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偏失与匡正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0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复杂任务。”[1]家校通力合作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使青少年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真正认识到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一、劳动教育的偏失
  重智轻德、重知识轻劳动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动教育在学校和家庭中被软化,导致青少年劳动观念淡薄、劳动能力低下。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劳动教育的家校影响相悖
  为贯彻《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将劳动课纳入课程体系的要求,一些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劳技课,同时在校内积极开展以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课程,少先队活动、课外活动等辅助性学科课程的实施,积极推进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但劳动教育中却缺少了家长参与,甚至家庭在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上与学校背道而驰。首先,家长不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其次,家长消极应对学校的劳动教育,孩子放学回家后,在父母的骄纵下重新做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最后,不少父母教导子女“好好学习,以后不要成为劳苦大众”,甚至有家长和老师认为劳动和学习是矛盾的,导致学校的劳动教育成为“独角戏”。
  (二)劳动教育的连续性被割裂
  幼儿时期,孩子是热爱劳动的,但升入小学后,由于环境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片面衔接,忽视劳动价值、思维方式、社会适应的衔接等问题,导致儿童对劳动的认识发生了偏差。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许多儿童在幼儿园时争抢着做擦黑板、收放板凳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孩子们看来,为老师和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无上光荣;到了小学阶段,大多数的学生都产生了厌恶劳动的倾向,甚至将劳动视为“下等事”。为什么学生的年龄越大,对自身的劳动特质持否定态度的比例越高?原因在于,当孩子有劳动愿望的时候,师长的负面评价会打击孩子参与劳动的热情,导致儿童劳动意识淡薄。
  (三)青少年劳动的机会被剥夺
  学校的卫生由清洁工打扫,教室卫生家长来做,儿童缺少劳动机会就难以形成劳动习惯,家长和学校过多包办,剥夺了少年儿童参与学校劳动和家务劳动的机会。家务劳动由人工智能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承包,科技使生活更美好的同时也正在使儿童变得懒惰。当前,一些学校还存在劳技课有形无实、缺乏劳技专业师资、家长和教师都不能对学生的劳技活动予以有效指导、劳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障、劳技课安全压力大以及劳技教育课的评价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家庭和学校曲解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剥夺青少年劳动的机会,导致劳动教育的合力难以形成。
  (四)劳动教育的形式被异化
  目前,在家校合作的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家庭与学校将劳动异化为惩罚手段的现象。老师和家长将安排孩子打扫校园卫生、做家务作为惩罚,这种情况下,家校联手不是将劳动的目标定为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是将劳动视为一种惩罚。斯金纳认为:“惩罚是指当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随机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将劳动视为一种惩罚本身就是将劳动视作了厌恶刺激,这会使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养成逃避劳动的习惯,甚至形成扭曲的劳动价值观。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影响,一些青少年看不起劳动,缺乏“劳动光荣”的信念。
  二、劳动教育的匡正策略
  家校都应转变“分数至上”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的理念,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
  (一)家校达成劳动教育的共识
  家校合作启蒙儿童劳动观念。“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苏霍姆林斯基高度重视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影响上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劳动最光荣的教育观念和勤劳致富的职业意识启蒙,充当好传劳动教育之道的教师角色。家庭积极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应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让孩子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升自我。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和教育极其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不仅开始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在形成规范性言行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企及的。因此,父母和教师应当积极合作,共同做好儿童的劳动观念启蒙。
  (二)家校协同作好劳动教育的幼小衔接
  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连续性,需要贯穿整个幼儿和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每一个阶段都有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紧密相连,埃里克森将3~6岁的儿童特征定义为“主动对内疚的冲突”,这一时期的儿童乐于帮助自己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能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奠定基础;但如果成人讥笑幼儿的创造行为和想象力,幼儿就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開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但当儿童进入3~6岁,就会逐步转向“勤奋与自卑的冲突”,进入学校的儿童会变得不爱劳动。这就需要保持劳动教育的连续性,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学段目标明确又有机衔接的劳动教育体系。一方面从劳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建立统一性和一贯性;另一方面是在家庭内部儿童的劳动教育衔接上保持系统一致性。可以将游戏与相关课程相结合,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能力,选择想要从事的劳动活动。孩子们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培养的连续性是少年儿童劳动教育的关键。加强劳动教育的幼小衔接,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
  (三)家校协同为青少年提供劳动机会   学校和家庭不应侵占学生的劳动课和对家务活大包大揽,应积极拓宽劳动内容和劳动途径,如开展家政课、劳动活动、少先队活动、劳技创新教育活动,注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并重,举办“科技创新大赛”和“劳技创新作品大赛”,鼓励劳动创新。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如台湾的家政课,教室里锅碗瓢盆等厨具一应俱全,学校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会做饭等生活基本技能。学校各个公共场所都建立了卫生包干区,划分了班级服务范围。学校不仅规定学生每学期完成一定量的义工服务,还动员家长也完成义工服务,台湾教育当局认为“学生通过必要的劳动锻炼,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理解父母、学会合作、促进学习”。又如日本学校的餐厅,每天抽一个班级帮厨,这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劳动机会,能够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四)尊重青少年的劳动成果
  苏霍姆林斯基在《一块面包》中对父母参与孩子劳动、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有详细地描写,苏霍姆林斯基指导孩子们一起种小麦,麦子收了磨成粉,烤成面包,邀请所有的家长来吃,孩子烤的面包或许只有自己的父母才觉得香,但这很重要,因为家长的鼓励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尊重,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要转变家长对于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促使家长尊重孩子的劳动成果,并且积极与孩子共同参加劳动,使他们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一生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家校联合制定一系列的青少年劳动教育基本规范有利于从外部约束和规范其劳动行为,帮助孩子通过实践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但是家庭学校若存在两套规矩,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家庭与学校在制定劳动规则方面应当协商,保持家校劳动目的一致,家规与校规以同一宗旨不同表现形式存在,避免劳动教育家校相悖的错误倾向出现。涂尔干认为,对制度的规则意识,越早培育越好,几乎从儿童出生时候就要开始使他接受与其所生存的环境有关的习惯,以使他越来越遵守规则,进而维持其公民生活的正常运转。此外,老师和家长还应合理赏罚、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任务。
  家长和教师应在青少年劳动教育的合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重视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以自身的良好品行影响和帮助孩子形成好思想、好品格、好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家校合作平台,加强对劳动教育的交流,家长和教师通过微信、QQ以及专门的家校沟通app及时地进行交流沟通并相互学习有效的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积极沟通孩子的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利用家长学校开展“适当的家务劳动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如何指导孩子做家务”的劳动专题教育等[2],使家长不断提升家庭劳动教育水平,全面学习家庭劳动教育知识,系统掌握家庭劳动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家校联合用正确的方法和行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卷[M].蔡汀,王义高,祖晶,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1.
  [2]张海.让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成就学生道德人生[J].现代教学,2015(1):14-16.
  【刘潞,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海云,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楚然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儿童权利视角审视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儿童政策,有利于确证儿童作为主体人的绝对价值与基本权利,重塑儿童作为主动人的形象,实现儿童政策的“合法律性”与“合道德性”,促进社会的法治、小康进程。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是灾害中儿童权利保护的重要阵地,家庭教育是灾害中受教育权的重要实现途径,是儿童其他权利实现的基础,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儿童权利实现的程度。基于此,儿童权利视角下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儿童
3月16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直指当前一次性塑料餐盒和纸杯、餐巾纸等物品存在诸多问题。这份报告离不开一个人,董金狮。  2007年3月15日,他因揭露废旧光盘制作有毒奶瓶晋级中央电视台“3.15贡献奖”候选人。“较真过程中肯定会伤害一些不合格企业的利益,但只有伤及他们的利益,才能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3月20日晚,董金狮在电话中对本刊记者表示。  
汽车消费市场的用户愈发成熟,选车不仅要看颜值,更要看硬实力。吉利博瑞号称最美中国车,除了设计和各方面的均衡表现,现在又进行了换“芯”升级,挑剔的用户会心动么?  吉利的1.8TD发动机曾荣获“中国芯”十佳发动机美誉,而第三代1.8TD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5kW,最大扭矩提升至300N·m, 与之匹配的是进口6挡自动变速器,相比7DCT变速器,在平顺性上有着更加理想的表现,而1.8TD 6AT的动力
编者的话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一位老师在学生毕业前夕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当该老师在主题班会“一起走过的日子”上为学生朗读时,因为毕业前的特定情绪,学生们都哭了。这封信发表在校报上后被一些师生收集起来。一位近八十高龄的老教师读过信后说,这位老师把自己多年做老师想说的话都充分地表达出来了,让她很感动;另一位年轻老师讲,这篇文章,自己读过多遍,每一遍都会掉眼泪。征得这位老师本人的同意后,我把信(有删节)
半小时:近在眼前  沿着北京东三环主路,以国贸为起点,一路向南,经过劲松、潘家园、十里河,在分钟寺桥上京津塘高速,半小时后,一座城市的轮廓浮现在眼前。  和中国所有并不算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一样,它平淡的外表并不会让初次到来的人留下惊艳的印象。主题雕塑、街心花园、步行街、休闲广场、成片的小区、待开发的楼盘……这几乎是任何一地都有的景象。在城市建设趋于同质化的浪潮中,这座小城也未能免俗。  然而,倘若
[摘 要] 美术学习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美术学习中,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欣赏·评述”则更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为此笔者通过三个方面:让专题欣赏课“动”起来、让随堂欣赏课“活”起来、让现场欣赏课“静”下来,来阐述怎样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效果,并实现
户外教育算是这几年逐渐兴起,并被父母们熟悉的新的教育方式,它颠覆了父母的传统育儿观,将教育的触角延伸进了广阔天地之中。当然,户外教育可不是将教育的场景搬到户外那么简单,它涉猎了体验式教育、场景教育、自然教育甚至拓展运动等多个领域,对于孩子的发展更是好处多多。可以说,户外教育就像一盏电量十足的灯,它照亮了孩子的认知、情感、身体运动等各方面的发展。  现在大家认为缘起于欧洲的户外教育,在中国,其实古已
2019年,我国美育研究延续了往年的繁荣势头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美育”或含“审美教育”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2019年我国美育研究发表于各类期刊、报纸等的论文共计1,454篇,其中硕博学位论文115篇,报刊121篇。通过对已有美育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2019年我国美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呈现出新态势,美育研究为民族复兴奠基、为立德树人助力的趋势更加明显。  一、我国美育研
最近发现妈妈们遛娃时候的问候语正在变迁。以前多半是“你家娃开始吃鱼泥了吗?”“你家娃会爬了吗?”之类的,现在变成了“你家娃过敏了吗?”“哎呀,我家娃也长了一大片湿疹”。可见,过敏成为当今儿童面临的一个新的困境和挑战——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  最早知道有过敏这回事,我差不多都已上初中了。那时候校运动队有位男生,健美英俊,腿长跑得快,但据说对黄豆过敏。年级里总有那么几个真正的熊孩子,知道了这事之后偏要
带插座的电源线(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