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和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以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主性的发挥,获得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基于此要求,我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积极探究。在本文中,我将立足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历史教学改革的需求,其在难以培养自主意识的过程中,亟待完善。纵观历史课程标准,其以明文的方式指出,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使其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质疑,拓展视野,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基于此,我在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该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尝试利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展现学生的主体性,由教师针对学生的不敢问、不会问等问题,以多样的方式激发其问题意识,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 引导学生会问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以可视化的材料为依据为学生创设极具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结合材料,自主地提出问题。以《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播放了电影《荆轲刺秦王》中的有关片段,以此创设情境。在学生观看荆轲刺杀秦王该视频内容的过程中,我提出如此问题:该视频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在问题的驱使下,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积极讨论。在5分钟之后,我引导各组将自己的理解或问题提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荆轲刺杀秦王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燕国和秦国有什么矛盾呢?……立足学生的问题,我以课件的形式加以展示,并由浅入深地对其进行排列,进而有序地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问题进行探究。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问题,还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新知,有利于其扎实地掌握新知内容。
(二) 引导学生敢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是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基础的。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在教师的照本宣科中,难以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其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导致其在为书是上,为师是上的意识驱使下,不敢提问,进而限制其问题意识的发展。针对该情况,我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以情境为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其在积极的氛围引导下,放下内心的戒备,进而自主地投身到新知学习活动之中,在知识分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具体来说,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常常会组织“我是小老师”活动,引导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站到讲台上,就某一个知识点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其他学生则对此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为问题意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合理设计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以教学为载体的,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立足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情况,精心地设计问题,以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展。
(一) 在备课环节科学预设问題
问题的设计是有效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除了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之外,还要积极地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发现提问的亮点,进而设计出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以《改革开放》为例,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将国家的发展转移到经济建设放来,实施改革开放,及该决策实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边变革情况,这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在备课活动开展中,我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分析,试图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中国:变革故事》该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纪录片。选取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今天,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农村青年追梦、乡镇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备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在展示视频内容的过程中,我打算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高层政治家们翻开的新一页,那么,农民朋友们翻开的新一页是什么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呢?农村在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实施生产经营责任制之后,为什么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呢?……在这样一个个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透过历史事件发现其中蕴含的本质,从而在问题解决中,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其历史问题意识,尤其是历史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 在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思考
学生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自主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教学质量。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养成无法离开其自主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思考历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攻克巴士底监狱”“废除王政”“拿破仑帝国的兴亡”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为学生设计了诸多问题,借此鼓励其积极思考。以“攻克巴士底监狱”为例,我针对其的爆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法国作为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过程,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革命风暴呢?为什么巴黎人民首先要攻占巴士底监狱呢?在攻占了巴士底监狱之后,他们颁布了什么文件呢?第一次革命之后,为什么会再次爆发第二次革命,处死路易十六呢?在此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从而掌握历史发展进程,面面俱到地理解历史事件。
(三) 在课后反思中引申历史问题
在新知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想帮助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需要以新知内容为出发点,再次设计出深刻的问题,以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其在问题的提出、解决中,真正地实现问题意识的发展。基于此,我在课后反思活动开展中,往往会以新知为出发点引出其他问题。比如,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该新知内容教学之后,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问题: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拿破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了非凡的功绩,其对内、对外到底做出了哪些功绩呢?如此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积极地反思所学内容,将其思维引向深入,有利于其在深刻理解所学的基础上,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遵循课程改革要求,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同时,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向学生提出多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发展,为其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刘翠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67-68.
[3]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7(24):100-101.
作者简介:
蔡淑贞,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侨声中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对策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历史教学改革的需求,其在难以培养自主意识的过程中,亟待完善。纵观历史课程标准,其以明文的方式指出,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使其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质疑,拓展视野,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基于此,我在深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对该学科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尝试利用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在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展现学生的主体性,由教师针对学生的不敢问、不会问等问题,以多样的方式激发其问题意识,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点,我在组织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 引导学生会问
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以可视化的材料为依据为学生创设极具探究性的问题情境,还可以使学生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结合材料,自主地提出问题。以《春秋战国的纷争》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播放了电影《荆轲刺秦王》中的有关片段,以此创设情境。在学生观看荆轲刺杀秦王该视频内容的过程中,我提出如此问题:该视频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在问题的驱使下,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积极讨论。在5分钟之后,我引导各组将自己的理解或问题提出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荆轲刺杀秦王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没有关系?燕国和秦国有什么矛盾呢?……立足学生的问题,我以课件的形式加以展示,并由浅入深地对其进行排列,进而有序地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问题进行探究。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情境体验的过程中,自主地提出问题,还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究新知,有利于其扎实地掌握新知内容。
(二) 引导学生敢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是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基础的。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在教师的照本宣科中,难以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其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导致其在为书是上,为师是上的意识驱使下,不敢提问,进而限制其问题意识的发展。针对该情况,我在组织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以情境为手段,为学生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其在积极的氛围引导下,放下内心的戒备,进而自主地投身到新知学习活动之中,在知识分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具体来说,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常常会组织“我是小老师”活动,引导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站到讲台上,就某一个知识点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其他学生则对此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而在观点的碰撞中,提出新的问题,进而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为问题意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合理设计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以教学为载体的,在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立足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情况,精心地设计问题,以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有所发展。
(一) 在备课环节科学预设问題
问题的设计是有效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在备课环节,教师除了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分析之外,还要积极地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发现提问的亮点,进而设计出极具探究性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以《改革开放》为例,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将国家的发展转移到经济建设放来,实施改革开放,及该决策实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边变革情况,这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所在。在备课活动开展中,我通过对改革开放的分析,试图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中国:变革故事》该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纪录片。选取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今天,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农村青年追梦、乡镇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发展,以备在课堂中向学生进行直观的展示。在展示视频内容的过程中,我打算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高层政治家们翻开的新一页,那么,农民朋友们翻开的新一页是什么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形式是什么呢?农村在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实施生产经营责任制之后,为什么生产力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呢?……在这样一个个的问题引导下,学生可以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透过历史事件发现其中蕴含的本质,从而在问题解决中,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促进其历史问题意识,尤其是历史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 在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思考
学生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自主性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教学质量。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养成无法离开其自主的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将思考历史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提出问题。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例,我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立足“攻克巴士底监狱”“废除王政”“拿破仑帝国的兴亡”这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心设计,为学生设计了诸多问题,借此鼓励其积极思考。以“攻克巴士底监狱”为例,我针对其的爆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法国作为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过程,为什么会爆发这样的革命风暴呢?为什么巴黎人民首先要攻占巴士底监狱呢?在攻占了巴士底监狱之后,他们颁布了什么文件呢?第一次革命之后,为什么会再次爆发第二次革命,处死路易十六呢?在此问题串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从而掌握历史发展进程,面面俱到地理解历史事件。
(三) 在课后反思中引申历史问题
在新知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想帮助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其需要以新知内容为出发点,再次设计出深刻的问题,以问题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使其在问题的提出、解决中,真正地实现问题意识的发展。基于此,我在课后反思活动开展中,往往会以新知为出发点引出其他问题。比如,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该新知内容教学之后,我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问题:有人说“时势造英雄”,拿破仑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了非凡的功绩,其对内、对外到底做出了哪些功绩呢?如此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积极地反思所学内容,将其思维引向深入,有利于其在深刻理解所学的基础上,获得问题意识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遵循课程改革要求,采取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同时,在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向学生提出多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其问题意识的发展,为其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洁.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刘翠萍.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32):67-68.
[3]李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7(24):100-101.
作者简介:
蔡淑贞,福建省晋江市,福建省晋江侨声中学。