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评估使用6 mm短种植体早期联冠修复后牙连续缺失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变化。方法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第一门诊部、第二门诊部因牙列缺损就诊的45例患者,每例患者植入2~3枚种植体,共植入95枚6 mm种植体,术后6周早期负重,采用螺丝固位方式联冠修复。术前、术后、修复体戴入及修复后6、12、24个月行口腔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术
【机 构】
:
10010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0101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评估使用6 mm短种植体早期联冠修复后牙连续缺失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水平的变化。
方法纳入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第一门诊部、第二门诊部因牙列缺损就诊的45例患者,每例患者植入2~3枚种植体,共植入95枚6 mm种植体,术后6周早期负重,采用螺丝固位方式联冠修复。术前、术后、修复体戴入及修复后6、12、24个月行口腔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结果术后5周有5例患者的5枚种植体缺乏稳定性,其中4枚种植体被取出,4例患者未按研究设计早期负重,其余共36例患者76枚种植体按照研究设计顺利完成整个治疗和2年随访,负重后无种植体脱落,种植体存留率100%(76/76)。所有病例术后肿痛反应轻微,负重后6、12和24个月时种植体周围的边缘骨吸收不明显,分别为(0.04±0.29)mm、(-0.11±0.44)mm和(0.00±0.53)mm。负重2年后,17%(12/69)的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增加,57%(39/69)的种植体牙槽骨水平无明显变化,只有26%(18/69)的种植体发生牙槽骨吸收,高度降低,但其中只有3%(2/69)的种植体骨吸收超过1.00 mm。随访2年期间种植体的探诊深度增加约0.50 mm,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6 mm短种植体联冠修复用于后牙连续缺失时效果较稳定,对后牙区骨高度不足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选择。
其他文献
SARS与禽流感都是21世纪新发重大突发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2003年SARS在全球的暴发流行曾殃及近30个国家和地区[1],其中包括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人禽流感已波及15个国家和地区[2],几乎均为公共卫生措施相埘薄弱的发展中国家.
随着智慧校园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环境下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英语翻译课程的混合式TPACK教学模式与智慧校园的结合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给新时代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活力.
目的 探讨女性抑郁患者的双侧海马及其各部形态体积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分别测量女性抑郁患者(30例,抑郁组)及对照组(30名)的海马及其各部体积和层数.结果 (1)抑郁组左侧海马头平均层面积(121±33)mm2,小于对照组的(148±32)mm2;层数(14.9±3.2)层,多于对照组的(12.3±3.1)层;P均<0.01;抑郁组左右侧尾部层数[(5.9±2.6)层,(6.4
在终身学习的框架下,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是突破传统教育体系的局限,实现对各种学习成果认证、评估、累积和相互转换的管理制度.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的发展状况和
神经精神症状是痴呆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导致患者住院和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照料者负担加重的重要因素.既往国内有对门诊和住院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分析,但少见社区大样本的研究.我们对上海市社区痴呆老人的神经精神症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于下。
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简称人禽流感)是近几年来新发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对人类首例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病例的确诊,标志着禽流感A/H5N1病毒已冲破种属的界线,成功实现了向人类的""跳跃式""感染.截止到2009年2月27日,全球人禽流感病例共408例,死亡256例,病死率约为63%[1].
目的 探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疗效的价值.方法35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患者术前化疗前后分别触诊估测肿瘤最大垂直长径及行99Tcm-MIBI显像,术后对乳腺癌标本行病理检查及P-糖蛋白(P-gp)、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注射99Tcm-MIBI后60 min显像图.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法,以病灶/本底(T/N)放
近些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国家在政策方面大力鼓励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学前教育专业随之在中职和高职院校都蓬勃发展起来,这就需要一大批品师德高尚、文化基础扎实、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