导向等不同层面,加以正确维护与引导。
作为江苏职工自己的报纸,《江苏工人报》积极推动办报创新,开辟了一系列专刊、专栏,重点报道全省各地特别是各企业及工会组织在帮助农民工实现就业、提高技能、发展自我、融入城市以及追求幸福生活诸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如,2008年起,本报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办的《劳动保障》周刊,着力打造省级劳动保障政策平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宣传窗口,开设了“权威发布”、“政策解读”、“创业之星”、“劳动话题”、“12333维权热线”、“深度报道”、“系列报道”等栏目,为广大农民工开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学习劳动政策法规的大课堂,增强了报纸的服务性和贴近性。
在此基础上,《劳动保障》周刊又新辟了“关爱农民工”专栏,除了重点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全省各地、各部门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工作经验和做法外,还用鲜活、真实的报道,广泛宣传优秀农民工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展现当代农民工自强不息的时代风采。
2009年开设的《播洒阳光 情暖万家》专栏,对在就业创业帮扶、医疗帮扶、住房解困帮扶、送温暖送清凉送安全送健康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进行大力宣传,以期唤起社会各界对农民工的关爱。这些带有温度和独立思考的报道,在字里行间体现了对农民工兄弟姐妹深刻的人文关怀。
媒体要做到既能坚持公正立场,又能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就必须注重宣传策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道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新闻学角度讲,这里的“文”既是指新闻报道要有准确、丰富的新闻事实,又是强调舆论引导要有娴熟的技巧和策略的手段,讲究新闻的艺术手段,进行准确、真实、适时、适度的报道。对农民工的新闻报道要产生感染读者的效果,应该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具体生动、真实感人。少说套话空话,少一些浅层次扫描,多一些深层次剖析。
在这方面,《江苏工人报》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在全省专业报优秀作品,以及全省报纸优秀作品评比中,分别获得过各项奖项的《维权热线》、《维权快语》、《话中有画》、《职工维权课堂》等专栏,注重以案说法,以法维权,积极履行工人报的维护职能,坚定地打好工人报维权这张特色牌。在这些栏目中,编辑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农民工的心声统一起来,把镜头、笔头多放在基层、多对准农民工,多用农民工中的鲜活语言,多用农民工身边的生动事例,多用农民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报道。因而使这些集中反映农民工的利益诉求的栏目,既体现了“铁肩担道义”胆识,又起到“妙手著文章”的效果,成为全国工会系统普法宣传与职工维权报道的品牌栏目。
(作者:江苏工人报社副总编辑)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