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已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大刀阔斧、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讨。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的约束下高效地进行教学是很多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不再挂在口头上,教师们开始静心钻研、探索:如何讲解单词,如何进行语法授课,如何提高学生书面表达水平,新授课要注意什么问题,复习课怎样上更高效,以及怎样上好讲评课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们感叹,值得探讨的课题太多太多,改革的大气候为教师提供了极大的思考空间,教师们乘着这股东风,抓住机遇充实自己。
现在,我们不妨拿出其中的一个课题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上好阅读课。一堂完整地阅读课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步。
第一步、读前活动
课前活动,即pre-reading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兴趣。一堂优秀的阅读课的导入就像精彩的开幕仪式,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又要有内涵,而且过渡自然不牵强。读前活动的设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熟悉要展开的话题,预测要读的内容,或者预测文章中出现的词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具体操作要特别注意三点问题:
1.“热”要有度
在一些教学课堂实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warming-up存在误解,将warming-up变成了heating-up,学生热烈过了头,没有为学生准备静心思考的氛围和条件,使学生的热劲儿久久不能平息,无法进入安静的阅读。由此可见,“热”要有度,适可而止。
2.过渡自然
导入部分还要注意要自然不牵强。我听过一堂讲“Small Talk”的课,教师与学生在此之前不认识,这位教师就抓住课前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简单地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很自然地将话题拉入主题“我们刚才进行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聊天”。这样的导入自然,实用。即通过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又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很有效。而在另一堂讲解袁隆平的课中,教师想引出科学家的话题,使用了爱因斯坦的发型让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很费解,不知教师的意图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显得过于简单,很牵强。
3.有效“激活”
对于“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背景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效,而且要对即将展开的话题起到支持的作用。比如,对于一篇有较多生词的文章,可以在导入的部分适当铺垫。在处理古代哲学家这一课中,哲学(philoso-phy)和哲学家(philosopher)对学生都是生词,在课文中处理又不合适,可以放在导入部分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进行猜测,(比如对philosopher的解释:some greatpeople who have great ideas)然后加以解释,学生在进入阅读部分时会对这两个词更加关注,加深理解。
4.忌倾其所有
在导入中,我们要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引出话题,但不能过度。也就是说不能倾其所有。如果将课文内容都像学生作了介绍,这样就简化了学生的阅读,起不到有效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而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会失去新鲜感,失去了兴趣,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欲望。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根据题目或提供的图片来猜测话题相关的内容,带着猜测去阅读,读得有效,读得有趣,读得有深度,学生兴致盎然,效果显而易见。
第二步、阅读活动
首次阅读:培养学生找关键词,抓住主旨大意的能力。初次阅读,鼓励学生通过跳读、扫读的方式,根据段首、段尾句,以及文中出现的高频词来总结推断出主旨大意。在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一课中,学生通过标题以及文章所给的图片得出文章大意:中国古代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文章不仅谈到哲学家本人,还有他们的哲学思想。这也正是精彩的部分。
再次阅读:培养学生通过速度在了解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划分段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并且能通过关键词总结出段落大意。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的脉络比较清晰,文中的主题以哲学家思想诞生的背景以及三位哲学家的不同思想为主线。脉络一旦把握,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在遇到此类文章能很快把握文章层次。又如在Carnival一课,学生通过划分段落了解了描写节日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行文逻辑,对今后的作文也大有帮助。
第三次阅读:培养学生抓住细节的能力。此次阅读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提炼文中能体现作者态度的句子或词语。第二、分析理解长难句。三、解决重点词汇。
细读前必须有细腻且明确的目的。让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长难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出,让学生在文章中分析、理解、翻译。重点词汇可以通过找替换词的方式解决,或者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用英语进行解释,也可以给出其它的同义词让学生辨析的方式——为何这个词在这时最合适的,让学生去体会。
在细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支持作者态度或某一观点的表达,可以通过限定字数来提高学生总结造句的能力。如:用一句话(10个字)总结出孟子的哲学思想。这样的方式,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提炼句子的能力。
总而言之,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肯思考,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题材,读的方式各不相同,只要有了明确的目的,能完成此目的便读有所值,多有所获了。
第三步、读后活动
读后的过程是升华文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领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表达的过程。這个过程是将输入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输出。活动的方式如:转述所读内容,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改写,续尾,写摘要等等。如读完Carnival之后,学生除了了解狂欢节的特点、庆祝方式、发展过程之外,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西方节日的特点,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在要求学生根据思考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这样以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此基础上训练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行文的能力。
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推行无疑是一场重大的教育革命。这场革命对我们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更要求我们去呼唤一种“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的真情投入的教育。而只有这种教育,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现在,我们不妨拿出其中的一个课题来共同探讨一下如何上好阅读课。一堂完整地阅读课分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三步。
第一步、读前活动
课前活动,即pre-reading的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活”学生兴趣。一堂优秀的阅读课的导入就像精彩的开幕仪式,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又要有内涵,而且过渡自然不牵强。读前活动的设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要有明确的目的,让学生熟悉要展开的话题,预测要读的内容,或者预测文章中出现的词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具体操作要特别注意三点问题:
1.“热”要有度
在一些教学课堂实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对warming-up存在误解,将warming-up变成了heating-up,学生热烈过了头,没有为学生准备静心思考的氛围和条件,使学生的热劲儿久久不能平息,无法进入安静的阅读。由此可见,“热”要有度,适可而止。
2.过渡自然
导入部分还要注意要自然不牵强。我听过一堂讲“Small Talk”的课,教师与学生在此之前不认识,这位教师就抓住课前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简单地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很自然地将话题拉入主题“我们刚才进行的是什么”学生很容易想到“聊天”。这样的导入自然,实用。即通过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又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很有效。而在另一堂讲解袁隆平的课中,教师想引出科学家的话题,使用了爱因斯坦的发型让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很费解,不知教师的意图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显得过于简单,很牵强。
3.有效“激活”
对于“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背景这一点教师必须要做到有效,而且要对即将展开的话题起到支持的作用。比如,对于一篇有较多生词的文章,可以在导入的部分适当铺垫。在处理古代哲学家这一课中,哲学(philoso-phy)和哲学家(philosopher)对学生都是生词,在课文中处理又不合适,可以放在导入部分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进行猜测,(比如对philosopher的解释:some greatpeople who have great ideas)然后加以解释,学生在进入阅读部分时会对这两个词更加关注,加深理解。
4.忌倾其所有
在导入中,我们要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引出话题,但不能过度。也就是说不能倾其所有。如果将课文内容都像学生作了介绍,这样就简化了学生的阅读,起不到有效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而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会失去新鲜感,失去了兴趣,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和欲望。我们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根据题目或提供的图片来猜测话题相关的内容,带着猜测去阅读,读得有效,读得有趣,读得有深度,学生兴致盎然,效果显而易见。
第二步、阅读活动
首次阅读:培养学生找关键词,抓住主旨大意的能力。初次阅读,鼓励学生通过跳读、扫读的方式,根据段首、段尾句,以及文中出现的高频词来总结推断出主旨大意。在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一课中,学生通过标题以及文章所给的图片得出文章大意:中国古代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哲学思想。文章不仅谈到哲学家本人,还有他们的哲学思想。这也正是精彩的部分。
再次阅读:培养学生通过速度在了解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对文章划分段落,从总体上把握文章脉络,并且能通过关键词总结出段落大意。Philosophers of Ancient China的脉络比较清晰,文中的主题以哲学家思想诞生的背景以及三位哲学家的不同思想为主线。脉络一旦把握,学生阅读起来就会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在遇到此类文章能很快把握文章层次。又如在Carnival一课,学生通过划分段落了解了描写节日的文章的写作技巧及行文逻辑,对今后的作文也大有帮助。
第三次阅读:培养学生抓住细节的能力。此次阅读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提炼文中能体现作者态度的句子或词语。第二、分析理解长难句。三、解决重点词汇。
细读前必须有细腻且明确的目的。让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长难句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引出,让学生在文章中分析、理解、翻译。重点词汇可以通过找替换词的方式解决,或者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用英语进行解释,也可以给出其它的同义词让学生辨析的方式——为何这个词在这时最合适的,让学生去体会。
在细读过程中,培养学生提炼支持作者态度或某一观点的表达,可以通过限定字数来提高学生总结造句的能力。如:用一句话(10个字)总结出孟子的哲学思想。这样的方式,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提炼句子的能力。
总而言之,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教师肯思考,不同的文章,不同的题材,读的方式各不相同,只要有了明确的目的,能完成此目的便读有所值,多有所获了。
第三步、读后活动
读后的过程是升华文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领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表达的过程。這个过程是将输入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输出。活动的方式如:转述所读内容,根据所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改写,续尾,写摘要等等。如读完Carnival之后,学生除了了解狂欢节的特点、庆祝方式、发展过程之外,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西方节日的特点,中西方节日的庆祝方式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在要求学生根据思考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小短文。这样以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在此基础上训练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行文的能力。
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推行无疑是一场重大的教育革命。这场革命对我们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更要求我们去呼唤一种“让学生产生心灵震撼”的真情投入的教育。而只有这种教育,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在真正意义上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