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不断的发展,推动了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各事业单位的企业结构也在不断的做出调整。在事业单位中,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事业单位的档杆记录着单位的整个发展过程,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在信息时代下,多种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对为档案管理事业带来了全新的方向,借助于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而这种发展自然是不断的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实现电子档案管理。但是,就事业单位而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以及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程度等因素,在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为此,为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则必须对这些阻碍性因素进行解决,而在本文中将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可行性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优化
一、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经营活动情况、相关资料的记录与存档,确保企业能够快速的查阅到相关资料。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逐渐凸显,也成为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关注方向,以企业发展的长远视角进行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具有其重要价值。但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仍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种缺乏关注,导致其不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同时兼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由此导致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信息化时代下,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成为档案管理优化的有效路径,而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必要性
1.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必然需要不断的向信息化方向发展。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深入,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建设,传统的档案管理途径与介质已经在逐渐发生变化,人工进行档案资源的收集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节奏,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所以为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需要事业单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向信息化方向靠近。
2.实现档案资源合理配置。借助于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的优势,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完成信息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与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在未来使用或管理档案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查询并提取,同时也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操作,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实现了档案资源的高度共享。
三、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设备的操作技术,而就当前普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者调查结果能够开出,普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不具备专业的网络技术,其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不能够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需求,限制了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的发展。信息科技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会随社信息技术的提升不断的优化,所以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现阶段信息档案建设的技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符合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的随时变动,而就普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现阶段看来,显然多数管理人员在专业方面是有所缺失的。
2.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当前普遍事业单位都逐渐的实现了信息化档案管理,其中也有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使用缩微复制存储技术进行档案的管理。但是从整体发展显著那个来看,多数事业单位仅仅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资源的录入,只用于档案目录管理,多存在形式化,而没有真正的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价值。同时,多数事业单位所使用的档案资源管理软件没有一定的统一标准,事业单位内部各自进行选择数据管理设备,由于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不统一,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够按照各单位自身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手工录入,工作量仍然未见减少。
3.档案管理所需现代化设备不足。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延续着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工作效率明显不足,且存储技术也较为滞后,导致其在后期进行资料查询时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够更为高效的进行相关资料的调取。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并没有积极的引进现代化的设备,采用传统的档案馆管理模式,将资料信息存放在档案馆中。这种存储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后期的查询,另一个方面由于人为因素或客观环境因素可能对部分档案资料造成损害,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路径
1.严格遵循档可行性原则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遵循四大原则:(1)可行性原则。将传统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与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所需求的人力、资金、物力投入的实际情况作为主要依据。(2)科学性原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切实的结合實际出发,对档案资源进行全面的筛选,优化针对具有馆藏及地方特色的档案及利用效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3)安全性原则。需要对电子档案以及相关存储设备与软件进行安全性测评,确保档案存储与转换的安全性。(4)用户为主体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所以要坚持以用户至上的原则。
2.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推动实现馆藏档案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进程,将传统的档案资源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转化为电子形式的档案资源存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其次,实现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管理软件,对电子文件进行规划,实现档案资源搜集、存储、提取、浏览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最后,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主要一项内容就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与网络介质,将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能够共享到整个社会,而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远程控制,充分的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共享。
3.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其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特征。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针对此,需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经济的引进现代化技术,由此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此发展方向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工作重点,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创建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以及档案工作系统等,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存储的安全性。
五、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果。当前普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人员素质不足、信息化建设迟缓、先进设备供应不足等问题,需要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丽苹.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J].科技资讯,2014,05(35):210.
[2]高金宝.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6,09(09):103.
[3]刘颖颖.对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04(21):90.
[4]江红玲.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J].才智,2016,08(33):277.
[5]孙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22):98.
作者简介:梁荟(1983—)女。籍贯:山东泰安。职称:助理管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关键词: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优化
一、引言
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单位经营活动情况、相关资料的记录与存档,确保企业能够快速的查阅到相关资料。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逐渐凸显,也成为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关注方向,以企业发展的长远视角进行来看,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率具有其重要价值。但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仍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种缺乏关注,导致其不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同时兼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也由此导致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在信息化时代下,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成为档案管理优化的有效路径,而下文中也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必要性
1.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也必然需要不断的向信息化方向发展。随着现代信息化时代的深入,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保障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建设,传统的档案管理途径与介质已经在逐渐发生变化,人工进行档案资源的收集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节奏,对档案事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所以为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需要事业单的档案管理工作不断的向信息化方向靠近。
2.实现档案资源合理配置。借助于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的优势,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完成信息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与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在未来使用或管理档案的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查询并提取,同时也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操作,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实现了档案资源的高度共享。
三、当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足。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设备的操作技术,而就当前普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者调查结果能够开出,普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者不具备专业的网络技术,其传统的档案管理技术不能够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建设需求,限制了事业单位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的发展。信息科技是一个长期发展的产物,会随社信息技术的提升不断的优化,所以档案管理者不仅要具备现阶段信息档案建设的技术,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符合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的随时变动,而就普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现阶段看来,显然多数管理人员在专业方面是有所缺失的。
2.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足。当前普遍事业单位都逐渐的实现了信息化档案管理,其中也有部分事业单位开始使用缩微复制存储技术进行档案的管理。但是从整体发展显著那个来看,多数事业单位仅仅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资源的录入,只用于档案目录管理,多存在形式化,而没有真正的实现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价值。同时,多数事业单位所使用的档案资源管理软件没有一定的统一标准,事业单位内部各自进行选择数据管理设备,由于所使用的管理软件不统一,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只能够按照各单位自身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手工录入,工作量仍然未见减少。
3.档案管理所需现代化设备不足。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仍延续着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工作效率明显不足,且存储技术也较为滞后,导致其在后期进行资料查询时存在一定的限制,不能够更为高效的进行相关资料的调取。部分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中,并没有积极的引进现代化的设备,采用传统的档案馆管理模式,将资料信息存放在档案馆中。这种存储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后期的查询,另一个方面由于人为因素或客观环境因素可能对部分档案资料造成损害,形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路径
1.严格遵循档可行性原则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遵循四大原则:(1)可行性原则。将传统的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与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所需求的人力、资金、物力投入的实际情况作为主要依据。(2)科学性原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切实的结合實际出发,对档案资源进行全面的筛选,优化针对具有馆藏及地方特色的档案及利用效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信息化建设。(3)安全性原则。需要对电子档案以及相关存储设备与软件进行安全性测评,确保档案存储与转换的安全性。(4)用户为主体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所以要坚持以用户至上的原则。
2.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推动实现馆藏档案网络化与数字化的进程,将传统的档案资源借助于计算机、网络等资源,转化为电子形式的档案资源存储,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其次,实现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管理软件,对电子文件进行规划,实现档案资源搜集、存储、提取、浏览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最后,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主要一项内容就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与网络介质,将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源能够共享到整个社会,而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远程控制,充分的实现档案资源的全面共享。
3.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其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呈现出复杂化特征。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企业发展的需求,针对此,需要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方式进行改革,经济的引进现代化技术,由此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在此发展方向中,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成为工作重点,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创建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以及档案工作系统等,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技术,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存储的安全性。
五、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档案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要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效果。当前普遍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着人员素质不足、信息化建设迟缓、先进设备供应不足等问题,需要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参考文献:
[1]王丽苹.针对我国事业单位管理职能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J].科技资讯,2014,05(35):210.
[2]高金宝.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优化途径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6,09(09):103.
[3]刘颖颖.对优化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04(21):90.
[4]江红玲.提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J].才智,2016,08(33):277.
[5]孙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路径探索[J].现代国企研究,2016,08(22):98.
作者简介:梁荟(1983—)女。籍贯:山东泰安。职称:助理管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